◆从1820年起,英国东印度公司驻巴格达 的职员瑞琪,就注意到伊拉克北部摩苏 尔城附近有大量的古代两河流域的文物 古迹;后来,法国驻摩苏尔城领事波塔 直接破土发掘,于1842年发现了一座古 亚述王宫(科尔萨巴德宫);英国外交 官赖亚德接着也于1845年发掘了另外几 座亚述王宫(尼姆鲁、库容古克),获 得大量文物
从1820年起,英国东印度公司驻巴格达 的职员瑞琪,就注意到伊拉克北部摩苏 尔城附近有大量的古代两河流域的文物 古迹;后来,法国驻摩苏尔城领事波塔 直接破土发掘,于1842年发现了一座古 亚述王宫(科尔萨巴德宫);英国外交 官赖亚德接着也于1845年发掘了另外几 座亚述王宫(尼姆鲁、库容古克),获 得大量文物
◆之后,发掘由北而南展开。在两河流 域南部陆续发现了古苏美尔城市遗址。 在19世纪中叶,发现了亚述帝国首都 尼尼微( Nineveh)遗址(位于底格里 斯河东岸,今伊拉克摩苏尔城附近)。 在尼尼微城遗址中发现了亚述巴尼拔 国王(BC668-BC627或BC625)的王 图书馆
之后,发掘由北而南展开。在两河流 域南部陆续发现了古苏美尔城市遗址。 在19世纪中叶,发现了亚述帝国首都 尼尼微(Nineveh)遗址(位于底格里 斯河东岸,今伊拉克摩苏尔城附近)。 在尼尼微城遗址中发现了亚述巴尼拔 国王(BC668-BC627或BC625)的王 宫图书馆
◆“亚述巴尼拔图书馆藏约30000块泥版文 书,包括条约、法律、书信、命令等文 献以及各种宗教铭文、文学作品、科学 著作、王宫经济报表等内容极为丰富。 它们根据不同的内容分类陈放在书架上, 还有一本登记全部藏书的目录。这些泥 板上的文字,就是楔形文字,当时无人 知晓
“亚述巴尼拔图书馆藏 约30000块泥版文 书,包括条约、法律、书信、命令等文 献以及各种宗教铭文、文学作品、科学 著作、王宫经济报表等内容极为丰富。 它们根据不同的内容分类陈放在书架上, 还有一本登记全部藏书的目录。这些泥 板上的文字,就是楔形文字,当时无人 知晓
◆苏美尔人在公元前4000多年就发明了图画文字。 起初,他们把文字刻在石头上,后来便“书写” 在泥板上。他们先用粘土制成泥板,每块泥板 约重一公斤。泥板上用细绳画好一行行的格子。 然后再用削成三角形尖头的芦苇杆、木棒或骨 棒,在泥板上压出图形,压好后,再晾干或烘 干以备保存。由于“书写”时落“笔”处压痕 较为深宽,提“笔”处痕迹较细狭,每笔划就 像木楔一样,因而称之为楔形文字
苏美尔人在公元前4000多年就发明了图画文字。 起初,他们把文字刻在石头上,后来便“书写” 在泥板上。他们先用粘土制成泥板,每块泥板 约重一公斤。泥板上用细绳画好一行行的格子。 然后再用削成三角形尖头的芦苇杆、木棒或骨 棒,在泥板上压出图形,压好后,再晾干或烘 干以备保存。由于“书写”时落“笔”处压痕 较为深宽,提“笔”处痕迹较细狭,每笔划就 像木楔一样,因而称之为楔形文字
◆后来,阿卡德人、巴比伦人、亚述人、 埃兰人、赫梯人等都采用了楔形文字 并略加改变以适合于各自语言的要求。 公元前1500年左右,楔形文字在西亚曾 度被广泛应用。楔形文字符号总数不 到600个,常用的只有300个左右,但 符多义,并且每个符号代表4、5个音节。 公元以后它逐渐地被字母文字所代替了。 楔形文字成了无人认识的死文字
后来,阿卡德人、巴比伦人、亚述人、 埃兰人、赫梯人等都采用了楔形文字, 并略加改变以适合于各自语言的要求。 公元前1500年左右,楔形文字在西亚曾 一度被广泛应用。楔形文字符号总数不 到600个,常用的只有300个左右,但一 符多义,并且每个符号代表4、5个音节。 公元以后它逐渐地被字母文字所代替了。 楔形文字成了无人认识的死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