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大学 《免疲学》散素 教学对象:本科生 教学总时数:51学时 主讲教师:李铁民 主讲教师单位:生命科学系 时间:2003年8月
1 辽宁大学 《免疫学》教案 教学对象:本科生 教学总时数:51 学时 主讲教师: 李铁民 主讲教师单位:生命科学系 时间:2003 年 8 月
目录 概要 第一章绪论 第二章抗原 第三章免疫球蛋白 第四章补体系统 第五章免疫系统 第六章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系统 第七章免疫应答 第八章免疫耐受 第九章免疫调节 第九章免疫调节 第十一章抗感染免疫 第十二章免疫学防治
2 目录 概要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抗原 第三章 免疫球蛋白 第四章 补体系统 第五章 免疫系统 第六章 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系统 第七章 免疫应答 第八章 免疫耐受 第九章 免疫调节 第九章 免疫调节 第十一章 抗感染免疫 第十二章 免疫学防治
概要 本门课程的教学目标和要求: 免疫学是研究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的结构及其免疫生 物学功能的科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已广泛应用到 各个领域,是生命科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生通过对免疫学课程 的学习,掌握免疫系统(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分子)的结构、 功能,特别是免疫应答及其调节规律。 教学要点:本门课程内容为12章。主要由三部分内容组成,一为免 疫系统的组成;其次是以免疫应答为核心的免疫功能;最后介绍免疫 学应用。 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门课程的教学重点为掌握免疫学功能,教学难点为理解免疫应 答规律。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采用多媒体教学法 教学时数:51学时 教学参考书 I Lydyard P M, Whelan And Fanger MW. IMMUNOLOGY 科学出版社,2001 2、余传霖,叶天星,陆德源,章谷生、现代医学免疫学 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8 3、杨贵贞、医学免疫学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 、安云庆、免疫学基础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
3 概要 本门课程的教学目标和要求: 免疫学是研究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的结构及其免疫生 物学功能的科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已广泛应用到 各个领域,是生命科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生通过对免疫学课程 的学习,掌握免疫系统(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分子)的结构、 功能,特别是免疫应答及其调节规律。 教学要点:本门课程内容为 12 章。主要由三部分内容组成,一为免 疫系统的组成;其次是以免疫应答为核心的免疫功能;最后介绍免疫 学应用。 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门课程的教学重点为掌握免疫学功能,教学难点为理解免疫应 答规律。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采用多媒体教学法 教学时数:51 学时 教学参考书: 1、 Lydyard P.M, Whelan And Fanger MW. IMMUNOLOGY. 科学出版社,2001 2、余传霖,叶天星,陆德源,章谷生、 现代医学免疫学. 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8 3、杨贵贞、医学免疫学.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 4、安云庆、免疫学基础.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
第一章概论(2学时) 免疫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只有100年左右的历史。它是随着以抗微生物感染 而发展起来的。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许多免疫现象是与微生物无关的。由 于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和遗传学的发展及渗透,于40年代中期,免疫学飞速 发展,成为一门独立学科。它已渗入到许多基础学科领域中国。因此,免疫学既 是一门古老学科,又是一门具有发展潜力的新兴学科。 第一节免疫学的基本概念 Immune开始是从抗传染病的研究发展起来的。所以与微生物学密切相关, 使人们认为免疫仅指机体抗感染的防御功能,而且免疫对机体是有利的。后来发 现了与抗感染无关的免疫现象。因此改变了旧的观念。这些观念的改变包括 1、免疫应答不一定由病原体引起,免疫功能不局限抗感染方面,它只是免 疫功能的一部分。 免疫应答并不一定对机体有利,也可以有害。 综合各种免疫现象,免疫( Immunity)是指机体接触“抗原性异物“或” 异已成分”的一种特异性生理反应,其作用是识别和排除抗原性异物,以此维持 机体的生理平衡。这些维持机体稳定的反应,通常对机体有利,但在某些条件下 也可以是有害的。所以免疫的现代概念可以概括地指机体识别和排除抗原性异物 的功能,即机体区分自身与异已的功能。 免疫学:是研究抗原性异物,免疫应答规律以及免疫应答产物与抗原反应的 理论和技术的一门生物科学。 免疫学的基础研究包括阐明①抗原,②免疫系统,③免疫应答的现象和机制 ④免疫应答产物的种类及其特性,⑤以及它们与对应抗原的反应和后果 应用方面的研究,①建立免疫反应方法,②阐明某些疾病的免疫学发病机制 以及如何促进或阻止一些免疫过程。 二、免疫的功能 体现在对抗原性异物的识别和清除。可归纳为三个功能 1、免疫防御( Immunologic defence) 指机体抵抗病原微生物的侵袭或清除其它外来异物的功能。过髙或过低都不 2、免疫稳态( Immunologic homeostasis) 指机体清除衰老或损伤的细胞,进行自身调节,维持体内生理平衡的功能
4 第一章 概论(2 学时) 免疫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只有 100 年左右的历史。它是随着以抗微生物感染 而发展起来的。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许多免疫现象是与微生物无关的。由 于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和遗传学的发展及渗透,于 40 年代中期,免疫学飞速 发展,成为一门独立学科。它已渗入到许多基础学科领域中国。因此,免疫学既 是一门古老学科,又是一门具有发展潜力的新兴学科。 第一节 免疫学的基本概念 Immune 开始是从抗传染病的研究发展起来的。所以与微生物学密切相关, 使人们认为免疫仅指机体抗感染的防御功能,而且免疫对机体是有利的。后来发 现了与抗感染无关的免疫现象。因此改变了旧的观念。这些观念的改变包括: 1、免疫应答不一定由病原体引起,免疫功能不局限抗感染方面,它只是免 疫功能的一部分。 2、免疫应答并不一定对机体有利,也可以有害。 综合各种免疫现象,免疫(Immunity)是指机体接触“抗原性异物“或” 异已成分”的一种特异性生理反应,其作用是识别和排除抗原性异物,以此维持 机体的生理平衡。这些维持机体稳定的反应,通常对机体有利,但在某些条件下 也可以是有害的。所以免疫的现代概念可以概括地指机体识别和排除抗原性异物 的功能,即机体区分自身与异已的功能。 免疫学:是研究抗原性异物,免疫应答规律以及免疫应答产物与抗原反应的 理论和技术的一门生物科学。 免疫学的基础研究包括阐明①抗原,②免疫系统,③免疫应答的现象和机制 ④免疫应答产物的种类及其特性,⑤以及它们与对应抗原的反应和后果。 应用方面的研究,①建立免疫反应方法,②阐明某些疾病的免疫学发病机制 以及如何促进或阻止一些免疫过程。 二、免疫的功能 体现在对抗原性异物的识别和清除。可归纳为三个功能 1、免疫防御(Immunologic defence) 指机体抵抗病原微生物的侵袭或清除其它外来异物的功能。过高或过低都不 利。 2、免疫稳态(Immunologic homeostasis) 指机体清除衰老或损伤的细胞,进行自身调节,维持体内生理平衡的功能
3、免疫监视( Immunologic surveilance) 指机体识别和清除突变细胞,防止发生肿瘤 可被免疫功能识别和排除的各种异物通称为抗原。而在机体内担负着免疫功 能的各种组织细胞结构,则称为免疫系统。抗原刺激机体免疫系统而发生的各种 生理的或病理的过程,则称为免疫应答。 第二节免疫学的发展 经验阶段,实验阶段和理论阶段是任何一门自然科学所经历的过程。 、免疫学的萌芽期(16-19世纪来) 1、天花,感染后幸存者,不会再次患病,到16世纪(明隆重庆年间)我国 人民发明了用人痉痂皮进行接种造成人工轻度感染、迟到了预防天花的目的,这 就客观地证实了患过一次传染病(轻度或不典型的)可以获得免疫,这种免疫是 特异的,17世纪,人疫接种被广泛得邻近国家。这种接种法有它的不足,接种 后有危险。 二百多年后,又一重要发展问世一一牛疫苗的发明。发明者是英国的乡村医 师 Jenner. jenner已知奶牛乳房溃疡,常可传染给手有伤口的挤奶工,引起似天花 的脓疮,但并不致命。这样使他想到牛脓疫能预防天花,因此他进行了实验证实, 从一个上患牛疫的挤奶女工身上脓疮取少许脓液注射至一个八岁的男孩臂内、六 周后,反应消退,他为了证实其效果,竟用同样方法给这一男孩,注了20次, 但男孩安然无恙。这样就证明牛疫可以接种给人,只引起局部反应。因他观察到 挤奶工人不患天花,所以这种接种牛疫预防天花的方法后来被广泛地接受了。他 于1798年发表了专著,把这种接法称为 Vaccinalian(接种)、现在的指出了人工 免疫的可能性。 二、免疫学的兴盛期(19-20世纪中期) 以法国科学家巴斯德 Pasteur)和德国科学家郭霍(koch)为主奠基了免疫学 的实验阶段。 Pactenr于1880年意外地发现利用陈旧的鸡霍乱杆菌培养物注射的 鸡体内,鸡不受感集。他进一步的实验表明,用新鲜培养的鸡霍乱杄菌再给这些 鸡注射,它们仍不发病,而来注射过陈旧培养物的对照鸡多数发病死亡。 Peretnr 为纪念一百年前 Jenner的功勋,将这种接种也称为 Vacc ination。而接种的相应制 剂相应的称为 Vaccine(疫苗、菌苗)。在些基础上, Pasteur于1881年用高温培 养法获得到了炭疽杄菌感毒株。继而用动物传代和千燥法获得了狂犬病病毒减毒 株。这样为应用免疫学方法预防传染病开辟了新的局面。 19世纪来到20世纪初,日本的北里发现了免疫血渍。建立了血清学,白喉
5 3、免疫监视(Immunologic surveilance) 指机体识别和清除突变细胞,防止发生肿瘤。 可被免疫功能识别和排除的各种异物通称为抗原。而在机体内担负着免疫功 能的各种组织细胞结构,则称为免疫系统。抗原刺激机体免疫系统而发生的各种 生理的或病理的过程,则称为免疫应答。 第二节 免疫学的发展 经验阶段,实验阶段和理论阶段是任何一门自然科学所经历的过程。 一、免疫学的萌芽期(16—19 世纪来) 1、天花,感染后幸存者,不会再次患病,到 16 世纪(明隆重庆年间)我国 人民发明了用人痉痂皮进行接种造成人工轻度感染、迟到了预防天花的目的,这 就客观地证实了患过一次传染病(轻度或不典型的)可以获得免疫,这种免疫是 特异的,17 世纪,人疫接种被广泛得邻近国家。这种接种法有它的不足,接种 后有危险。 二百多年后,又一重要发展问世——牛疫苗的发明。发明者是英国的乡村医 师 Jenner.jenner 已知奶牛乳房溃疡,常可传染给手有伤口的挤奶工,引起似天花 的脓疮,但并不致命。这样使他想到牛脓疫能预防天花,因此他进行了实验证实, 从一个上患牛疫的挤奶女工身上脓疮取少许脓液注射至一个八岁的男孩臂内、六 周后,反应消退,他为了证实其效果,竟用同样方法给这一男孩,注了 20 次, 但男孩安然无恙。这样就证明牛疫可以接种给人,只引起局部反应。因他观察到 挤奶工人不患天花,所以这种接种牛疫预防天花的方法后来被广泛地接受了。他 于 1798 年发表了专著,把这种接法称为 Vaccinalian(接种)、现在的指出了人工 免疫的可能性。 二、免疫学的兴盛期(19—20 世纪中期) 以法国科学家巴斯德(Pasteur)和德国科学家郭霍(koch)为主奠基了免疫学 的实验阶段。Pactenr 于 1880 年意外地发现利用陈旧的鸡霍乱杆菌培养物注射的 鸡体内,鸡不受感集。他进一步的实验表明,用新鲜培养的鸡霍乱杆菌再给这些 鸡注射,它们仍不发病,而来注射过陈旧培养物的对照鸡多数发病死亡。Peretnr 为纪念一百年前 Jenner 的功勋,将这种接种也称为 Vaccination。而接种的相应制 剂相应的称为 Vaccine(疫苗、菌苗)。在些基础上,Pasteur 于 1881 年用高温培 养法获得到了炭疽杆菌感毒株。继而用动物传代和干燥法获得了狂犬病病毒减毒 株。这样为应用免疫学方法预防传染病开辟了新的局面。 19 世纪来到 20 世纪初,日本的北里发现了免疫血渍。建立了血清学,白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