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铺中学2008年秋阶段性检测语文试题 、语文基础知识及运用(30分) 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阻遏(e)寒噤(jin)仄歪(ze)孤孀( shuang B.骇人(he)绥靖(sui)地窖(gao)愧怍(zuo) C.箱箧(jia)荒谬(mido)掳走(16)尴尬(ga) D.蹿越(cuan)狼藉(j)蹒跚(shan)瓦砾(le) 2.下列词语的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张慌失措荡然无存永垂不朽懊丧 B.眼花缭乱名副其实响彻云宵耸立 C.锐不可挡月明风清转弯抹角班白 D.丢人现眼独一无二丰功伟绩管辖 3、下列各句中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他喜欢自命不凡别人,在班里很孤立,大家都认为他是一个自负的人。 B、08北京奧运会,中国足球队惨遭淘汰,教练怨声载道,指责队员缺乏战斗力, 没有给国家争光。 C、“神舟七号”成功发射,翟志刚成为我国历史上太空行走第一人,这与他平时工 作兢兢业业,认真对待每一个细节是分不开的。 D、部分西方媒体别出心裁地剪接西藏“3·14”事件的图片,歪曲报道事实真相。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国家免收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杂费,这一举措降低了家长的经济负担 B.同学们假日旅游时一定要注意交通安全,防止不要发生意外事故。 C.经过开展机动车使用乙醇汽油的活动,使城市的空气更加清新 D.“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是北京奥运会的主题口号,它表达了全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2分) A.新闻主要用事实讲话,但可插入简要的议论 B.《芦花荡》是孙犁的“白洋淀纪事之二”,“之一”是他的另一篇小说《荷花淀》 C.《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的作者是法国作家雨果。他的代表作品有 《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在人间》等 .苏联作家西蒙诺夫在《蜡烛》这篇文章中,为我们描绘了一位南斯拉夫母亲将珍藏 了45年的两支结婚花烛点在一位苏联红军士兵的坟头,这一悲壮而崇高的场面。 6、根据例句,以“亲情”为题,仿写两个句子。(2分) 亲情,是母亲疲惫时我端上的一盆热乎乎的洗脚水 亲情 亲情, 7、下面是2008年8月20日《成都商报》的一则消息,请给它拟一个标题(2分) 本报讯北京时间8月19日晚8点05分,在第29届北京奥运会体操男子单杠比赛
罗铺中学 2008 年秋阶段性检测语文试题 一、语文基础知识及运用(30 分) 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阻遏(è) 寒噤(jìn) 仄歪(zè) 孤孀(shuāng) B.骇人(hè) 绥靖(suǐ) 地窖(gào) 愧怍(zuò) C.箱箧(jiá) 荒谬(miào) 掳走(lǚ) 尴尬(gà) D.蹿越(cuàn) 狼藉(jí) 蹒跚(shān) 瓦砾(lè) 2.下列词语的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 (2 分) A.张慌失措 荡然无存 永垂不朽 懊丧 B.眼花缭乱 名副其实 响彻云宵 耸立 C.锐不可挡 月明风清 转弯抹角 班白 D.丢人现眼 独一无二 丰功伟绩 管辖 3、下列各句中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2 分) A、他喜欢自命不凡别人,在班里很孤立,大家都认为他是一个自负的人。 B、08 北京奥运会,中国足球队惨遭淘汰,教练怨声载道,指责队员缺乏战斗力, 没有给国家争光。 C、“神舟七号”成功发射,翟志刚成为我国历史上太空行走第一人,这与他平时工 作兢兢业业,认真对待每一个细节是分不开的。 D、部分西方媒体别出心裁地剪接西藏“3 ·14 ”事件的图片,歪曲报道事实真相。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 ....的一项是 ( ) (2 分) A.国家免收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杂费,这一举措降低了家长的经济负担。 B.同学们假日旅游时一定要注意交通安全,防止不要发生意外事故。 C.经过开展机动车使用乙醇汽油的活动,使城市的空气更加清新。 D.“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是北京奥运会的主题口号,它表达了全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 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2 分) A.新闻主要用事实讲话,但可插入简要的议论。 B.《芦花荡》是孙犁的“白洋淀纪事之二”,“之一”是他的另一篇小说《荷花淀》。 C.《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的作者是法国作家雨果。他的代表作品有 《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在人间》等。 D.苏联作家西蒙诺夫在《蜡烛》这篇文章中,为我们描绘了一位南斯拉夫母亲将珍藏 了 45 年的两支结婚花烛点在一位苏联红军士兵的坟头,这一悲壮而崇高的场面。 6、根据例句,以“亲情”为题,仿写两个句子。(2 分) 亲情,是母亲疲惫时我端上的一盆热乎乎的洗脚水。 亲情, 。 亲情, 。 7、下面是 2008 年 8 月 20 日《成都商报》的一则消息,请给它拟一个标题(2 分) 本报讯 北京时间 8 月 19 日晚 8 点 05 分,在第 29 届北京奥运会体操男子单杠比赛
中,我省体育健儿邹凯以16.200分夺得金牌,为我国夺得了第41枚金牌,这也是邹凯继 男团和自由体操之后,在本届奥运会上夺得的第三枚金牌。追平了李宁1984年创造的中 国选手单届奥运夺金最多的纪录。至此,中国体操队在北京奥运会上夺得了全部14枚金 牌中的9枚,大大超过了84年洛杉矶奥运会创下的单届5金的纪录 不超过20字) 8、2008年9月25日21时10分04秒,神舟七号飞船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 飞船在太空预定轨道绕地球飞行了四十五圈。飞行期间,航天员飞行乘组在地面组织指 挥和测控系统的协同配合下,顺利完成了空间出舱活动和一系列空间科学试验后,于28 日傍晚在在内蒙古中部预定区域成功着陆。18时22分,执行飞行任务的航天员翟志刚、 刘伯明和景海鹏安全出舱,这意味着中国第三次载人航天飞行获得圆满成功。举国上下 片欢腾,每一个中国人都为之感到骄傲和自豪。 (1).如果你是其中的一位航天员,出舱的那一刻,你最想说什么?(1分) (2).作为一名中学生,你想对三位航天员说些什么?(2分) 9.古诗文默写(6分) (1)少壮不努力, 。(1分) (2)会当凌绝顶, 。(1分) (3)写出两句战争的诗词 (4)写出四个战争的成语 (2 (5)写出莲的三个别称 (1分) 10.“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对于我们只有一次。一个人的生命应当这样度过:当他 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一这样,在临死的时候, 他能够说:‘我整个的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一为人类的解放而斗 争 这段话激动人心,被千千万万青年人引以为座右铭。它出自 (书名),作者是 (国籍)的 (作者),文中的主人公是 (2分 11.综合实践活动。(4分) 某中学八(1)班准备召开“为祖国争光,为奥运添彩”的主题班会,班会目的是为了 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可以为奥运做些什么?请帮助做好以下工作: (1)第一小组收集了以下两则材料,请帮助他们从中各提取一条信息,让他们的发言具有针对
中,我省体育健儿邹凯以 16.200 分夺得金牌,为我国夺得了第 41 枚金牌,这也是邹凯继 男团和自由体操之后,在本届奥运会上夺得的第三枚金牌。追平了李宁 1984 年创造的中 国选手单届奥运夺金最多的纪录。至此,中国体操队在北京奥运会上夺得了全部 14 枚金 牌中的 9 枚,大大超过了 84 年洛杉矶奥运会创下的单届 5 金的纪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 20 字) 8、 2008 年 9 月 25 日 21 时 10 分04秒,神舟七号飞船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 飞船在太空预定轨道绕地球飞行了四十五圈。飞行期间,航天员飞行乘组在地面组织指 挥和测控系统的协同配合下,顺利完成了空间出舱活动和一系列空间科学试验后,于 28 日傍晚在在内蒙古中部预定区域成功着陆。18 时 22 分,执行飞行任务的航天员翟志刚、 刘伯明和景海鹏安全出舱,这意味着中国第三次载人航天飞行获得圆满成功。举国上下 一片欢腾,每一个中国人都为之感到骄傲和自豪。 (1).如果你是其中的一位航天员,出舱的那一刻,你最想说什么?(1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为一名中学生,你想对三位航天员说些什么?(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古诗文默写(6 分) (1)少壮不努力, ____ ___ 。(1 分) (2)会当凌绝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 分) (3) 写出两句战争的诗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分) , (4)写出四个战争的成语: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2 分) (5)写出莲的三个别称: , , 。(1 分) 10. “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对于我们只有一次。一个人的生命应当这样度过:当他 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样,在临死的时候, 他能够说:‘我整个的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 争。 这段话激动人心,被千千万万青年人引以为座右铭。它出自_________(书名),作者是 __________ (国籍)的___________(作者),文中的主人公是________。(2 分) 11.综合实践活动。(4 分) 某中学八(1)班准备召开“为祖国争光,为奥运添彩”的主题班会,班会目的是为了 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可以为奥运做些什么?请帮助做好以下工作: ⑴第一小组收集了以下两则材料,请帮助他们从中各提取一条信息,让他们的发言具有针对
性。(2分) 【材料一】 项目愿意参加奥运喜欢谈论体喜欢参加体喜欢看体育节目 性别志愿者服务的比育话题的比例育锻炼的比例和体育报刊的比例 男生 80.8% 80% 76.7 70% 女生 0.5% 45.4% 47.3 【材料二】 日前,首都体育学院师生对部分中学生进行了奥林匹克基本知识认知情况调查。结果显 603%的男生完全答对,女生答对率为56.3%。从答题情况看,中学生能准确知晓奥运 会一般性知识,但对“谁是现代奥林匹克之父”、“奧运会从哪届开始兴奋剂检测”等一些 较深层次的问题,答对率偏低。其中,三成青少年不知道“现代奥运之父”是法国人顾拜旦。 ①从材料一提取的信息: ②从材料二提取的信息 (2)根据下面要求,请为主持人设计一段结束语。(2分) 要求:①结束语中要出现“奥运志愿者”这个词语。 束语中至少为中学生如何服务奧运提出两项具体可行的建议 同学们 第二部分阅读(40分) (一)、阅读下面《活版》片断,完成12-15题。(共11分) 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 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 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 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 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 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 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
性。(2 分) 【材料一】 项目 性别 愿意参加奥运 志愿者服务的比 例 喜 欢 谈论 体 育话题的比例 喜 欢 参加 体 育锻炼的比例 喜欢看体育节目 和体育报刊的比例 男生 80.8% 80% 76.7% 70% 女生 80.5% 52.1% 45.4% 47.3% 【材料二】 日前,首都体育学院师生对部分中学生进行了奥林匹克基本知识认知情况调查。结果显 示,60.3%的男生完全答对,女生答对率为 56.3%。从答题情况看,中学生能准确知晓奥运 会一般性知识,但对“谁是现代奥林匹克之父”、“奥运会从哪届开始兴奋剂检测”等一些 较深层次的问题,答对率偏低。其中,三成青少年不知道“现代奥运之父”是法国人顾拜旦。 ①从材料一提取的信息: ②从材料二提取的信息: ⑵根据下面要求,请为主持人设计一段结束语。(2 分) 要求:①结束语中要出现“奥运志愿者”这个词语。 ②结束语中至少为中学生如何服务奥运提出两项具体可行的建议。 同学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部分阅读(40 分) (一)、阅读下面《活版》片断,完成 12-15 题。(共 11 分) 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 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 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 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 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 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 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
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2.解释句中加点的词。(2分) (1)则以纸帖之 (2)每韵为一帖 (3)持就火炀之 (4)瞬息可就 1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2分) 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 类冒之。 14.制作活板的第一道工序是( ),所用的原料是(),用火烧活字的目的是() (请分别用原文中的一个二字词回答)(3分) 15.这段文字中介绍活板的排版先后有六个步骤,用自己的话给A、B、C、D、拟个名称填 在符号后横线上,并按先后顺序正确排列把其代号填在数字后横线上:(4分) (1)_(2)F用药物蒙铁板(3)_(4)_(5)_E_(6) (A) ■■■■口■ (D) (E、用火烧) (二)文言文比较阅读(11分)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 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 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选自课文《陈太丘与友期》)
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12.解释句中加点的词。(2 分) (1)则以纸帖.之___________ (2) 每韵为一帖.___________________ (3) 持就.火炀之___________ (4) 瞬息可就.___________ 1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2 分) 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 类冒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制作活板的第一道工序是( ),所用的原料是( ),用火烧活字的目的是( ) (请分别用原文中的一个二字词回答)(3 分) 15.这段文字中介绍活板的排版先后有六个步骤,用自己的话给 A、B、C、D、拟个名称填 在符号后横线上,并按先后顺序正确排列把其代号填在数字后横线上:( 4 分) A、 B、 C、 D、 (1) (2)F 用药物蒙铁板(3) (4) (5) E (6) (二)文言文比较阅读(11 分)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 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 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选自课文《陈太丘与友期》) (E、用火烧) ( A ) ( C ) ( D ) ( B )
〔乙〕郭伋始至行部①,到西河美稷②,有童儿数百,各骑竹马,道次迎拜。伋问 “儿曹何自远来?"对曰:“闻使君到,喜,故来奉迎。”辞伋谢之。及事讫,诸儿复送至郭外, 问“使君何日当还”。伋请别驾从事③,计日告之。行部既还,先期一日,伋为违信于诸儿, 遂止于野亭④,须期乃入。其为人若此 (选自《后汉书郭传伋》,略有 改动) 【注释】①(郭伋(j)始至行部)郭伋刚担任并州牧,首次出巡。行部,出巡。② 西河美稷〕地名 ③〔别驾从事〕部下官吏。④〔野亭〕郊野外的亭子 10.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太丘舍去(舍弃、丢下) B则是无信(不讲信用) C及事讫(完毕) D先期一日(约定的日期)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相委而去杂然而前陈者B.计日告之传一乡秀才观之 C遂止于野亭骈死于槽枥之间D.其为人若此安陵君其许寡人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13文段理解。(5分) (1)甲、乙两文告诉了我们一个同样的道理 但从选 材角度看,甲文选取的是友人“无信”无礼”的反面例子,乙文选取的是 的正面例子;从表达方式看,甲文侧重 乙文侧重叙述。(3分) (2)从甲、乙两文的故事中,你还得到了哪些新的启示?(就一个或两个故事来谈均 可,至少两条)(2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5-17题(共8分) 玉兰花的记忆 ①不记得从什么时候起,每当我家院子里的玉兰花散放出清远的香味时,总有认识或不认 识的邻人,专程前来要花 ②玉兰花树约有两层半的楼房高。自我有记忆起,便有花香。父亲总是起个大早,趁花含 苞时便给摘下。他把较细的竹竿末端削成剪刀口状,以辅助摘花。有时他亲自爬上树去摘, 身手矫健。然后再把摘下的花,分别装在小袋子里,置于冰箱保鲜,一有邻人闻香驻足,便 可以方便相赠
〔乙〕郭伋 始至行部①,到西河美稷②,有童儿数百,各骑竹马,道次迎拜。 伋 问: “儿曹何自远来?”对曰:“闻使君到,喜,故来奉迎。”辞伋 谢之。及事讫,诸儿复送至郭外, 问“使君何日当还”。伋 请别驾从事③,计日告之。行部既还,先期一日,伋 为违信于诸儿, 遂止于野亭④,须期乃入。其为人若此。 (选自《后汉书·郭传伋 》,略有 改动) 【注释】①〔郭伋(jí)始至行部〕郭伋 刚担任并州牧,首次出巡。行部,出巡。② 〔西河美稷〕地名。 ③〔别驾从事〕部下官吏。④〔野亭〕郊野外的亭子。 10.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太丘舍去(舍弃、丢下) B.则是无信(不讲信用) C.及事讫(完毕) D.先期一日(约定的日期)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 分) A.相委而去 杂然而前陈者 B.计日告之 传一乡秀才观之 C.遂止于野亭 骈死于槽枥之间 D.其为人若此 安陵君其许寡人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 分)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文段理解。(5 分) (1)甲、乙两文告诉了我们一个同样的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但从选 材角度看,甲文选取的是友人“无信”“无礼”的反面例子,乙文选取的是_________________ _的正面例子;从表达方式看,甲文侧重____________,乙文侧重叙述。(3 分) (2)从甲、乙两文的故事中,你还得到了哪些新的启示?(就一个或两个故事来谈均 可,至少两条)(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 15—17 题(共 8 分) 玉兰花的记忆 ①不记得从什么时候起,每当我家院子里的玉兰花散放出清远的香味时,总有认识或不认 识的邻人,专程前来要花。 ②玉兰花树约有两层半的楼房高。自我有记忆起,便有花香。父亲总是起个大早,趁花含 苞时便给摘下。他把较细的竹竿末端削成剪刀口状,以辅助摘花。有时他亲自爬上树去摘, 身手矫健。然后再把摘下的花,分别装在小袋子里,置于冰箱保鲜,一有邻人闻香驻足,便 可以方便相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