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化学位移的来源 有机化合物分子中的氢核与裸露的质子不同,其周围还 有电子!各种化学环境不同的氢核,其周围的电子云 密度也不同。 在H作用下,核外电子的环流运动会产生一感应磁 场H感应。而H应的方向总是与H相反,用化学的语言 来说,就是核外电子的存在使lH核受到了屏蔽作用。 H核真正感受到的磁场强度H2为: H实=H-H=H0(1-o)
(甲) 化学位移的来源 有机化合物分子中的氢核与裸露的质子不同,其周围还 有电子!各种化学环境不同的氢核,其周围的电子云 密度也不同。 在H0作用下,核外电子的环流运动会产生一感应磁 场H感应。而H感应的方向总是与H0相反,用化学的语言 来说,就是核外电子的存在使1H核受到了屏蔽作用。 1H核真正感受到的磁场强度H实为: (1 ) H实 = H0 − H0 = H0 −
在真实分子中,发生核磁共振的条件是: RF 2丌 这里σ是屏蔽常数。 不同化学环境的质子,因其周围电子云密度不同,裸 露程度不同,其σ值也不同,从而发生核磁共振的H不 同。这就是化学位移的来源。 所以,化学位移也可定义为由于屏蔽程度不同而引起 的NMR吸收峰位置的变化
在真实分子中,发生核磁共振的条件是: (1 ) 2 0 p g n RF = H − 这里σ是屏蔽常数。 不同化学环境的质子,因其周围电子云密度不同,裸 露程度不同,其σ值也不同,从而发生核磁共振的H0不 同。这就是化学位移的来源。 所以,化学位移也可定义为由于屏蔽程度不同而引起 的NMR吸收峰位置的变化
(乙)化学位移的表示方法 在实际测量中,化学位移不是以裸露的lH为标准,而是 以某一标准物为标准,测得样品共振峰与标准样共振 峰的距离。以δ表示: V样品一Ⅴ标样 δ= 10 样品—样品的共振频率;v标样标准样的共振频率; V——仪器的工作频率;乘106是为了读数方便。 标样—TM(CH3)Si)。其分子中只有一种H,且屏蔽 作用特大,在高场出峰。 一般有机物的δ>0,在TMS的低场(左边)出峰
(乙) 化学位移的表示方法 在实际测量中,化学位移不是以裸露的1H为标准,而是 以某一标准物为标准,测得样品共振峰与标准样共振 峰的距离。以δ表示: d= n样品 n标样 n0 - 10 6 ν样品——样品的共振频率;ν标样——标准样的共振频率; ν0 ——仪器的工作频率;乘106是为了读数方便。 标样——TMS((CH3 ) 4 Si)。其分子中只有一种1H,且屏蔽 作用特大,在高场出峰。 一般有机物的δ>0,在TMS的低场(左边)出峰
例:在60MHz的仪器上,测得CHCl2与TMS间 吸收频率之差为437Hz,则CHCl2中H的化学 位移为: ′样 一v标样×10 437 ×10°=728 60×10
例:在60MHz的仪器上,测得CHCl3与TMS间 吸收频率之差为437Hz,则CHCl3中1H的化学 位移为: 10 7.28 60 10 437 10 6 6 6 0 = = 样品- 标样 = n n n d
常见的各种H的化学位移如下: 质子的化学环竟8/ppm质子的化学环境8/pm 10~11 H3NY 3.0 RCH(饱和)-09 -C-H Ar-H 7.2 R2CH2(他和) 1.3 RCH(饱和)-15 4.3~6.4 CH3o ROH 3.0~6.0 Ch2o 4.0 ArOH 4.5~8.0 一C≡CH RNHy 1.8-3.4 2.5 30~4.5 0 2.1 C 0 23 55~85(宽峰) -CH2 C≡CC 1.8 11~1.5 R-SH
常见的各种1H的化学位移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