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市场中最主要的参与者是商业银行,其次是一些大公司,再次是 6普通消费者。 短期借贷活动的货币市场每天交易的货币量都是相当巨大的,例如,据 统汁,80年代中期,美国货币市场每天的货币交易额平均在300亿美元 以上。由于货币市场规模巨大,只要调整好货币市场,货币总量和利息 率就可以控制在理想的水平上。 货币市场上的供求变动是市场利息率变化的决定性因素。当风险最小、 期限最短的利息率一旦由其供求关系确定的时候,其他一系列风险较大 和期限较长的贷款利息率都会调整到与其相适应的水平。正是由于利息 率之间的这种牵动作用,各国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总是在货币市场上通 过短期债券的买卖来实现。 四.资本市场 资本市场包括一年以上的长期信贷市场和股票市场,资本市场对国民收 入循环流量的影响往往要持续许多年。公司往往需要长期负债;这样, 资本市场就与实际资本的积累和总投资密切相关。它在相当程度上决定 着实际的经济增长
6 货币市场中最主要的参与者是商业银行,其次是一些大公司,再次是 普通消费者。 短期借贷活动的货币市场每天交易的货币量都是相当巨大的,例如,据 统汁,80年代中期,美国货币市场每天的货币交易额平均在300亿美元 以上。由于货币市场规模巨大,只要调整好货币市场,货币总量和利息 率就可以控制在理想的水平上。 货币市场上的供求变动是市场利息率变化的决定性因素。当风险最小、 期限最短的利息率一旦由其供求关系确定的时候,其他一系列风险较大 和期限较长的贷款利息率都会调整到与其相适应的水平。正是由于利息 率之间的这种牵动作用,各国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总是在货币市场上通 过短期债券的买卖来实现。 四.资本市场 资本市场包括一年以上的长期信贷市场和股票市场,资本市场对国民收 入循环流量的影响往往要持续许多年。公司往往需要长期负债; 这样, 资本市场就与实际资本的积累和总投资密切相关。它在相当程度上决定 着实际的经济增长。 5 7
7资本市场对利息率的影响虽不如货币市场那样大,却也对利息率的决定 起着重要的作用。从宏观角度看,无论是短期债券还是长期债券或股票, 都是在同一个金融市场为争夺同一笔总资金而相互竞争。当经济繁荣、 预期利润率普遍上升的时候,长期债券的高利息率和股票的较高收益会 拉动短期利息率上升。因此,当我们考察利息率的决定时,无论是把 “利息率”理解为基础利息率还是理解为各种市场利息率的总代表,它 都是由整个金融市场上的货币供求关系决定的。 第二节凯恩斯货币理论的基本观点 在古典学派的理论中,货币市场并没有被划分出来,而是包含在商品市 场和资本市场之中,货币流通完全从属于商品流通,有价证券债券、股 票等)交易被视为投资(在现代的宏观经济理论中,金融投资被看作储 蓄),与货币流通是完全不相干的。“凯恩斯革命”的重要的内容之 就是打破了古典学派把实际领域与货币领域划分开来的“两分法”,而 把实际领域与货币领域联系起来的中介正是货币市场。 1.古典利息率理论与凯恩斯的关键区别古典理论中,利息率依存于由人们的 时间偏好所决定的储蓄供给和由资本的生产力所决定的投资需求这些实际因 素,与货币供给量无关##;而货币数量或货币的供给与需求只是决定物价 水平。这种两分法根植于人们对未来有完全准确的预期这一假设,凯恩斯把 对未来预期的不确定性作为行为的重要假设,使得货币的性质发生了根本改 变。体现了凯恩斯的货币理论与古典理论的重要区别
7 资本市场对利息率的影响虽不如货币市场那样大,却也对利息率的决定 起着重要的作用。从宏观角度看,无论是短期债券还是长期债券或股票, 都是在同一个金融市场为争夺同一笔总资金而相互竞争。当经济繁荣、 预期利润率普遍上升的时候,长期债券的高利息率和股票的较高收益会 拉动短期利息率上升。因此,当我们考察利息率的决定时,无论是把 “利息率”理解为基础利息率还是理解为各种市场利息率的总代表,它 都是由整个金融市场上的货币供求关系决定的。 第二节 凯恩斯货币理论的基本观点 在古典学派的理论中,货币市场并没有被划分出来,而是包含在商品市 场和资本市场之中,货币流通完全从属于商品流通,有价证券(债券、股 票等)交易被视为投资(在现代的宏观经济理论中,金融投资被看作储 蓄),与货币流通是完全不相干的。“凯恩斯革命”的重要的内容之一 就是打破了古典学派把实际领域与货币领域划分开来的“两分法”,而 把实际领域与货币领域联系起来的中介正是货币市场。 1.古典利息率理论与凯恩斯的关键区别 古典理论中,利息率依存于由人们的 时间偏好所决定的储蓄供给和由资本的生产力所决定的投资需求这些实际因 素,与货币供给量无关####;而货币数量或货币的供给与需求只是决定物价 水平。这种两分法根植于人们对未来有完全准确的预期这一假设,凯恩斯把 对未来预期的不确定性作为行为的重要假设,使得货币的性质发生了根本改 变。体现了凯恩斯的货币理论与古典理论的重要区别。 6 8
2对未来预期的不确定性对未来预期的不确定性在凯恩斯的理论中具 有极其重要的位置。前面对凯恩斯投资理论的分析已经表明,凯恩斯 的资本边际效率投资理论与古典学派的资本边际生产力投资理论的区 别就在于,资本的边际效率取决于投资的成本一利息率和人们对资本 品未来收益的预期,这种对未来预期的不确定性会影响人们的行为 这就是人们对货币的灵活偏好,即人们储藏货币不仅是由于交易的需 要,而且为了投机需要,通过持有货币来对付预期的不确定性和获得 收益 3.将货币看作一种资产在古典理论中,货币非交易需求被认为是不合 理的行为。对此,凯恩斯认为,古典学派的理论只适合于不存在不确定 性的静态社会,在静态社会,一切都在事先完全预料到了。因此,对货 币的灵活偏好是不存在的,唯此货币数量论的公式MV=PQ才能成立。 而在现实的动态世界中,人们的预期并不是确定的,在凯恩斯看来,对 未来预期不确定性的主要原因在于持久性资产的存在,即厂商对于固定 资本设备投资的未来收益的预期是不确定的,这样,货币在凯恩斯的理 论中已经不再仅仅是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了,而且是一种资产。从而, 凯恩斯的货币灵活偏好理论是实际一种资产选择理论
8 2.对未来预期的不确定性 对未来预期的不确定性在凯恩斯的理论中具 有极其重要的位置。前面对凯恩斯投资理论的分析已经表明,凯恩斯 的资本边际效率投资理论与古典学派的资本边际生产力投资理论的区 别就在于,资本的边际效率取决于投资的成本一利息率和人们对资本 品未来收益的预期,这种对未来预期的不确定性会影响人们的行为。 这就是人们对货币的灵活偏好,即人们储藏货币不仅是由于交易的需 要,而且为了投机需要,通过持有货币来对付预期的不确定性和获得 收益。 3.将货币看作一种资产 在古典理论中,货币非交易需求被认为是不合 理的行为。对此,凯恩斯认为,古典学派的理论只适合于不存在不确定 性的静态社会,在静态社会,一切都在事先完全预料到了。因此,对货 币的灵活偏好是不存在的,唯此货币数量论的公式M·V = P·Q才能成立。 而在现实的动态世界中,人们的预期并不是确定的,在凯恩斯看来,对 未来预期不确定性的主要原因在于持久性资产的存在,即厂商对于固定 资本设备投资的未来收益的预期是不确定的,这样,货币在凯恩斯的理 论中已经不再仅仅是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了,而且是一种资产。从而, 凯恩斯的货币灵活偏好理论是实际一种资产选择理论。 7 9
94将储蓄(实际是消费)决定与投资决定的理论联系在一起解释需求不 足。仅仅从凯恩斯对边际消费倾向和资本边际效率的分析中并不能构 成凯恩斯对资本主义经济非充分就业均衡的完整解释,只有把凯恩斯的 货币灵活偏好理论与消费函数和资本边际效率理论联系起来,才能构成 种完整的理论体系。凯恩斯消费函数表明的是消费主要取决于收入, 储蓄对于利息率是一个既定的量,投资则取决于人们对未来的预期,储 蓄与投资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人们不用于消费的收入—储蓄并不 定会转化为投资,将货币储蓄起来会导致总需求不足和失业。由此可见, 对货币的灵活偏好对于凯恩斯的理论体系是极为重要的。 5利息率是由货币的供求决定,而不是由投资与储蓄决定。凯恩斯货币 理论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把利息率归之于一种货币现象,是由货币的供 给与需求决定的。凯恩斯的消费函数理论表明,人们的储蓄主要取决于 收入,而很少为利息率所左右。根据凯恩斯的灵活偏好理论,货币是 种资产,人们持有货币与持有其他资产一样,都是为了获得收益。由于 厂商的投资是利息率的函数,通过增加货币供给降低利息率,可以增加 投资和提高有效需求水平。这一点成为政府通过控制货币供给调节有效 需求的货币政策的理论依据。但是,当利息率下降到一定程度时,会使 人们对货币的投机需求变得无限大,从而阻止利息率的下降。于是凯 恩斯提出了“投资陷井”与“灵活偏好陷井”的概念,它们使货币政策 失去效力
9 4.将储蓄(实际是消费)决定与投资决定的理论联系在一起解释需求不 足。 仅仅从凯恩斯对边际消费倾向和资本边际效率的分析中并不能构 成凯恩斯对资本主义经济非充分就业均衡的完整解释,只有把凯恩斯的 货币灵活偏好理论与消费函数和资本边际效率理论联系起来,才能构成 一种完整的理论体系。凯恩斯消费函数表明的是消费主要取决于收入, 储蓄对于利息率是一个既定的量,投资则取决于人们对未来的预期,储 蓄与投资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人们不用于消费的收入——储蓄并不一 定会转化为投资,将货币储蓄起来会导致总需求不足和失业。由此可见, 对货币的灵活偏好对于凯恩斯的理论体系是极为重要的。 5.利息率是由货币的供求决定,而不是由投资与储蓄决定。凯恩斯货币 理论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把利息率归之于一种货币现象,是由货币的供 给与需求决定的。凯恩斯的消费函数理论表明,人们的储蓄主要取决于 收入,而很少为利息率所左右。根据凯恩斯的灵活偏好理论,货币是一 种资产,人们持有货币与持有其他资产一样,都是为了获得收益。由于 厂商的投资是利息率的函数,通过增加货币供给降低利息率,可以增加 投资和提高有效需求水平。这一点成为政府通过控制货币供给调节有效 需求的货币政策的理论依据。但是,当利息率下降到一定程度时,会使 人们对货币的投机需求变得无限大,从而阻止利息率的下降。于是凯 恩斯提出了“投资陷井”与“灵活偏好陷井”的概念,它们使货币政策 失去效力。 8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