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是在自觉意识的指引下,抱着 用文艺来改造国民性,启蒙的目的走进 文学阵营的。郭沫若创作新诗,是因为 1919年9月在日本偶然读到《时事新报. 学灯》上康白情那首分行写成的白话诗 《送慕本韦经欧洲》,觉得这很好写, 于是写了几首寄给当主编的宗白华,从 此开始了新诗创作
◼ 鲁迅是在自觉意识的指引下,抱着 用文艺来改造国民性,启蒙的目的走进 文学阵营的。郭沫若创作新诗,是因为 1919年9月在日本偶然读到《时事新报. 学灯》上康白情那首分行写成的白话诗 《送慕本韦经欧洲》,觉得这很好写, 于是写了几首寄给当主编的宗白华,从 此开始了新诗创作
在创作新诗之前,他大量阅读了西 方诗人歌德等人的诗。在向《学灯》投 稿时又读到了美国诗人惠特曼的《草叶 集》,但却没有像鲁迅那样,经历过 “沉入于国民中,回到古代去”的文化 积累与思想沉淀的过程。所以他的诗虽 在当时掀起了一片狂潮,却缺少鲁迅作 品的那种深沉与博大
◼ 在创作新诗之前,他大量阅读了西 方诗人歌德等人的诗。在向《学灯》投 稿时又读到了美国诗人惠特曼的《草叶 集》,但却没有像鲁迅那样,经历过 “沉入于国民中,回到古代去”的文化 积累与思想沉淀的过程。所以他的诗虽 在当时掀起了一片狂潮,却缺少鲁迅作 品的那种深沉与博大
20年代,他与同仁组成了影响巨大 的创造社,他一直有众多的朋友与他 起从事文学事业,而鲁迅则是孤寂地用 文艺的形式向旧世界宣战。从而他虽然 遭遇过一些打击,如大革命失败而流亡 于日本,但观其一生,他都没受过什么 大的磨难。全国解放后,他基本是一帆 风顺的。这也就决定了他在思想、人格、 气质、艺术趣味上与鲁迅不同
◼ 20年代,他与同仁组成了影响巨大 的创造社,他一直有众多的朋友与他一 起从事文学事业,而鲁迅则是孤寂地用 文艺的形式向旧世界宣战。从而他虽然 遭遇过一些打击,如大革命失败而流亡 于日本,但观其一生,他都没受过什么 大的磨难。全国解放后,他基本是一帆 风顺的。这也就决定了他在思想、人格、 气质、艺术趣味上与鲁迅不同
其次,还与其地域人文环境有直接的联 系 鲁迅的童年、少年时代是在浙江绍兴度 过的。绍兴是江南水乡,风光平实、壮阔。它 虽是人杰地灵,但揉和了封建正统文化与奇特 的地域风俗文化的人文环境,使民众承载了过 多的“因袭的重担”。到鲁迅的故乡,再浪漫 的人也会严肃起来,因为,只要观察亠下民众, 你会感到“满街走着阿Q,遍地都是祥林嫂” (我自己的概括)o
◼ 其次,还与其地域人文环境有直接的联 系。 ◼ 鲁迅的童年、少年时代是在浙江绍兴度 过的。绍兴是江南水乡,风光平实、壮阔。它 虽是人杰地灵,但揉和了封建正统文化与奇特 的地域风俗文化的人文环境,使民众承载了过 多的“因袭的重担”。到鲁迅的故乡,再浪漫 的人也会严肃起来,因为,只要观察一下民众, 你会感到“满街走着阿Q,遍地都是祥林嫂” (我自己的概括)
相反,到郭沫若的故乡,再严肃的人也不 禁飘飘然起来。因为,这儿的风光不仅绚丽, 且浪漫多彩。郭沫若的故乡在四川省乐山县的 沙湾镇,有两条河从边上流过,一条是大渡河 (又叫沫水),一条是雅河(又叫若水),郭 沫若就用了故乡的两条河名作了自己的笔名 他童年少年时代读书的自家的书房“绥山书 馆”,正面对峨嵋山的第二峰。这第二峰一旦 被雾笼罩,就形同一位美丽的少女平卧在薄纱 中
◼ 相反,到郭沫若的故乡,再严肃的人也不 禁飘飘然起来。因为,这儿的风光不仅绚丽, 且浪漫多彩。郭沫若的故乡在四川省乐山县的 沙湾镇,有两条河从边上流过,一条是大渡河 (又叫沫水),一条是雅河(又叫若水),郭 沫若就用了故乡的两条河名作了自己的笔名。 他童年少年时代读书的自家的书房“绥山书 馆”,正面对峨嵋山的第二峰。这第二峰一旦 被雾笼罩,就形同一位美丽的少女平卧在薄纱 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