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第一要义 B、核心 C、基本要求 D、根本方法 三、多项选择 1、政策环境的社会内部环境主要包括( A、自然系统 B、生态系统 C、生物系统 D、个人系统 E、社会系统 2、公共政策环境具有()的特点。 A、多样性与复杂性 B、动态性与稳定性 C、确定性与突发性 D、关联性与系统性 E、交叉性与定向性 3、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有()。 A、坚持党的基本路线 B、积极构建和谐社会 C、贯彻以人为本的方针 D、继续深化改革开放 E、加强与改进党的建设 4、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它包括()。 A、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B、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 C、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 D、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 E、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 长方式、消费模式。 5、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新要求的基本特征包括()。 A、贯彻以人为本,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B、适应新形势,把握机遇与发展。 C、坚持连续性,提出更高的要求 D、增强针对性,不追求面面俱到。 E、从国情出发,目标具有可行性。 6、君主专制时期,公共政策的特点表现在()等方面。 A、决策不够集中 B、失误率较高 C、政策缺乏变化 D、具有稳定性 E、主要体现统治阶级意识
21 A、第一要义 B、核心 C、基本要求 D、根本方法 三、多项选择 1、政策环境的社会内部环境主要包括( )。 A、自然系统 B、生态系统 C、生物系统 D、个人系统 E、社会系统 2、公共政策环境具有( )的特点。 A、多样性与复杂性 B、动态性与稳定性 C、确定性与突发性 D、关联性与系统性 E、交叉性与定向性 3、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有( )。 A、坚持党的基本路线 B、积极构建和谐社会 C、贯彻以人为本的方针 D、继续深化改革开放 E、加强与改进党的建设 4、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它包括( )。 A、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B、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 C、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 D、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 E、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 长方式、消费模式。 5、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新要求的基本特征包括( )。 A、贯彻以人为本,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B、适应新形势,把握机遇与发展。 C、坚持连续性,提出更高的要求。 D、增强针对性,不追求面面俱到。 E、从国情出发,目标具有可行性。 6、君主专制时期,公共政策的特点表现在( )等方面。 A、决策不够集中 B、失误率较高 C、政策缺乏变化 D、具有稳定性 E、主要体现统治阶级意识
7、在民主制度下,公共政策的特点一般表现在()方面。 A、政策过程更具民主化 B、政策决策更具科学性 C、政策内容更具连续性 D、政策形式更具丰富性 E、政策范围更具广泛性 8、现在的国际环境体现出了()的新的发展趋势。 A、和平化 B、全球化 C、市场化 D、信息化 E、知识化 9、公共政策的自然环境有()。 A、地理位置 B、面积大小 C、气候条件 D、山川河流 E、矿产资源 10、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描述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小康社会最早由邓小平提出,1979年邓小平在会见日本首相大平正芳 时,第一次用“小康之家”四个字来描述我国现代化的阶段性目标和蓝图。 B、1982年党的十二大正式提出到20世纪末要使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C、1987年十三大在确认邓小平提出的“三步走”战略时,正式把实现小 康作为第二步的战略目标。 D、2002年十六大明确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任务。 E、2007年十七大对实现十六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提出了新 的更高要求。 三、名词解释 1、公共政策环境 2、公共政策的政治环境 3、公共政策的经济环境
22 7、在民主制度下,公共政策的特点一般表现在( )方面。 A、政策过程更具民主化 B、政策决策更具科学性 C、政策内容更具连续性 D、政策形式更具丰富性 E、政策范围更具广泛性 8、现在的国际环境体现出了( )的新的发展趋势。 A、和平化 B、全球化 C、市场化 D、信息化 E、知识化 9、公共政策的自然环境有( )。 A、地理位置 B、面积大小 C、气候条件 D、山川河流 E、矿产资源 10、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描述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小康社会最早由邓小平提出,1979 年邓小平在会见日本首相大平正芳 时,第一次用“小康之家”四个字来描述我国现代化的阶段性目标和蓝图。 B、1982 年党的十二大正式提出到 20 世纪末要使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C、1987 年十三大在确认邓小平提出的“三步走”战略时,正式把实现小 康作为第二步的战略目标。 D、2002 年十六大明确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任务。 E、2007 年十七大对实现十六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提出了新 的更高要求。 三、名词解释 1、公共政策环境 2、公共政策的政治环境 3、公共政策的经济环境
4、公共政策的自然环境 5、公共政策的国际环境 四、辨析题 1、公共政策环境处于不断变化之中,具有不确定性,因此公共政策环境变化趋 势是不可预测的。 2、政策环境给公共政策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并影响者公共政策的运行过程,反 之公共政策对政策环境又有能动的改造作用。 3、从空间上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可分作空间结构和空间布局两个层次。 4、反映和表达阶级及其政党根本利益和愿望的心理形态,成为政策的价值取向 和行动准则。 5、根据国际环境的构成要素,可将国际环境分为国际经济环境、国际政治环境 和国际文化环境,其中国际经济环境对一个国家的发展影响最大
23 4、公共政策的自然环境 5、公共政策的国际环境 四、辨析题 1、公共政策环境处于不断变化之中,具有不确定性,因此公共政策环境变化趋 势是不可预测的。 2、政策环境给公共政策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并影响着公共政策的运行过程,反 之公共政策对政策环境又有能动的改造作用。 3、从空间上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可分作空间结构和空间布局两个层次。 4、反映和表达阶级及其政党根本利益和愿望的心理形态,成为政策的价值取向 和行动准则。 5、根据国际环境的构成要素,可将国际环境分为国际经济环境、国际政治环境 和国际文化环境,其中国际经济环境对一个国家的发展影响最大
五、简答题 1、政策环境与公共政策的关系? 2、政治环境一般状况对公共政策的影响? 3、政治价值观对公共政策的影响? 4、简述经济环境与公共政策的关系? 5、国际环境与公共政策的关系?
24 五、简答题 1、政策环境与公共政策的关系? 2、政治环境一般状况对公共政策的影响? 3、政治价值观对公共政策的影响? 4、简述经济环境与公共政策的关系? 5、国际环境与公共政策的关系?
六、论述 1、试论我国现阶段政治环境对公共政策的要求。 2、分析我国现阶段经济环境的基本特征及其对我国公共政策的影响
25 六、论述 1、试论我国现阶段政治环境对公共政策的要求。 2、分析我国现阶段经济环境的基本特征及其对我国公共政策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