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道路与铺装设计… 16 9.1交通组织 16 9.2道路设计 ..16 9.3铺装及场地设计. 17 10配套设施设计.… .18 11基础工程设计… 20 12设计成果 21 编制说明… 23
9 道路与铺装设计....................................................................................................................16 9.1 交通组织.......................................................................................................................16 9.2 道路设计.......................................................................................................................16 9.3 铺装及场地设计...........................................................................................................17 10 配套设施设计.........................................................................................................................18 11 基础工程设计.........................................................................................................................20 12 设计成果.................................................................................................................................21 编制说明.......................................................................................................................................23
1总则 1.01为科学保护与合理利用城市湿地资源,规范城市湿地公园设计,指导公园有序建设和 可持续发展,特制定本导则。 1.0.2本导则适用于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城市湿地公园设计相关工作。 1.03城市湿地公园设计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规定
1 1 总 则 1.0.1 为科学保护与合理利用城市湿地资源,规范城市湿地公园设计,指导公园有序建设和 可持续发展,特制定本导则。 1.0.2 本导则适用于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城市湿地公园设计相关工作。 1.0.3 城市湿地公园设计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规定
2术语 2.0.1湿地Wetland 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性的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带有静止或流动的淡水、半 咸水、咸水水体,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m的水域。 2.0.2城市湿地Urban Wetland 符合以上湿地定义,且分布在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属于城市生态系统组成部分的自然、 半自然或人工水陆过渡生态系统。 2.0.3栖息地habitat 维持生物整个或部分生命周期中正常生命活动所依赖的各种环境资源的总和。它是野生 动物集中分布、活动、觅食的场所,也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2.0.4城市湿地公园Urban Wetland Park 在城市规划区范围内,以保护城市湿地资源为目的,兼具科普教育、科学研究、休闲游 览等功能的公园绿地。 2
2 2 术 语 2.0.1 湿地 Wetland 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性的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带有静止或流动的淡水、半 咸水、咸水水体,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 6m 的水域。 2.0.2 城市湿地 Urban Wetland 符合以上湿地定义,且分布在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属于城市生态系统组成部分的自然、 半自然或人工水陆过渡生态系统。 2.0.3 栖息地 habitat 维持生物整个或部分生命周期中正常生命活动所依赖的各种环境资源的总和。它是野生 动物集中分布、活动、觅食的场所,也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2.0.4 城市湿地公园 Urban Wetland Park 在城市规划区范围内,以保护城市湿地资源为目的,兼具科普教育、科学研究、休闲游 览等功能的公园绿地
3设计原则 3.0.1生态优先 城市湿地公园设计应遵循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生态优先的基本原则,围绕湿地资源全 面保护与科学修复制定有针对性的公园设计方案,始终将湿地生态保护与修复作为公园的首 要功能定位。 3.0.2因地制宜 在尊重场地及其所在地域的自然、文化、经济等现状条件,尊重所有相关上位规划的基 础上开展公园设计,保障设计切实可行,彰显特色。 3.0.3协调发展 通过综合保护、系统设计等保障湿地与周边环境共生共荣:保持公园内不同区域及功能 协调共存:实现科学保护、合理利用、良性发展。 3
3 3 设计原则 3.0.1 生态优先 城市湿地公园设计应遵循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生态优先的基本原则,围绕湿地资源全 面保护与科学修复制定有针对性的公园设计方案,始终将湿地生态保护与修复作为公园的首 要功能定位。 3.0.2 因地制宜 在尊重场地及其所在地域的自然、文化、经济等现状条件,尊重所有相关上位规划的基 础上开展公园设计,保障设计切实可行,彰显特色。 3.0.3 协调发展 通过综合保护、系统设计等保障湿地与周边环境共生共荣;保持公园内不同区域及功能 协调共存;实现科学保护、合理利用、良性发展
4总体设计 4.1基本要求 4.1.1作为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生态基础设施之一,公园应以湿地生态环境的保 护与修复为首要任务,兼顾科教及游憩等综合功能。用地权属应无争议,无污染隐患。对可 能存在污染的场地,应根据环境影响评估采取相应的污染处理和防范措施。对水质及土壤污 染较为严重的湿地,需经治理达标后方能进行建设。 4.12应落实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等相关规划要求,满足城市湿地资源保护 规划、海绵城市建设规划等专项规划要求,具备湿地生态功能与公园建设条件。公园规模与 湿地面积指标要求如表4-1所示。 表4-1公园规模与湿地所占比例 公园规模 小型 中型 大型 公园面积 ≤50公顷 50~200公顷(不含) ≥200公顷 湿地所占比例 ≥50% ≥50% ≥50% 4.1.3依法严格控制水源保护区及其它生态环境敏感区内的相关建设。坚决杜绝在环境条件 不适宜的情况下通过大面积开挖等人为干预措施,或以旅游开发为导向进行湿地公园建设。 4.1.4综合考虑区域防洪及其它水利要求,在保障游人安全和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的前提下实 现对区域水系统的有效调节。 4.1.5尽量避免向市政管网排水,保持自然水体径流过程,合理收集利用降水资源:雨洪管 理相关设计应与竖向设计、水系设计、栖息地设计和游憩设施设计相协调。 4.1.6根据详细的基址踏勘,研究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湿地保护与修复措施。 4.1.7依法保护特有的栖息地、古树名木与历史文化遗产,合理利用场地原有自然与文化资 源,体现地域特色。 4.2资源调查与分析评价 综合运用多学科研究方法,对场地的现状及历史进行全面调查。重点调查与基址相关的 生态系统动态监测数据、水资源、土壤环境、生物栖息地等。根据各地情况和不同湿地类型 与功能,建立合理的评价体系,对现有资源类别、优势、保护价值、存在的矛盾与制约等进 行综合分析评价,提出相应的设计对策与设计重点,形成调研报告及图纸。有条件的可建立 湿地公园基础数据库。(内容详见表4-2) 4
4 4 总体设计 4.1 基本要求 4.1.1 作为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生态基础设施之一,公园应以湿地生态环境的保 护与修复为首要任务,兼顾科教及游憩等综合功能。用地权属应无争议,无污染隐患。对可 能存在污染的场地,应根据环境影响评估采取相应的污染处理和防范措施。对水质及土壤污 染较为严重的湿地,需经治理达标后方能进行建设。 4.1.2 应落实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等相关规划要求,满足城市湿地资源保护 规划、海绵城市建设规划等专项规划要求,具备湿地生态功能与公园建设条件。公园规模与 湿地面积指标要求如表 4-1 所示。 表 4-1 公园规模与湿地所占比例 公园规模 小型 中型 大型 公园面积 ≤50 公顷 50~200 公顷(不含) ≥200 公顷 湿地所占比例 ≥50% ≥50% ≥50% 4.1.3 依法严格控制水源保护区及其它生态环境敏感区内的相关建设。坚决杜绝在环境条件 不适宜的情况下通过大面积开挖等人为干预措施,或以旅游开发为导向进行湿地公园建设。 4.1.4 综合考虑区域防洪及其它水利要求,在保障游人安全和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的前提下实 现对区域水系统的有效调节。 4.1.5 尽量避免向市政管网排水,保持自然水体径流过程,合理收集利用降水资源;雨洪管 理相关设计应与竖向设计、水系设计、栖息地设计和游憩设施设计相协调。 4.1.6 根据详细的基址踏勘,研究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湿地保护与修复措施。 4.1.7 依法保护特有的栖息地、古树名木与历史文化遗产,合理利用场地原有自然与文化资 源,体现地域特色。 4.2 资源调查与分析评价 综合运用多学科研究方法,对场地的现状及历史进行全面调查。重点调查与基址相关的 生态系统动态监测数据、水资源、土壤环境、生物栖息地等。根据各地情况和不同湿地类型 与功能,建立合理的评价体系,对现有资源类别、优势、保护价值、存在的矛盾与制约等进 行综合分析评价,提出相应的设计对策与设计重点,形成调研报告及图纸。有条件的可建立 湿地公园基础数据库。(内容详见表 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