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临安区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统计公报 2017年是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之年,是实施“十三五”规 划的重要一年,也是临安发展史上具有特殊重要意义的一年 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区上下牢牢把握新时代、主动 适应新形势,抢抓撤市设区机遇,持续发力推进“三化”、加 快建设“三区”,全年经济社会保持健康发展态势。 、综合 经济总量初步核算,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72.73亿元, 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3.27 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273.65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255.80 亿元,分别增长2.0%、5.4%和14.2%。全区按户籍人口计算人 均GDP为107384元,按可比价比上年增长8.1%。三次产业占比 为7.6:47.8:44.6 财政收支全年完成财政总收入7491亿元,比上年增长 15.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3.30亿元,比上年增长16.3%(按同 口径比)。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64.78亿元,比上年增长7.7%, 用于民生支出达51.77亿元,增长19.1%,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 的79.9%,占比比上年提高7.7个百分点 劳动就业全面实施“就业创业新政27条”,就业质量 稳步提高。全年新增城镇就业岗位10795个,本年就业安置1784 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1.92%,比上年降低0.48个百分点
- 1 - 杭州市临安区 2017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统计公报 2017 年是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之年,是实施“十三五”规 划的重要一年,也是临安发展史上具有特殊重要意义的一年。 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区上下牢牢把握新时代、主动 适应新形势,抢抓撤市设区机遇,持续发力推进“三化”、加 快建设“三区”,全年经济社会保持健康发展态势。 一、综合 经济总量 初步核算,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572.73 亿元, 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 8.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 43.27 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 273.65 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 255.80 亿元,分别增长 2.0%、5.4%和 14.2%。全区按户籍人口计算人 均 GDP 为 107384 元,按可比价比上年增长 8.1%。三次产业占比 为 7.6:47.8:44.6。 财政收支 全年完成财政总收入 74.91 亿元,比上年增长 15.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43.30 亿元,比上年增长 16.3%(按同 口径比)。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 64.78 亿元,比上年增长 7.7%, 用于民生支出达 51.77 亿元,增长 19.1%,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 的 79.9%,占比比上年提高 7.7 个百分点。 劳动就业 全面实施“就业创业新政 27 条”,就业质量 稳步提高。全年新增城镇就业岗位 10795 个,本年就业安置 1784 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 1.92%,比上年降低 0.48 个百分点
市场价格2017年,居民消费价格累计上涨1.9%,在八 大类居民消费价格中,呈现“五升三降”态势。其中,居住类 价格累计上涨8.9%,衣着类上涨5.4%,生活用品及服务类上涨 1.8%,交通和通信类上涨1.5%,教育文化和娱乐类上涨0.6%; 医疗保健类下降0.1%,其他用品和服务类下降0.7%,食品烟酒 类下降2.4%。 表1:2017年全区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项目 17年 2016年 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以上年为100101.9101.7 食品烟酒 97.6 103.9 衣着 105.4 100.6 居住 108.9 101.0 生活用品及服务 101.8 102.3 交通和通信 101.5 99.3 教育文化和娱乐 100.6 101.0 医疗保健 100.5 其他用品和服务 100.3 二、人口、人民生活、社会保障和福利 人口全区年末户籍人口53.5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3618 人;其中男性人口26.58万人,女性人口26.94万人,男女性 别比为98.67(以女性为100)。全区人口出生率11.0‰,死 亡率8.7‰,自然增长率2.3‰。根据2017年5‰人口变动情况 抽样调查结果推算,2017年末全区常住人口59.10万人
- 2 - 市场价格 2017 年,居民消费价格累计上涨 1.9%,在八 大类居民消费价格中,呈现“五升三降”态势。其中,居住类 价格累计上涨 8.9%,衣着类上涨 5.4%,生活用品及服务类上涨 1.8%,交通和通信类上涨 1.5%,教育文化和娱乐类上涨 0.6%; 医疗保健类下降 0.1%,其他用品和服务类下降 0.7%,食品烟酒 类下降 2.4%。 表 1: 2017 年全区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项 目 2017 年 2016 年 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 (以上年为 100) 101.9 101.7 食品烟酒 97.6 103.9 衣着 105.4 100.6 居住 108.9 101.0 生活用品及服务 101.8 102.3 交通和通信 101.5 99.3 教育文化和娱乐 100.6 101.0 医疗保健 99.9 100.5 其他用品和服务 99.3 100.3 二、人口、人民生活、社会保障和福利 人口 全区年末户籍人口 53.52 万人,比上年末增加 3618 人;其中男性人口 26.58 万人,女性人口 26.94 万人,男女性 别比为 98.67(以女性为 100)。全区人口出生率 11.0‰,死 亡率 8.7‰,自然增长率 2.3‰。根据 2017 年 5‰人口变动情况 抽样调查结果推算,2017 年末全区常住人口 59.10 万人
表2:2017年末户籍人口主要构成情况 单位:人 指标 年末数 比重(% 全区总人口 535154 100 其中:出生人口 5908 死亡人口 4701 其中:男性 265779 49.7 女性 269375 50.3 其中:0-17岁 76350 14.3 18-34 岁 112497 21.0 35-59岁 221819 41.4 60岁及以上 124488 23.3 人民生活根据抽样调查,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48761元,比上年增长8.7%,人均消费支出33495元,增长4.4%。 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201元,增长9.1%,人均消费 支出19879元,增长7.1%。年末城乡常住居民人均现住房建筑 面积分别为45和83平方米;城镇每百户居民家庭拥有家用汽 车73辆、电脑122台、空调279只;农村每百户居民家庭分别 拥有汽车40辆、电脑67台、空调182台。 社会保障社保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2017年,全区新增 参保企业1269家,新增参保人员7871人,全区城镇职工基本 养老、基本医疗、工伤、失业、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22.87 万人、20.97万人、15.31万人、10.44万人、10.26万人。2017 年12月1日起,全区月最低工资标准由1530元调整为1800元, 非全日制工作的最低小时工资标准由13.8元调整为16.5元
- 3 - 表 2:2017 年末户籍人口主要构成情况 单位:人 指 标 年末数 比重(%) 全区总人口 535154 100 其中:出生人口 5908 —— 死亡人口 4701 —— 其中:男性 265779 49.7 女性 269375 50.3 其中:0-17 岁 76350 14.3 18-34 岁 112497 21.0 35-59 岁 221819 41.4 60 岁及以上 124488 23.3 人民生活 根据抽样调查,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48761 元,比上年增长 8.7%,人均消费支出 33495 元,增长 4.4%。 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28201 元,增长 9.1%,人均消费 支出 19879 元,增长 7.1%。年末城乡常住居民人均现住房建筑 面积分别为 45 和 83 平方米;城镇每百户居民家庭拥有家用汽 车 73 辆、电脑 122 台、空调 279 只;农村每百户居民家庭分别 拥有汽车 40 辆、电脑 67 台、空调 182 台。 社会保障 社保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2017 年,全区新增 参保企业 1269 家,新增参保人员 7871 人,全区城镇职工基本 养老、基本医疗、工伤、失业、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 22.87 万人、20.97 万人、15.31 万人、10.44 万人、10.26 万人。2017 年 12 月 1 日起,全区月最低工资标准由 1530 元调整为 1800 元, 非全日制工作的最低小时工资标准由 13.8 元调整为 16.5 元
社会福利全力落实惠民利民安民各项措施。全区城乡低 保标准达到780元,实现了城乡一体化。实施精准扶贫战略, 累计发放低保、残保、临时救助等资金9100余万元。推进社会 化养老服务改革,新增镇街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12家、养老 机构床位数410张。儿童福利体制机制建设不断健全,累计发 放孤困儿童生活补助金392万元。残疾职工权益得到保障,全 区40家福利企业安置残疾职工2370人,残疾职工投保面保持 100%。扎实推进防灾减灾体制机制建设,创建村级避灾点35家 省级以上“综合减灾示范村”4家。积极发挥慈善公益事业的补 充作用,全年共募集善款326.47万元,支出615.03万元。 三、城市建设、公用事业、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坚持规划先行、新老并进,加快新城 建设步伐,加大旧城改造力度。高标准完成滨湖新城总体(空 间)规划、控制性详规编制和重点区块城市设计,横溪湿地公 园开工建设,环湖绿道入选全省十大经典绿道,二期工程基本 建成,环湖发展理念深入人心。青山湖科技城产城融合步伐加 快,狮山公园、创业广场等城市配套项目建成投用,“一横两 纵”道路完成路基工程,育才小学建成招生,浙医二院青山湖 院区正式落户。锦南新城天目医药港孵化园、狮子山区块综合 改造工程启动建设,杭州医学院主体完工。城中村改造顺利实 施。全面推进32个区块改造项目,完成拆迁签约6219户、187 万平方米。城市功能日益完善。开展主城区“治乱治脏治堵” 专项行动,城中街、石镜街、畔湖路综合改造基本完成,衣锦 4
- 4 - 社会福利 全力落实惠民利民安民各项措施。全区城乡低 保标准达到 780 元,实现了城乡一体化。实施精准扶贫战略, 累计发放低保、残保、临时救助等资金 9100 余万元。推进社会 化养老服务改革,新增镇街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 12 家、养老 机构床位数 410 张。儿童福利体制机制建设不断健全,累计发 放孤困儿童生活补助金 392 万元。残疾职工权益得到保障,全 区 40 家福利企业安置残疾职工 2370 人,残疾职工投保面保持 100%。扎实推进防灾减灾体制机制建设,创建村级避灾点 35 家、 省级以上“综合减灾示范村”4 家。积极发挥慈善公益事业的补 充作用,全年共募集善款 326.47 万元,支出 615.03 万元。 三、城市建设、公用事业、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坚持规划先行、新老并进,加快新城 建设步伐,加大旧城改造力度。高标准完成滨湖新城总体(空 间)规划、控制性详规编制和重点区块城市设计,横溪湿地公 园开工建设,环湖绿道入选全省十大经典绿道,二期工程基本 建成,环湖发展理念深入人心。青山湖科技城产城融合步伐加 快,狮山公园、创业广场等城市配套项目建成投用,“一横两 纵”道路完成路基工程,育才小学建成招生,浙医二院青山湖 院区正式落户。锦南新城天目医药港孵化园、狮子山区块综合 改造工程启动建设,杭州医学院主体完工。城中村改造顺利实 施。全面推进 32 个区块改造项目,完成拆迁签约 6219 户、187 万平方米。城市功能日益完善。开展主城区“治乱治脏治堵” 专项行动,城中街、石镜街、畔湖路综合改造基本完成,衣锦
街东延、长西线城区段竣工通车,打通城市断头路5条,实施 严管街10条,市容秩序明显改观。新建公共停车场10个,新 增公共停车泊位1223个。开通城市公交线路2条,公共自行车 二期新增35个点、新投入自行车700辆。 公用事业全区用电量33.27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7.0%, 其中城乡居民生活用电5.50亿千瓦时,增长4.7%。2017年市 区自来水日供水能力达到14.5万吨/日,全年供水量4705万吨, 其中居民家庭用水量1125万吨。全年城区市政路面修复约5.23 万平方米,人行道修复面积约3.7万平方米,修复侧平石约3182 米、道口改造7个,完成城区管道疏通约100.12公里,清理窨 井7346只。更换各类窨井387套、更换各类井盖667块,安装 雨水井防护网388只,处理积水点13个,养护桥梁22座,完 成数字城管7885条、民生热线处理238条。推进“最多跑一次” 改革。2017年全区群众和企业到政府部门办事主项719项、子 项1282项,实现“最多跑一次”主项701项、子项1257项, 总体实现率为97.5% 环境保护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显著增 强。成为首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通过国家卫生城市复 审,成功创建省美丽乡村示范县、省文明示范城市。强化“五 水共治”工作。加强城区“三溪两渠”治理,创建“美丽河道” 19条。率先在全省完成剿灭劣Ⅴ类水任务,地表水水质指数位 居全省第九。加大环境治理力度,完成小燃煤锅炉淘汰和热电 锅炉清洁化改造,整治“低小散”企业274家,腾出用能空间 4200吨标煤,完成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减排任务。空气质量持
- 5 - 街东延、长西线城区段竣工通车,打通城市断头路 5 条,实施 严管街 10 条,市容秩序明显改观。新建公共停车场 10 个,新 增公共停车泊位 1223 个。开通城市公交线路 2 条,公共自行车 二期新增 35 个点、新投入自行车 700 辆。 公用事业 全区用电量33.27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7.0%, 其中城乡居民生活用电 5.50 亿千瓦时,增长 4.7%。2017 年市 区自来水日供水能力达到 14.5 万吨/日,全年供水量 4705 万吨, 其中居民家庭用水量 1125 万吨。全年城区市政路面修复约 5.23 万平方米,人行道修复面积约 3.7 万平方米,修复侧平石约 3182 米、道口改造 7 个,完成城区管道疏通约 100.12 公里,清理窨 井 7346 只。更换各类窨井 387 套、更换各类井盖 667 块,安装 雨水井防护网 388 只,处理积水点 13 个,养护桥梁 22 座,完 成数字城管 7885 条、民生热线处理 238 条。推进“最多跑一次” 改革。2017 年全区群众和企业到政府部门办事主项 719 项、子 项 1282 项,实现“最多跑一次”主项 701 项、子项 1257 项, 总体实现率为 97.5%。 环境保护 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显著增 强。成为首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通过国家卫生城市复 审,成功创建省美丽乡村示范县、省文明示范城市。强化“五 水共治”工作。加强城区“三溪两渠”治理,创建“美丽河道” 19 条。率先在全省完成剿灭劣Ⅴ类水任务,地表水水质指数位 居全省第九。加大环境治理力度,完成小燃煤锅炉淘汰和热电 锅炉清洁化改造,整治“低小散”企业 274 家,腾出用能空间 4200 吨标煤,完成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减排任务。空气质量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