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粪尿 1、人粪尿的成分和性质 2、人粪尿的产存和管理 3、人粪尿的合理施用 二、家畜粪尿和厩肥 1、家畜粪尿的成分和性质 2、厩肥的成分和性质。及其积制 3、家畜带尿和唇严的施用 三、堆沤肥及沼气池肥 1,堆肥 2、沤肥 3、沼气池肥 重点:人粪尿的贮存管理和厩肥的积制与施用 难点:堆沤肥积制的技术条件 第十三章 绿肥 一、发展绿肥的意义 二、绿肥作物的种植方式 三、绿肥的施用 重点:绿肥作物的种植方式和施用 难点:绿肥在士壤中的分解特点 第十四章 施肥技术 一、施肥量的估算方法 1、 养分平衡施肥估算法 2、肥料效应函数估算法 二、施肥方式 1,基肥的有效施用技术 2、种肥的有效施用技术 3、追肥的有效施用技术 三、肥料的混合配比 1、肥料混合配比的必要性 2、肥料混合配比地原则 3、 肥料的混合比例与计算 重点:施肥量的估算方法和施肥方式 难点:肥料效应函数估算法 复习思考题 绪 论 第一章土壤矿物质 一、名词解释:
一、人粪尿 1、人粪尿的成分和性质 2、人粪尿的贮存和管理 3、人粪尿的合理施用 二、家畜粪尿和厩肥 1、家畜粪尿的成分和性质 2、厩肥的成分和性质。及其积制 3、家畜粪尿和厩肥的施用 三、堆沤肥及沼气池肥 1,堆肥 2、沤肥 3、沼气池肥 重点:人粪尿的贮存管理和厩肥的积制与施用 难点:堆沤肥积制的技术条件 第十三章 绿肥 一、发展绿肥的意义 二、绿肥作物的种植方式 三、绿肥的施用 重点:绿肥作物的种植方式和施用 难点:绿肥在土壤中的分解特点 第十四章 施肥技术 一、施肥量的估算方法 1、养分平衡施肥估算法 2、肥料效应函数估算法 二、施肥方式 1,基肥的有效施用技术 2、种肥的有效施用技术 3、追肥的有效施用技术 三、肥料的混合配比 1、肥料混合配比的必要性 2、肥料混合配比地原则 3、肥料的混合比例与计算 重点:施肥量的估算方法和施肥方式 难点:肥料效应函数估算法 复习思考题 绪 论 第一章 土壤矿物质 一、名词解释:
1、土壤:是地球陆地上能够产生植物收获的疏松表层。 2、土壤肥力:指土壤供给和调节植物生长发有所需要的水、肥、气、热等生活因素的能力。 3、土壤生产力:是土壤生产植物产品的能力。 4、肥料:能直接或间接供给植物所需养分,改善土壤性状,以提高植物产量和品质的物质 5、矿物:是一类具有一定化学组成、物理性质和内部构造而天然存在于地壳中的化合物或单质化学元 6,岩石:指矿物集合体。 7、岩石风化作用:指地壳表层的岩石在大气圈、水圈、生物圈作用下,所引起的岩石的破碎和分解。 8、土壤母质:岩石经过风化作用形成的疏松的、覆盖在地球陆地表面的一层厚度不等的风化产物,它是 形成土壤的基础,称为土壤母质。 9、次生矿物:原生矿物在风化和成土作用下新形成的矿物。 10、土壤拉级:按照土拉直径的大小及其性质分成的若千等级或若干组,这些等级或组就称为粒级。 11、土壤质地:土壤中各粒级土粒含量百分率的组合,称为土壤质地。 12、原生矿物:风化过程中未改变化学组成而遗留在土壤中的一类矿物。 二、填空: 1、土粒分级一般是将士粒分为 和 四级,每级大小的具体标准 各国不尽相同,但却大同小异。(石砾、砂粒、粉砂粒和粘粒) 2、按照分化作用的因素和特点,可将分化作用分为 三种类型(物理风 化、化学风化,生物风化)。 3、冲积物的特点是(1) (2) (成带性,成层性) 4、我国通常将 称为士壤肥力四大因素。 (水、肥、气、热) 5、岩石种类很多,根据它们的成因可分为 、和 三大类。(岩浆岩、沉积岩 和变质岩) 三、选择填空 1、 作用是化学分化中最基本的作用。(C) A、溶解 B、水化 C、水解 D、氧化 2、 不易分化,是土接中砂粒的主要来原。(A) A、石英 B、长石 C、云母 D、辉石 3、 是改良土壤质地最有效最简便的方法。因为既可以克服砂土过砂的缺点也可以克服粘土 过粘的缺点。(D) A、掺砂掺粘、客土调剂 B、翻淤压砂、翻砂压淤 C、引洪放淤,引洪漫砂 D、增施有机肥料、提高士壤有机质含量 4、缺少有机质的 泡水后易板结,因此宜边耕边插秧。() A,砂土 B、城土 C、粘拂土 D、粘土 5、卡庆斯基制土粒分级标准中,把粒径小于」 m的土粒划为物理性粘粒(B) A、0.1 B、0.01 C、0.001 D、 0.0001 6、 的特点是成层性和成带性。(D) A、残积物 B、坡积物 C,洪积物 D、冲积物 四,判断正误 1、肥沃的土壤作物一定高产。(错) 2、随着土壤颗粒的变小,P、K、Ca,Mg、Fe等营养元素的相对含量随着减少,而Si02含量显著增加。 (错) 3,壤土类由于所含砂粒和粘粒各古一半,因此兼有砂土类、粘土类的优点,消除了砂土类和粘土类的缺 点,是农业生产上质地比较理想的士壤。(错)
1、土壤:是地球陆地上能够产生植物收获的疏松表层。 2、土壤肥力:指土壤供给和调节植物生长发育所需要的水、肥、气、热等生活因素的能力。 3、土壤生产力:是土壤生产植物产品的能力。 4、肥料:能直接或间接供给植物所需养分,改善土壤性状,以提高植物产量和品质的物质。 5、矿物:是一类具有一定化学组成、物理性质和内部构造而天然存在于地壳中的化合物或单质化学元 素。 6,岩石:指矿物集合体。 7、岩石风化作用:指地壳表层的岩石在大气圈、水圈、生物圈作用下,所引起的岩石的破碎和分解。 8、土壤母质:岩石经过风化作用形成的疏松的、覆盖在地球陆地表面的一层厚度不等的风化产物,它是 形成土壤的基础,称为土壤母质。 9、次生矿物:原生矿物在风化和成土作用下新形成的矿物。 10、土壤粒级:按照土粒直径的大小及其性质分成的若干等级或若干组,这些等级或组就称为粒级。 11、土壤质地:土壤中各粒级土粒含量百分率的组合,称为土壤质地。 12、原生矿物:风化过程中未改变化学组成而遗留在土壤中的一类矿物。 二、填空: 1、土粒分级一般是将士粒分为 、 、 、和 四级,每级大小的具体标准 各国不尽相同,但却大同小异。(石砾、砂粒、粉砂粒和粘粒) 2、按照分化作用的因素和特点,可将分化作用分为 、 、 三种类型(物理风 化、化学风化,生物风化)。 3、冲积物的特点是(1) (2) 。(成带性,成层性) 4、我国通常将 、 、 、 称为土壤肥力四大因素。 (水、肥、气、热) 5、岩石种类很多,根据它们的成因可分为 、 和 三大类。(岩浆岩、沉积岩 和变质岩) 三、选择填空: 1、 作用是化学分化中最基本的作用。(C) A、溶解 B、水化 C、水解 D、氧化 2、 不易分化,是土壤中砂粒的主要来源。(A) A、石英 B、长石 C、云母 D、辉石 3、 是改良土壤质地最有效最简便的方法。因为既可以克服砂土过砂的缺点也可以克服粘土 过粘的缺点。(D) A、掺砂掺粘、客土调剂 B、翻淤压砂、翻砂压淤 C、引洪放淤,引洪漫砂 D、增施有机肥料、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 4、缺少有机质的 泡水后易板结,因此宜边耕边插秧。(A) A,砂土 B、壤土 C、粘壤土 D、粘土 5、卡庆斯基制土粒分级标准中,把粒径小于 mm的土粒划为物理性粘粒(B) A、0.1 B、0.01 C、 0.001 D、 0.0001 6、 的特点是成层性和成带性。(D) A、残积物 B、坡积物 C,洪积物 D、冲积物 四,判断正误 l、肥沃的土壤作物一定高产。(错) 2、随着土壤颗粒的变小,P、K、Ca,Mg、Fe等营养元素的相对含量随着减少,而Si02含量显著增加。 (错) 3,壤土类由于所含砂粒和粘粒各占一半,因此兼有砂土类、粘土类的优点,消除了砂土类和粘土类的缺 点,是农业生产上质地比较理想的土壤。(错)
4、粘土在早春气温上升时很快转暖,所以称为“热性土“。(错) 5、砂土整地时要深沟、高畦、窄垄,以利排水、通气、增温。(错) 6、残积物的性质决定于山坡上部的岩性,与下部母岩无过渡关系。(错) 7、随着土壤有机质的不断增多, 土壤质地就必然会改变。(错) 五、问答 1、试分析粘土类士壤的水、肥、气热、耕性状况,针对其特点在耕作施肥管理上应采取哪些相应的措 施? 答:(1)粘土粒间多为较小的手管孔和无效隙,因而桶气性、诱水性弟。(2)由于粘土木身含有主 富的养分而且有较强的吸附能力,且通气性差,有机质分解慢,所以肥效迟缓,肥劲稳长:(3)粘士保水 力强,含水量多,热容量大,增降温慢:(4)粘土干时紧实,湿时烂泥,耕性较差。针对以上粘土水、 肥、气、热的特点,在耕作和施肥管理上采取以下相应措施:(①)在整地时要深沟、高畦、窄垄,以利于 排水、通气、增温:(2)要注意掌握适宜含水量及时耕作,要精耕、细粑、勤锄,水田冬耕要多排水晒 田。(3)施肥要求基肥足,前期注意施用适量种肥和追肥,促进幼苗生长:后期要控肥防贪青晚热。 2、简述砂士类土壤的水、肥、气、热和耕性等肥力特性。 答:优点:通气性、透水性好,好气微生物活动强烈、土壤中有机质分解迅速,易释放有效养分:增 降温快,早春士温易转暖:含砂粒较多,松散易耕。缺点:保肥、保水性差:增降温快,若遇寒潮作物 易受冻害:微生物活动强列,使有机质含量降低,泡水后易沉棕板结,闭气,不易插秧 3、橡胶、胡椒、芒果种植前通常先挖好植穴,表土与底土分别堆欣在植穴旁边暴晒一段时间,然后才回 土定植,为什么? 答:主要原因有两个:()暴晒之后许多矿物态养分、迟效性养分释放出来,使土壤有效养分增多 (②)暴晒一段时间后土壤变得细碎、疏松、通气性好且又能保持水分,利于幼苗根系生长。表士和底土分 别堆放的目的是:因为表土熟化程度高,物理性能能好,有效养分含量高。所以,在回土时先回表土 方面利于幼苗根系生长,另一方面使土壤有效养分可以得到充分利用。 4.胡椒、西瓜、水稻、蔬菜对土壤质地要求有何不同? 答:胡椒以在砾质粘壤上生长较好,西瓜以通气、排水性能好,升降温快的砂土或砂壤土上生长较好 水稻以有较深厚耕作层,较好的保水、蓄水、保肥、释肥能力的粘士或壤土为好。蔬菜以养分含量丰 富,通气、透水性能好,保水、保肥性能强,土温较为稳定的壤土为好。 第二章 土壤有机质 名词解释: 1、矿质化过程:有机质被分解成简单无机化合物,如C02、20和Ng等的过程 2、腐殖化过程:简单有机化合物在微生物作用下形成新的较稳定的大分子的复杂的有机化合物(腐殖 质)的过程。 3、碳氨比(C/N):指有机物中碳素总量和氮素总量之比 4、矿化率:每年因矿质化而消耗的有机质量占土壤有机质总量的百分数称为士壤有机质的矿化率。 5、腐殖化系数:每克有机物(干重)施入土壤后所能分解转化成腐殖质的克数(干重)。 6、/下:腐殖质中褐腐酸与黄腐酸的比值是士壤腐殖质的组成和性质的指标之一。 7、激发效应:由于在土壤中加入了有机质使土壤原有机质的矿化速率加快或变慢的效应 8、氨化作用:氯基酸在多种微生物及其分泌的酶的作用下,进一步分解成氨,这种氨从氨基酸中分离出 来的作用称为氮化作用。 9、硝化作用:把氨或铵盐氧化为硝酸的作用。 10、反硝化作用:硝酸盐还原为N20和N2的作用 二,填空 1、腐殖质有助于消除土演中 残毒和 的污染。(农药和重金属)】
4、粘土在早春气温上升时很快转暖,所以称为"热性土"。(错) 5、砂土整地时要深沟、高畦、窄垄,以利排水、通气、增温。(错) 6、残积物的性质决定于山坡上部的岩性,与下部母岩无过渡关系。(错) 7、随着土壤有机质的不断增多,土壤质地就必然会改变。(错) 五、问答 1、试分析粘土类土壤的水、肥、气热、耕性状况,针对其特点在耕作施肥管理上应采取哪些相应的措 施? 答:(1)粘土粒间多为较小的毛管孔和无效孔隙,因而通气性、透水性差。(2)由于粘土本身含有丰 富的养分而且有较强的吸附能力,且通气性差,有机质分解慢,所以肥效迟缓,肥劲稳长;(3)粘土保水 力强,含水量多,热容量大,增降温慢;(4)粘土干时紧实,湿时烂泥,耕性较差。针对以上粘土水、 肥、气、热的特点,在耕作和施肥管理上采取以下相应措施:(1)在整地时要深沟、高畦、窄垄,以利于 排水、通气、增温:(2)要注意掌握适宜含水量及时耕作,要精耕、细耙、勤锄,水田冬耕要多排水晒 田。(3)施肥要求基肥足,前期注意施用适量种肥和追肥,促进幼苗生长:后期要控肥防贪青晚热。 2、简述砂土类土壤的水、肥、气、热和耕性等肥力特性。 答:优点:通气性、透水性好,好气微生物活动强烈、土壤中有机质分解迅速,易释放有效养分:增 降温快,早春土温易转暖:含砂粒较多,松散易耕。缺点:保肥、保水性差:增降温快,若遇寒潮作物 易受冻害:微生物活动强烈,使有机质含量降低,泡水后易沉淀板结,闭气,不易插秧。 3、橡胶、胡椒、芒果种植前通常先挖好植穴,表土与底土分别堆欣在植穴旁边暴晒一段时间,然后才回 土定植,为什么? 答:主要原因有两个:(1)暴晒之后许多矿物态养分、迟效性养分释放出来,使土壤有效养分增多, (2)暴晒一段时间后土壤变得细碎、疏松、通气性好且又能保持水分,利于幼苗根系生长。表土和底土分 别堆放的目的是:因为表土熟化程度高,物理性能能好,有效养分含量高。所以,在回土时先回表土一 方面利于幼苗根系生长,另一方面使土壤有效养分可以得到充分利用。 4.胡椒、西瓜、水稻、蔬菜对土壤质地要求有何不同? 答:胡椒以在砾质粘壤上生长较好,西瓜以通气、排水性能好,升降温快的砂土或砂壤土上生长较好 水稻以有较深厚耕作层,较好的保水、蓄水、保肥、释肥能力的粘土或壤土为好。蔬菜以养分含量丰 富,通气、透水性能好,保水、保肥性能强,土温较为稳定的壤土为好。 第二章 土壤有机质 一、 名词解释: 1、矿质化过程:有机质被分解成简单无机化合物,如CO2、H2O和NH3等的过程。 2、腐殖化过程:简单有机化合物在微生物作用下形成新的较稳定的大分子的复杂的有机化合物(腐殖 质)的过程。 3、碳氮比(C/N):指有机物中碳素总量和氮素总量之比。 4、矿化率:每年因矿质化而消耗的有机质量占土壤有机质总量的百分数称为土壤有机质的矿化率。 5、腐殖化系数:每克有机物(干重)施入土壤后所能分解转化成腐殖质的克数(干重)。 6、HA/FA:腐殖质中褐腐酸与黄腐酸的比值是土壤腐殖质的组成和性质的指标之一。 7、激发效应:由于在土壤中加入了有机质使土壤原有机质的矿化速率加快或变慢的效应。 8、氨化作用:氦基酸在多种微生物及其分泌的酶的作用下,进一步分解成氨,这种氨从氨基酸中分离出 来的作用称为氮化作用。 9、硝化作用:把氨或铵盐氧化为硝酸的作用。 10、反硝化作用:硝酸盐还原为N2O和N2的作用。 二,填空: 1、腐殖质有助于消除土壤中_残毒和_的污染。(农药和重金属)
2、有机质进行好气分解的特点足速度 ,分解较 ,矿化率 ,中间产物 积累 所释放矿质养分多而呈 状态,但不利于士壤有机质的 (快,完 全,高,少,氧化状态,累积和保存)。 3、士壤有机质的转化可归结为两个对立的过程,即 过程和 过程。这两个过程是不可 分割和互相联系的,随条件的改变而互相转化。(有机质的矿质化和腐殖化) 4、腐殖质的三个组分是」 (胡敏酸,富里酸,胡敏素) 5、土壤有机质的含量决定于年 和年 的相对大小。当二者相等时,土壤有机质含量保 持不变:当前者大于后者时,土壤有机质含量将逐渐增加,反之将逐渐降低。(生成量,矿化量) 6、影响土壤有机质转化的因素是:(1) (2) 3) 4) 。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土壤有机质的转化方向,速度 和产物。 (有机残体的碳氮比,土壤通气性,士壤的水分和温度状况,土壤反应) 三、选择填空 1 是有机质的主要成分,在一般土壤中占有机质总量的85一90%。 A、新鲜的有机质 B、半分解有机残余物 C、动植物钱体 D、腐殖质 (Dh 2、当有机残体的C/N在」 _左右时,微生物活动最旺盛,分解速度也最快。 A、25:1 B、35:1 C、45.1 D、55:1 (A) 3、 是土壤微生物中分布最广泛,数量最多的一类,对有机残体的分解起着最大的作用。 A、细第 B、真菌 C、放线菌 D、藻类 (A 四、判断正误 1、真菌适于通气良好和酸性土壤,并要求较高的土壤湿度。(对) 2、C/N大的有机残体分解快,反之分解慢。(错) 3、褐腐酸与一价及两价金属离子形成的盐能溶于水。(错) 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多少,是土壤肥力高低的一项重要标志,土壤有机质愈多,土壤肥力愈高。 (错 5.、嫌气条件下,有机质的矿化率底,有利于有机质的积累和保存。(对) 五、问答、计算 1、C/N比率的大小与有机质分解谏度,微生物的发有、氮素的供应水平之间有哪些关系? 答:微生物在分解有机质时,需要同化一定数量的碳和氮构成身体的组成部分,同时,还要分解一定 数量的有机碳化物为能量来源. (1)当有机残体的C/N在25:1左右时,微生物发有好,活动旺盛,有 机质分解谏度也快,氢素供应量少:(2)当有机残体C/N<25:1时,对微生物活动有利,有机质分解 快,分解出来的无机氮除了被微生物吸收构成自己的身体外,尚有多余的氮残存于土壤中供作物吸收: (3)当C/N>25:1时,微生物缺乏氮紊营养,发有受到限制,有机质分解慢,微生物不仅把分解释放出 的无机氮全部用完,还要从土壤中吸收无机态氮, 土壤供氮减少,作物处于暂时缺氮状态 2、有机质在土壤肥力中有哪些重要作用? 答:有机质在土壤肥力中有如下作用: (1)提供作物需要的养分,促进土壤养分有效化:(2)增强士 壤的保水,保肥能力:(3)促进团粒结构的形成、改善土壤物理性质:(④)有机质中的腐殖质有利于消除 土壤中的农药残毒和重金属污染,而且腐殖酸在一定浓度下,能促进微生物和植物的生理活性。 3、某土壤耕层有机质含量为2%,设矿化率为2%,假定所施用有机物质为紫云英,其腐殖化系数为0。 25,含水率为86%,每年每亩至少要补充多少紫云英,才能基本维特原有士壤有机质的平衡(每亩耕层十 重按150000Kg计算)? 解:每年每亩消耗的有机质为: 150000*2%*2%=60Kg, 需加入干紫云英为60kg/0.25=240 kg,设加入紫云英为xk8,则:x(1-86%)=240Kg 经计算得:X=1714.3kg 4、森林地开是烧邑种植作物好不好,为什么?
2、有机质进行好气分解的特点足速度_,分解较_,矿化率_,中间产物 积累_,所释放矿质养分多而呈_状态,但不利于土壤有机质的_。(快,完 全,高,少,氧化状态,累积和保存) 。 3、土壤有机质的转化可归结为两个对立的过程,即_过程和_过程。这两个过程是不可 分割和互相联系的,随条件的改变而互相转化。(有机质的矿质化和腐殖化) 4、腐殖质的三个组分是_,_,_。(胡敏酸,富里酸,胡敏素) 5、土壤有机质的含量决定于年_和年_的相对大小。当二者相等时,土壤有机质含量保 持不变:当前者大于后者时,土壤有机质含量将逐渐增加,反之将逐渐降低。(生成量,矿化量) 6、影响土壤有机质转化的因素是:(1)_ (2)_(3)_(4)_。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土壤有机质的转化方向,速度 和产物。 (有机残体的碳氮比,土壤通气性,土壤的水分和温度状况,土壤反应) 三、选择填空 1、_是有机质的主要成分,在一般土壤中占有机质总量的85—90%。 A、新鲜的有机质 B、半分解有机残余物 C、动植物饯体 D、腐殖质 (D} 2、当有机残体的C/N在_左右时,微生物活动最旺盛,分解速度也最快。 A、25:1 B、35:1 C、45:1 D、55:1 (A) 3、_是土壤微生物中分布最广泛,数量最多的一类,对有机残体的分解起着最大的作用。 A、细菌 B、真菌 C、放线菌 D、藻类 (A) 四、判断正误 1、真菌适于通气良好和酸性土壤,并要求较高的土壤湿度。(对) 2、C/N大的有机残体分解快,反之分解慢。(错 ) 3、褐腐酸与一价及两价金属离子形成的盐能溶于水。(错) 4、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多少,是土壤肥力高低的—项重要标志,土壤有机质愈多,土壤肥力愈高。 (错 ) 5.、嫌气条件下,有机质的矿化率底,有利于有机质的积累和保存。(对) 五、问答、计算 1、C/N比率的大小与有机质分解速度,微生物的发育、氮素的供应水平之间有哪些关系? 答:微生物在分解有机质时,需要同化一定数量的碳和氮构成身体的组成部分,同时,还要分解一定 数量的有机碳化物为能量来源.(1)当有机残体的C/N在25:1左右时,微生物发育好,活动旺盛,有 机质分解速度也快,氮素供应量少:(2)当有机残体C/N<25:1时,对微生物活动有利,有机质分解 快,分解出来的无机氮除了被微生物吸收构成自己的身体外,尚有多余的氮残存于土壤中供作物吸收: (3)当C/N>25:1时,微生物缺乏氮紊营养,发育受到限制,有机质分解慢,微生物不仅把分解释放出 的无机氮全部用完,还要从土壤中吸收无机态氮,土壤供氮减少,作物处于暂时缺氮状态。 2、有机质在土壤肥力中有哪些重要作用? 答:有机质在土壤肥力中有如下作用:(1)提供作物需要的养分,促进土壤养分有效化;(2)增强土 壤的保水,保肥能力:(3)促进团粒结构的形成、改善土壤物理性质;(4)有机质中的腐殖质有利于消除 土壤中的农药残毒和重金属污染,而且腐殖酸在一定浓度下,能促进微生物和植物的生理活性。 3、某土壤耕层有机质含量为2%,设矿化率为2%,假定所施用有机物质为紫云英,其腐殖化系数为0. 25,含水率为86%,每年每亩至少要补充多少紫云英,才能基本维持原有土壤有机质的平衡(每亩耕层土 重按150000Kg计算)? 解:每年每亩消耗的有机质为: 150000*2%*2%=60 Kg, 需加入干紫云英为60㎏/o.25=240 ㎏,设加入紫云英为X ㎏,则:x(1-86%)=240 Kg 经计算得:X=1714.3㎏, 4、森林地开垦烧岜种植作物好不好,为什么?
答:不好。原因如下:(1)森林烧岜之后矿质养分会有所损失,特别是氯素的损失:(②)有机碳化物大 量损失,不利于土壤有机质的积累。(3③)森林烧岜从经济效益的角度看也是不好的,大面积毁林开垦破坏 了生态平衡,从环保的角度讲也是不利的。 5、稻草比绿肥难腐烂,为什么?欲加速稻草腐烂,应用什么方法 答:稻草中含纤维素、木质素较绿肥多C比大,微生物发有所需氮素得不到满足,不利于微生物的发 有,微生物活动受到限制,因此分解稻草的速度较绿肥慢,稻草就难以腐烂。欲加速稻草腐烂可采用如 下措施:(1)调节C/N比:适当混入速效氮肥或与绿肥、厩肥一起堆制或沤制:(2)调节水分含量,温 度,通气性和使之适合微生物的生长发育(3)与绿肥或厩肥一起直接还田。 第三章 土壤孔性、结构性和耕性 一、名词解释 1、土壤孔性:指土壤孔隙的数量,孔隙的大小及其比例关系。 2、土壤容重:指单位容积的土壤体(包括粒间孔隙)的烘干重。单位为g/Cm3 3、土接比重:单位容积的固体土粒,(不句括粒间孔隙)的干重与4C时同体积水重之比 4、土壤孔度:土壤中孔隙的容积占整个土体容积的百分数。 5、土壤孔隙比:土壤中孔隙容积与土粒容积的比值。 6、士壤结构:在内外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土粒相互团聚成大小,形状和性质不同的团聚体,这种团聚体 称为土痒结构。 7、土壤构结性:土壤中结构体的形状、大小及其排列情况 8、土壤结构改良剂:是用来促进土壤形成团粒结构、提高士壤肥力和固定表土、保护耕层、防止水土冲 刷的矿物质制剂、腐殖质制剂和人工聚合物制剂。 9、土壤耕性:指土壤在耕作时所表现的特性。 10、粘结性:是土粒与土粒之间由于分子引力而相互粘结在一起的性质, 11、粘若性 土壤在一定含水量的情况下,土粒粘着外物表面的性能。 12、可塑性:土壤在一定含水量范围内,可被外力任意改变成各种形状,当外力解除和土壤干燥后,仍 能保持其变形的性能 13、上塑性:士壤失去可塑性而开始流动的土壤含水量。 14、下塑性:土壤开始呈现可塑状态时的含水量。 15、塑性范围:上塑限与下塑限之间的含水量范围。 16,塑性值:上塑限与下塑限含水量之差。 17、土壤宜耕性:指土壤适于耕作的性能 18、宜耕期:指保持适宜耕作的土壤含水量时间。 二、填空 1、土壤容重数值的大小,主要决定于 、和 。(土壤质地,腐殖 质含量,结构和松紧情况) 2、土壤孔度一般不直接测定,而是由土壤 和 计算而来,计算公式为:土壤孔度(%) (容重比重,土壤孔度(%)=1-容重/比重)100) 3、从农业生产需要来看,旱地土壤耕层的总孔度为 _%。通气孔度不低于 %大小孔隙 之在 _较为合适。(50-56,10,1:2-4) 4.士壤耕性的好坏,应根据 三方面来判断。 (耕作难易,耕 作质量和宜耕期长短)
答:不好。原因如下:(1)森林烧岜之后矿质养分会有所损失,特别是氮素的损失;(2)有机碳化物大 量损失,不利于土壤有机质的积累。(3)森林烧岜从经济效益的角度看也是不好的,大面积毁林开垦破坏 了生态平衡,从环保的角度讲也是不利的。 5、稻草比绿肥难腐烂,为什么?欲加速稻草腐烂,应用什么方法? 答:稻草中含纤维素、木质素较绿肥多C/N比大,微生物发育所需氮素得不到满足,不利于微生物的发 育,微生物活动受到限制,因此分解稻草的速度较绿肥慢,稻草就难以腐烂。欲加速稻草腐烂可采用如 下措施:(1)调节C/N比:适当混入速效氮肥或与绿肥、厩肥一起堆制或沤制;(2)调节水分含量,温 度,通气性和pH使之适合微生物的生长发育(3)与绿肥或厩肥一起直接还田。 第三章 土壤孔性、结构性和耕性 一、名词解释: 1、土壤孔性:指土壤孔隙的数量,孔隙的大小及其比例关系。 2、土壤容重:指单位容积的土壤体(包括粒间孔隙)的烘干重。单位为g/cm3 3、土壤比重:单位容积的固体土粒,(不包括粒间孔隙)的干重与4℃时同体积水重之比。 4、土壤孔度:土壤中孔隙的容积占整个土体容积的百分数。 5、土壤孔隙比:土壤中孔隙容积与土粒容积的比值。 6、土壤结构:在内外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土粒相互团聚成大小,形状和性质不同的团聚体,这种团聚体 称为土壤结构。 7、土壤构结性:土壤中结构体的形状、大小及其排列情况。 8、土壤结构改良剂:是用来促进土壤形成团粒结构、提高土壤肥力和固定表土、保护耕层、防止水土冲 刷的矿物质制剂、腐殖质制剂和人工聚合物制剂。 9、土壤耕性:指土壤在耕作时所表现的特性。 10、粘结性:是土粒与土粒之间由于分子引力而相互粘结在一起的性质。 11、粘着性:土壤在一定含水量的情况下,土粒粘着外物表面的性能。 12、可塑性:土壤在一定含水量范围内,可被外力任意改变成各种形状,当外力解除和土壤干燥后,仍 能保持其变形的性能。 13、上塑性:土壤失去可塑性而开始流动的土壤含水量。 14、下塑性:土壤开始呈现可塑状态时的含水量。 15、塑性范围:上塑限与下塑限之间的含水量范围。 16,塑性值:上塑限与下塑限含水量之差。 17、土壤宜耕性:指土壤适于耕作的性能。 18、宜耕期:指保持适宜耕作的土壤含水量时间。 二、填空: 1、土壤容重数值的大小,主要决定于 、 、 、和 。(土壤质地,腐殖 质含量,结构和松紧情况) 2、土壤孔度一般不直接测定,而是由土壤 和 计算而来,计算公式为:土壤孔度(%) = 。(容重比重,土壤孔度(%)=1-容重/比重)*100) 3、从农业生产需要来看,旱地土壤耕层的总孔度为 %。通气孔度不低于 %大小孔隙 之比在 较为合适。(50-56,10,1:2-4) 4.土壤耕性的好坏,应根据 、 、 三方面来判断。(耕作难易,耕 作质量和宜耕期长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