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焚之,禽兽逃匿。禹疏九河,瀹济漯,而注诸海:决汝汉,排淮泗,而注之江: 然后中国可得而食也。当是时也,禹八年于外,三过其门而不入,虽欲耕,得乎?” “后稷教民稼穑,树艺五谷,五谷熟而民人育。人之有道也,饱食、煖衣、逸居而无 教,则近于禽兽。圣人有忧之,使契为司徒,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 长幼有叙,朋友有信。放勋曰:‘劳之来之,匡之直之,辅之翼之,使自得之,又从而振 德之。’圣人之忧民如此,而暇耕乎?” “尧以不得舜为己忧,舜以不得禹、皋陶为己忧。夫以百亩之不易”为己忧者,农 夫也。分人以财谓之惠,教人以善谓之忠,为天下得人者谓之仁。是故以天下与人易,为天 下得人难。孔子曰‘大哉,尧之为君!惟天为大,惟尧则之,荡荡乎民无能名焉!君哉舜也! 巍巍乎有天下而不与焉!’尧舜之治天下,岂无所用其心哉?亦不用于耕耳。” “吾闻用夏变夷者,未闻变于夷者也。陈良,楚产也,悦周公、仲尼之道,北学于中 国。北方之学者,未能或之先也。彼所谓豪杰之士也。子之兄弟事之数十年,师死而遂倍之。 昔者,孔子没,三年之外,门人治任将归,入揖于子贡,相向而哭,皆失声,然后归。子 贡反,筑室于场,独居三年,然后归。他日,子夏、子张、子游以有若似圣人,欲以所事 孔子事之,强曾子。曾子曰:‘不可:江汉以濯之,秋阳以暴之,皓皓乎不可尚已!’今 也南蛮鴆舌之人,非先王之道,子倍子之师而学之,亦异于曾子矣。吾闻出于幽谷迁于乔木 四者,未闻下乔木而入于幽谷者。鲁颂日:‘戎狄是膺,荆舒是惩。’周公方且膺之, 子是之学,亦为不善变矣。” “从许子之道,则市贾2不贰,国中无伪:虽使五尺之童适市,莫之或欺。布帛长 短同,则贾相若;麻缕丝絮轻重同,则贾相若:五谷多寡同,则贾相若;屦大小同,则贾相 若。” 曰:“夫物之不齐,物之情也:或相倍蓰[26],或相什[27]百,或相千万。子比而同 之,是乱天下也。巨屦小屦同贾,人岂为之哉?从许子之道,相率而为伪者也,恶能治国家!” 选自《孟子译注》,杨伯峻编著,中华书局1962年版 【注释】 [1]滕:国名,在今山东滕县西南。 [2]文公:即滕文公,滕国的国君。 [3]廛:古代指一户人家所住的地方。 [4]捆屦:编制草鞋。古时编制草鞋为了结实,要边织边砸,所以称捆屦。 11
[5]陈良:楚国的儒学者。 [6]舍:止,只。宫:室。 [7]大人、小人:这是当时统治阶级的用语,有时指有地位的和没有地位的,有 时指有“道德”的和没有“道德”的。这里“大人”与“君子”同义,指国家的统治 者。“小人”与“野人”同义,指被统治者。 [8]敷:治(依赵岐说),指治水土。敷治:治理。 [9]益:舜的臣。掌火,掌管火。这是说舜使益任主火之官。 [10]九河:相传是禹在黄河下游为疏浚黄河而开凿的九条支流,其故道已不可考。 [11]瀹(yue):疏导。济(ji)、漯(tà):都是水名,故道都在今山东省。 [12]决:排除水道壅塞,导引水流。汝:汝水,在今河南,东流入淮河。汉: 汉水。 [13]淮:淮河。泗:泗水。案:汝汉淮泗四水,只有汉水流入长江,这里可能 是记述的错误(依朱熹说)。 [14]契(xiè):尧的臣子,商的始祖。司徒:官名,掌管教育等事。 [15]放勋:尧的号。 [16]皋陶(gāoyáo):舜的司法官,相传禹和皋陶曾帮助舜治理天下。 [17]易:治,这里指把田种好。 [18]这几句见《论语·泰伯》,但文字颇有出入。原文是:“子曰:‘大哉尧之 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荡荡乎,民无能名焉。巍巍乎其有成功也, 焕乎其有文章!’”“子曰:‘巍巍乎,舜禹之有天下也而不与焉!’” [19]治任:收拾行装。上古时代,弟子为老师服心丧(哀痛与丧父相仿,但不服 丧服,所以称心丧)三年,所以三年过后门人散去。 [20]场:墓前供祭祀用的场地。子贡因对孔子感情深挚,所以又守墓三年。 [21]秋阳:《孟子》中使用的历法是周历。周历的秋季相当于夏历的夏季,所以 这里的“秋阳”实际上是夏历的“夏阳”。 [22]语出《诗经·小雅·伐木》。幽谷:幽暗的山谷。乔木:高大的树木。 [23]语出《诗经·鲁颂·國宫》。意思是攻击戎狄,惩治荆舒。戎狄:西周时西 方和北方的部族。膺(ying):击。荆:即楚国。舒:南方的小国。荆舒:指南方的 部族。 [24]贾(jià):价格,后来写作“价” 12
[25]五尺:战国时的五尺合现在的三尺多。 [26]蓰(xi):五倍。 [27]什:十倍。 【作者简介】 孟子(公元前372年-一公元前289年),名轲,字子舆(一说字子车或子居)。 战国时期鲁国人,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著有《孟 子》一书。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 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 胠箧 庄子 将为胠箧”、探囊、发匮之盗而为守备,则必摄缄滕2,固扃鐍,此世俗之所谓知也。 然而巨盗至,则负匮、揭箧、担囊而趋,唯恐缄滕扃鐍之不固也。然则乡之所谓知者,不乃 为大盗积者也? 故尝试论之,世俗之所谓知者,有不为大盗积者乎?所谓圣者,有不为大盗守者乎?何 以知其然邪?昔者齐国,邻邑相望,鸡狗之音相闻,罔罟之所布,耒耨之所刺,方二千余 里。阖四竟之内,所以立宗庙社稷,治邑屋州闾乡曲者,曷尝不法圣人哉?然而田成子6 一旦杀齐君而盗其国。所盗者,岂独其国邪?并与其圣知之法而盗之。故田成子有乎盗贼之 名,而身处尧舜之安,小国不敢非,大国不敢诛,十二世有齐国。则是不乃窃齐国并与其圣 知之法,以守其盗贼之身乎? 尝试论之,世俗之所谓至知者,有不为大盗积者乎?所谓至圣者,有不为大盗守者乎? 何以知其然邪?昔者龙逢斩,比干剖,苌弘施,子胥靡0。故四子之贤,而身不免乎 戮。故跖之徒问于跖日:“盗亦有道乎?”跖日:“何适而无有道邪?夫安意室之中 藏,圣也:入先,勇也:出后,义也:知可否,知也:分均,仁也。五者不备,而能成大盗 者,天下未之有也。”由是观之,善人不得圣人之道不立,跖不得圣人之道不行:天下之善 人少而不善人多,则圣人之利天下也少而害天下也多。故曰:唇竭则齿寒,鲁酒薄而邯郸围 ,圣人生而大盗起。掊击圣人,纵舍盗贼,而天下始治矣! 夫川竭而谷虚,丘夷而渊实;圣人已死,则大盗不起,天下平而无故矣!圣人不死,大 盗不止。虽重圣人而治天下,则是重利盗跖也。为之斗斛以量之,则并与斗斛而窃之:为 小
之权衡以称之,则并与权衡而窃之:为之符玺以信之,则并与符玺而窃之;为之仁义以矫 之,则并与仁义而窃之。何以知其然邪?彼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诸侯之门而仁义存焉。 则是非窃仁义圣知邪?故逐于大盗,揭诸侯,窃仁义并斗斛权衡符玺之利者,虽有轩冕 之赏弗能劝,斧钺之威弗能禁。此重利盗跖而使不可禁者,是乃圣人之过也。 故曰:“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彼圣人者,天下之利器也,非所以 明天下也。故绝圣弃知,大盗乃止;擿玉毁珠,小盗不起;焚符破玺,而民朴鄙:培斗折衡, 而民不争:弹残天下之圣法,而民始可与论议:擢乱六律,铄绝竽瑟,塞瞽旷之耳,而天 下始人含其聪矣;灭文章,散五采20,胶离朱之目,而天下始人含其明矣:毁绝钩绳, 而弃规矩,擺工倕四之指,而天下始人有其巧矣。故曰:“大巧若拙。”削曾、史之行, 钳杨、墨2之口,攘弃仁义,而天下之德始玄同矣。彼人含其明,则天下不铄矣:人含其聪, 则天下不累矣:人含其知,则天下不惑矣:人含其德,则天下不僻矣。彼曾、史、杨、墨、 师旷、工倕、离朱,皆外立其德,而以爚乱天下者也,法之所无用也。 子独不知至德之世乎?昔者容成氏、大庭氏、伯皇氏、中央氏、栗陆氏、骊畜氏、轩辕 氏、赫胥氏、尊卢氏、祝融氏、伏牺氏、神农氏,当是时也,民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 其服,乐其俗,安其居,邻国相望,鸡狗之音相闻,民至老死而不相往来。若此之时,则至 治已。今遂至使民延颈举踵,曰“某所有贤者”,赢粮而趣之,则内弃其亲而外去其主之 事,足迹接乎诸侯之境,车轨结乎千里之外,则是上好知之过也。 上诚好知而无道,则天下大乱矣。何以知其然邪?夫弓弩、毕弋、机变之知多,则鸟乱 于上矣:钩饵、罔罟、罾筒之知多,则鱼乱于水矣:削格2、罗落、置罘之知多,则兽 乱于泽矣;知诈渐毒、颉滑坚白0、解垢同异1之变多,则俗惑于辩矣。故天下每每大 乱,罪在于好知。故天下皆知求其所不知,而莫知求其所已知者:皆知非其所不善,而莫知 非其所已善者,是以大乱。故上悖日月之明,下烁山川之精,中堕四时之施;惴奥之 虫,肖翘之物,莫不失其性。甚矣,夫好知之乱天下也!自三代以下者是已。舍夫种种则 之民而悦夫役役1之佞,释夫恬淡无为而悦夫哼哼之意。哼哼已乱天下矣。 选自《庄子》,孙雍长注译,花城出版社2001年版 【注释】 [1]肤(qū):从旁打开。箧(qiè):小箱子。 [2]摄:结,扎紧。缄、滕(téng):皆为绳索。 [3]扃(jiong):关钮。鏑(jué):箱子上加锁的绞纽。 14
[4]齐国:齐本为姜尚之后。公元前481年,齐大夫田常杀国君简公,立简公弟 为平公,而自专国政。由平公历宣公至康公,田常的曾孙田和终于逐君而自立为诸侯, 国号仍为齐。此处指姜氏之齐。 [5]邑、屋、州、闾、乡:都是古代划分城乡区域的名称。曲:指乡之一隅。 [6]田成子:即田常,又称陈恒。 [7]龙逢(png):姓关,字龙逢,夏桀时的贤臣,因直谏而被斩首。 [8]比干:商纣王叔父,因忠谏而被剖心。 [9]苌弘:周灵王之贤臣,因遭馋被逐,自刳而死。胞(chi):刳肠。 [10]子胥:即伍子胥,春秋时楚大夫伍奢之子。后入吴,谏吴王夫差被杀,尸体 糜烂于江中。靡:通“糜”,糜烂。 [11]跖(zhi):即盗跖,春秋时有名的大盗。一说古时起义军领袖。 [12]妄意:凭空猜测。藏:指储藏的财物。 [13]鲁酒薄而邯郸围:有两种说法。其一,楚国会诸侯,鲁国和赵国都给楚王献 酒,鲁国的酒淡薄而赵国的酒浓郁。楚国主酒吏向赵国讨酒,赵不给,于是他用鲁酒 调换了赵酒,楚王因赵酒淡薄而围攻其都城邯郸。其二,楚宣王会诸侯,鲁恭公后到, 而且献的酒也淡薄。楚宣王不高兴,想侮辱他,鲁恭公据理反驳,不辞而别。楚宣王 很生气,于是就出兵鲁国。以前,梁惠王一直想攻打赵国,但惟恐楚国援救而不敢出 兵,现在适逢楚鲁相争,于是就趁机围攻邯郸。此事说明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 [14]斛(hú):量器,古时以十斗为一斛,后世又以五斗为一斛。 [15]符玺(xǐ):印章。符,古代朝廷传达命令或征调兵将用的凭证,多以金属、 玉、木等制成,双方各执一半,合之可验真假。玺,印,秦以后专指皇帝的印。 [16]轩冕:指高官厚禄。轩,大夫以上官员乘坐的车子。冕,大夫以上官员所戴 的礼帽。劝:劝止。 [17]国之利器:指圣人所制定的治理天下的法则。语出《老子》。 [18]警旷:即师旷,春秋时晋国乐师,极精音律,因其目盲,故称瞽旷。 [19]文章:泛指文采。青和赤相配合叫做“文”,赤和白相配合叫做“章”。 [20]五采:指青、黄、赤、白、黑五种颜色。 [21]离朱:传为黄帝时人,百步能见毫末,千里能见针尖,视力极佳。 [22]擺(1i):折断。工倕(chui):传为尧时的巧匠。 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