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作业·语文·四年级·上册·配人教版。 第三单元 9古诗三首 基础梳理) 一、用“\”画去加点字的错误读音。 暮色m心) 缘故(y心ùsn yuan) 投降(òag xiang) 风骚(2Q sao) 运输shd) 逊色($qXùn) 二、看拼音,写词语。 ri mù ce mian shan feng 暮 侧 面 峰 ld shan lang fei yin chang 浪十费 喝 2能力提) 三、给加点字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1.题西林壁(③) ①做题 ②题目 ③书写,题写 2.可怜九月初三夜(②) ①值得怜悯 ②可爱 ③使…可喜 3.梅雪争春未肯降(②) ①下落,落下 ②服输 ③投降,归顺 四、根据意思写诗句。 1.夕阳斜照在江面上,江水一半是青绿色,一半是红色。 一道残阳辅水中,半江瑟瑟字江红。 24
·第三单元· 2.梅花和雪花都认为各自占尽了春色,谁也不肯服输。诗人也难以评议梅花与雪花的 高下。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 智慧拓展) 五、课内阅读我最棒。 题西林壁 [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1.把古诗补充完整。 2.俗话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本诗中“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两 句诗就说明了这个道理。 3.诗的前两句写了诗人从横、侧、远、近、高、低不同角度观看庐山的感觉。 4.从《题西林壁》这首诗中得到的启示是(C)。 A.对复杂的事物,只要看到一方面,就可以推断出其他方面 B.对复杂的事物,应多角度观察,多方面调查了解,抓住主要的方面思考 C.对复杂的事物,既要多方面观察,调查了解,又要摆脱主观成见 25
·家庭作业·语文·四年级·上册·配人教版。 10爬山虎的脚 基础梳理) 一、用“”画出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空隙(kòng kong) 空间(kòng kong) 歌曲(quq心) 弯曲(ququ) 叶柄(bing bin) 均匀(iūn yun) 二、看拼音,写词语。 chong die zhan ling shu fu 叠 占 领 、 服 ka wěi lao gu qiao jian 枯 姜 牢 固 瞧 见 三、给句中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A.全部充实,没有余地B.达到一定的限度C.完全D.满足E.骄傲 1.学校操场北边墙上满是爬山虎。(A) 2.老师满意地说:“不错,你们真能干。”(D) 四、选择恰当的动词填入句子中。 爬拉变贴巴触 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巴)住 墙。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 上。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 五、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反义词。 1.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难受) 2.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笔直) 3.如果你仔细看那些细小的脚,你会想起图画上蛟龙的爪子。(马虎)(粗大) 26
。第三单元· 长能力提升) 六、句子万花筒。 1.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仿写句子) 山上的枫叶红得那么耀眼,看着非常有活力。 2.你的手指不费一点儿劲,休想拉下爬山虎的一根茎。(改为反问句) 你的手指不费一点儿劲,怎么能拉下爬山虎的一根茎呢? 3.爬山虎的脚要是没触着墙,不几天就萎了。(用加,点词语写句子) 要是你认真学习,你的成绩就会提高。 4.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好看得很。(把句子写得具体生动) 一阵轻轻的风拂过,一情碧绿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很。 七、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爬山虎的脚》的作者是叶室陶。作者先介绍了爬山虎的叶,再介绍爬山虎的 脚,最后介绍爬山虎的攀爬过程与墙的关系。从中可以看出作者观察得十分仔细, 而且是抓住爬山虎的特征来观察。 八、课内阅读我最棒。 爬山虎刚长出来的叶子是嫩红的,不几天叶子长大,就变成嫩绿的。爬山虎的嫩 叶,不大引人注意,引人注意的是长大了的叶子。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 服。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一 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很。 以前,我只知道这种植物叫爬山虎,可不知道它怎么能爬。今年,我注意了,原来 爬山虎是有脚的。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 细丝,这些细丝很像蜗牛的触角。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这就是爬山虎 的脚。 1.把选文中的比喻句用“”画出来,这句话把细丝比作蜗牛的触角。 2.爬山虎长大了的叶子有三个特点:一是颜色绿得新鲜;二是叶子的方向一顺儿朝 下;三是在墙上铺得很均为,既没有重叠,也没有空隙。 27
。家庭作业·语文·四年级·上册·配人教版。 3.选文第二自然段主要写的是(②)。 ①爬山虎的脚是怎样一步一步爬的 ②爬山虎的脚的位置、形状和颜色 4.作者是从哪些角度观察的?你从作者身上学到了什么? 示例:作者是从爬山虎的叶子和脚的位置及形状等角度观察的。观察时要细心,对 于有变化的观察对象要进行连续观察。 智慧拓展) 九、课外阅读我能行。 我爱家乡的柿子树 阳春三月,百花争艳,经历了寒冬腊月的柿子树,沐浴着春天的阳光雨露,开始吐 芽抽枝长叶,并开满了细小的黄色花朵。随着夏季的到来,天渐渐热起来。这时的柿 子树,绿叶覆盖,舒展着粗枝大叶,像一把巨大的绿伞,为人们挡住骄阳,让人们在“伞” 下乘凉。 金色的秋天来了,柿子树的一身绿叶悄悄地变红,青绿的果实也悄悄地变成了金 黄色。这时的柿子树,像燃烧的火炬一样,装,点着家乡的河山大地。几经银霜,柿子树 脱下美丽的红装,留下满树又大又圆的果实,在秋风中摇摇欲坠,在太阳下露出诱人的 笑脸,仿佛告诉人们:快来收获吧! 我爱家乡的柿子树,我更爱我的家乡! 1.用“”画出本文的中心句。 2.给短文加个合适的题目。 3.这篇短文是按B顺序来写的。 A.地点 B.时间 C.观察 4.作者观察了柿子树春、夏、秋三季的不同,与叶圣陶的《爬山虎的脚》有哪些相似 之处? 都是通过细致的连续观察,写出了植物在生长过程中的变化。 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