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设施内生产AA级绿色食品芽苗菜已在全国一些城镇开始普及,作业方法简单、成本低廉, 可以生产豌豆芽苗、香椿芽、萝卜芽、蕹菜芽、荞麦芽、枸杞头、菊苣芽等10余种芽苗莱。生产 过程中不施化肥,禁施农药,其产品能达到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所提出的AA级绿色食品的标 准,扩大设施内栽培面积、开拓营销市场很有前景,它不仅有丰厚的经济效益,而且社会效益、生 态效益也十分显著。 8.设施类型多样化 我国目前的园艺设施主要有塑料大棚、中小拱棚、加温温室、普通温室或节能型温室等设施: 有遮阳网及避雨栽培,有不织布、防虫网覆盖夏季抗热栽培等多种栽培类型,可进行秋冬茬、冬春 茬、早春茬、夏秋茬抗热栽培等:设施类型的多样化和栽培种类品种的多样化使某些蔬菜种类和品 种可周年生产,周年均衡供给。不仅有效地丰富了菜蓝子,而且对发展家村经济、脱贫致富,保持 社会稳定,促进国民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七、我国设施园艺工程技术与先进国家的差距 我国设施栽培面积1999年虽然已达133.3×104hm2,约占世界总面积的50%,地膜覆盖达到 700×104m,设施栽培和地膜覆盖栽培面积均为世界之首,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尚存在明显差距,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技术路线落后 发达国家工业基础好,科学技术先进,经济实力强,现代设施园艺工程技术发展历史较久,经 验丰富,发展设施园艺工程技术采用了高投入、高产出、高效益的技术路线,实践证明是成功的: 而我国经济实力不强,设施园艺工程技术欠发达,而且农产品比价较低,生产上必须采取低投入、 低能耗、设施简易,尽力提高产量、增加效益的技术体系。节能型日光温室的发明和迅速大面积推 广成为当前设施园艺工程技术发展的主流,正说明了这一点。 (2)设备、设施装备水平低 我国目前园艺设施多为结构简单、性能较差、抗御自然灾害能力不强的竹木结构塑料大棚、中 小拱棚以及就地取材建造的节能型日光温室,钢架结构大棚、温室数量相对较少,因而在强风、大 雪或异常低温的自然灾害下,易发生棚毁苗伤等现象,经济损失严重。 (3)设施环境调控能力差 我国塑料大棚、中小拱棚以及温室和节能型日光温室一般均无自动化环境调节装置,基本上 靠手工作业通风、降温、排湿来完成设施内的生育环境调节,而增温、增光则更多地依赖于太阳辐 射。人为的调控作用非常弱,如遇有连阴雨雪天气过程发生,设施环境调控完全处于被动局面,每 年因此而造成的损失是相当严重的:这与国外温室管理中温、光、水、肥、气可自动化控制,根据 不同作物不同生育阶段满足其对环境的要求,达到高产稳产规范化栽培还有相当大的差距。 (4)劳动生产率与机械化水平低 我国目前的设施栽培中,作畦、定植、施肥、灌水、防治病虫、整枝打权、绑蔓、采收运输以
在设施内生产 AA 级绿色食品芽苗菜已在全国一些城镇开始普及,作业方法简单、成本低廉, 可以生产豌豆芽苗、香椿芽、萝卜芽、蕹菜芽、荞麦芽、枸杞头、菊苣芽等 10 余种芽苗莱。生产 过程中不施化肥,禁施农药,其产品能达到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所提出的 AA 级绿色食品的标 准,扩大设施内栽培面积、开拓营销市场很有前景,它不仅有丰厚的经济效益,而且社会效益、生 态效益也十分显著。 8 .设施类型多样化 我国目前的园艺设施主要有塑料大棚、中小拱棚、加温温室、普通温室或节能型温室等设施; 有遮阳网及避雨栽培,有不织布、防虫网覆盖夏季抗热栽培等多种栽培类型,可进行秋冬茬、冬春 茬、早春茬、夏秋茬抗热栽培等;设施类型的多样化和栽培种类品种的多样化使某些蔬菜种类和品 种可周年生产,周年均衡供给。不仅有效地丰富了菜蓝子,而且对发展家村经济、脱贫致富,保持 社会稳定,促进国民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七、我国设施园艺工程技术与先进国家的差距 我国设施栽培面积 1999 年虽然已达 133.3×104hm2,约占世界总面积的 50%,地膜覆盖达到 700×104hm2,设施栽培和地膜覆盖栽培面积均为世界之首,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尚存在明显差距,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技术路线落后 发达国家工业基础好,科学技术先进,经济实力强,现代设施园艺工程技术发展历史较久,经 验丰富,发展设施园艺工程技术采用了高投入、高产出、高效益的技术路线,实践证明是成功的; 而我国经济实力不强,设施园艺工程技术欠发达,而且农产品比价较低,生产上必须采取低投入、 低能耗、设施简易,尽力提高产量、增加效益的技术体系。节能型日光温室的发明和迅速大面积推 广成为当前设施园艺工程技术发展的主流,正说明了这一点。 (2)设备、设施装备水平低 我国目前园艺设施多为结构简单、性能较差、抗御自然灾害能力不强的竹木结构塑料大棚、中 小拱棚以及就地取材建造的节能型日光温室,钢架结构大棚、温室数量相对较少,因而在强风、大 雪或异常低温的自然灾害下,易发生棚毁苗伤等现象,经济损失严重。 (3)设施环境调控能力差 我国塑料大棚、中小拱棚以及温室和节能型日光温室一般均无自动化环境调节装置,基本上 靠手工作业通风、降温、排湿来完成设施内的生育环境调节,而增温、增光则更多地依赖于太阳辐 射。人为的调控作用非常弱,如遇有连阴雨雪天气过程发生,设施环境调控完全处于被动局面,每 年因此而造成的损失是相当严重的;这与国外温室管理中温、光、水、肥、气可自动化控制,根据 不同作物不同生育阶段满足其对环境的要求,达到高产稳产规范化栽培还有相当大的差距。 (4)劳动生产率与机械化水平低 我国目前的设施栽培中,作畦、定植、施肥、灌水、防治病虫、整枝打杈、绑蔓、采收运输以
及育苗等各技术环节均由手工作业完成,处在高温高湿通风不良的环境下,工效低,劳动强度大, 作业环境差,劳动生产率低,以北京郊区为例,人均管理设施栽培面积仅为600一700m2,相当于日 本的1/5,欧洲的1/50,美国的1/300.我国只在大中城市近郊的设施栽培中,在耕地、覆盖地 膜、喷洒农药、产品运输等环节部分地实现了机械化,但范围较小,机械化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差 距甚大。 (5)缺乏专用品种、产量水平低 目前,设施园艺十分发达的荷兰、日本、法国、以色列等国家都培有出了耐低温弱光、结实性 好、抗病性强、优质高产的适于设施栽培环境的专用品种,这些品种表现了巨大的增产潜力,这是 设施农业栽培获得成功的先决条件和基础。而我国过去和现在设施栽培多用露地品种,或近年来新 培育的露地与设施栽培兼用种,所谓的设施栽培专用品种其对设施环境的适应能力、产量和质量水 平与国外品种相比相差较远。专用良种缺乏、设施装备落后、环境调控能力不强,加之配套技术不 规范,使我国设施园艺工程高产、优质、高效技术体系不能形成。 我国设施栽培的黄瓜、番茄产量仅7一8kg/m2,而荷兰温室黄瓜、番茄1季产量可达30一 50kg/m2,较我国高出3一5倍。 (6)采后加工处理技术滞后 设施园艺产品产后加工处理是增强商品性、提高产品档次、增加产值的有效方法,国外对设施 园艺产品的加工包装非常考究,其程序包括产品预冷、清选、分级、加工包装、 张贴商标等系 列过程,部分产品的加工包装实现了自动化和机械化。在保冷、保鲜、保质的条件下,尽量减少流 通环节,尽快到达消费者手中。对出口产品的加工、分级、包装规格要求更高。 我国园艺产品采后加工技术较过去虽然有所改进和提高,但其分级加工包装设备、采后产品加 工贮藏配套技术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严重滞后,我国园艺产品加工率仅占15%,而发达国家一般 在60%以上,甚至达到100%。设施产品加工设备和技术落后的局面与我国设施栽培面积急剧扩 大,产量增加,广大市民对提高产品质量的要求和出口创汇是不相适应的。生产一加工一销售有机 结合、互相促进,完全与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尚未形成,而分散经营、各自 为战的传统的栽培方式与落后的销售方式阻碍了设施园艺工程技术全面深人地发展。 (7)资源浪费严重 我国目前的设施园艺是劳动力密集型的传统栽培法,是资源依赖型农耕方式,对土地、种子、化 肥、水资源、光热资源都存在严重的浪费现象。化肥、农药的大量施用还造成了土壤及生态环境的 污染。节能型日光温室实际土地利用面积仅有50%。采用大水漫灌的灌溉方式,水分利用率仅为 30%一40%,这与先进国家自动化,科学化节能节水技术相比尚存较大差距。 八,甘肃省设施园艺生产现状与发展方向 1、发展优势 1.1、自然条件适宜
及育苗等各技术环节均由手工作业完成,处在高温高湿通风不良的环境下,工效低,劳动强度大, 作业环境差,劳动生产率低,以北京郊区为例,人均管理设施栽培面积仅为 600—700m2,相当于日 本的 1/5,欧洲的 1/50,美国的 1/300.我国只在大中城市近郊的设施栽培中,在耕地、覆盖地 膜、喷洒农药、产品运输等环节部分地实现了机械化,但范围较小,机械化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差 距甚大。 (5)缺乏专用品种、产量水平低 目前,设施园艺十分发达的荷兰、日本、法国、以色列等国家都培育出了耐低温弱光、结实性 好、抗病性强、优质高产的适于设施栽培环境的专用品种,这些品种表现了巨大的增产潜力,这是 设施农业栽培获得成功的先决条件和基础。而我国过去和现在设施栽培多用露地品种,或近年来新 培育的露地与设施栽培兼用种,所谓的设施栽培专用品种其对设施环境的适应能力、产量和质量水 平与国外品种相比相差较远。专用良种缺乏、设施装备落后、环境调控能力不强,加之配套技术不 规范,使我国设施园艺工程高产、优质、高效技术体系不能形成。 我国设施栽培的黄瓜、番茄产量仅 7—8kg/m2,而荷兰温室黄瓜、番茄 1 季产量可达 30— 50kg/m2,较我国高出 3—5 倍。 (6)采后加工处理技术滞后 设施园艺产品产后加工处理是增强商品性、提高产品档次、增加产值的有效方法,国外对设施 园艺产品的加工包装非常考究,其程序包括产品预冷、清选、分级、加工包装、 张贴商标等系 列过程,部分产品的加工包装实现了自动化和机械化。在保冷、保鲜、保质的条件下,尽量减少流 通环节,尽快到达消费者手中。对出口产品的加工、分级、包装规格要求更高。 我国园艺产品采后加工技术较过去虽然有所改进和提高,但其分级加工包装设备、采后产品加 工贮藏配套技术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严重滞后,我国园艺产品加工率仅占 15%,而发达国家一般 在 60%以上,甚至达到 100%。设施产品加工设备和技术落后的局面与我国设施栽培面积急剧扩 大,产量增加,广大市民对提高产品质量的要求和出口创汇是不相适应的。生产—加工—销售有机 结合、互相促进,完全与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尚未形成,而分散经营、各自 为战的传统的栽培方式与落后的销售方式阻碍了设施园艺工程技术全面深人地发展。 (7)资源浪费严重 我国目前的设施园艺是劳动力密集型的传统栽培法,是资源依赖型农耕方式,对土地、种子、化 肥、水资源、光热资源都存在严重的浪费现象。化肥、农药的大量施用还造成了土壤及生态环境的 污染。节能型日光温室实际土地利用面积仅有 50%。采用大水漫灌的灌溉方式,水分利用率仅为 30%—40%,这与先进国家自动化,科学化节能节水技术相比尚存较大差距。 八.甘肃省设施园艺生产现状与发展方向 1、发展优势 1.1、自然条件适宜
地处黄土高原、蒙新高原、青藏高原交汇处,位于大陆腹地,气候干燥,晴天多,阴雨天少: 尤其是河西走廊与中部地区冬春极少连阴5天,是全国太阳辐射量最丰富地区之一:全省年总辐射 在50.2×103一67.0×103J/m2之间,比东部地区多81×103J/m2:极端低温在-13℃至-24℃之 间,是全国日光温室的最佳适宜区之一。 1.2、市场需求旺盛 新疆、青海、宁夏、西藏、内蒙五省区2004年人均菜占有量为150公斤,是全国平均水平 320公斤的47%,尤其是冬春季蔬菜供需矛盾突出,产需缺口在50万吨以上:四川冬季雾大阴雨 多,不适宜发展设施农业,冬春市场缺乏瓜类、茄果类、豆类蔬菜,近年一直来我省调运,陕西汉 中地区也是如此:1996年以来,我省日光温室冬季生产的黄瓜、西葫芦等蔬菜运销独联体诸国、 尼泊尔、韩国等,深受欢迎,发展前景看好 1.3、技术优势 甘肃农民在古代创造了砂田栽培、麦草覆盖韭黄等传统设施农业技术,至今仍在生产中应用: 建国后,设施农业技术获得了新生,经历了引进应用北京改良式玻璃温室阶段,塑料拱棚推广应用 阶段,到20世纪90年代进入了以节能日光温室为主体的设施农业全面高速发展阶段:甘肃设施园 艺发展中,始终以科技优势为支撑,在省科委大力支持下,甘肃农业大学、甘肃省农科院联合有关 部门、地、县、乡施设农业研究教学,推广科技人员,组成一支强有力的科技力量,针对生产中技 术难题,先后开展、取得了二十多项新成果,并转化应用于生产中,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2、发展现状 21、蔬菜产区区域布局 产区 覆盖地区 面积(Km) 年均温(℃) 年均温(℃) 年均降雨量(mm) 无霜期(d) 河西走廊 武威、张掖、酒泉 51357 5.8-9.3 3000 30-860 160 沿黄灌区 靖远、景泰 13579 8.4 2846 188 176 渭河流域 天水、渭源 14325 10.2 1981 660-900 221 泾河流域 庆阳 17119 9 2400 400-600 159-200 徽成盆地 徽县、成县 4502 12.1 1726 746 210 2.2、塑料拱棚蔬莱面积及种类 25000r 顾报m)20000 2005年塑料拱棚蔬菜面积占全省蔬菜面积的 20000 15000 12.5%,产量120万吨,占全省蔬菜总量的 10000 4768 20.03%: 5000 30d4s 0 栽培蔬菜种类主要为韭菜、黄瓜、番茄、辣 1985 19912005 子、茄子、西瓜等
地处黄土高原、蒙新高原、青藏高原交汇处,位于大陆腹地,气候干燥,晴天多,阴雨天少; 尤其是河西走廊与中部地区冬春极少连阴 5 天,是全国太阳辐射量最丰富地区之一;全省年总辐射 在 50.2×103-67.0×103J/m2之间,比东部地区多 81×103 J/m2;极端低温在-13℃至-24℃之 间,是全国日光温室的最佳适宜区之一。 1.2、市场需求旺盛 新疆、青海、宁夏、西藏、内蒙五省区 2004 年人均菜占有量为 150 公斤,是全国平均水平 320 公斤的 47%,尤其是冬春季蔬菜供需矛盾突出,产需缺口在 50 万吨以上; 四川冬季雾大阴雨 多,不适宜发展设施农业,冬春市场缺乏瓜类、茄果类、豆类蔬菜,近年一直来我省调运,陕西汉 中地区也是如此;1996 年以来,我省日光温室冬季生产的黄瓜、西葫芦等蔬菜运销独联体诸国、 尼泊尔、韩国等,深受欢迎,发展前景看好 1.3、技术优势 甘肃农民在古代创造了砂田栽培、麦草覆盖韭黄等传统设施农业技术,至今仍在生产中应用; 建国后,设施农业技术获得了新生,经历了引进应用北京改良式玻璃温室阶段,塑料拱棚推广应用 阶段,到 20 世纪 90 年代进入了以节能日光温室为主体的设施农业全面高速发展阶段;甘肃设施园 艺发展中,始终以科技优势为支撑,在省科委大力支持下,甘肃农业大学、甘肃省农科院联合有关 部门、地、县、乡施设农业研究教学,推广科技人员,组成一支强有力的科技力量,针对生产中技 术难题,先后开展、取得了二十多项新成果,并转化应用于生产中,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2、发展现状 2 1、蔬菜产区区域布局 产 区 覆盖地区 面积(Km2 ) 年均温(℃) 年均温(℃) 年均降雨量(mm) 无霜期(d) 河西走廊 武威、张掖、酒泉 51357 5.8-9.3 3000 30-860 160 沿黄灌区 靖远、景泰 13579 8.4 2846 188 176 渭河流域 天水、渭源 14325 10.2 1981 660-900 221 泾河流域 庆阳 17119 9 2400 400-600 159-200 徽成盆地 徽县、成县 4502 12.1 1726 746 210 2.2、塑料拱棚蔬菜面积及种类 2005 年塑料拱棚蔬菜面积占全省蔬菜面积的 12.5%,产量 120 万吨,占全省蔬菜总量的 20.03%; 栽培蔬菜种类主要为韭菜、黄瓜、番茄、辣 子、茄子、西瓜等
2.3、日光温室蔬菜面积 500 甘肃省节能日光温室始于1991年,虽然起步晚,但 n0 1500 起点高,发展快,效果好,生产安全性较高。 1000 2005年日光温室蔬菜面积占全省蔬菜面积的15.2%, 500 4960 产量155万吨,占全省蔬菜总量的26.44%. 。色 391199519030015005 2.4、蔬菜为日光温室主栽作物 其范 12% 黄瓜 种植蔬菜种类已有28种:其中面积较大是黄瓜、番 28y 瓜、番茄、辣子、茄子、韭菜、西芹等。 来脚 2.5、瓜类、果树作物反季节栽培成功 10W 西瓜、甜瓜、草莓、油桃、蟠桃、大樱桃、葡萄等瓜 香见 酌茄 17% 果反季节栽培成功,种植面积约1000m左右。 23% 日光很莫:将菜即积百分过 2.6、花卉栽培有了一定规模 温室花卉在临洮、榆中、酒泉等县市已形成一定规模:种植面积有百亩左右。 2.7、食用菌发展势头旺盛 设楠日艺怜统滤度与方木装废比校 武威、兰州、定西、临夏等地食用菌发展势头较好, 〔后fhm) 12000 10500 香菇、平菇、双孢菇、金针菇产量已突破200多万公斤。 10000 8000 2.8、设施园艺节水效果显著 6000 4500 4000 3、主要成就 2000 3.1、新型节能日光温室设计建造技术研究与推广 度 商管、碰被 3.1.1、立项背景 温室设计、建造不合理,温室综合生产性能差种植栽培技术管理不规范,效益低下,甚至亏 损、撂荒等 3.1.2、研究成果 理论研究突破 首次用合理采光面占全部采光面比例来衡量温室的采光性能 首次提出了第二代节能日光温室的概念、标准及设计建造规范 首次从力学上分析了第二代节能日光温室的安全性,为节能日光温室的设计奠定了基础 研制开发的菱镁温室拱杆是温室建造的理想拱杆。 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严寒期室内外温差达25-30℃,比普通温室提高2-5℃,可抗拒冷冻危害 采光性能较普通温室提高10-12%,较普通日光温室高出12-15% 使节能日光温室综合生产效益提高30% 社会效益 1997.12.14-2000.3.10先后在靖远县、白银市、临夏市、甘谷县、广河县、兰州市等地共举 办新型日光温室的建造和栽培管理等技术培训班22期,编写印发培训材料10000多份,培训农
2.3、日光温室蔬菜面积 甘肃省节能日光温室始于 1991 年,虽然起步晚,但 起点高,发展快,效果好,生产安全性较高。 2005 年日光温室蔬菜面积占全省蔬菜面积的 15.2%, 产量 155 万吨,占全省蔬菜总量的 26.44%。 2.4、蔬菜为日光温室主栽作物 种植蔬菜种类已有 28 种; 其中面积较大是黄瓜、番 瓜、番茄、辣子、茄子、韭菜、西芹等。 2.5、瓜类、果树作物反季节栽培成功 西瓜、甜瓜、草莓、油桃、蟠桃、大樱桃、葡萄等瓜 果反季节栽培成功,种植面积约 1000hm2左右 。 2.6、花卉栽培有了一定规模 温室花卉在临洮、榆中、酒泉等县市已形成一定规模;种植面积有百亩左右。 2.7、食用菌发展势头旺盛 武威、兰州、定西、临夏等地食用菌发展势头较好, 香菇、平菇、双孢菇、金针菇产量已突破 200 多万公斤。 2.8、设施园艺节水效果显著 3、主要成就 3.1、新型节能日光温室设计建造技术研究与推广 3.1.1、立项背景 温室设计、建造不合理,温室综合生产性能差种植栽培技术管理不规范,效益低下,甚至亏 损、撂荒等 3.1.2、研究成果 理论研究突破 首次用合理采光面占全部采光面比例来衡量温室的采光性能 首次提出了第二代节能日光温室的概念、标准及设计建造规范 首次从力学上分析了第二代节能日光温室的安全性,为节能日光温室的设计奠定了基础 研制开发的菱镁温室拱杆是温室建造的理想拱杆。 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严寒期室内外温差达 25-30℃,比普通温室提高 2-5℃,可抗拒冷冻危害 采光性能较普通温室提高 10-12%,较普通日光温室高出 12-15% 使节能日光温室综合生产效益提高 30% 社会效益 1997.12.14-2000.3.10 先后在靖远县、白银市、临夏市、甘谷县、广河县、兰州市等地共举 办新型日光温室的建造和栽培管理等技术培训班 22 期,编写印发培训材料 10000 多份,培训农
民、军人、学生及技术干部13480人次,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 技术推广及应用 在白银、兰州、临夏、天水、武威等地累计推广新型日光温室面积11000亩以上,新材料应用 面积累计10000亩以上,新增利润1500万元,已获经济效益7442.56万元 3.2、节能日光温室蔬菜高产高效新技术研究与示范 3.2.1、立项背景 温室结构设计与选料不够合理,光、热、水、气环境调控性能差,抗御冷冻能力低,冬季生产 安全性不够 栽培种类和品种偏少,缺乏专用品种,品种结构对市场应变能力弱 栽培技术主要靠经验积累,基本沿用塑料棚春提早和秋延后栽培,技术与设施不配套,现代高 新技术含量不高,缺少量化指标,尚未形成节能日光温室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体系 病虫害危害严重,防治仍采用大田常规技术,盲目滥用农药,不仅增加了成本,而且造成产品 和环境污染 3.2.2、技术成果 设计建造了适应西北生态条件的系列第二代节能日光温室8种,室内极端最低气温9℃左右, 比原有日光温室的性能与生产安全性有了显著提高,温室综合生产效益提高30%以上。 研制的温室新型保温被(已获国家专利)、预应力菱镁材料、自动卷帘机等应用万亩以上。 研制开发的日光温室的电脑自动环境监控系统与配套装置,示范运行效果好。 筛选、育成日光温室专用品种共16类32个,比原有主栽品种增产15%以上,在省内已推广 5.2万亩 研究攻克了番茄落蔓一大茬栽培、黄瓜蔓茎插接育苗等高产优质高效栽培新技术。 提出了黄瓜、番茄、西葫芦日光温室栽培的丰产长相和生物肥料、C02施肥及节水灌溉的量化 指标,制定了三种蔬菜年亩产3万斤、食用菌年亩收入3万元的栽培技术规程和8种高产高效种植 模式。 研究攻克了番茄落蔓一大茬栽培、黄瓜蔓茎插接育苗等高产优质高效栽培新技术。 提出了黄瓜、番茄、西葫芦日光温室栽培的丰产长相和生物肥料、C02施肥及节水灌溉的量化 指标,制定了三种蔬菜年亩产3万斤、食用菌年亩收入3万元的栽培技术规程和8种高产高效种植 模式。 研究掌握了日光温室黄瓜绿粉病等4种蔬菜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技术,防治效果达80%以上,农 药用量减少一半,残留量在国家食品卫生允许的范围之内 4、存在的问题 4.1、发展不平衡 甘肃省各地区、各农户发展设施农业早晚不同、产量收入不同,相差十分悬殊:
民、军人、学生及技术干部 13480 人次,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 技术推广及应用 在白银、兰州、临夏、天水、武威等地累计推广新型日光温室面积 11000 亩以上,新材料应用 面积累计 10000 亩以上,新增利润 1500 万元,已获经济效益 7442.56 万元 3.2、节能日光温室蔬菜高产高效新技术研究与示范 3.2.1、立项背景 温室结构设计与选料不够合理,光、热、水、气环境调控性能差,抗御冷冻能力低,冬季生产 安全性不够 栽培种类和品种偏少,缺乏专用品种,品种结构对市场应变能力弱 栽培技术主要靠经验积累,基本沿用塑料棚春提早和秋延后栽培,技术与设施不配套,现代高 新技术含量不高,缺少量化指标,尚未形成节能日光温室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体系 病虫害危害严重,防治仍采用大田常规技术,盲目滥用农药,不仅增加了成本,而且造成产品 和环境污染 3.2.2、技术成果 设计建造了适应西北生态条件的系列第二代节能日光温室 8 种,室内极端最低气温 9℃左右, 比原有日光温室的性能与生产安全性有了显著提高,温室综合生产效益提高 30%以上。 研制的温室新型保温被(已获国家专利)、预应力菱镁材料、自动卷帘机等应用万亩以上。 研制开发的日光温室的电脑自动环境监控系统与配套装置,示范运行效果好。 筛选、育成日光温室专用品种共 16 类 32 个,比原有主栽品种增产 15%以上,在省内已推广 5.2 万亩 研究攻克了番茄落蔓一大茬栽培、黄瓜蔓茎插接育苗等高产优质高效栽培新技术。 提出了黄瓜、番茄、西葫芦日光温室栽培的丰产长相和生物肥料、CO2 施肥及节水灌溉的量化 指标,制定了三种蔬菜年亩产 3 万斤、食用菌年亩收入 3 万元的栽培技术规程和 8 种高产高效种植 模式。 研究攻克了番茄落蔓一大茬栽培、黄瓜蔓茎插接育苗等高产优质高效栽培新技术。 提出了黄瓜、番茄、西葫芦日光温室栽培的丰产长相和生物肥料、CO2 施肥及节水灌溉的量化 指标,制定了三种蔬菜年亩产 3 万斤、食用菌年亩收入 3 万元的栽培技术规程和 8 种高产高效种植 模式。 研究掌握了日光温室黄瓜绿粉病等 4 种蔬菜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技术,防治效果达 80%以上,农 药用量减少一半,残留量在国家食品卫生允许的范围之内 4、存在的问题 4.1、发展不平衡 甘肃省各地区、各农户发展设施农业早晚不同、产量收入不同,相差十分悬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