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2学时) 一、设施园艺的概念 设施园艺是指在露地不适于园艺作物生长的季节或地区,利用温室等特定设施,人为创造适于 作物生长的环境,根据人们的需求,有计划地生产安全、优质、高产、高效的蔬菜、花卉、水果等 园艺产品的一种环境调控农业。 内涵:通过人工、机械或智能化技术,有效地调控设施内光照、温度、湿度、土壤水分与营 养、室内C02浓度等环境要素,按照栽培的要求为各种栽培作物、花卉及林木果树提供适宜乃至最 佳的生育环境,有效地部分或全部克服外界不良条件的影响,科学、合理地利用国土资源、光热资 源、人力资源,有效地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优质农产品的产出率,大幅度增加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 生态效益。 设施园艺是“集建筑工程、环境工程、生物工程为一体,跨部门多学科”的综合学科学,它包 括设计设备的标准化与规范化技术,包括设施的栽培技术、种苗技术、植保技术、采后加工技术、 无土栽培技术及新型覆盖材料的开发应用,设施内环境的调控技术以及农业机械化、自动化、智能 化等系统工程技术的总称”。 二、设施栽培在蔬菜生产中的应用 1.蔬菜育苗:为露地或设施生产提供苗木: 2.早熟栽培:利用设施使春茬作物提前上市,提高生产效益: 3.延后栽培:利用设施使秋茬作物延后采收,提高产量和效益: 4.越冬栽培:利用设施实现蔬菜作物的反季节生产,丰富冬季蔬菜产品供应,提高效益: 5.软化栽培:利用设施创造黑暗、湿润等环境条件获得软化产品: 6.假植栽培:利用植株中贮藏的营养在设施中生产产品。 三、设施栽培的特点 1.投入大(农业生产物资及劳动力投入均较大): 2.对生产者技术水平要较高: 3.产值及效益高: 4.风险较大: 5.环境调控能力强。 四、发展设施园艺工程技术的重要意义 1.大幅度提高单产 设施园艺工程技术是在特定的温室、大棚、中小拱棚内进行农作物或园艺作物的栽培,能抗御 外界风、雨、低温、干旱等一定不良条件的影响,能确保栽培作物在相对稳定而适宜的条件下生长 发育,可充分发挥作物的生产潜力而获取高产,如露地生产的黄瓜、番茄、甜椒、茄子等产量仅为
绪论(2学时) 一、设施园艺的概念 设施园艺是指在露地不适于园艺作物生长的季节或地区,利用温室等特定设施,人为创造适于 作物生长的环境,根据人们的需求,有计划地生产安全、优质、高产、高效的蔬菜、花卉、水果等 园艺产品的一种环境调控农业。 内涵:通过人工、机械或智能化技术,有效地调控设施内光照、温度、湿度、土壤水分与营 养、室内 CO2 浓度等环境要素,按照栽培的要求为各种栽培作物、花卉及林木果树提供适宜乃至最 佳的生育环境,有效地部分或全部克服外界不良条件的影响,科学、合理地利用国土资源、光热资 源、人力资源,有效地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优质农产品的产出率,大幅度增加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 生态效益。 设施园艺是“集建筑工程、环境工程、生物工程为一体,跨部门多学科”的综合学科学,它包 括设计设备的标准化与规范化技术,包括设施的栽培技术、种苗技术、植保技术、采后加工技术、 无土栽培技术及新型覆盖材料的开发应用,设施内环境的调控技术以及农业机械化、自动化、智能 化等系统工程技术的总称”。 二、设施栽培在蔬菜生产中的应用 1.蔬菜育苗:为露地或设施生产提供苗木; 2.早熟栽培:利用设施使春茬作物提前上市,提高生产效益; 3.延后栽培:利用设施使秋茬作物延后采收,提高产量和效益; 4.越冬栽培:利用设施实现蔬菜作物的反季节生产,丰富冬季蔬菜产品供应,提高效益; 5.软化栽培:利用设施创造黑暗、湿润等环境条件获得软化产品; 6.假植栽培:利用植株中贮藏的营养在设施中生产产品。 三、设施栽培的特点 1. 投入大(农业生产物资及劳动力投入均较大); 2. 对生产者技术水平要较高; 3. 产值及效益高; 4. 风险较大; 5. 环境调控能力强。 四、发展设施园艺工程技术的重要意义 1 .大幅度提高单产 设施园艺工程技术是在特定的温室、大棚、中小拱棚内进行农作物或园艺作物的栽培,能抗御 外界风、雨、低温、干旱等一定不良条件的影响,能确保栽培作物在相对稳定而适宜的条件下生长 发育,可充分发挥作物的生产潜力而获取高产,如露地生产的黄瓜、番茄、甜椒、茄子等产量仅为
2000一3000kg/666.7m,而设施内栽培产量可达1×104-2×104kg/666.7m,甚至达3×10kg,较 露地增产10倍,充分发挥了集约化栽培大幅度增产的优势。 2.缓解淡旺季矛盾,实现均衡供给 设施栽培能有效地调节栽培环境,充分满足作物对环境条件的需求,在不适季节进行反季节栽 培已成为可能,设施内作物产品可以提前或延后供给,增加淡季供给量,缓解淡旺季矛盾,对进一 尹实现周年均衡供给,改进和提高供给水平有重要作用。同时设施栽培因产品淡季上市、优质、高 产而获取更为显著的经济效益。 3.增强抗灾减灾能力 设施园艺工程以其牢固的骨架设施和高强度、耐候性强的覆盖材料,在一定程度上能抵抗自然 界大风、低温霜冻、大雨、冰雹以及高温、强日照的不利影响,增强抗灾和减灾能力,使设施栽培 作物在不适宜的外界条件下获得成功。如按节能型日光温室第二代结构与设计参数而建造的设施, 在严寒季节室内外最低温温差可达30℃,就是说外界最低温一20℃的环境下,室内可维持在 10℃,这不仅能有效地防止低温冻害,保证设施内作物正常生长,而且为作物在不适宜栽培季节向 高纬度、高海拔地区推进,扩大栽培作物布局,,增加产量,保障供给,增加效益创造了有利条 件。在夏季高温酷热多雨的长江流域及以南的广大地区,设施覆盖农膜、遮阳网、防虫网等可达到 遮强光、防高温,避雨淋、降湿、降温防病虫的效果,使常规栽培条件下难获成功的夏秋菜栽培及 育苗获得成功。 4.节约用水,有效提高水利用率 我国淡水资源贫乏,水的利用率低,而农业又是用水大户,对水资源浪费严重。塑料大棚、中 小拱棚及温室内大水漫灌的传统灌溉方式越来越少,因为它不仅费水耗电,而且设施内的高湿环境 会诱发多种病害,导致减产甚至失败,而设施内的小水暗灌、软管滴灌、小喷灌、渗灌、地膜覆盖 贮水保墒等新的灌溉技术不断发展,不仅能有效地提高水分利用率,而且可节水50%,70%,同 时降低设施内湿度20%一30%,增加地温,防止土壤板结,防止和推迟设施病虫害的发生,亦有 利于产量的提高和品质的改进。 5.为发展生态型农业提供必要条件 北京、河北、辽宁、山西、甘肃、黑龙江等地,将节能型日光温室、畜禽暖棚暖圈与沼气池三 位一体科学筑造,构成有机生态型农业模式而形成良性循环,饲养动物放热呼出C02,为植物利 用,粪便人池产生沼气作为燃料或用来照明,沼渣是优质肥料,植物为家畜提供良好的空气环境, 而其残株烂叶也是猪的青饲料,这样就使家庭种植业、养殖业及沼气能源同步发展,不仅有良好的 社会经济效益,而且也有明显的环境效益。 6.能有效开发利用国土资源 设施栽培是高度集约化栽培方式,不仅可以在一般耕地上进行,而且可以在干早缺水的沙漠地 区、盐碱沙荒不毛之地、沿海滩涂地区、边防海边无土地区以及其他无法进行农业耕种的地区实
2000—3000kg/666.7m2,而设施内栽培产量可达 1×104-2×104kg/666.7m2,甚至达 3×10kg,较 露地增产 10 倍,充分发挥了集约化栽培大幅度增产的优势。 2 .缓解淡旺季矛盾,实现均衡供给 设施栽培能有效地调节栽培环境,充分满足作物对环境条件的需求,在不适季节进行反季节栽 培已成为可能,设施内作物产品可以提前或延后供给,增加淡季供给量,缓解淡旺季矛盾,对进一 尹实现周年均衡供给,改进和提高供给水平有重要作用。同时设施栽培因产品淡季上市、优质、高 产而获取更为显著的经济效益。 3 .增强抗灾减灾能力 设施园艺工程以其牢固的骨架设施和高强度、耐候性强的覆盖材料,在一定程度上能抵抗自然 界大风、低温霜冻、大雨、冰雹以及高温、强日照的不利影响,增强抗灾和减灾能力,使设施栽培 作物在不适宜的外界条件下获得成功。如按节能型日光温室第二代结构与设计参数而建造的设施, 在严寒季节室内外最低温温差可达 30℃,就是说外界最低温—20℃的环境下,室内可维持在 1O℃,这不仅能有效地防止低温冻害,保证设施内作物正常生长,而且为作物在不适宜栽培季节向 高纬度、高海拔地区推进,扩大栽培作物布局,.增加产量,保障供给,增加效益创造了有利条 件。在夏季高温酷热多雨的长江流域及以南的广大地区,设施覆盖农膜、遮阳网、防虫网等可达到 遮强光、防高温,避雨淋、降湿、降温防病虫的效果,使常规栽培条件下难获成功的夏秋菜栽培及 育苗获得成功。 4 .节约用水,有效提高水利用率 我国淡水资源贫乏,水的利用率低,而农业又是用水大户,对水资源浪费严重。塑料大棚、中 小拱棚及温室内大水漫灌的传统灌溉方式越来越少,因为它不仅费水耗电,而且设施内的高湿环境 会诱发多种病害,导致减产甚至失败,而设施内的小水暗灌、软管滴灌、小喷灌、渗灌、地膜覆盖 贮水保墒等新的灌溉技术不断发展,不仅能有效地提高水分利用率,而且可节水 50%,70%,同 时降低设施内湿度 20%—30%,增加地温,防止土壤板结,防止和推迟设施病虫害的发生,亦有 利于产量的提高和品质的改进。 5 .为发展生态型农业提供必要条件 北京、河北、辽宁、山西、甘肃、黑龙江等地,将节能型日光温室、畜禽暖棚暖圈与沼气池三 位一体科学筑造,构成有机生态型农业模式而形成良性循环,饲养动物放热呼出 CO2,为植物利 用,粪便人池产生沼气作为燃料或用来照明,沼渣是优质肥料,植物为家畜提供良好的空气环境, 而其残株烂叶也是猪的青饲料,这样就使家庭种植业、养殖业及沼气能源同步发展,不仅有良好的 社会经济效益,而且也有明显的环境效益。 6 .能有效开发利用国土资源 设施栽培是高度集约化栽培方式,不仅可以在一般耕地上进行,而且可以在干早缺水的沙漠地 区、盐碱沙荒不毛之地、沿海滩涂地区、边防海边无土地区以及其他无法进行农业耕种的地区实
施。既可有效利用国土资源,补充耕地资源不足,又可保障上述偏僻、荒凉、边远地区的农产品供 给。 7.设施栽培加快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 设施栽培能有效地加快传统农业向技术密集型现代农业转化。采用现代农业高新技术,提高农 民科技与文化素质,可增加农业产品中科技进步所占的份额,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单 位面积优质农产品产出率,保障农业总产出与社会总需求的平衡。 8.提高管理水平 设施栽培是在特定可控的环境内进行生产活动,为机械化作业、自动化及智能化综合环境的调 控提供了基本条件,使劳动者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实现省力化,同时提高了管理水平, 更易达到规范化、标准化的高水平。 9.带动其他行业发展 设施栽培的高度发展也必将带动农膜、化肥、种子、农药等农业用资材、设施装备、部件、运 输业、餐饮业、农机具制造业、市场流通等各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国民收入,为 启动国内商品市场打下基础,同时也为设施栽培进一步向前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五、国外现代连栋温室、大棚发展概况 在所有的国家中,中国的塑料温室(包括温室与塑料大棚)面积为36.4×104hm2(1996年), 居世界第一位:其次是日本,面积4.88×104hm2(1995年)。 20世纪80年代已有适应机械化作业的大型连栋玻璃温室,其耕作、种植、运输等实现了机械 化,加温、通风、施肥、灌溉实现了自动化。全世界现有大型现代化的玻璃温室面积估计为4.07 ×104hm(Wittwer和Casti11a,1995年),大部分建在西欧。采用聚碳酸酯(PC)中空板或片材等覆 盖材料的现代化温室面积也有104hm2以上。 荷兰是世界上温室生产最发达的国家,其温室以大型玻璃温室为主体,现有大型连栋玻璃温室 面积1.0×104hm,约占世界玻璃温室的1/4,居世界之首。其中花卉栽培面积为5000hm2,蔬菜 栽培面积为5000hm。荷兰温室生产水平很高,如温室番茄的生产,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其产量 提高很快,每平方米番茄年产量1970年为20kg左右,80年代后期超过40kg,现在达到50一 60kg。其主要原因是:无土栽培的普及,高产品种的开发,增加温室高度而改善了栽培环境,计算 机应用的普及,施肥和环境管理的改善,利用昆虫授粉和利用害虫天敌治理虫害等。荷兰全国每年 花卉出口收入达15亿美元,蔬菜出口收入达10亿美元。其全自动化温室成套设备在世界上享有很 高的声誉。日本也是设施园艺发达的国家,其温室总面积为5.10X104hm2,与荷兰相比较,其最大 的不同特点是塑料温室占主要部分,面积有4.88X104hm2,占温室总面积的95.6%:玻璃温室面积 为2218hm2,只占温室总面积的4.4%。温室总面积中,蔬菜栽培面积为3.65X104hm2,花卉栽培 面积为7751hm,果树面积为6750hm,分别占温室总面积的71.6%,15.2%,13.2%。日本温室 的另一特点是,每栋面积为400一500m2的小温室占较大的比例,但也在不断朝大型化方向发展。从
施。既可有效利用国土资源,补充耕地资源不足,又可保障上述偏僻、荒凉、边远地区的农产品供 给。 7 .设施栽培加快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 设施栽培能有效地加快传统农业向技术密集型现代农业转化。采用现代农业高新技术,提高农 民科技与文化素质,可增加农业产品中科技进步所占的份额,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单 位面积优质农产品产出率,保障农业总产出与社会总需求的平衡。 8 .提高管理水平 设施栽培是在特定可控的环境内进行生产活动,为机械化作业、自动化及智能化综合环境的调 控提供了基本条件,使劳动者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实现省力化,同时提高了管理水平, 更易达到规范化、标准化的高水平。 9 .带动其他行业发展 设施栽培的高度发展也必将带动农膜、化肥、种子、农药等农业用资材、设施装备、部件、运 输业、餐饮业、农机具制造业、市场流通等各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国民收入,为 启动国内商品市场打下基础,同时也为设施栽培进一步向前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五、国外现代连栋温室、大棚发展概况 在所有的国家中,中国的塑料温室(包括温室与塑料大棚)面积为 36.4×104hm2 (1996 年), 居世界第一位; 其次是日本, 面积 4.88×104hm2 (1995 年)。 20 世纪 80 年代已有适应机械化作业的大型连栋玻璃温室,其耕作、种植、运输等实现了机械 化,加温、通风、施肥、灌溉实现了自动化。全世界现有大型现代化的玻璃温室面积估计为 4.07 ×104hm2 (Wittwer 和 Castilla,1995 年),大部分建在西欧。采用聚碳酸酯(PC)中空板或片材等覆 盖材料的现代化温室面积也有 104hm2 以上。 荷兰是世界上温室生产最发达的国家,其温室以大型玻璃温室为主体,现有大型连栋玻璃温室 面积 1.O×104hm2,约占世界玻璃温室的 1/4,居世界之首。其中花卉栽培面积为 5000hm2,蔬菜 栽培面积为 5000hm2。荷兰温室生产水平很高,如温室番茄的生产,20 世纪 80 年代初以来其产量 提高很快,每平方米番茄年产量 1970 年为 20kg 左右,80 年代后期超过 40kg,现在达到 50— 60kg。其主要原因是:无土栽培的普及,高产品种的开发,增加温室高度而改善了栽培环境,计算 机应用的普及,施肥和环境管理的改善,利用昆虫授粉和利用害虫天敌治理虫害等。荷兰全国每年 花卉出口收入达 15 亿美元,蔬菜出口收入达 10 亿美元。其全自动化温室成套设备在世界上享有很 高的声誉。日本也是设施园艺发达的国家,其温室总面积为 5.10X104hm2,与荷兰相比较,其最大 的不同特点是塑料温室占主要部分,面积有 4.88X104hm2,占温室总面积的 95.6%;玻璃温室面积 为 2 218hm2,只占温室总面积的 4.4%。温室总面积中,蔬菜栽培面积为 3.65 X104hm2,花卉栽培 面积为 7751hm2,果树面积为 6750hm2,分别占温室总面积的 71.6%,15.2%,13.2%。日本温室 的另一特点是,每栋面积为 400-500m2 的小温室占较大的比例,但也在不断朝大型化方向发展。从
20世纪60年代起温室开始由单栋向连栋、大型化、结构金属化方向发展。70年代为高速发展时 期,设置单栋为1000m2的大型温室。1971一1974年实施设施园艺集中管理事业,在全国19处各建 设3×1042的大型连栋温室,每处的标准事业费相当于人民币800万元,其中国家补助约50%, 县级补助约10%,农业现代基金20%,农家自付资金约10%。截至1978年底,共设置这样的基 地100处,从而使日本的设施园艺进入世界先进行列。以色列近年设施园艺获得飞速的发展,已具 有从简单的塑料温室到设备完善、能有效调控室内环境的各类现代化温室。依靠先进的工程装备和 环境调控、栽培管理技术,达到很高的生产水平。其每公顷温室1季最高可收获300万枝玫瑰,每 公顷温室番茄的年产量最高可达500t。温室花卉和蔬菜大量出口欧洲各国。 美国的温室从本国的实情出发,走与欧洲各国、以色列及日本都不同的发展道路。由于耕地面 积大,气候类型多,可以露地生产的可能性大。而且,高速公路、航空、水运都十分发达,寒冷季 节可以依靠便利的运输从本国南方和南美洲(例如墨西哥)调运市场需要的蔬菜、花卉。因此,温室 未大规模发展,而是根据各地特殊的需求,生产一批高价值的蔬菜、花卉等园艺产品。其中赢利最 多的还是花卉生产,所以美国的多数温室都是种植花卉。目前,美国的温室面积已由1973年的 2081hm发展到1.9×104hm,其中花卉面积为1.3×104hm。该国的温室很少大面积集中分布,而 是零星地分布在大城市郊区。由于生产投资较多,所以美国68%的温室是由股份制企业修建与经 营生产的。美国温室虽然规模不大,但其设备与生产水平都是世界一流的,而且在温室尖端技术的 研究上也处于领先地位。多数是玻璃温室,少数是双层充气的塑料薄膜覆盖,基本上全是日光型连 栋的智能温室。温室设备齐全,配置有供热系统、降温水帘等。温室的光照、温度、湿度、CO2等 环境因子的调节专业化程度很高,社会化服务十分周到。美国对工厂化农业尖端技术的研究非常重 视,例如开展了工厂化农业自动循环生产技术的研究,已有农业生物智能机器人操作的全自动的工 厂化农业设施,不到20m3的空间连续循环生产的食品可养活1个人,展示了工厂化农业的美好前 景。 六、我国设施园艺发展特点 中国是世界上应用设施园艺技术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之一。 西汉(公元前206-公元23)的《汉书补遗》:大官园种冬生葱韭菜菇,覆以屋庑,昼夜燃蕴 火,得温气乃生。 唐朝(公元600多年)进一步发展,《宫词》:酒幔高楼一百家,宫前杨柳寺前花,内园分得 温汤水,二月中旬已进瓜。说明1200多年前,西安已用天然温泉水在早春季节种植瓜类蔬菜。 明嘉靖年间(1522-1566),《学圃杂疏》:王瓜出燕京者最佳,其地人种之火室中,逼生花 叶,二月初即结小实,中宦取之上供。说明明朝北京的温室暖窖栽培已经具有相当的水平,经明、 清、民国近400年,西安、北京在单斜面暖窖土温室黄瓜等蔬菜的冬春茬栽培方面积累了丰富的实 践经验,但限于当时的社会和科学技术条件,发展缓慢,且产品终为统治集团享用,新中国成立后 大力发展
20 世纪 60 年代起温室开始由单栋向连栋、大型化、结构金属化方向发展。70 年代为高速发展时 期,设置单栋为 1000m2 的大型温室。1971—1974 年实施设施园艺集中管理事业,在全国 19 处各建 设 3×104m2 的大型连栋温室,每处的标准事业费相当于人民币 800 万元,其中国家补助约 50%, 县级补助约 10%,农业现代基金 20%,农家自付资金约 10%。截至 1978 年底,共设置这样的基 地 100 处,从而使日本的设施园艺进入世界先进行列。以色列近年设施园艺获得飞速的发展,已具 有从简单的塑料温室到设备完善、能有效调控室内环境的各类现代化温室。依靠先进的工程装备和 环境调控、栽培管理技术,达到很高的生产水平。其每公顷温室 1 季最高可收获 300 万枝玫瑰,每 公顷温室番茄的年产量最高可达 500t。温室花卉和蔬菜大量出口欧洲各国。 美国的温室从本国的实情出发,走与欧洲各国、以色列及日本都不同的发展道路。由于耕地面 积大,气候类型多,可以露地生产的可能性大。而且,高速公路、航空、水运都十分发达,寒冷季 节可以依靠便利的运输从本国南方和南美洲(例如墨西哥)调运市场需要的蔬菜、花卉。因此,温室 未大规模发展,而是根据各地特殊的需求,生产一批高价值的蔬菜、花卉等园艺产品。其中赢利最 多的还是花卉生产,所以美国的多数温室都是种植花卉。目前,美国的温室面积已由 1973 年的 2081hm2 发展到 1.9×104hm2,其中花卉面积为 1.3×104hm2。该国的温室很少大面积集中分布,而 是零星地分布在大城市郊区。由于生产投资较多,所以美国 68%的温室是由股份制企业修建与经 营生产的。美国温室虽然规模不大,但其设备与生产水平都是世界一流的,而且在温室尖端技术的 研究上也处于领先地位。多数是玻璃温室,少数是双层充气的塑料薄膜覆盖,基本上全是日光型连 栋的智能温室。温室设备齐全,配置有供热系统、降温水帘等。温室的光照、温度、湿度、C02 等 环境因子的调节专业化程度很高,社会化服务十分周到。美国对工厂化农业尖端技术的研究非常重 视,例如开展了工厂化农业自动循环生产技术的研究,已有农业生物智能机器人操作的全自动的工 厂化农业设施,不到 20m3 的空间连续循环生产的食品可养活 1 个人,展示了工厂化农业的美好前 景。 六、我国设施园艺发展特点 中国是世界上应用设施园艺技术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之一。 西汉(公元前 206-公元 23)的《汉书补遗》:大官园种冬生葱韭菜菇,覆以屋庑,昼夜燃蕴 火,得温气乃生。 唐朝(公元 600 多年)进一步发展,《宫词》:酒幔高楼一百家,宫前杨柳寺前花,内园分得 温汤水,二月中旬已进瓜。说明 1200 多年前,西安已用天然温泉水在早春季节种植瓜类蔬菜。 明嘉靖年间(1522-1566),《学圃杂疏》:王瓜出燕京者最佳,其地人种之火室中,逼生花 叶,二月初即结小实,中宦取之上供。说明明朝北京的温室暖窖栽培已经具有相当的水平,经明、 清、民国近 400 年,西安、北京在单斜面暖窖土温室黄瓜等蔬菜的冬春茬栽培方面积累了丰富的实 践经验,但限于当时的社会和科学技术条件,发展缓慢,且产品终为统治集团享用,新中国成立后 大力发展
1.设施蔬菜栽培由城镇郊区向农作区发展 设施蔬菜栽培改革开放前多集中在大中城市近郊及老菜区,发展速度缓慢,随着改革开放,设 施栽培已不是城镇郊区的“专利”,而是大踏步地向城镇远郊,特别90年代初以来进一步向广大 农作区发展,目前在山东寿光、苍山,河北永年,辽宁海城、北宁,河南扶沟,安徽和县等广大农 作区发展了一大批集中连片大规模产业化设施栽培生产基地,并建立了相应的大市场,成为蔬菜全 国大流通的集散中心。 2.设施蔬菜栽培区向南扩展 设施蔬菜栽培过去多集中在东北、华北地及西北地区,后向黄河中下游的黄淮平原发展,成为 新的主产区。近年来设施栽培在沿长江流域,长江中下游以及长江以南的广大地区,如安徽、浙 江、江苏、湖北、江西等省发展迅猛,形成了新的发展热点。 3.节能曰光温室发展迅速 节能日光温室以其结构性能优越,建造容易,适合我国目前经济、技术水平,能实现高产高效 的突出功能而受到广大农民的青睐,发展速度甚快,配套设备及技术日趋完善,对解决我国冬春季 节鲜菜供给,丰富元旦、春节两大节日的鲜菜供给的巨大作用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 4.设施结构趋于大型化 温室、大棚等大型园艺设施,在整个园艺设施中所占的比重增加,1981一1982年度中小拱棚 占总设施面积的69%,薄膜温室及大棚占14%和17%:而到1995一1996年度温室、大棚面积已 分别上升到26%和27%,说明我国设施结构趋于大型化。自1979年开始,我国自国外引进80多 座(套)现代化温室设备及配套技术,对它的消化吸收为我国设施结构的改进创新又注入新的活力。 5.种植作物种类多元化 过去设施栽培的作物种类非常单调,90%以上是黄瓜、番茄、芹菜、油菜、甘蓝等,随着市场 的开放,设施内作物的种植结构得到不断的调整,设施内种植的种类向名、特、优、新蔬菜,向多 种类多品种方向迅速发展:向甜瓜、西瓜、草莓、食用菌以及桃、油桃、苹果、大樱桃、葡萄等高 产值的园艺作物方向发展:向月季、菊、满天星、香石竹等切花,杜鹃、仙客来以及小仓兰、郁金 香等钵花、球根花方向发展,设施栽培已突破蔬菜向多元化方向迈进。 6.无土栽培发展迅速 无土栽培具有节肥、节水、省力、省农药和高产、优质等特点,是设施农业工程技术的重要内 容。当前,我国无土栽培中应用较多的是由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推出的成本低、管理简 单、产品质量达到国家绿色食品标准的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技术,以及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和南京农 业大学研制的“浮板毛管水培”。两者合计约占全国无土栽培总面积的60%。近年来,我国无土 栽培面积增长迅速,1990年仅为7hm2,1993年达50hm2,1996年达100hm2,1998年达200hm2,示 范效果良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及生态环境效益比较显著。 7.绿色食品芽苗菜生产开始普及
1 .设施蔬菜栽培由城镇郊区向农作区发展 设施蔬菜栽培改革开放前多集中在大中城市近郊及老菜区,发展速度缓慢,随着改革开放,设 施栽培已不是城镇郊区的“专利”,而是大踏步地向城镇远郊,特别 90 年代初以来进一步向广大 农作区发展,目前在山东寿光、苍山,河北永年,辽宁海城、北宁,河南扶沟,安徽和县等广大农 作区发展了一大批集中连片大规模产业化设施栽培生产基地,并建立了相应的大市场,成为蔬菜全 国大流通的集散中心。 2 .设施蔬菜栽培区向南扩展 设施蔬菜栽培过去多集中在东北、华北地及西北地区,后向黄河中下游的黄淮平原发展,成为 新的主产区。近年来设施栽培在沿长江流域,长江中下游以及长江以南的广大地区,如安徽、浙 江、江苏、湖北、江西等省发展迅猛,形成了新的发展热点。 3 .节能曰光温室发展迅速 节能日光温室以其结构性能优越,建造容易,适合我国目前经济、技术水平,能实现高产高效 的突出功能而受到广大农民的青睐,发展速度甚快,配套设备及技术日趋完善,对解决我国冬春季 节鲜菜供给,丰富元旦、春节两大节日的鲜菜供给的巨大作用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 4 .设施结构趋于大型化 温室、大棚等大型园艺设施,在整个园艺设施中所占的比重增加,1981—1982 年度中小拱棚 占总设施面积的 69%,薄膜温室及大棚占 14%和 17%;而到 1995—1996 年度温室、大棚面积已 分别上升到 26%和 27%,说明我国设施结构趋于大型化。自 1979 年开始,我国自国外引进 80 多 座(套)现代化温室设备及配套技术,对它的消化吸收为我国设施结构的改进创新又注入新的活力。 5 .种植作物种类多元化 过去设施栽培的作物种类非常单调,90%以上是黄瓜、番茄、芹菜、油菜、甘蓝等,随着市场 的开放,设施内作物的种植结构得到不断的调整,设施内种植的种类向名、特、优、新蔬菜,向多 种类多品种方向迅速发展;向甜瓜、西瓜、草莓、食用菌以及桃、油桃、苹果、大樱桃、葡萄等高 产值的园艺作物方向发展;向月季、菊、满天星、香石竹等切花,杜鹃、仙客来以及小仓兰、郁金 香等钵花、球根花方向发展,设施栽培已突破蔬菜向多元化方向迈进。 6 .无土栽培发展迅速 无土栽培具有节肥、节水、省力、省农药和高产、优质等特点,是设施农业工程技术的重要内 容。当前,我国无土栽培中应用较多的是由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推出的成本低、管理简 单、产品质量达到国家绿色食品标准的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技术,以及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和南京农 业大学研制的“浮板毛管水培”。两者合计约占全国无土栽培总面积的 60%。近年来,我国无土 栽培面积增长迅速,1990 年仅为 7hm2,1993 年达 50hm2,1996 年达 100hm2,1998 年达 200hm2,示 范效果良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及生态环境效益比较显著。 7 .绿色食品芽苗菜生产开始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