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页 又一个阴雨天,母亲疼得厉害,心情变得很坏。我们赶紧替她拨通了杨姨的 手机,杨姨爽朗的声音很快传了过来:“喂,老姐妺好啊。告诉你一个好消息, 昨天去医院复査,医生说我的癌细胞控制住了,活个十年八年的不成问题。我现 在忙着打太极呢,不和你说了,改天再聊吧!”杨姨的话像连珠炮一样,没等母 亲问什么,那边就挂断了。虽然母亲没说什么话,但知道自己的病友又一次胜利 了,心里顿时敞亮了很多,感觉身体也不那么疼了。 直到有一天,母亲打电话给杨姨,这次换成一个年轻人接电话:“我妈去世 已经半年了,她临终前几天让我们替她在手机里录制了几段录音。告诉我们不能 关机,免得你们打不进来电话。”说到这些,年轻人有些哽咽,“阿姨,我不能再 瞒您了,这半年来,你们听到的,都是我妈妈的电话录音 挂了电话,母亲的手开始抖了起来。她拿过那本通讯录,用笔轻轻地把杨姨 的名字圈了起来。那一堵生命的墙,忽然就裂开了一个缺口。我听到母亲喃喃地 说着:“他杨姨啊,你先走了,等些日子,我去陪你。” 我们的心跟着凉了。母亲一直依赖的希望没有了,她的心会不会就此沉进谷 底呢? 结果完全相反,母亲的做法让我们所有人都感到惊讶。一辈子没跳过舞的母 亲,让我们替她报名参加秧歌队!穿着大红大绿的母亲,样子很滑稽,扭起的秧 歌也很生硬,但不管在晨曦里,还是夕阳下,我看到的母亲都是最美丽的。我知 道,母亲不仅仅是为她自己活着,也为她的亲人们活着,更为那些病友名单上的 病友们活着,就像杨姨一样。 近来,躺在病床上的母亲虚弱得很,额头上沁着大颗的汗珠。有一天,母亲 的手机响了,她颤巍巍地接过手机,看了看那个电话号码,马上示意我们静下来, 然后清了清嗓子,用比平常髙了八度的声音对着电话欢快地喊道:“喂,老姐姐, 你好吗?我好着呢,刚刚扭完秧歌,你看把我累的,气喘吁吁啦……” 我们含着眼泪听着母亲撒谎。我们知道,杨姨走了之后,母亲终于成了那堵 生命的墙上,那一块最坚强的砖。 (摘自《青年文摘》2010年8月下,有改动) 17.从全文看,母亲随着病情的发展变化,心情不一样,请根据方框中的提 补出体现母亲心情的一个词语(2分) 起初:悲观 后来 近来 摩分析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句在又甲的表达作用。(4 (1)她颤巍巍地接过手机,……“喂,老姐姐,你好吗?” (2)我把那11个人的号码挨个儿存进了母亲手机的通讯录里,仿佛存进去 笔巨额财产。 9.在描绘文中两个主要人物杨姨和母亲时,作者运用了照应的方法,请从 文中找出前后相照应的一组句子,并结合内容说说表达作用。(3分) 20.常言道:做人要诚实。文中杨姨和母亲面对病友,都说了假话,对此 你赞同她们的做法吗?请说明理由。(3分) 21.结合文意,说说母亲为什么值得崇敬,再从你的角度谈谈对困难的认识 (3分) 【答案】 17.后来:开朗(或舒畅),近来:乐观(或豁达,若答“坚强”等不得分) 18.(1)“颤巍巍”反映了母亲的病情严重,(1分),依然接听病友的电话, 表现了她的高尚品格(1分)。(2)运用夸张性比喻,把“通讯录”比喻成“巨
第6页 又一个阴雨天,母亲疼得厉害,心情变得很坏。我们赶紧替她拨通了杨姨的 手机,杨姨爽朗的声音很快传了过来:“喂,老姐妹好啊。告诉你一个好消息, 昨天去医院复查,医生说我的癌细胞控制住了,活个十年八年的不成问题。我现 在忙着打太极呢,不和你说了,改天再聊吧!”杨姨的话像连珠炮一样,没等母 亲问什么,那边就挂断了。虽然母亲没说什么话,但知道自己的病友又一次胜利 了,心里顿时敞亮了很多,感觉身体也不那么疼了。 直到有一天,母亲打电话给杨姨,这次换成一个年轻人接电话:“我妈去世 已经半年了,她临终前几天让我们替她在手机里录制了几段录音。告诉我们不能 关机,免得你们打不进来电话。”说到这些,年轻人有些哽咽,“阿姨,我不能再 瞒您了,这半年来,你们听到的,都是我妈妈的电话录音……” 挂了电话,母亲的手开始抖了起来。她拿过那本通讯录,用笔轻轻地把杨姨 的名字圈了起来。那一堵生命的墙,忽然就裂开了一个缺口。我听到母亲喃喃地 说着:“他杨姨啊,你先走了,等些日子,我去陪你。” 我们的心跟着凉了。母亲一直依赖的希望没有了,她的心会不会就此沉进谷 底呢? 结果完全相反,母亲的做法让我们所有人都感到惊讶。一辈子没跳过舞的母 亲,让我们替她报名参加秧歌队!穿着大红大绿的母亲,样子很滑稽,扭起的秧 歌也很生硬,但不管在晨曦里,还是夕阳下,我看到的母亲都是最美丽的。我知 道,母亲不仅仅是为她自己活着,也为她的亲人们活着,更为那些病友名单上的 病友们活着,就像杨姨一样。 近来,躺在病床上的母亲虚弱得很,额头上沁着大颗的汗珠。有一天,母亲 的手机响了,她颤巍巍地接过手机,看了看那个电话号码,马上示意我们静下来, 然后清了清嗓子,用比平常高了八度的声音对着电话欢快地喊道:“喂,老姐姐, 你好吗?我好着呢,刚刚扭完秧歌,你看把我累的,气喘吁吁啦……” 我们含着眼泪听着母亲撒谎。我们知道,杨姨走了之后,母亲终于成了那堵 生命的墙上,那一块最坚强的砖。 (摘自《青年文摘》2010 年 8 月下,有改动) 17.从全文看,母亲随着病情的发展变化,心情不一样,请根据方框中的提 示,在横线上分别补出体现母亲心情的一个词语。(2 分) 18.揣摩分析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句在文中的表达作用。(4 分) (1)她颤巍巍地接过手机,……“喂,老姐姐,你好吗?” (2)我把那 11 个人的号码挨个儿存进了母亲手机的通讯录里,仿佛存进去 一笔巨额财产。 19.在描绘文中两个主要人物杨姨和母亲时,作者运用了照应的方法,请从 文中找出前后相照应的一组句子,并结合内容说说表达作用。(3 分) 20.常言道:做人要诚实。文中杨姨和母亲面对病友,都说了假话,对此, 你赞同她们的做法吗?请说明理由。(3 分) 21.结合文意,说说母亲为什么值得崇敬,再从你的角度谈谈对困难的认识。 (3 分) 【答案】 17.后来:开朗(或舒畅),近来:乐观(或豁达,若答“坚强”等不得分) 18.(1)“颤巍巍”反映了母亲的病情严重,(1 分),依然接听病友的电话, 表现了她的高尚品格(1 分)。(2)运用夸张性比喻,把“通讯录”比喻成“巨 起初:悲观 后来: 近来:
第7页 额财产”,表明通讯录的重要性,是赖以生存的坚强动力,有了彼此的问候、鼓 励,生命就有了新的希望,这是无价之宝。(修辞1分,含义理解1分,意同即 可) 19.示例1:“通过电话之后……新的希望”照应“母亲一直依赖的希望没 有了……沉进谷底呢”;作用:前句写母亲通电话,受到杨姨乐观的影响,从悲 观中渐渐看到生命的希望;后句写母亲知道杨姨已死,希望没有了,通过对比来 照应,突出我们的担心,为下文起到铺垫作用 示例2:“我现在忙着……再聊吧”照应“喂,老姐姐……气喘吁吁啦” 作用:杨姨用善意的谎言把乐观传递给母亲,母亲接过杨姨生命散发的火光,把 坚强、乐观传递给另外的病友,把无限的希望与美好送给对方。 示例3:“母亲每天都会守着电话……问候”照应“告诉我们不能关机 打不进来电话”;作用:前句体现了母亲与其他病友间的相互关心,深厚友谊 后句体现了杨姨为给病友们传达希望和乐观,死后也不让后人关机,体现了杨姨 的高尚品质。 (找准照应的句子1分,作用2分,意近即可,若未找准照应句子,则该小 题不得分。) 20.要点:赞同;围绕谎言目的作答,如“善意的谎言,给病友鼓励, 让病友看到希望”等,言之成理即可;若答不赞同,理由充分给满分,理由一般, 给1分,不充分,不给分。(赞同或不赞同1分,理由2分) 21.示例:因为母亲乐观坚强,生命危在旦夕时,却以关爱和鼓励传递着生 命的快乐,让短暂的时光更有价值,所以值得崇敬(1分,意近即可)。我作为 个健康(或健全)的人,也许平时遇到一点点挫折就畏缩不前,如今想来真惭 愧,今后,我一定要乐观地面对一切困难,相信:赠人玫瑰,手留余香,把更多 的爱和快乐带给别人。(2分,意近即可) 四)阅读下文,完成9-12题。(13分) 味蕾上绽放的爱 O黎明 1记得一位老同事,每次就餐让他点菜时,他总是首点“糖醋排骨”。结果 每次都是吃者甚少,唯独他吃得津津有味,这让我很不解。在一次出差的时候, 我们俩不经意间聊起了这件事。他告诉我,糖醋排骨是他前女友最爱吃的菜,也 是她最擅长做的菜,和她在一起的时候每个星期都能吃上几顿。分手3年了,想 念她的同时,也想念她做的糖醋排骨的味道。 2想必这就是味道的魔力,它不仅能烙进人的记忆里,也能渗入人的情感 甚至成为贯穿人一生的印记。 3一旦触及味蕾的引线,回忆就会漫天飞舞。 4喜欢吃咸花生,似乎是我天生的嗜好。小时候,家里虽然每年能收上四五 担花生,但吃咸花生对我来说是件极其奢侈的事儿。因为家里穷,父母指望着能 多卖点钱给我们兄妹3个凑学费。只有在我们兄妹仨,眼巴巴地看着邻居家小孩 吃咸花生馋得直流口水的时候,妈妈于心不忍才勉强给我们煮一小把。煮好后我 负责分成3小堆,三兄妹各占一堆。虽然每堆只有几颗,却能让我们兄妹仨乐上 好几天,因为我们都非常珍惜那来之不易的味道。 5妈妈煮咸花生的量是一年比一年多,可是我们这些爱吃咸花生的孩子们却 离家越来越远,有时候甚至两三年都难得回家一次。于是,妈妈每年将煮好的咸 花生晒干分成3大包,分别寄到我们三兄妹的手上。每当在异地他乡吃着妈妈千
第7页 额财产”,表明通讯录的重要性,是赖以生存的坚强动力,有了彼此的问候、鼓 励,生命就有了新的希望,这是无价之宝。(修辞 1 分,含义理解 1 分,意同即 可) 19.示例 1:“通过电话之后……新的希望”照应“母亲一直依赖的希望没 有了……沉进谷底呢”;作用:前句写母亲通电话,受到杨姨乐观的影响,从悲 观中渐渐看到生命的希望;后句写母亲知道杨姨已死,希望没有了,通过对比来 照应,突出我们的担心,为下文起到铺垫作用。 示例 2:“我现在忙着……再聊吧”照应“喂,老姐姐……气喘吁吁啦”; 作用:杨姨用善意的谎言把乐观传递给母亲,母亲接过杨姨生命散发的火光,把 坚强、乐观传递给另外的病友,把无限的希望与美好送给对方。 示例 3:“母亲每天都会守着电话……问候”照应“告诉我们不能关机…… 打不进来电话”;作用:前句体现了母亲与其他病友间的相互关心,深厚友谊; 后句体现了杨姨为给病友们传达希望和乐观,死后也不让后人关机,体现了杨姨 的高尚品质。 (找准照应的句子 1 分,作用 2 分,意近即可,若未找准照应句子,则该小 题不得分。) 20.要点:赞同;围绕谎言目的作答,如“善意的谎言,给病友鼓励, 让病友看到希望”等,言之成理即可;若答不赞同,理由充分给满分,理由一般, 给 1 分,不充分,不给分。(赞同或不赞同 1 分,理由 2 分) 21.示例:因为母亲乐观坚强,生命危在旦夕时,却以关爱和鼓励传递着生 命的快乐,让短暂的时光更有价值,所以值得崇敬(1 分,意近即可)。我作为 一个健康(或健全)的人,也许平时遇到一点点挫折就畏缩不前,如今想来真惭 愧,今后,我一定要乐观地面对一切困难,相信:赠人玫瑰,手留余香,把更多 的爱和快乐带给别人。(2 分,意近即可) (四)阅读下文,完成 9-12 题。(13 分) 味蕾上绽放的爱 ○黎 明 1 记得一位老同事,每次就餐让他点菜时,他总是首点“糖醋排骨”。结果 每次都是吃者甚少,唯独他吃得津津有味,这让我很不解。在一次出差的时候, 我们俩不经意间聊起了这件事。他告诉我,糖醋排骨是他前女友最爱吃的菜,也 是她最擅长做的菜,和她在一起的时候每个星期都能吃上几顿。分手 3 年了,想 念她的同时,也想念她做的糖醋排骨的味道。 2 想必这就是味道的魔力,它不仅能烙进人的记忆里,也能渗入人的情感, 甚至成为贯穿人一生的印记。 3 一旦触及味蕾的引线,回忆就会漫天飞舞。 4 喜欢吃咸花生,似乎是我天生的嗜好。小时候,家里虽然每年能收上四五 担花生,但吃咸花生对我来说是件极其奢侈的事儿。因为家里穷,父母指望着能 多卖点钱给我们兄妹 3 个凑学费。只有在我们兄妹仨,眼巴巴地看着邻居家小孩 吃咸花生馋得直流口水的时候,妈妈于心不忍才勉强给我们煮一小把。煮好后我 负责分成 3 小堆,三兄妹各占一堆。虽然每堆只有几颗,却能让我们兄妹仨乐上 好几天,因为我们都非常珍惜那来之不易的味道。 5 妈妈煮咸花生的量是一年比一年多,可是我们这些爱吃咸花生的孩子们却 离家越来越远,有时候甚至两三年都难得回家一次。于是,妈妈每年将煮好的咸 花生晒干分成 3 大包,分别寄到我们三兄妹的手上。每当在异地他乡吃着妈妈千
第8页 里迢迢寄来的咸花生,心里总是暖洋洋的,舌尖上的味蕾也总能准确地识别那种 熟悉的味道,一种被爱的味道。品着这爱的味道,也使我们更加惦念家中年迈的 父母。 6出门在外,也经常在街边的小摊买咸花生解馋,但我总找不到自己想要的 那种味道。妈妈煮的咸花生和买来的咸花生味道确实不一样。因为这正如歌中所 唱,妈妈煮的花生里夹杂着“爱的味道” 7味道通常蕴含着人生种种酸甜苦辣、悲欢离合,让人无法抗拒。味蕾上绽 放出来的爱,会让我们感怀一种特别的情愫,想念一位深爱的人,抑或怀念一段 难忘的往事。 9、本文的线索是什么?先后写了哪两件事?(3分) 10、第4段中与“妈妈每年将煮好的咸花生晒干分成3大包,分别寄到我们 三兄妹的手上”,相照应的是哪一句?这个变化说明了什么?(3分) 你1、分析“一且触及味蕾的引线,回忆就会漫天飞舞”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 12、文章以“味蕾上绽放的爱”为题,有何作用?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分) 【答案】 (三)6.活着要对别人有些用处才能快活。(2分) 7、(1)把鲜花送给爱花的活着的人,送给需要的人。(2分)(2)她从丧子 的哀痛中走了出来,把爱分给那些活着的(需要的)人,这让她意识到活着还有 用处。(2分) 8.小说通过人物对话刻画了守墓人诚实善良、富有爱心的性格特征,表现了 老妇人由爱自己到爱他人的转变过程,提示了生活的真谛。其次,还通过神态描 写刻画了老妇人前后不同的神态。(指出手法2分,阐述合理2分,共4分) 四)9、文章以味道为线索,记叙了朋友爱点“糖醋排骨”和自己爱吃咸 花生两件事。(线索1分,两件事各1分。共3分) 10、“我负责分成3小堆,三兄妹各占一堆”。说明一家人的经济条件越来越 好,妈妈对孩子的思念越来越重。(前一问1分,后一问两层意思各1分。共3 分) 11、承上启下。上承味道不仅烙有人的记忆,也渗有人的情感:下启对咸花 生这种特殊味道的回忆。(“承上启下”1分,点明“上承什么”1分,“下启什么” 1分,共3分。) 12、“绽放”本是形容花开时由花蕾花瓣紧闭到展开的样子,这里的“绽放 的爱”是引申义,以此为题有点明主题,统领全文的作用,意在表达作者对味蕾 存储的爱的赞美。(“点明主题”“统领全文”各1分,“爱的赞美”2分,共4分 8.2011年江苏省泰州市《拥你入睡》 (五)阅读肖复兴的《拥你入睡》一文,完成18一21题。(20分) ①儿子上初一以后,忽然一下子长大了。换内裤,要躲在被子里换;洗澡
第8页 里迢迢寄来的咸花生,心里总是暖洋洋的,舌尖上的味蕾也总能准确地识别那种 熟悉的味道,一种被爱的味道。品着这爱的味道,也使我们更加惦念家中年迈的 父母。 6 出门在外,也经常在街边的小摊买咸花生解馋,但我总找不到自己想要的 那种味道。妈妈煮的咸花生和买来的咸花生味道确实不一样。因为这正如歌中所 唱,妈妈煮的花生里夹杂着“爱的味道”。 7 味道通常蕴含着人生种种酸甜苦辣、悲欢离合,让人无法抗拒。味蕾上绽 放出来的爱,会让我们感怀一种特别的情愫,想念一位深爱的人,抑或怀念一段 难忘的往事。 9、本文的线索是什么?先后写了哪两件事?(3 分) 10、第 4 段中与“妈妈每年将煮好的咸花生晒干分成 3 大包,分别寄到我们 三兄妹的手上”,相照应的是哪一句?这个变化说明了什么?(3 分) 11、分析“一旦触及味蕾的引线,回忆就会漫天飞舞”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 (3 分) 12、文章以“味蕾上绽放的爱”为题,有何作用?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4 分) 【答案】 (三)6.活着要对别人有些用处才能快活。(2 分) 7、(1)把鲜花送给爱花的活着的人,送给需要的人。(2 分)(2)她从丧子 的哀痛中走了出来,把爱分给那些活着的(需要的)人,这让她意识到活着还有 用处。(2 分) 8.小说通过人物对话刻画了守墓人诚实善良、富有爱心的性格特征,表现了 老妇人由爱自己到爱他人的转变过程,提示了生活的真谛。其次,还通过神态描 写刻画了老妇人前后不同的神态。(指出手法 2 分,阐述合理 2 分,共 4 分) (四)9、文章以味道为线索,记叙了朋友爱点“糖醋排骨”和自己爱吃咸 花生两件事。(线索 1 分,两件事各 1 分。共 3 分) 10、“我负责分成 3 小堆,三兄妹各占一堆”。说明一家人的经济条件越来越 好,妈妈对孩子的思念越来越重。(前一问 1 分,后一问两层意思各 1 分。共 3 分) 11、承上启下。上承味道不仅烙有人的记忆,也渗有人的情感;下启对咸花 生这种特殊味道的回忆。(“承上启下”1 分,点明“上承什么”1 分,“下启什么” 1 分,共 3 分。) 12、“绽放”本是形容花开时由花蕾花瓣紧闭到展开的样子,这里的“绽放 的爱”是引申义,以此为题有点明主题,统领全文的作用,意在表达作者对味蕾 存储的爱的赞美。(“点明主题”“统领全文”各 1 分,“爱的赞美”2 分,共 4 分 8.2011 年江苏省泰州市 《拥你入睡》 (五)阅读肖复兴的《拥你入睡》一文,完成 18 一 21 题。(20 分) ①儿子上初一以后,忽然一下子长大了。换内裤,要躲在被子里换;洗澡
第9页 再也不用妈妈帮助洗,连我帮他搓搓后背都不用了 ②我知道,儿子长大了,像日子一样无可奈何地长大了。原来拥有的天然的 肌肤之亲和无所顾忌的亲昵,都被儿子这长大拉开了距离,变得有些羞涩了。任 何事物都有一些失去,才有一些得到吧? ③有一天下午,儿子复习功课,累了,躺在我的床上看电视,刚看了一会儿 眼皮就打架了。他忽然翻了一个身,倚在我的怀里,让我搂着他睡上一觉,迷迷 糊糊中嘱咐我一句:“一小时后叫我,我还得复习呢!” ④我有些受宠若惊。许久,许久,儿子没有这种亲昵的动作了。以前,就是 早睡醒了,他还要光着小屁股钻进你的被窝里,和你腻乎腻乎。现在,让你楼 着他像楼着只小猫一样入睡,简直类似天方夜谭了。 ⑤莫非惜惜懂懂中,睡意朦胧中,儿子一下子失去了现实,跌进了逝去的童 年,记忆深处掀起了清新动人的一角?让他情不由己地拾蘑菇一样拾起他现在并 不是想拒绝的往日温馨? ⑥儿子确实像小猫一样睡在我的怀里。均匀的呼吸,胸脯和鼻翼轻轻起伏着, 像春天小河里升起又降落的暖洋洋的气泡 ⑦我想起他小时候,妈妈上班,家又拥挤,他在一边玩,我在一边写东西, 玩着玩膩了,他要喊“爸爸,你什么时侯写完呀?陪我玩玩不行吗?”我说:“快 啦!快啦!”却永远快不了,心和笔被拽走得远远的。他等不及了,就跑过来跳 在我的怀里带有几分央求的口吻说:“爸爸!我不捣乱,我就坐这儿,看你写行 吗?”我怎么能说不行?已经把儿子孤零零地抛到一边,寂寞了那么长时光 我搂着他,腾出一只手接着写 ⑧那时候,好多东西都是这样搂着儿子写出来的。他给我安详,给我亲情, 给我灵感。他一点儿也不闹,一句话也不讲,就那么安安静静倚在我的怀里,像 落在我身上的一只小鸟,看我写,仿佛看懂了我写的那些或哭或笑或哭笑交加的 故事。其实,那时他认识不了几个字。有好几次,他倚在我的怀里睡着了,睡得 那么香那么甜,我都没有发现… ⑨以后我常常想起那段艰辛却温馨的写作日子,想起儿子倚在我怀中小鸟 样静静睡着的情景。我觉得我的那些东西里有儿子的影子、呼吸,甚至睡着之后 做的那些个灿若星光的梦 ⑩儿子长大了。纵使我又写了很多比那时要好的故事,却再也寻不回那时的 感觉、那一份梦境。因为儿子再不会像鸟儿一样蹦上你的枝头,倚在你的怀里睡 着了 ⑧如今,儿子居然缩小了一圈,岁月居然回溯几年。他倚在我的怀里睡得那 么香甜、恬静。我的胳膊被他枕麻了,我不敢动,我怕弄醒他,我知道这样的机 会不会很多甚至不会再有,我要珍惜。我格外小心翼翼地拥着他,像拥着一支又 轻又软又薄又透明的羽毛.生怕稍稍一失手,羽毛就会袅袅飞去… ⑩并不是我太娇贵儿子,实在是他不会轻易地让你拥他入睡。他已经长大, 嘴唇上方已经展起一层细细的绒毛,喉结也已经像要啄破壳的小鸟一样在蠕动。 用不了多久,他会长得比我还要高,这张床将伸不开他的四肢…… ⑩一个小时过去了,我没有舍得叫醒儿子。(选自《做人与处世》,有删改) 18.阅读全文,说出“儿子长大了”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4分) 9.联系具体语境,回答下列两小题。(6分
第9页 再也不用妈妈帮助洗,连我帮他搓搓后背都不用了。 ②我知道,儿子长大了,像日子一样无可奈何地长大了。原来拥有的天然的 肌肤之亲和无所顾忌的亲昵,都被儿子这长大拉开了距离,变得有些羞涩了。任 何事物都有一些失去,才有一些得到吧? ③有一天下午,儿子复习功课,累了,躺在我的床上看电视,刚看了一会儿 眼皮就打架了。他忽然翻了一个身,倚在我的怀里,让我搂着他睡上一觉,迷迷 糊糊中嘱咐我一句:“一小时后叫我,我还得复习呢!” ④我有些受宠若惊。许久,许久,儿子没有这种亲昵的动作了。以前,就是 一早睡醒了,他还要光着小屁股钻进你的被窝里,和你腻乎腻乎。现在,让你楼 着他像楼着只小猫一样入睡,简直类似天方夜谭了。 ⑤莫非惜惜懂懂中,睡意朦胧中,儿子一下子失去了现实,跌进了逝去的童 年,记忆深处掀起了清新动人的一角?让他情不由己地拾蘑菇一样拾起他现在并 不是想拒绝的往日温馨? ⑥儿子确实像小猫一样睡在我的怀里。均匀的呼吸,胸脯和鼻翼轻轻起伏着, 像春天小河里升起又降落的暖洋洋的气泡。 ⑦我想起他小时候,妈妈上班,家又拥挤,他在一边玩,我在一边写东西, 玩着玩腻了,他要喊“爸爸,你什么时侯写完呀?陪我玩玩不行吗?”我说:“快 啦!快啦!”却永远快不了,心和笔被拽走得远远的。他等不及了,就跑过来跳 在我的怀里带有几分央求的口吻说:“爸爸!我不捣乱,我就坐这儿,看你写行 吗?”我怎么能说不行?已 经把儿子孤零零地抛到一边,寂寞了那么长时光! 我搂着他,腾出一只手接着写。 ⑧那时候,好多东西都是这样搂着儿子写出来的。他给我安详,给我亲情, 给我灵感。他一点儿也不闹,一句话也不讲,就那么安安静静倚在我的怀里,像 落在我身上的一只小鸟,看我写,仿佛看懂了我写的那些或哭或笑或哭笑交加的 故事。其实,那时他认识不了几个字。有好几次,他倚在我的怀里睡着了,睡得 那么香那么甜,我都没有发现…… ⑨以后我常常想起那段艰辛却温馨的写作日子,想起儿子倚在我怀中小鸟一 样静静睡着的情景。我觉得我的那些东西里有儿子的影子、呼吸,甚至睡着之后 做的那些个灿若星光的梦。 ⑩儿子长大了。纵使我又写了很多比那时要好的故事,却再也寻不回那时的 感觉、那一份梦境。因为儿子再不会像鸟儿一样蹦上你的枝头,倚在你的怀里睡 着了。 ⑧如今,儿子居然缩小了一圈,岁月居然回溯几年。他倚在我的怀里睡得那 么香甜、恬静。我的胳膊被他枕麻了,我不敢动,我怕弄醒他,我知道这样的机 会不会很多甚至不会再有,我要珍惜。我格外小心翼翼地拥着他,像拥着一支又 轻又软又薄又透明的羽毛.生怕稍稍一失手,羽毛就会袅袅飞去… … ⑩并不是我太娇贵儿子,实在是他不会轻易地让你拥他入睡。他已经长大, 嘴唇上方已经展起一层细细的绒毛,喉结也已经像要啄破壳的小鸟一样在蠕动。 用不了多久,他会长得比我还要高,这张床将伸不开他的四肢… … ⑩一个小时过去了,我没有舍得叫醒儿子。(选自《做人与处世》 ,有删改) 18.阅读全文,说出“儿子长大了”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4 分) 19.联系具体语境,回答下列两小题。(6 分)
第10页 (1)请说出你对第④段中加点词语“受宠若惊”的理解。(2分) (2)简要说说第⑩段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4分) 0.文章结尾简洁而有韵味,试作简要赏析。(4分) 21.针对两则链接材料和文章第⑦段中三位父亲的举动,说说你欣赏或不欣 赏哪位父亲的做法,并通过比较陈述理由。(6分) 【链接一】 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我将他给我做的紫毛大衣铺好座位。他嘱 我路上小心,夜里要警醒些,不要受凉。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朱自清《背 影》) 【链接二】 软软!你常常要弄我的长锋羊毫,我看见了总是无情地夺脱你。现在你一定 轻视我,想道:“你终于要我画你的画集的封面! 孩子们!你们果真抱怨我,我倒欢喜……(丰子恺《给我的孩子们》) 参考答案 18.(1)躲着换内裤,洗澡时不用父母帮着搓洗;(2)开始长胡须,出现了 喉结;(3)与父母欲近还远的青春期心理。(答到两点即可得4分) 19.(1)一是指儿子不期而至的亲昵行为带给“我”的惊喜(1分);二是 指“我”对儿子短暂易逝的亲昵行为的珍惜(1分)。 (2)①以比喻(“儿子”像“小鸟”蹦上枝头)来表现此前儿子的纯真、可 爱、调皮和父子亲昵的温馨情景(2分);②表现了对儿子因为长大而不再与“我” 亲昵的惋惜、怅惘的心理(2分)。 20.①与文中“一小时后叫我,我还得复习呢”一句相呼应,使文章完整 而紧凑;②为“我”继续生发种种情愫留足了想象空间:③希望与儿子相处时间 能够长一点,表达了“我”浓浓的亲子之情。(答到两点即可得4分) 21.示例一:我欣赏朱自清父亲的做法,因为他对儿子处处关爱、体贴入微。 本文中的父亲对儿子要么置之不理,要么推诿搪塞;丰子恺先生的做法则过于简 单粗暴。 示例二:我不欣赏朱自清父亲的做法,因为他对儿子事无巨细的关爱,没有 能照顾到儿子身心独立的需要。本文中的父亲,忙碌之余而不忘亲近儿子;丰子 恺先生在伤害孩子心灵之后,能善于自省与自责。 (作出欣赏或不欣赏的判断并陈述理由,得2分;在比较中陈述对另外两位 父亲的看法,各得2分) 9.(2011年大连市)《回家去问妈妈》 (二)阅读《回家去问妈妈》,完成20-24题。(22分) 回家去问妈妈 毕淑敏 ①那一年游敦煌回来,兴奋地冋妈妈谈起戈壁的黄沙和祁连的雪峰。说
第10页 ⑴请说出你对第④段中加点词语“受宠若惊”的理解。(2 分) ⑵简要说说第⑩段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4 分) 20.文章结尾简洁而有韵味,试作简要赏析。(4 分) 21.针对两则链接材料和文章第⑦段中三位父亲的举动,说说你欣赏或不欣 赏哪位父亲的做法,并通过比较陈述理由。(6 分) 【链接一】 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我将他给我做的紫毛大衣铺好座位。他嘱 我路上小心,夜里要警醒些,不要受凉。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朱自清《 背 影》) 【链接二】 软软!你常常要弄我的长锋羊毫,我看见了总是无情地夺脱你。现在你一定 轻视我,想道:“你终于要我画你的画集的封面!" 孩子们!你们果真抱怨我,我倒欢喜……(丰子恺《 给我的孩子们》) 参考答案: 18.(1)躲着换内裤,洗澡时不用父母帮着搓洗;(2)开始长胡须,出现了 喉结;(3)与父母欲近还远的青春期心理。(答到两点即可得 4 分) 19.(1)一是指儿子不期而至的亲昵行为带给“我”的惊喜(1 分);二是 指“我”对儿子短暂易逝的亲昵行为的珍惜(1 分)。 (2)①以比喻(“儿子”像“小鸟”蹦上枝头)来表现此前儿子的纯真、可 爱、调皮和父子亲昵的温馨情景(2 分);②表现了对儿子因为长大而不再与“我” 亲昵的惋惜、怅惘的心理(2 分)。 20. ①与文中“一小时后叫我,我还得复习呢”一句相呼应,使文章完整 而紧凑;②为“我”继续生发种种情愫留足了想象空间;③希望与儿子相处时间 能够长一点,表达了“我”浓浓的亲子之情。(答到两点即可得 4 分) 21.示例一:我欣赏朱自清父亲的做法,因为他对儿子处处关爱、体贴入微。 本文中的父亲对儿子要么置之不理,要么推诿搪塞;丰子恺先生的做法则过于简 单粗暴。 示例二:我不欣赏朱自清父亲的做法,因为他对儿子事无巨细的关爱,没有 能照顾到儿子身心独立的需要。本文中的父亲,忙碌之余而不忘亲近儿子;丰子 恺先生在伤害孩子心灵之后,能善于自省与自责。 (作出欣赏或不欣赏的判断并陈述理由,得 2 分;在比较中陈述对另外两位 父亲的看法,各得 2 分) 9.(2011 年大连市 )《回家去问妈妈》 (二)阅读《回家去问妈妈》,完成 20-24 题。(22 分) 回家去问妈妈 毕淑敏 ①那一年游敦煌回来,兴奋地同妈妈谈起戈壁的黄沙和祁连的雪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