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谪到巴陵做太守。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了的 事业都兴办起来。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 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大它原来的规模,在楼上 刻了唐代名人和当代人的诗赋。嘱托我写一篇文章 来记述这件事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谪到巴陵做太守。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了的 事业都兴办起来。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 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大它原来的规模,在楼上 刻了唐代名人和当代人的诗赋。嘱托我写一篇文章 来记述这件事
第一段理解 1.滕子京是因何来到巴陵郡的? “谪守 谪守”已暗寓对仕途沉浮的悲慨, 为后文抒情设伏。) 2.滕子京在巴陵郡政绩如何? 政绩为“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3第一段写重修岳阳楼的背景是什么? “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4.作者作记缘由是什么? (滕子京)“属予作文以记之。” 、交代作记的背景及缘由(记叙)
第一段理解 1.滕子京是因何来到巴陵郡的? 2.滕子京在巴陵郡政绩如何? 3.第一段写重修岳阳楼的背景是什么? “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 4.作者作记缘由是什么? “谪守”( “谪守”已暗寓对仕途沉浮的悲慨, 为后文抒情设伏。) (滕子京)“属予作文以记之。 ” 政绩为“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 一、交代作记的背景及缘由(记叙)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胜、美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连接 吞吐 宽广边际 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天里阴晴不定(互文) 壮丽景象 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 详尽(转折连词如此那么至、到达 会集 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被降职到外地的官员 表推测 泛指文人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 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 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胜景、美景 连接 吞吐 宽广 边际 一天里阴晴不定(互文) 壮丽景象 详尽 至、到达 被降职到外地的官员 泛指文人 会集 表推测 (转折连词)如此 那么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我看那巴陵的美好景色,全都在洞庭湖上。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 气象万千。 (它)连接着远方的山,吞吐着长江的水;浩浩荡荡, 宽广无边;一天里阴晴多变化,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这就是岳阳楼盛大壮观的景象。前人的记述(已经) 很详尽了。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然而北面通向巫峡,南面直到潇湘,被贬的政客和文人 大多在这里会集,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恐怕会 有所不同吧?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我看那巴陵的美好景色,全都在洞庭湖上。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 气象万千。 (它)连接着远方的山,吞吐着长江的水;浩浩荡荡, 宽广无边;一天里阴晴多变化,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这就是岳阳楼盛大壮观的景象。前人的记述(已经) 很详尽了。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然而北面通向巫峡,南面直到潇湘,被贬的政客和文人, 大多在这里会集,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恐怕会 有所不同吧?
第二段理解 ·1.岳阳楼的“大观”体现在哪里? “衔(xi6n)远山,吞长江,(气势非凡) 浩浩汤汤( shang),横无际涯;(水波壮阔) 朝晖夕阴,气象万千。”(阴晴变化) ·2.为什么”迁客骚人,多会于此”? “北通巫峡,南极萧湘。”(地理位置优越、 交通方便) 3.领起下文第3、4段的是那句?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第二段理解 • 1.岳阳楼的“大观”体现在哪里? “衔(xián)远山,吞长江,(气势非凡) 浩浩汤汤(shāng) ,横无际涯;(水波壮阔) 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阴晴变化) • 2.为什么”迁客骚人,多会于此”? “北通巫峡,南极萧湘。 ”(地理位置优越、 交通方便) • 3.领起下文第3、4段的是那句?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