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代号:2722 座位号■■ 国家开放大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5年秋季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 乡村社会学 试题 2016年1月 题 号 二 三 四 总 分 分 数 得 分 评卷人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总计30分) 1.在我国最早的乡村社会学研究的标志是( )。 A.《中国乡村生活 一一个社会学的研究》 B.《华南乡村生活》 C.《农村社会学》 D.《北平郊外之乡村家庭》 2.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乡村社会调查,1949年前,毛泽东关于农民问题的最著名的著作 是( )。 A.《才溪乡调查》 B.《兴国调查》 C.《长岗乡调查》 D.《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3.在传统乡村,农业活动主要是指( )。 A.农田种植 B.农田养殖 C.乡村畜牧 D.乡村特种种植 4.一位村干部与乡镇干部、其他村干部和村民等人建立的角色关系叫( 人.复式角色 B.角色丛 C.实际角色 D.自致角色 5.人类群体生活主要是社会交往的结果,更具有()。 A.自然性 B.直接性 C.互动性 D.社会性 1678
试卷代号 :2722 座位号 国家开放大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 )2015 年秋季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 E 乡村社会学试题 三|四|总分 l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 分,总计 30 分} 1.在我国最早的乡村社会学研究的标志是( )。 A. ((中国乡村生活一一】一个社会学的研究》 B. ((华南乡村生活》 c. ((农村社会学》 D. ((北平郊外之乡村家庭》 2016 2. 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乡村社会调查, 1949 年前,毛泽东关于农民问题的最著名的著作 是。 八. ((才溪乡调查》 B. ((兴国调查》 c. ((长岗乡调查>> D.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3. 在传统乡村,农业活动主要是指)。 八.农田种植 c. 乡村畜牧 B. 农回养殖 D. 乡村特种种植 4. 一位村干部与乡镇干部、其他村干部和村民等人建立的角色关系叫)。 八.复式角色 c.实际角色 B.角色丛 D. 自致角色 5. 人类群体生活主要是社会交往的结果,更具有( )。 A. 自然性 B.直接性 c.互动性 D. 社会性 1678
6.目前在我国乡村,干扰乡村基层政权的最主要的因紫是()。 A.家庭 B.邻里 C.家族 D.民间会社 7.乡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始于()。 A.1977年 B.1978年 C.1979年 D.1980年 8.建立在下级对上级的个人效忠、服从和信赖基础上的管理方式是()。 A.家长制 B.泰罗制 C.法约尔的管理理论 D.科层制 9.社区与社会相比,二者( )。 A.社区外延大于社会 B.社区外延小于社会 C.相同 D.不可比较 10.在许多发达国家,出现了大城市居民向小城镇或乡村迁移的现象,这种现象被称为 () A.过度城市化 B.郊区化 C.逆城市化 D.城乡融合化 11.规定我国义务教育的法律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 12.在现代社会中,社会控制的主导力量是( )。 A.国家政权 B.国家法律 C.国家各项制度 D.社团组织 13.以善恶评价为中心的行为规范的总和,是指()。 A.习俗 B.道德 C.奥论 D.宗教 14.既满足当代人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自身需求能力的发展,这是()。 A.传统发展战略 B.基本需求发展战略 C.可持续发展战略 D.跨越式发展战略 15.1992年联合国环境和发展大会胜利召开,召开的地点是( A.美国 B.英国 C.巴西 D.中国 1679
6. 目前在我国乡村,干扰乡村基层政权的最主要的因素是。 A. 家庭 c.家族 7. 乡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始于( A.1977 B.邻里 D.民间会社 B. 1978 C. 1979 D.1980 8. 建立在下级对上级的个人效忠、服从和信赖基础上的管理方式是( )。 A. 家长制 B. 泰罗制 c.法约尔的管理理论 D.科层制 9. 社区与社会相比,二者)。 A. 社区外延大于社会 B. 社区外延小于社会 c.相同 D. 不可比较 10. 在许多发达国家,出现了大城市居民向小城镇或乡村迁移的现象,这种现象被称为 A. 过度城市化 B.郊区化 C. 逆城市化 D. 城乡融合化 1.规定我国义务教育的法律是( )。 A.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B.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c.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 D.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 12. 在现代社会中,社会控制的主导力量是( A. 国家政权 c.国家各项制度 B.国家法律 D.社团组织 13. 以善恶评价为中心的行为规范的总和,是指。 八.习俗 B.道德 C. 舆论 D. 宗教 11. 既满足当代人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自身需求能力的发展,这是。 A. 传统发展战略 c.可持续发展战略 日.基本需求发展战略 D.跨越式发展战略 15.1992 年联合国环境和发展大会胜利召开,召开的地点是(。 A. 美国 B. 英国 c.巴西 D.中国 1679
得分 评卷人 二、配伍题(每题2分,总计20分) 16.乡村建设运动:() 17.乡村社会学:() 18.社会结构:() 19.基本社会化:() 20.初级社会群体:() 21.杜区:() 22.乡村城镇化:() 23.社会问题:() 24.社会现代化:() 25.可持续发展战略:() A.是指由居住在某一地方的人们结成多种社会关系和社会群体,从事多种社会活动所构 成的社会区域生活共同体。 B.是指20世纪20一30年代由知识分子倡导并参加的、以建设和复兴中国农村和解决农 村问题为主旨的社会改良运动。著名代表人物是晏阳初和梁谏溟。 C.是指人们利用近、现代科学技术全面改造自己生存的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的过程。 D.是指那些人们通过直接的社会联系和心理沟通所结成的、人际关系比较亲密的社会共 同体。它包括家庭、邻里、朋友群体等。 E.是指社会关系或环境失调,致使社会全体或部分成员的正常生活或社会进步发生障 碍,从而引起人们关注,并需要采取社会力量加以解决的问题。 F,是研究以农业或相关产业为主要经济活动、居住在乡村地区的人们组成的乡村社区为 对象的分支学科。 G.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自身。需求能力的发展。 M.是指社会样体相互联系而形成的基本的关系状态。 N.是指乡村社区逐渐发展为城镇社区的一种多方面的综合社会经济运动,是乡村人口变 为城镇人口,乡村固有特点消失鹤城镇特点的增长并逐渐发展为城镇社区的过程。 O.是指一个人从出生到他成为一个基本合格的社会成员的过程。 1680
|得分|评卷人| | 16. 乡村建设运动: ( 17. 乡村社会学: ( 18. 社会结构: ( 19. 基本社会化: ( 20. 初级社会群体: ( 1.社区: ( 22. 乡村城镇化: ( 23. 社会问题: ( 二、配伍题{每题 分,总计 20 分} 24. 社会现代化: ( ) 25. 可持续发展战略: ( ) A. 是指由居住在某一地方的人们结成多种社会关系和社会群体,从事多种社会活动所构 成的社会区域生活共同体。 B. 是指 20 世纪 20-30 年代由知识分子倡导并参加的、以建设和复兴中国农村和解决农 村问题为主旨的社会改良运动。著名代表人物是晏阳初和梁沫溟。 C. 是指人们利用近、现代科学技术全面改造自己生存的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的过程。 D. 是指那些人们通过直接的社会联系和心理沟通所结成的、人际关系比较亲密的社会共 同体。它包括家庭、邻里、朋友群体等。 E. 是指社会关系或环境失调,致使社会全体或部分成员的正常生活或社会进步发生障 碍,从而引起人们关注,并需要采取社会力量加以解决的问题。 F. 是研究以农业或相关产业为主要经济活动、居住在乡村地区的人们组成的乡村社区为 对象的分支学科。 G. 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自身。需求能力的发展。 M. 是指社会群体相互联系而形成的基本的关系状态。 N. 是指乡村社区逐渐发展为城镇社区的一种多方面的综合社会经济运动,是乡村人口变 为城镇人口,乡村固有特点消失鹤城镇特点的增长并逐渐发展为城镇社区的过程。 O. 是指一个人从出生到他成为一个基本合格的社会成员的过程。 1680
得分 评卷人 三、简答题(总计25分) 26.社会组织的构成要素。(15分) 27.社会控制的作用。(10分) 得分 评卷人 四、论述题(25分) 28.联系乡村实际谈一谈我国乡村社会流动的原因、功能。 1681
尸止| 三、简答题{总计 25 分} 26. 社会组织的构成要素。(1 分) 27. 社会控制的作用。(1 分) 四、论述题 (25 分) 28. 联系乡村实际谈一谈我国乡村社会流动的原因、功能。 1681
试卷代号:2722 国家开放大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5年秋季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 乡村社会学 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供参考) 2016年1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总计30分】 1.A 2.D 3.A 4.B 5.D 6.C 7.A 8.A 9.B 10.C 11.B 12.A 13.B 14.C 15.C 二、配伍题(每题2分,总计20分) 16.乡村建设运动:(B)是指20世纪20一30年代由知识分子倡导并参加的、以建设和复 兴中国农村和解决农村问题为主旨的社会改良运动。著名代表人物是晏阳初和梁谏溟。 17.乡村社会学:(F)是研究以农业或相关产业为主要经济活动、居住在乡村地区的人们 组成的乡村社区未对乡的分支学科。 18.社会结构:(M)是指社会群体相互联系而形成的基本的关系状态。 19.基本社会化:(O)是指一个人从出生到他成为一个基本合格的社会成员的过程。 20.初级社会群体:(D)是指那些人们通过直接的社会联系和心理沟通所结成的、人际关 系比较亲密的社会共同体。它包括家庭、邻里、朋友群体等。 21.社区:(A)是指由居住在某一地方的人们接触结成多种社会关系和社会群体,从事多 种社会活动所构成的社会区域生活共同体。 22.乡村城镇化:(N)是指乡村社区逐渐发展为城镇社区的一种多方面的综合社会经济运 动,是乡村人口变为城镇人口,乡村固有特点消失城镇特点的增长并逐渐发展为城镇社区的过 程。 23.社会问题:(E)是指社会关系或环境失调,致使社会全体或部分成员的正常生活或社 会进步发生障碍,从而引起人们关注,并需要采取社会力量加以解决的问题。 24.社会现代化:(C)是指人们利用近、现代科学技术全面改造自己生存的物质条件和精 神条件的过程。 1682
试卷代号 :2722 国家开放大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 )2015 年秋季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 乡村社会学 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供参考)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 分,总计 30 分) 1. A 6. C 11. B 2. D 7. A 12. A 二、配伍题(每题 分,总计 20 分) 3. A 8. A 13. B 4. B 9. B 14. C 5. D 10. C 15. C 2016 16. 乡村建设运动: (因是指 20 世纪 20-30 年代由知识分子倡导并参加的、以建设和复 兴中国农村和解决农村问题为主旨的社会改良运动。著名代表人物是晏阳初和梁沫溟。 17. 乡村社会学: (F) 是研究以农业或相关产业为主要经济活动、居住在乡村地区的人们 组成的乡村社区未对乡的分支学科。 18. 社会结构: (M) 是指社会群体相互联系而形成的基本的关系状态。 19. 基本社会化: (0) 是指一个人从出生到他成为一个基本合格的社会成员的过程。 20. 初级社会群体: (D) 是指那些人们通过直接的社会联系和心理沟通所结成的、人际关 系比较亲密的社会共同体。它包括家庭、邻里、朋友群体等。 1.社区: (A) 是指由居住在某一地方的人们接触结成多种社会关系和社会群体,从事多 种社会活动所构成的社会区域生活共同体。 22. 乡付城镇化: (N) 是指乡村社区逐渐发展为城镇社区的一种多方面的综合社会经济运 动,是乡村人口变为城镇人口,乡村固有特点消失城镇特点的增长并逐渐发展为城镇社区的过 程。 23. 社会问题: (E) 是指社会关系或环境失调,致使社会全体或部分成员的正常生活或社 会进步发生障碍,从而引起人们关注,井需要采取社会力量加以解决的问题。 24. 社会现代化: (C) 是指人们利用近、现代科学技术全面改造自己生存的物质条件和精 神条件的过程。 16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