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赣中南五校”2016届第三次联合考试期末试卷 语文试题(解析版)2016/1/21 命题人:刘宇辰李欣荣 审题人:彭艳香 注意事项 【1】本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考试一律在答题卷上作答 【2】本卷满分155分(实际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3】为规范考生书写答题习惯,本渗附有5分卷面分,要求答题卷字迹清楚, 卷面整洁,书写工整 【4】考试前5分钟考生候考,经监考员扫描后方可进场;考试结束后,考生 律停止作答,监考员把答题卷收回 第1卷 甲必考题 附:卷面分(5分) 现代文阅读(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人品”与“作品” 徐云方 古人常说,“字如其人”,“文如其人”,用来说明人的品性与作品之间的 天然联系。从作品看人品,从人品观道德,这些环环相扣的事物着实给我们一些 启示:人品与作品的关系呈现“正相关”。而正态的人品总能催生饱含深情的作 品 饱含深情的作品总是能够引起共鸣。小时候,读余光中先生的《乡愁》,只 知道很押韵上口,却不解个中滋味;待到自己远离故土,异地求学工作时,方才 深刻地理解余先生对祖国母亲的拳拳怀念之心。一篇作品如此的饱含深情,能够 打劫我们的感情,一方面需要作者有着丰富的人生阅历,另一方面需要作者有正 态的人品,把自己所想所思所经历的人生百态,用最真实的想法刻画出来,这样 的作品岂能没有共鸣的读者? 作品之所以能够饱含深情,说到底,还是作者的品行与作品的风格达成了协 调统一。苏东坡为人率真,为官正直,不惜得罪当时的当朝宰相也要为民请命, 仕途不畅不当紧,他把深情全都浸润到诗词里。不管是豪情万丈豪放词,还是温 婉如水的婉约词,全无半点的恶俗,干净到透彻。林语堂、钱钟书等名家皆是如 此,作品如人,人如作品,充分地彰显了人性,人品与作品没有丝毫脱节的迹象。 我们的时代需要这样的文艺作品,更需要这样的文艺人,达到人与作品“浑然天 成”的境界。 文艺人要和自己和谐相处。言行一致,这是极具魅力的人格。所谓“行者正, 坐得端”,唯有人品正直,方有直立的躯干。《水浒传》里的“黑旋风”李逵 性格粗鲁,草莽之人,反倒是一个讨喜的角色,何也?究其原因,还是自己是- 个统一的立体的人,说一是一,不矫揉造作,不违背天地良心,所谓人与自己和 谐统一,大概就是这个样子吧。对于文艺人来说,应该具备这样的品性,“我口 抒我心”,不管是为文,还是作画,都要让自己的作品保持自己的风格,这是打 动人的关键。当然,文艺人也需要其他品质:真诚、浑然天成、率真、创新敢闯 精品的文艺源自真诚的人品。很多人喜欢作家三毛,认为她有个令人羡慕的 荷西,其实这不是她被人喜爱的真正原因,她那种洒脱的性格和洒脱的文章是那 么的“浑然天成”,有共同生活阅历或期待那种生活方式的人,是决计抵挡不住
江西省“赣中南五校”2016 届第三次联合考试期末试卷 语文试题(解析版) 2016/1/21 命题人:刘宇辰 李欣荣 审题人:彭艳香 注意事项 【1】本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考试一律在答题卷上作答; 【2】本卷满分 155 分(实际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3】为规范考生书写答题习惯,本卷附有 5 分卷面分,要求答题卷字迹清楚, 卷面整洁,书写工整; 【4】考试前 5 分钟考生候考,经监考员扫描后方可进场;考试结束后,考生一 律停止作答,监考员把答题卷收回。 第 I 卷 甲 必考题 附:卷面分(5 分) 一.现代文阅读(每题 3 分,共 9 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1-3 题。 “人品”与“作品” 徐云方 古人常说,“字如其人”,“文如其人”,用来说明人的品性与作品之间的 天然联系。从作品看人品,从人品观道德,这些环环相扣的事物着实给我们一些 启示:人品与作品的关系呈现“正相关”。而正态的人品总能催生饱含深情的作 品。 饱含深情的作品总是能够引起共鸣。小时候,读余光中先生的《乡愁》,只 知道很押韵上口,却不解个中滋味;待到自己远离故土,异地求学工作时,方才 深刻地理解余先生对祖国母亲的拳拳怀念之心。一篇作品如此的饱含深情,能够 打劫我们的感情,一方面需要作者有着丰富的人生阅历,另一方面需要作者有正 态的人品,把自己所想所思所经历的人生百态,用最真实的想法刻画出来,这样 的作品岂能没有共鸣的读者? 作品之所以能够饱含深情,说到底,还是作者的品行与作品的风格达成了协 调统一。苏东坡为人率真,为官正直,不惜得罪当时的当朝宰相也要为民请命, 仕途不畅不当紧,他把深情全都浸润到诗词里。不管是豪情万丈豪放词,还是温 婉如水的婉约词,全无半点的恶俗,干净到透彻。林语堂、钱钟书等名家皆是如 此,作品如人,人如作品,充分地彰显了人性,人品与作品没有丝毫脱节的迹象。 我们的时代需要这样的文艺作品,更需要这样的文艺人,达到人与作品“浑然天 成”的境界。 文艺人要和自己和谐相处。言行一致,这是极具魅力的人格。所谓“行者正, 坐得端”,唯有人品正直,方有直立的躯干。《水浒传》里的“黑旋风”李逵, 性格粗鲁,草莽之人,反倒是一个讨喜的角色,何也?究其原因,还是自己是一 个统一的立体的人,说一是一,不矫揉造作,不违背天地良心,所谓人与自己和 谐统一,大概就是这个样子吧。对于文艺人来说,应该具备这样的品性,“我口 抒我心”,不管是为文,还是作画,都要让自己的作品保持自己的风格,这是打 动人的关键。当然,文艺人也需要其他品质:真诚、浑然天成、率真、创新敢闯…… 精品的文艺源自真诚的人品。很多人喜欢作家三毛,认为她有个令人羡慕的 荷西,其实这不是她被人喜爱的真正原因,她那种洒脱的性格和洒脱的文章是那 么的“浑然天成”,有共同生活阅历或期待那种生活方式的人,是决计抵挡不住
她的文字诱惑的。精品的文艺需要雕琢,但更需要用心,而且是要浇注人品。虽 然笔者不喜欢给事物贴标签,但有些人的作品总是打上这些人烙印,率性、正直、 草根、豁达等,这些作品的特征都是文艺家附加给它的,成了作品风骨的一部分, 永远也擦拭不掉。 人品与作品当“浑然天成”。人品与作品的关系呈现“正相关”,这是被历 史和现实证明过的。伟大的作品都倾注了文艺家的心血,猥琐的人品或者两面的 人格都无法保证作品的纯度,当然,这样的作品也很难登上文艺髙峰 (选自中国文明网,有删改) 1.下列对“人品”与“作品”关系的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人品与作品的关系呈正比。正态的人品总能催生饱含深情的作品,反之 则贻害无穷。 B.“字如其人”,“文如其人”,人的品性与作品之间具有许多联系,有 直接联系、间接联系、人工联系、自然联系。 C.好的作品的出现离不开好的人品,在文艺研究和文学创作中,人品和作 品应该浑然天成,融为一体。 D.林语堂、钱钟书等名家皆是如此,作品如人,人如作品,充分地彰显了 人性,人品与作品没有丝毫脱节的迹象。 (B,B项表述错误,人工联系无中生有。 2.结合文章内容,下列有关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作者如果有正态的人品,又能把自己所思所想所经历的事情用文字表述出 来,这样的作者(如余光中)会有共鸣的读者 B.只有把作者的品行与作品的风格达成了协调统一,才能使作品饱含深情, 触动人心。 C.《乡愁》打劫了我们的情感是靠作者自身的高尚人品和创作作品时的内心 的真挚感情。 D.作者创作时必须有率真、创新敢闯精神,才有利于作品的成功。如《水浒 传》里的“黑旋风”李逵,性格粗鲁,草莽之人,反倒是一个讨喜的角色。 (D,“《水浒传》里的“黑旋风”李逵,性格粗鲁,草莽之人,反倒是一个讨 喜的角色”说明了“不矫揉造作,不违背天地良心,所谓人与自己和谐统一”, 而不是“率真、创新、敢闯”精神。) 3.通读全文,有关文章内容的表述不恰当的是( A.林语堂、钱钟书等名家不管是豪情万丈豪放词,还是温婉如水的婉约词, 全无半点的恶俗,干净到透彻。他们的作品如人,人如作品,充分地彰显了人性, 人品与作品没有丝毫脱节的迹象:而我们的时代正需要这样的人才。 B.苏轼为人率真,为官正直,他的品行和作品的协调统一得罪了当时的当 朝宰相,为民请命的他一仕途不畅。 C.三毛被人喜爱的原因是她那种洒脱的性格和洒脱的文章是那么的“浑然 天成”,有共同生活阅历或期待那种生活方式的人,是决计抵挡不住她的文字诱 惑的,而不是有个令人羡慕的荷西。 D.徐云方不喜欢给事物贴标签,但有些人的作品总是打上这些人烙印,率 性、正直、草根、豁达等,这些作品的特征都是文艺家附加给它的,成了作品风 骨的一部分,永远也擦拭不掉。 (C,“有个令人羡慕的荷西”是三毛的作品受人喜爱的原因,但不是真正原因。) 二、古诗文阅读(19分)
她的文字诱惑的。精品的文艺需要雕琢,但更需要用心,而且是要浇注人品。虽 然笔者不喜欢给事物贴标签,但有些人的作品总是打上这些人烙印,率性、正直、 草根、豁达等,这些作品的特征都是文艺家附加给它的,成了作品风骨的一部分, 永远也擦拭不掉。 人品与作品当“浑然天成”。人品与作品的关系呈现“正相关”,这是被历 史和现实证明过的。伟大的作品都倾注了文艺家的心血,猥琐的人品或者两面的 人格都无法保证作品的纯度,当然,这样的作品也很难登上文艺高峰。 (选自中国文明网,有删改) 1.下列对“人品”与“作品”关系的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人品与作品的关系呈正比。正态的人品总能催生饱含深情的作品,反之 则贻害无穷。 B.“字如其人”,“文如其人”,人的品性与作品之间具有许多联系,有 直接联系、间接联系、人工联系、自然联系。 C.好的作品的出现离不开好的人品,在文艺研究和文学创作中,人品和作 品应该浑然天成,融为一体。 D.林语堂、钱钟书等名家皆是如此,作品如人,人如作品,充分地彰显了 人性,人品与作品没有丝毫脱节的迹象。 (B,B 项表述错误,人工联系无中生有。) 2.结合文章内容,下列有关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作者如果有正态的人品,又能把自己所思所想所经历的事情用文字表述出 来,这样的作者(如余光中)会有共鸣的读者。 B.只有把作者的品行与作品的风格达成了协调统一,才能使作品饱含深情, 触动人心。 C.《乡愁》打劫了我们的情感是靠作者自身的高尚人品和创作作品时的内心 的真挚感情。 D.作者创作时必须有率真、创新敢闯精神,才有利于作品的成功。如《水浒 传》里的“黑旋风”李逵,性格粗鲁,草莽之人,反倒是一个讨喜的角色。 (D,“《水浒传》里的“黑旋风”李逵,性格粗鲁,草莽之人,反倒是一个讨 喜的角色”说明了“不矫揉造作,不违背天地良心,所谓人与自己和谐统一”, 而不是“率真、创新、敢闯”精神。) 3.通读全文,有关文章内容的表述不恰当的是( ) A. 林语堂、钱钟书等名家不管是豪情万丈豪放词,还是温婉如水的婉约词, 全无半点的恶俗,干净到透彻。他们的作品如人,人如作品,充分地彰显了人性, 人品与作品没有丝毫脱节的迹象;而我们的时代正需要这样的人才。 B.苏轼为人率真,为官正直,他的品行和作品的协调统一得罪了当时的当 朝宰相,为民请命的他--仕途不畅。 C.三毛被人喜爱的原因是她那种洒脱的性格和洒脱的文章是那么的“浑然 天成”,有共同生活阅历或期待那种生活方式的人,是决计抵挡不住她的文字诱 惑的,而不是有个令人羡慕的荷西。 D.徐云方不喜欢给事物贴标签,但有些人的作品总是打上这些人烙印,率 性、正直、草根、豁达等,这些作品的特征都是文艺家附加给它的,成了作品风 骨的一部分,永远也擦拭不掉。 (C,“有个令人羡慕的荷西”是三毛的作品受人喜爱的原因,但不是真正原因。) 二、古诗文阅读(19 分)
(一)文言文阅读 登徒子·好色赋 宋玉 大夫登徒子侍于楚王,短宋玉曰:"玉为人体貌闲丽,口多微辞,又性好色。愿 王勿与出入后宫。 王以登徒子之言问宋玉。玉曰:"体貌闲丽,所受于天也:口多微辞,所学 于师也;至于好色,臣无有也。"王曰:"子不好色,亦有说乎?有说则止,无说 则退。"玉曰:"天下之佳人莫若楚国,楚国之丽者莫若臣里,臣里之美者莫若臣 东家之子。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 则太赤;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如束素,齿如含贝;嫣然一笑,惑阳城,迷下 蔡。然此女登墙窥臣三年,至今未许也。登徒子则不然:其妻蓬头挛耳,齪唇历 齿,旁行踽偻,又疥且痔。登徒子悦之,使有五子。王孰察之,谁为好色者矣。 是时,秦章华大夫在侧,因进而称曰:"今夫宋玉盛称邻之女,以为美色, 愚乱之邪:臣自以为守德,谓不如彼矣。且夫南楚穷巷之妾,焉足为大王言乎? 若臣之陋,目所曾睹者,未敢云也。"王曰:"试为寡人说之。"大夫曰:"唯唯 臣少曾远游,周览九土,足历五都。出咸阳、熙邯郸,从容郑、卫、溱、洧之间 是时向春之末,迎夏之阳,鸽喈喈,群女出桑。此郊之姝,华色含光,体美容 冶,不待饰装。臣观其丽者,因称诗曰:'遵大路兮揽子祛'。赠以芳华辞甚妙 于是处子怩若有望而不来,忽若有来而不见。意密体疏,俯仰异观;含喜微笑, 窃视流眄。复称诗曰:'寐春风兮发鲜荣,洁斋俟兮惠音声,赠我如此兮不如无 生。’因迁延而辞避。盖徒以微辞相感动。精神相依凭;目欲其颜,心顾其义, 扬《诗》守礼,终不过差,故足称也。 于是楚王称善,宋玉遂不退。 节选自《汉书》 【注】①著(zhuo):搽。②此赋作于战国后期楚襄王时期,当时楚国已处于衰 落状态。相传此赋是作者为讽刺楚襄王的淫乐无度生活而作。 4.对下列划线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玉为人体貌闲丽闲丽:文雅英俊 B、然此女登墙窥臣三年 窥:偷看 C、是时向春之末 向:接近,临近。 D、盖徒以微辞相感动 微辞:不满的话 (D,前面的微辞指“不满的话”,后面的微辞指“终于没能打动她的诗句”。) 5给下列句子划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赠以芳华辞甚妙/于是处子悦/若有望而不来/忽若有来而不见/意密/体疏/俯 仰异观/含喜微笑/窃视流眄 B、赠/以芳华辞甚妙/于是处子悦若有望而不来/忽若有来而不见/意密体疏/俯仰 异观/含喜微笑/窃视流眄 C、赠以芳华辞甚妙/于是处子悦若有望而不来/忽若有来而不见/意密体疏/俯仰 异观/含喜微笑/窃视流眄。 D、赠/以芳华辞甚妙/于是处子怩/若有望而不来/忽若有来而不见/意密/体疏/ 俯仰异观/含喜/微笑/窃视流眄。 (C,赠以芳华辞甚妙。于是处子悦若有望而不来,忽若有来而不见。意密体疏, 俯仰异观;含喜微笑,窃视流眄。)
(一)文言文阅读 登徒子·好色赋 宋玉 大夫登徒子侍于楚王,短宋玉曰:"玉为人体貌闲丽,口多微辞,又性好色。愿 王勿与出入后宫。" 王以登徒子之言问宋玉。玉曰:"体貌闲丽,所受于天也;口多微辞,所学 于师也;至于好色,臣无有也。"王曰:"子不好色,亦有说乎?有说则止,无说 则退。"玉曰:"天下之佳人莫若楚国,楚国之丽者莫若臣里,臣里之美者莫若臣 东家之子。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①粉则太白,施朱 则太赤;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如束素,齿如含贝;嫣然一笑,惑阳城,迷下 蔡。然此女登墙窥臣三年,至今未许也。登徒子则不然:其妻蓬头挛耳,齞唇历 齿,旁行踽偻,又疥且痔。登徒子悦之,使有五子。王孰察之,谁为好色者矣。 " 是时,秦章华大夫在侧,因进而称曰:"今夫宋玉盛称邻之女,以为美色, 愚乱之邪;臣自以为守德,谓不如彼矣。且夫南楚穷巷之妾,焉足为大王言乎? 若臣之陋,目所曾睹者,未敢云也。"王曰:"试为寡人说之。"大夫曰:"唯唯。 臣少曾远游,周览九土,足历五都。出咸阳、熙邯郸,从容郑、卫、溱、洧之间。 是时向春之末,迎夏之阳,鸧鹒喈喈,群女出桑。此郊之姝,华色含光,体美容 冶,不待饰装。臣观其丽者,因称诗曰:'遵大路兮揽子祛'。赠以芳华辞甚妙。 于是处子怳若有望而不来,忽若有来而不见。意密体疏,俯仰异观;含喜微笑, 窃视流眄。复称诗曰:'寐春风兮发鲜荣,洁斋俟兮惠音声,赠我如此兮不如无 生。'因迁延而辞避。盖徒以微辞相感动。精神相依凭;目欲其颜,心顾其义, 扬《诗》守礼,终不过差,故足称也。" 于是楚王称善,宋玉遂不退。② (节选自《汉书》 ) 【注】①著(zhuó):搽。②此赋作于战国后期楚襄王时期,当时楚国已处于衰 落状态。相传此赋是作者为讽刺楚襄王的淫乐无度生活而作。 4.对下列划线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玉为人体貌闲丽 闲丽:文雅英俊。 B、然此女登墙窥臣三年 窥:偷看。 C、是时向春之末 向:接近,临近。 D、盖徒以微辞相感动 微辞:不满的话。 (D,前面的微辞指“不满的话”,后面的微辞指“终于没能打动她的诗句”。) 5.给下列句子划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赠以芳华辞甚妙/于是处子怳/若有望而不来/忽若有来而不见/意密/体疏/俯 仰异观/含喜微笑/窃视流眄。 B、赠/以芳华辞甚妙/于是处子怳若有望而不来/忽若有来而不见/意密体疏/俯仰 异观/含喜微笑/窃视流眄。 C、赠以芳华辞甚妙/于是处子怳若有望而不来/忽若有来而不见/意密体疏/俯仰 异观/含喜微笑/窃视流眄。 D、赠/以芳华辞甚妙/于是处子怳/若有望而不来/忽若有来而不见/意密/体疏/ 俯仰异观/含喜/微笑/窃视流眄。 (C,赠以芳华辞甚妙。于是处子怳若有望而不来,忽若有来而不见。意密体疏, 俯仰异观;含喜微笑,窃视流眄。)
6有关本文相关内容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谓不如彼矣”彼特指宋玉,“南楚穷巷之妾”指楚国偏远之地的女子,也 即“东邻之子”。 B、楚王认为口诵《诗经》古语,遵守礼仪,也终于没有什么越轨的举动。 C、赋中写登徒子在楚王面前诋毁宋玉好色,宋玉则以东家邻女至美而其不动心 为例说明他并不好色。又以登徒子妻其丑无比,登徒子却和她生了五个孩子,反 驳说登徒子才好色。 D、此赋写了三种对待男女关系的态度:登徒子是女人即爱;宋玉本人是矫情 髙:秦章华大夫则好色而守德。作者以第二种自居,是为了反击登徒子之流, 则作者赞同的是第三种。 (B,张冠李戴,是大夫的观点,不是楚王的观点) 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天下之佳人莫若楚国,楚国之丽者莫若臣里,臣里之美者莫若臣东家之子。 (2)复称诗曰:'寐春风兮发鲜荣,洁斋俟兮惠音声,赠我如此兮不如无生。 答案:(1)天下的美女,没有谁比得上楚国女子,楚国女子之美丽者,又没有谁 能超过我那家乡的美女,而我家乡最美丽的姑娘还得数我邻居东家那位小姐。(得 分点“佳人”译为“美女”1分,“若”译为“比得上/超过”1分,“东家之 子”指“邻居孩子”1分,语句通顺,语义明确,2分) (2)(于是我)又称引《诗经》里的话:“万物在春风的吹拂下苏醒过来, 派新鲜茂密。那美人心地纯洁,庄重种持;正等待我惠赠佳音。似这样不能与她 结合,还不如死去。”(得分点“诗”特指“《诗经》”1分,“鲜荣”即“新 鲜茂密”1分,“洁斋”指“心地纯洁”1分,语句通顺,语义明确,2分) 译文 楚国大夫登徒子在楚王面前说宋玉的坏话,他说:“宋玉其人长得娴静英俊,说 话很有口才而言辞微妙,又很贪爱女色,希望大王不要让他出入后宫之门。” 楚王拿登徒子的话去质问宋玉,宋玉说:“容貌俊美,这是上天所生;善于 言词辨说,是从老师那里学来的;至于贪爱女色,下臣则绝无此事。”楚王说 “你不贪爱女色确有道理可讲吗?有道理讲就留下来,没有理由可说便离去。” 宋玉于是辩解道:“天下的美女,没有谁比得上楚国女子,楚国女子之美丽者, 又没有谁能超过我那家乡的美女,而我家乡最美丽的姑娘还得数我邻居东家那位 小姐。东家那位小姐,论身材,若增加一分则太高,减掉一分则太短;论其肤色 若涂上脂粉则嫌太白,施加朱红又嫌太赤,真是生得恰到好处。她那眉毛有如翠 鸟之羽毛,肌肤像白雪一般莹洁,腰身纤细如裹上素帛,牙齿整齐有如一连串小 贝,甜美地一笑,足可以使阳城和下蔡一带的人们为之迷惑和倾倒。这样一位姿 色绝伦的美女,趴在墙上窥视我三年,而我至今仍未答应和她交往。登徒子却不 是这样,他的妻子蓬头垢面,耳朵挛缩,嘴唇外翻而牙齿参差不齐,弯腰驼背, 走路一瘸一拐,又患有疥疾和痔疮。这样一位丑陋的妇女,登徒子却非常喜爱她, 并且生有五个孩子。请大王明察,究竟谁是好色之徒呢? 在那个时候,秦国的章华大夫在楚国,趁机对楚王进言说:“如今宋玉大肆 宣扬他邻居的小姐,把她作为美人,而美色能使人乱性,产生邪念;臣自认为我
6.有关本文相关内容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谓不如彼矣”彼特指宋玉,“南楚穷巷之妾”指楚国偏远之地的女子,也 即“东邻之子”。 B、楚王认为口诵《诗经》古语,遵守礼仪,也终于没有什么越轨的举动。 C、赋中写登徒子在楚王面前诋毁宋玉好色,宋玉则以东家邻女至美而其不动心 为例说明他并不好色。又以登徒子妻其丑无比,登徒子却和她生了五个孩子,反 驳说登徒子才好色。 D、此赋写了三种对待男女关系的态度:登徒子是女人即爱;宋玉本人是矫情自 高;秦章华大夫则好色而守德。作者以第二种自居,是为了反击登徒子之流,实 则作者赞同的是第三种。 (B,张冠李戴,是大夫的观点,不是楚王的观点) 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天下之佳人莫若楚国,楚国之丽者莫若臣里,臣里之美者莫若臣东家之子。 (2)复称诗曰:'寐春风兮发鲜荣,洁斋俟兮惠音声,赠我如此兮不如无生。' 答案:(1)天下的美女,没有谁比得上楚国女子,楚国女子之美丽者,又没有谁 能超过我那家乡的美女,而我家乡最美丽的姑娘还得数我邻居东家那位小姐。(得 分点“佳人”译为“美女”1 分,“若”译为“比得上/超过”1 分,“东家之 子”指“邻居孩子”1 分,语句通顺,语义明确,2 分) (2)(于是我)又称引《诗经》里的话:“万物在春风的吹拂下苏醒过来,一 派新鲜茂密。那美人心地纯洁,庄重种持;正等待我惠赠佳音。似这样不能与她 结合,还不如死去。”(得分点“诗”特指“《诗经》”1 分,“鲜荣”即“新 鲜茂密”1 分,“洁斋”指“心地纯洁”1 分,语句通顺,语义明确,2 分) 译文: 楚国大夫登徒子在楚王面前说宋玉的坏话,他说:“宋玉其人长得娴静英俊,说 话很有口才而言辞微妙,又很贪爱女色,希望大王不要让他出入后宫之门。” 楚王拿登徒子的话去质问宋玉,宋玉说:“容貌俊美,这是上天所生;善于 言词辨说,是从老师那里学来的;至于贪爱女色,下臣则绝无此事。”楚王说: “你不贪爱女色确有道理可讲吗?有道理讲就留下来,没有理由可说便离去。” 宋玉于是辩解道:“天下的美女,没有谁比得上楚国女子,楚国女子之美丽者, 又没有谁能超过我那家乡的美女,而我家乡最美丽的姑娘还得数我邻居东家那位 小姐。东家那位小姐,论身材,若增加一分则太高,减掉一分则太短;论其肤色, 若涂上脂粉则嫌太白,施加朱红又嫌太赤,真是生得恰到好处。她那眉毛有如翠 鸟之羽毛,肌肤像白雪一般莹洁,腰身纤细如裹上素帛,牙齿整齐有如一连串小 贝,甜美地一笑,足可以使阳城和下蔡一带的人们为之迷惑和倾倒。这样一位姿 色绝伦的美女,趴在墙上窥视我三年,而我至今仍未答应和她交往。登徒子却不 是这样,他的妻子蓬头垢面,耳朵挛缩,嘴唇外翻而牙齿参差不齐,弯腰驼背, 走路一瘸一拐,又患有疥疾和痔疮。这样一位丑陋的妇女,登徒子却非常喜爱她, 并且生有五个孩子。请大王明察,究竟谁是好色之徒呢?” 在那个时候,秦国的章华大夫在楚国,趁机对楚王进言说:“如今宋玉大肆 宣扬他邻居的小姐,把她作为美人,而美色能使人乱性,产生邪念;臣自认为我
白己老实遵守道德,我觉得还不如宋玉.并且楚国偏远之地的女子,东临之子, 怎么能对大王说呢?如果说我眼光鄙陋,大家的确有目共睹,我便不敢说了。” 楚王说:“你尝试着再对我说点。”大夫说:“是。臣年少的时候曾经出门 远游,足迹踏遍九州,足迹踏遍繁盛的城市。离开咸阳,在邯郸游玩,在郑卫两 国的溱水和洧水边逗留。当时是接近春末,将有夏天温暖的阳光,鸽鸼鸟喈喈鸣 叫,众美女在桑间采桑叶。郑、卫郊野的美女美妙艳丽,光彩照人。体态曼妙, 面容姣好。臣看她们里面美丽的人,称引《经》里的话:‘沿着大路与心上人 携手同行。’把她送给这芳华美女最妙了。那美人好像要来又没有来,撩得人心 烦意乱,恍忽不安。尽管情意密切,但形迹却又很疏远。那美人的一举一动都与 众不同;偷偷地看看她,心中不由欣喜微笑,她正含情脉脉,暗送秋波。于是我 又称引《诗经》里的话:‘万物在春风的吹拂下苏醒过来,一派新鲜茂密。那美 人心地纯洁,庄重种持;正等待我惠赠佳音。似这样不能与她结合,还不如死去 她引身后退,婉言辞谢。大概最终还是没能找到打动她的诗句,只有凭借精神上 支持相依靠着;真的很想亲眼看看她的容颜,心里想着道德规范,男女之大防。 口诵《诗经》古语,遵守礼仪,始终没有超越规矩的差错,所以也终于没有什么 越轨的举动。 于是楚王同意说好,宋玉就不离去了 (二)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8-9小题。(11分) 馈岁① 【宋】苏轼 农功各已收,岁事得相佐。为欢悉无及,假物不论货。 山川随出产,贫富称小大。置盘巨鲤横,发笼双兔卧 富人事华靡,彩绣光翻座。贫者愧不能,微挚出舂磨。 官居故人少,里巷佳节过。亦欲举乡风,独唱无人和。 [注]①宋仁宗嘉祐六年十一月,苏轼应制科入三等,以“将仕郎大理寺评事签书 节度判官厅公事”至凤翔府(今陕西凤翔)。第二年年终岁末,他一连写了三首 诗寄给自己的弟弟苏辙。 (1)这首诗是有名的风俗诗,你知道这首诗描写的是哪个节日?结合全诗说说 你的理由。(5分) (2)此诗通过多种手法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感情,试简述。(6分) (1)节日:除夕(1分);理由:①诗题为馈岁,岁晚之时相与馈问,被称为 馈岁。(2分)②馈岁的礼物因人而异,贫富不同。贫者不能像富人那样华靡 只能拿出自己舂磨的米面做成的饼儿、糕儿作为小礼物送人,所谓“富人事华靡, 彩绣光翻座。贫者愧不能,微挚出舂磨。〃(2分) (2)作者通过追忆故乡熟悉的馈岁风俗,来表达兄弟相思之情。有钱人追求的 是奢华侈靡,盘鲤、笼兔、彩绣耀眼;贫穷人家只能拿出自己加工的食品当作礼 品,全事白描加对比,而尽咏故乡乡风之醇,尽抒舍弟思念之情。举乡风之淳厚 与后面四句官居之冷落是一大对比,而且虚实相映,转承自然;中间所写“鲤兔
自己老实遵守道德,我觉得还不如宋玉.并且楚国偏远之地的女子,东临之子, 怎么能对大王说呢?如果说我眼光鄙陋,大家的确有目共睹,我便不敢说了。” 楚王说:“你尝试着再对我说点。”大夫说:“是。臣年少的时候曾经出门 远游,足迹踏遍九州,足迹踏遍繁盛的城市。离开咸阳,在邯郸游玩,在郑卫两 国的溱水和洧水边逗留。当时是接近春末,将有夏天温暖的阳光,鸧鹒鸟喈喈鸣 叫,众美女在桑间采桑叶。郑、卫郊野的美女美妙艳丽,光彩照人。体态曼妙, 面容姣好。臣看她们里面美丽的人,称引《 经》里的话:‘沿着大路与心上人 携手同行。’把她送给这芳华美女最妙了。那美人好像要来又没有来,撩得人心 烦意乱,恍忽不安。尽管情意密切,但形迹却又很疏远。那美人的一举一动都与 众不同;偷偷地看看她,心中不由欣喜微笑,她正含情脉脉,暗送秋波。于是我 又称引《诗经》里的话:‘万物在春风的吹拂下苏醒过来,一派新鲜茂密。那美 人心地纯洁,庄重种持;正等待我惠赠佳音。似这样不能与她结合,还不如死去。’ 她引身后退,婉言辞谢。大概最终还是没能找到打动她的诗句,只有凭借精神上 支持相依靠着;真的很想亲眼看看她的容颜,心里想着道德规范,男女之大防。 口诵《诗经》古语,遵守礼仪,始终没有超越规矩的差错,所以也终于没有什么 越轨的举动。” 于是楚王同意说好,宋玉就不离去了。 (二)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 8—9 小题。(11 分) 馈岁① 【宋】苏轼 农功各已收,岁事得相佐。 为欢恐无及,假物不论货。 山川随出产,贫富称小大。 置盘巨鲤横,发笼双兔卧。 富人事华靡,彩绣光翻座。 贫者愧不能,微挚出舂磨。 官居故人少,里巷佳节过。 亦欲举乡风,独唱无人和。 [注]①宋仁宗嘉祐六年十一月,苏轼应制科入三等,以“将仕郎大理寺评事签书 节度判官厅公事”至凤翔府(今陕西凤翔)。第二年年终岁末,他一连写了三首 诗寄给自己的弟弟苏辙。 (1)这首诗是有名的风俗诗,你知道这首诗描写的是哪个节日?结合全诗说说 你的理由。(5 分) (2)此诗通过多种手法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感情,试简述。(6 分) (1)节日:除夕(1 分);理由:①诗题为馈岁,岁晚之时相与馈问,被称为 馈岁。(2 分)②馈岁的礼物因人而异,贫富不同。贫者不能像富人那样华靡, 只能拿出自己舂磨的米面做成的饼儿、糕儿作为小礼物送人,所谓“富人事华靡, 彩绣光翻座。贫者愧不能,微挚出舂磨。”(2 分) (2)作者通过追忆故乡熟悉的馈岁风俗,来表达兄弟相思之情。有钱人追求的 是奢华侈靡,盘鲤、笼兔、彩绣耀眼;贫穷人家只能拿出自己加工的食品当作礼 品,全事白描加对比,而尽咏故乡乡风之醇,尽抒舍弟思念之情。举乡风之淳厚 与后面四句官居之冷落是一大对比,而且虚实相映,转承自然;中间所写“鲤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