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爪水猁
小爪水獭
斑林狸 别名斑灵狸、虎灵描、彪,属于灵猫科,学名为 Prionodon pardicolor 体型较小,体长37~38厘米,体重400~600克。面部狭长,吻鼻部前突。全身被黄褐色柔 软而致密的短毛;背部较暗,由颈至肩有两条黑纹;背和体侧有许多棕黑色大毛斑。尾长 接近体长,呈圆柱状,有9~1个黑色尾环。趾垫发达,爪能伸缩。 斑林狸为典型喜湿热的林栖兽类,多于夜间在林缘、灌木和高草丛下单独活动。善爬树, 在地面、树上均可捕食。食物为鼠类、鸟、蛙和昆虫,有时也到村寨盗食家禽。每年4~5 月份产仔。目前数量已十分稀少。 水獭皮板厚而绒密,柔软华丽,毛皮珍贵,因而遭到无节制的捕猎,加之开发建设使水域 污染,数量已很稀少,亟需加强保护 于云南、四川、贵州、广东、广西。 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斑林狸 别名斑灵狸、虎灵描、彪,属于灵猫科,学名为 Prionodon pardicolor。 体型较小,体长37~38厘米,体重400~600克。面部狭长,吻鼻部前突。全身被黄褐色柔 软而致密的短毛;背部较暗,由颈至肩有两条黑纹;背和体侧有许多棕黑色大毛斑。尾长 接近体长,呈圆柱状,有9~11个黑色尾环。趾垫发达,爪能伸缩。 斑林狸为典型喜湿热的林栖兽类,多于夜间在林缘、灌木和高草丛下单独活动。善爬树, 在地面、树上均可捕食。食物为鼠类、鸟、蛙和昆虫,有时也到村寨盗食家禽。每年4~5 月份产仔。目前数量已十分稀少。 水獭皮板厚而绒密,柔软华丽,毛皮珍贵,因而遭到无节制的捕猎,加之开发建设使水域 污染,数量已很稀少,亟需加强保护。 产于云南、四川、贵州、广东、广西。 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大灵猫
大灵猫
小灵猫 别名七节狸、笔猫、乌脚狸、香猫,属于灵猫 科,学名为 Viverricula indica。 小灵猫外形与大灵猫相似而较小,体重2~4千 克,体长46~61厘米,比家猫略大,吻部尖, 额部狭窄,四肢细短,会阴部也有囊状香腺, 雄性的较大。肛门腺体比大灵猫还发达,可喷 射臭液御敌。全身以棕黄色为主,唇白色,眼 耳后棕黑色,背部有五条连续或间断的黑 褐色纵纹,具不规则斑点,腹部棕灰。四脚乌 黑,故又称“乌脚狸”。尾部有7~9个深褐色 环纹。栖息于多林的山地,比大灵猫更加适应 凉爽的气候。多筑巢于石堆、墓穴、树洞中, 有2~3个出口。以夜行性为主,虽极善攀援, 但多在地面以巢穴为中心活动。喜独居,相遇 时经常相互嘶咬。小灵猫的食性与大灵猫一样 也很杂。该物种有占区行为,但无固定的排 泄场所。每年多在5~6月份产仔,每胎4~5仔 ,2岁达到性成熟。 于长江流域以南及海南、台湾、西藏 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小灵猫 别名七节狸、笔猫、乌脚狸、香猫,属于灵猫 科,学名为 Viverricula indica。 小灵猫外形与大灵猫相似而较小,体重2~4千 克,体长46~61厘米,比家猫略大,吻部尖, 额部狭窄,四肢细短,会阴部也有囊状香腺, 雄性的较大。肛门腺体比大灵猫还发达,可喷 射臭液御敌。全身以棕黄色为主,唇白色,眼 下、耳后棕黑色,背部有五条连续或间断的黑 褐色纵纹,具不规则斑点,腹部棕灰。四脚乌 黑,故又称“乌脚狸”。尾部有7~9个深褐色 环纹。栖息于多林的山地,比大灵猫更加适应 凉爽的气候。多筑巢于石堆、墓穴、树洞中, 有2~3个出口。以夜行性为主,虽极善攀援, 但多在地面以巢穴为中心活动。喜独居,相遇 时经常相互嘶咬。小灵猫的食性与大灵猫一样 ,也很杂。该物种有占区行为,但无固定的排 泄场所。每年多在5~6月份产仔,每胎4~5仔 ,2岁达到性成熟。 产于长江流域以南及海南、台湾、西藏。 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草原斑猫
草原斑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