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二元酸: 工业上合成不饱和聚酯树脂时,多采用不饱和二元酸 (如顺丁烯二酸酐和反丁烯二酸)和饱和二元酸(如 邻苯二甲酸酐和间苯二甲酸酐等)的混合组分,以调 节其中的双键含量。 不饱和酸与饱和酸的投料比对不饱和聚酯的性能有很 大影响。以顺酐、苯酐和丙二醇缩聚为例,不饱和酸 /饱和酸=11(摩尔比)是一个极限比值,低于此比 值时树脂固化后材料为塑性;高于此比值时则为弹性。 通常称11(摩尔比)投料的不饱和聚酯树脂为“低活 性”,高于此值(如2/1或311)称为“中活性”或 “高活性
11 ① 二元酸: 工业上合成不饱和聚酯树脂时,多采用不饱和二元酸 (如顺丁烯二酸酐和反丁烯二酸)和饱和二元酸(如 邻苯二甲酸酐和间苯二甲酸酐等)的混合组分,以调 节其中的双键含量。 不饱和酸与饱和酸的投料比对不饱和聚酯的性能有很 大影响。以顺酐、苯酐和丙二醇缩聚为例,不饱和酸 /饱和酸=1/1(摩尔比)是一个极限比值,低于此比 值时树脂固化后材料为塑性;高于此比值时则为弹性。 通常称1/1(摩尔比)投料的不饱和聚酯树脂为“低活 性”,高于此值(如2/1或3/1)称为“中活性”或 “高活性”
② 二元醇 最常用的二元醇是1,2-丙二醇、乙二醇,此外还有 2,2-二甲基-1,3-丙二醇和二酚基丙烷二丙二醇醚等。 合成不饱和聚酯树脂主要用二元醇或一元醇作为分 子链长的控制剂,采用多元醇得到的聚酯有支链结 构,且软化点高。 一般用乙二醇与18%的丙二醇混合成醇组分使用。 在二元醇中可以加入二酚基丙烷二丙二醇醚,合成 后得到双酚A型聚酯树脂。该树脂具有优异的耐化学 腐蚀(耐碱)性。 12
12 ② 二元醇 最常用的二元醇是1,2-丙二醇、乙二醇,此外还有 2,2-二甲基-1,3-丙二醇和二酚基丙烷二丙二醇醚等。 合成不饱和聚酯树脂主要用二元醇或一元醇作为分 子链长的控制剂,采用多元醇得到的聚酯有支链结 构,且软化点高。 一般用乙二醇与18%的丙二醇混合成醇组分使用。 在二元醇中可以加入二酚基丙烷二丙二醇醚,合成 后得到双酚A型聚酯树脂。该树脂具有优异的耐化学 腐蚀(耐碱)性
不饱和聚酯的相对分子质量 在合成不饱和聚酯时二元醇约过量5%~10%(摩尔 分数),其相对分子质量在1000~3000左右。 研究结果表明,不饱和聚酯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2000~2500左右时,固化树脂具有较好的物理性能
不饱和聚酯的相对分子质量 在合成不饱和聚酯时二元醇约过量5%~10%(摩尔 分数),其相对分子质量在1000~3000左右。 研究结果表明,不饱和聚酯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2000~2500左右时,固化树脂具有较好的物理性能
4.2.2不饱和聚酯的合成反应 不饱和聚酯树脂的合成完全遵循线型缩聚反应历程。 以酸酐和二元醇进行缩聚反应为例,其特点如下: ① 首先进行酸酐的开环加成反应,形成羧基酸,即 0 0 HO-R-OH+ HO-R-O-C-R-C-OH 醇 酸酐 14
14 4.2.2 不饱和聚酯的合成反应 不饱和聚酯树脂的合成完全遵循线型缩聚反应历程。 以酸酐和二元醇进行缩聚反应为例,其特点如下: ① 首先进行酸酐的开环加成反应,形成羧基酸,即 醇 酸酐 C=O O O ‖ ‖ HO-R´-OH + R O → HO-R´-O-C-R-C-OH C=O
②羧基酸可进一步进行缩聚反应,如羧基酸分子间 缩聚反应,链增长。反应式为 2HOR'OCORCOOH→ HOR OCORCOOR OCORCOOH H,O ③或者羧基酸与二元醇进行缩聚反应,得到的是液 态产物: HOR OCORCOOH+HOR OH HOR OCORCOOR OH+H,O
15 ② 羧基酸可进一步进行缩聚反应,如羧基酸分子间 缩聚反应,链增长。反应式为 2HOR´OCORCOOH HOR´OCORCOOR´OCORCOOH + H2O ③ 或者羧基酸与二元醇进行缩聚反应,得到的是液 态产物: HOR´OCORCOOH+HOR´OH HOR´OCORCOOR´OH+H2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