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案 二O0七年九月十日 绪论珍惜大学生活开拓新的境界 第一节适应人生新阶段 、认识大学生活特点 二、提高独立生活能力 三、树立新的学习理念 四、培养优良学风 第二节肩负历史新使命 认识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 二、明确当代大学生的成才目标 三、塑造当代大学生的崭新形象 第三节学习和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 学习和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意义 二、把握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科学内涵 三、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要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第四节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意义和方法 、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意义 二、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方法 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 第一节理想信念与大学生成长成才 、理想信念的含义与特征 二、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 第二节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 、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 二、确立马克思主义的信念 第三节架起通往理想彼岸的桥梁 一、立志高远与始于足下 二、认清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 三、在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 第二章继承爱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 第一节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 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 二、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 三、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 第二节新时期的爱国主义 、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和拥护祖国统一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案 二 OO 七年九月十日 绪论 珍惜大学生活 开拓新的境界 第一节 适应人生新阶段 一、认识大学生活特点 二、提高独立生活能力 三、树立新的学习理念 四、培养优良学风 第二节 肩负历史新使命 一、认识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 二、明确当代大学生的成才目标 三、塑造当代大学生的崭新形象 第三节 学习和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 一、学习和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意义 二、把握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科学内涵 三、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要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第四节 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意义和方法 一、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意义 二、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方法 第一章 追求远大理想 坚定崇高信念 第一节 理想信念与大学生成长成才 一、理想信念的含义与特征 二、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 第二节 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 一、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 二、确立马克思主义的信念 第三节 架起通往理想彼岸的桥梁 一、立志高远与始于足下 二、认清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 三、在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 第二章 继承爱国传统 弘扬民族精神 第一节 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 一、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 二、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 三、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 第二节 新时期的爱国主义 一、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和拥护祖国统一
二、爱国主义与经济全球化 三、爱国主义与弘扬民族精神 四、爱国主义和弘扬时代精神 第三节做忠诚的爱国者 自觉维护国家利益 二、促进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 、增强国防观念 四、以振兴中华为己任献身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 第三章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 第一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世界观与人生观 二、追求高尚的人生目的 三、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四、用科学高尚的人生观指引人生 第二节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价值观与人生价值 二、人生价值的标准与评价 三、人生价值实现的条件 第三节科学对待人生环境 、协调自我身心关系 二、协调个人与他人的关系 三、协调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第四章加强道德修养锤炼道德品质 第一节道德及其历史发展 、道德的起源与本质 二、道德的功能与作用 三、道德的历史发展(道德历史类型) 第二节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 、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重大意义 二、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主要内容 三、正确对待中华民族道德传统 第三节弘扬社会主义道德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二、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和原则 第四节恪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我国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 大学生与诚信道德 三、努力提高道德修养的自觉性 第五章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 第一节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 、公共生活及其特点 二、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 三、维护公共秩序的基本手段 第二节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
二、爱国主义与经济全球化 三、爱国主义与弘扬民族精神 四、爱国主义和弘扬时代精神 第三节 做忠诚的爱国者 一、自觉维护国家利益 二、促进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 三、增强国防观念 四、以振兴中华为己任献身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 第三章 领悟人生真谛 创造人生价值 第一节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一、世界观与人生观 二、追求高尚的人生目的 三、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四、用科学高尚的人生观指引人生 第二节 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一、价值观与人生价值 二、人生价值的标准与评价 三、人生价值实现的条件 第三节 科学对待人生环境 一、协调自我身心关系 二、协调个人与他人的关系 三、协调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第四章 加强道德修养 锤炼道德品质 第一节 道德及其历史发展 一、道德的起源与本质 二、道德的功能与作用 三、道德的历史发展(道德历史类型) 第二节 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 一、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重大意义 二、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主要内容 三、正确对待中华民族道德传统 第三节 弘扬社会主义道德 一、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二、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和原则 第四节 恪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一、我国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 二、大学生与诚信道德 三、努力提高道德修养的自觉性 第五章 遵守社会公德 维护公共秩序 第一节 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 一、公共生活及其特点 二、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 三、维护公共秩序的基本手段 第二节 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
社会公德及其特点 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 三、社会公德的实践与养成 四、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 第三节公共生活中的法律规范 、公共生活与公共规范 二、公共生活中的相关法律规范 三、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执法理念 四、规范了民警的执法行为,保障了民警执法的有效性 五、增加了一些新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 六、规定了单位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处罚 七、对“事故责任认定”的重新定位 八、几个可圈可点的新意 第六章培养职业精神设立家庭美德 第一节职业生活中的道德与法律 、职业与道德和法律 二、职业生活中法律的基本要求 三、大学生职业道德素质与法律素质的培养 第二节大学生择业与创业 、正确认识当前我国的就业形势 二、大学生择业的心理误区及解决对策 三、在艰苦中锻炼,在实践中成才 第三节树立正确的恋爱观 爱情与人生 二、婚姻与家庭 三、家庭美德 四、婚姻家庭法律规范 第七章增强法律意识弘扬法治精神 第一节领会社会主义法律精神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内涵 二、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 第二节我国社会主义法的本质和作用 、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观念 二、法律权利与义务观念 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观念 第三节增强国家安全意识 、确立新的国家安全观 掌握国家安全法律知识 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 第四节加强社会主义法律修养 、培养社会主义法律思维方式 二、树立和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 第八章了解法律制度自觉遵守法律
一、社会公德及其特点 二、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 三、社会公德的实践与养成 四、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 第三节 公共生活中的法律规范 一、公共生活与公共规范 二、公共生活中的相关法律规范 三、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执法理念 四、规范了民警的执法行为,保障了民警执法的有效性 五、增加了一些新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 六、规定了单位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处罚 七、对“事故责任认定”的重新定位 八、几个可圈可点的新意 第六章 培养职业精神 设立家庭美德 第一节 职业生活中的道德与法律 一、职业与道德和法律 二、职业生活中法律的基本要求 三、大学生职业道德素质与法律素质的培养 第二节 大学生择业与创业 一、正确认识当前我国的就业形势 二、大学生择业的心理误区及解决对策 三、在艰苦中锻炼,在实践中成才 第三节 树立正确的恋爱观 一、爱情与人生 二、婚姻与家庭 三、家庭美德 四、婚姻家庭法律规范 第七章 增强法律意识 弘扬法治精神 第一节 领会社会主义法律精神 一、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内涵 二、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三、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 第二节 我国社会主义法的本质和作用 一、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观念 二、法律权利与义务观念 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观念 第三节 增强国家安全意识 一、确立新的国家安全观 二、掌握国家安全法律知识 三、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 第四节 加强社会主义法律修养 一、培养社会主义法律思维方式 二、树立和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 第八章 了解法律制度 自觉遵守法律
第一节我国宪法规定的基本制度 、宪法的特征和原则 、我国的国家制度 三、我国的国家机构 第二节我国的实体法律制度 、我国的行政法律制度 二、我国的民事法律制度 第三节我国程序法律制度 、我国的行政诉讼法律制度 我国的民事诉讼法律制度 绪论珍惜大学生活开拓新的境界 【教学目的及要求】通过学习,使学生明确“基础”课的性质和目的,认识到学习“基础” 课与自己的成长密切相关,能否学好这门课关系到自己的未来前途和人生价值的实现,进而 激发起努力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教学重点】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大学生的历史使命及成才目标 【教学难点】树立并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经过十年的寒窗苦读,在经过六月的洗礼与漫长的等待后,同学们怀着欣喜的心情,带着点 点眷恋,怀着丝丝回忆,抱着滴滴梦想,热情地向紧张的中学生活挥手告别。同时,带着份 份好奇,怀着切切真情,抱着种种憧憬,热烈地走入精彩缤纷的大学生活。欢快的跨进了大 学的门槛,迎接新生活,新人生的到来 第一节适应人生新阶段 当同学们沉浸在对大学生活和美好未来的憧憬之时,也会感到大学生活的不适。大学是什 么?大学生活有何特点?如何充实愉快地度过大学时代,充分享受青春的阳光?如何展示才 华,锻炼能力,提高综合素质? 为此,加强对大学生的适应教育,引导大学生了解大 学教育规律,熟悉并掌握大学生活特点,合理地规划大学生活,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的生活质 量,充实快乐的度过大学美好的时光 、认识大学生活特点 什么是大学?大学在人生历程中具有怎样的位置?“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因立场不同,因而观点不一。有人说大学是一种文化,她修炼人的品格,提升人的素质:有 人说大学是一个工厂,她在“制造”特殊的“机器”;梅贻琦先生说,“大学者,非谓有大楼 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大学,不仅拥有大师、大楼和大气,而且在许多方面有着不同于 中学生活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变化: 1.学习要求的变化。要求大学生要有主动性、创造性、能充分利用图书馆图书资源,具有 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等能力 2.生活环境的变化。大学生活没有了父母的呵护,有了更多的空闲时间,要认识更多的来 自全国各地的同学朋友,这样的生活对于在父母身边生活了十几年的他们来说,有一些新鲜, 有一些好奇,更有一些迷茫 3.社会活动的变化。进入大学,党组织、团组织、社团、学生会、班委会等组织各项丰富 多彩的活动,要求大学生要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精力合理地安排业余文化生活,锻炼自己的能 力 二、提高独立生活能力 1.确立独立生活意识。进入大学后,在生活上,由父母包办被住集体宿舍、吃饭上食堂排
第一节 我国宪法规定的基本制度 一、宪法的特征和原则 二、我国的国家制度 三、我国的国家机构 第二节 我国的实体法律制度 一、我国的行政法律制度 二、我国的民事法律制度 第三节 我国程序法律制度 一、我国的行政诉讼法律制度 二、我国的民事诉讼法律制度 绪论 珍惜大学生活 开拓新的境界 【教学目的及要求】通过学习,使学生明确“基础”课的性质和目的,认识到学习“基础” 课与自己的成长密切相关,能否学好这门课关系到自己的未来前途和人生价值的实现,进而 激发起努力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教学重点】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大学生的历史使命及成才目标 【教学难点】树立并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经过十年的寒窗苦读,在经过六月的洗礼与漫长的等待后,同学们怀着欣喜的心情,带着点 点眷恋,怀着丝丝回忆,抱着滴滴梦想,热情地向紧张的中学生活挥手告别。同时,带着份 份好奇,怀着切切真情,抱着种种憧憬,热烈地走入精彩缤纷的大学生活。欢快的跨进了大 学的门槛,迎接新生活,新人生的到来。 第一节 适应人生新阶段 当同学们沉浸在对大学生活和美好未来的憧憬之时,也会感到大学生活的不适。大学是什 么?大学生活有何特点?如何充实愉快地度过大学时代,充分享受青春的阳光?如何展示才 华,锻炼能力,提高综合素质?……。为此,加强对大学生的适应教育,引导大学生了解大 学教育规律,熟悉并掌握大学生活特点,合理地规划大学生活,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的生活质 量,充实快乐的度过大学美好的时光。 一、认识大学生活特点 什么是大学?大学在人生历程中具有怎样的位置?“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因立场不同,因而观点不一。有人说大学是一种文化,她修炼人的品格,提升人的素质;有 人说大学是一个工厂,她在“制造”特殊的“机器”;梅贻琦先生说,“大学者,非谓有大楼 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大学,不仅拥有大师、大楼和大气,而且在许多方面有着不同于 中学生活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变化: 1.学习要求的变化。要求大学生要有主动性、创造性、能充分利用图书馆图书资源,具有 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等能力。 2.生活环境的变化。大学生活没有了父母的呵护,有了更多的空闲时间,要认识更多的来 自全国各地的同学朋友,这样的生活对于在父母身边生活了十几年的他们来说,有一些新鲜, 有一些好奇,更有一些迷茫。 3.社会活动的变化。进入大学,党组织、团组织、社团、学生会、班委会等组织各项丰富 多彩的活动,要求大学生要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精力合理地安排业余文化生活,锻炼自己的能 力。 二、提高独立生活能力 1.确立独立生活意识。进入大学后,在生活上,由父母包办被住集体宿舍、吃饭上食堂排
队、衣服要自己洗、日用品自己买的生活方式所代替,自主、自立、自律是大学生活的主旋 律 2.虚心求教、细心体察。面对新环境、新问题,要求大学生要虚心求教,细心体察,多向 学哥学姐及老师请教学习。从周围的人身上学习。在班级里、社团中,多观察周围的同学, 特别是那些你觉得交往能力和沟通能力特别强的同学,看他们是如何与人相处的 3.大胆实践、不断积累生活经验。生活是最好的老师。大学生要在生活中不断地磨练,不 断提高自己独立生活的经验及勇气 三、树立新的学习理念 阳光照亮世界,知识照亮人生。学习是进步的伴侣,努力是胜利的曙光。当你感到悲哀痛苦 时,最好是去学些什么东西。学习会使你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大学校园一直是被这样那样的 光环笼罩的象牙塔,仿佛大学里只有和风煦日,以前的拼搏终于使自己进入了乐园,从此可 以无忧无虑,前程似锦。其实不然! 在网上曾经看到这样的话:“想来大学,精神准备:来到大学,顿时后悔:几年青春,白白 浪费。大学生活,枯燥乏味:”“混到天长地久,睡到海枯石烂:”有人说,大学不过是高中 的延伸,在这里还得继续高中的那种拼命苦学:;六十大闸坚如铁,而今碎步从头涉:年年岁 岁题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1.树立自主学习的理念。大学学习方式由依赖老师转为学生自己主动安排学习。因此,新 生必须学会“自主学习方式”。自己确定学习目标,自己制定学习计划,自己检查学习效果 在大学,上课时间少,自习时间多。由于大学里课堂讲授相对减少,自学时间大量增加。有 的班级每天只上4节课,甚至有时出现一天只有2节课或无课现象。正如一位大学毕业生所 云:“大学真是很自由,自由的让很多人感到空虚。这种没有约束的生活中让我们变得懒惰 让我们失去了奋斗的精神;也磨去了身上的“棱角”,变的世俗和经不住诱惑。” 2.树立全面学习的理念。在努力学好本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学习与专业相关的其它知识, 以及人文社科知识 3.树立创新学习的理念。 4.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学习型社会需要学习型人才,活到老,学到老将成为一种时尚。大 学生要珍惜大学美好时光,科学合理地利用时间,为自己充电。即使毕业了,也只是告别母 校,而不是告别学习。 四、培养优良学风 1.勤奋。勤奋,永恒的学习秘诀,是走向成功的法宝。失败的原因五花八门,成功却无 不是勤奋的结晶。当然并不否认,不同的人存在智力上的先天差别,但勤奋可以滋补天生的 不足,笨鸟先飞,未必成不了头鸟。“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劳一分功。(华罗庚)”“勤劳 征服一切(弗吉尔)”荀子在《劝学篇》中论述了勤与学的关系:“骐骥一跃,不能十步 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勤奋的人,不一定都 人为可讥,而在己以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能领略成功的喜悦,但其心灵却比任何人都充实。正如临川先生所云:“然力足以至焉」 在大学期间,学习专业知识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还是要学习思考的方法,培养举一反三的 能力,才能适应瞬息万变的未来世界。《礼记·学记》上讲:“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也就是说,大学生应当充分利用学校里的人才资源,从各种渠道吸收知识和方法。除了资深 的教授以外,大学中的青年教师、博士生、硕士生乃至自己的同班同学都是最好的知识来源 和学习伙伴。每个人对问题的理解和认识都不尽相同,只有互帮互学,大家才能共同进步 应该充分利用图书馆和互联网,培养独立学习和研究的本领。首先,大学生一定要学会查找 书籍和文献,以便接触更广泛的知识和研究成果。读书时,应尽量多读一些英文原版教材 其次,在书本之外,互联网也是一个巨大的资源库,大学生们可以借助搜索引擎在网上查找
队、衣服要自己洗、日用品自己买的生活方式所代替,自主、自立、自律是大学生活的主旋 律。 2.虚心求教、细心体察。面对新环境、新问题,要求大学生要虚心求教,细心体察,多向 学哥学姐及老师请教学习。从周围的人身上学习。在班级里、社团中,多观察周围的同学, 特别是那些你觉得交往能力和沟通能力特别强的同学,看他们是如何与人相处的。 3.大胆实践、不断积累生活经验。生活是最好的老师。大学生要在生活中不断地磨练,不 断提高自己独立生活的经验及勇气。 三、树立新的学习理念 阳光照亮世界,知识照亮人生。学习是进步的伴侣,努力是胜利的曙光。当你感到悲哀痛苦 时,最好是去学些什么东西。学习会使你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大学校园一直是被这样那样的 光环笼罩的象牙塔,仿佛大学里只有和风煦日,以前的拼搏终于使自己进入了乐园,从此可 以无忧无虑,前程似锦。其实不然! 在网上曾经看到这样的话:“想来大学,精神准备;来到大学,顿时后悔;几年青春,白白 浪费。大学生活,枯燥乏味;”“混到天长地久,睡到海枯石烂;”有人说,大学不过是高中 的延伸,在这里还得继续高中的那种拼命苦学;六十大闸坚如铁,而今碎步从头涉;年年岁 岁题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1.树立自主学习的理念。大学学习方式由依赖老师转为学生自己主动安排学习。因此,新 生必须学会“自主学习方式”。自己确定学习目标,自己制定学习计划,自己检查学习效果。 在大学,上课时间少,自习时间多。由于大学里课堂讲授相对减少,自学时间大量增加。有 的班级每天只上 4 节课,甚至有时出现一天只有 2 节课或无课现象。正如一位大学毕业生所 云:“大学真是很自由,自由的让很多人感到空虚。这种没有约束的生活中让我们变得懒惰, 让我们失去了奋斗的精神;也磨去了身上的“棱角”,变的世俗和经不住诱惑。” 2.树立全面学习的理念。在努力学好本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学习与专业相关的其它知识, 以及人文社科知识。 3.树立创新学习的理念。 4.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学习型社会需要学习型人才,活到老,学到老将成为一种时尚。大 学生要珍惜大学美好时光,科学合理地利用时间,为自己充电。即使毕业了,也只是告别母 校,而不是告别学习。 四、培养优良学风 1.勤奋。勤奋,永恒的学习秘诀,是走向成功的法宝。失败的原因五花八门,成功却无一 不是勤奋的结晶。当然并不否认,不同的人存在智力上的先天差别,但勤奋可以滋补天生的 不足,笨鸟先飞,未必成不了头鸟。“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劳一分功。(华罗庚)”“勤劳 征服一切(弗吉尔)” 荀子在《劝学篇》中论述了勤与学的关系:“骐骥一跃,不能十步, 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勤奋的人,不一定都 能领略成功的喜悦,但其心灵却比任何人都充实。正如临川先生所云:“然力足以至焉,于 人为可讥,而在己以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在大学期间,学习专业知识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还是要学习思考的方法,培养举一反三的 能力,才能适应瞬息万变的未来世界。《礼记•学记》上讲:“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也就是说,大学生应当充分利用学校里的人才资源,从各种渠道吸收知识和方法。除了资深 的教授以外,大学中的青年教师、博士生、硕士生乃至自己的同班同学都是最好的知识来源 和学习伙伴。每个人对问题的理解和认识都不尽相同,只有互帮互学,大家才能共同进步。 应该充分利用图书馆和互联网,培养独立学习和研究的本领。首先,大学生一定要学会查找 书籍和文献,以便接触更广泛的知识和研究成果。读书时,应尽量多读一些英文原版教材。 其次,在书本之外,互联网也是一个巨大的资源库,大学生们可以借助搜索引擎在网上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