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生性和致病性的变异 病原菌的有性和无性杂交(异核现象、准性生长)、突变, 以及对环境条件的适应都可能导致病原物寄生性和致病性的 改变。其中,由于交配后基因重组所导致的变异最为频繁和 显著。这种基因重组造成一个病原物种群内个体间的差异 这些个体尽管在形态上是一致的,但在生理上、对寄主种或 品种适应上,以及致病性都可能存在差异。 专化型( forma specialis):同一种病原菌中能够侵染不同种 或不同属(科)植物的群体 生理小种( physiologic race):同一种(或同一专化型)病原菌 在同一种植物的不同品种上表现出致病性差异的群体 病原物寄生性和致病性的改变,是某些树木品种丧失抗病性 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 寄生性和致病性的变异 • 病原菌的有性和无性杂交(异核现象、准性生长)、突变, 以及对环境条件的适应都可能导致病原物寄生性和致病性的 改变。其中,由于交配后基因重组所导致的变异最为频繁和 显著。这种基因重组造成一个病原物种群内个体间的差异。 这些个体尽管在形态上是一致的,但在生理上、对寄主种或 品种适应上,以及致病性 都可能存在差异。 • 专化型(forma specialis ):同一种病原菌中能够侵染不同种 或不同属(科)植物的群体。 • 生理小种(physiologic race):同一种(或同一专化型)病原菌 在同一种植物的不同品种上表现出致病性差异的群体。 • 病原物寄生性和致病性的改变,是某些树木品种丧失抗病性 的重要原因之一
第二节林木的抗病性 抗病性的概念 寄主植物抵御(或感受)病原物侵染活动的 特性或能力称为抗病性(或感病性) 通常用高度抗病、抗病、感病、高度感病等 几个等级来表示寄主植物不同的抗病能力 个树种或品种抗病或感病都是对某一病原 物的种或小种而言,并不是泛指的
第二节 林木的抗病性 一 抗病性的概念 寄主植物抵御(或感受)病原物侵染活动的 特性或能力称为抗病性(或感病性)。 通常用高度抗病、抗病、感病、高度感病等 几个等级来表示寄主植物不同的抗病能力。 一个树种或品种抗病或感病都是对某一病原 物的种或小种而言,并不是泛指的
垂直抗病性和水平抗病性 垂直抗病性:作物品种与病原物小种之 间表现出明显的特异性,即有的品种对 某些小种具有高度的抗性,但对另一些 小种则表现为高度感病。 水平抗病性:作物品种与病原物小种之 间无明显的特异性
垂直抗病性和水平抗病性 • 垂直抗病性:作物品种与病原物小种之 间表现出明显的特异性,即有的品种对 某些小种具有高度的抗性,但对另一些 小种则表现为高度感病。 • 水平抗病性:作物品种与病原物小种之 间无明显的特异性
Administrator. 品种与病原物致病品系的垂直关系 寄主感病种群 A B 病原物 a 致病品 系(生 理小种)
寄主感病种群 A B C 病原物 致病品 系(生 理小种) a 5 0 0 b 0 5 0 c 0 0 5 Administrator: 作物品种与病原物致病品系的垂直关系
作物品种与病原物致病品系的水平关系 寄主感病种群 D 病原物 3 致病品 系(生 理小种) f
寄主感病种群 D E F 病原物 致病品 系(生 理小种) d 1 2 3 e 2 3 4 f 3 4 5 作物品种与病原物致病品系的水平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