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高老导航 复习备考策略 本单元是历届高考的命题重点。复习过程中要用这些 观点来指导。 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 关系 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反映 本单元的时间跨度大,人物多主张多,要注意分阶段 总结古代思想的特征,分析人物的主张时要注意放在 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分析,适当时候进行总结归纳。采 取比较法来区分各思想家的主张,避免张冠李戴
复习备考策略 本单元是历届高考的命题重点。复习过程中要用这些 观点来指导。 1、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 关系 2、 “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反映” 本单元的时间跨度大,人物多主张多,要注意分阶段 总结古代思想的特征,分析人物的主张时要注意放在 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分析,适当时候进行总结归纳。采 取比较法来区分各思想家的主张,避免张冠李戴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主流思想是什么? 第1课 ◆它是怎样出现和形成的? ◆它怎样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第2课 ◆成为主流思想后,它是如何演变的? 第3、4课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主流思想是什么? ◆它是怎样出现和形成的? ◆它怎样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成为主流思想后,它是如何演变的? 第 1 课 第 2 课 第 3、4 课
儒家思想的形成、发展与演变 1、创立:春秋时期(孔子创始儒家学派) 2、发展:战国时期(孟子、荀子)一—蔚然大宗 3、受压:秦朝(秦始皇实行“焚书坑儒”) 4、独尊:西汉(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正统思想) 5、挑战:魏晋隋唐时期(佛教、道教的冲击) 6、巩固:两宋时期(宋明理学、程朱理学为官方哲 学) 7、新发展(遭批):明清时期——批判继承 8、中西结合:维新变法时期,把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 说与传统儒家思想相结合,宣传维新变法的道理,将儒 家思想赋予了新的内容
1、创立:春秋时期(孔子创始儒家学派) 2、发展:战国时期(孟子、荀子)——蔚然大宗 3、受压:秦朝(秦始皇实行“焚书坑儒”) 4、独尊:西汉(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正统思想) 5、挑战:魏晋隋唐时期(佛教、道教的冲击) 6、巩固:两宋时期(宋明理学、程朱理学为官方哲 学) 7、新发展(遭批):明清时期——批判继承 儒家思想的形成、发展与演变 8、中西结合:维新变法时期,把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 说与传统儒家思想相结合,宣传维新变法的道理,将儒 家思想赋予了新的内容
儒家思想的形成、发展与演变 9、动摇(全盘否定):新文化运动,把斗争矛头直接指 向儒家思想,提出了“打到孔家店”的口号,彻底否定 儒家思想,严重冲击以儒学为代表的封建正统思想的统 治地位(但儒学的统治地位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 10、被彻底推翻:新中国成立以后,马克思主义居于主 导地位,儒学的统治地位被彻底推翻;“文化大革命” 时期,儒学再次受到猛烈批判,影响进一步减弱。 11、新利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重新确立实事求是 的思想路线,对儒家学说进行了实事求是的评价(双重 性)
9、动摇(全盘否定):新文化运动,把斗争矛头直接指 向儒家思想,提出了“打到孔家店”的口号,彻底否定 儒家思想,严重冲击以儒学为代表的封建正统思想的统 治地位(但儒学的统治地位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 10、被彻底推翻:新中国成立以后,马克思主义居于主 导地位,儒学的统治地位被彻底推翻;“文化大革命” 时期,儒学再次受到猛烈批判,影响进一步减弱。 11、新利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重新确立实事求是 的思想路线,对儒家学说进行了实事求是的评价(双重 性) 儒家思想的形成、发展与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