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温转变(550℃~Ms) C原子扩散,Fe原子不扩散 过冷A→贝氏体B(碳化物+含过饱和C的F) 上B,550~350℃产物—羽毛状,小片状Fe2C分布在F间 上B强度和初性差 5M学显微H×电碱 都5000× 图6-10上贝氏体形成过程
中温转变(550℃~ MS) —— C原子扩散, Fe原子不扩散 过冷A → 贝氏体B(碳化物+ 含过饱和C的F ) 上B, 550 ~ 350℃产物—— 羽毛状,小片状Fe3C分布在F间。 上B 强度和韧性差 45钢,上B+下B,×400 光学显微照片1300× 电子显微照片5000×
下B,350℃~M产物 下B韧性高,综合机械性能好 是 T8钢,下B,黑色针状 F针内定向分布着细小Fe24C颗粒 光学显微照片×400 电子显微照片12000×
下B, 350℃ ~ MS 产物 下B 韧性高,综合机械性能好。 F 针内定向分布着细小Fe2.4C颗粒 电子显微照片12000× T8钢,下B,黑色针状 光学显微照片×400
亚(过)共析钢过冷A的等温转变 与共析钢相比,C曲线左移, 多一条过冷A少F(Fe3Cn)的转变开始线,且M、M线上(下)移 T/℃C T/℃ T/C 800 800_Acm_A A+e3CⅡ 700FA1 700FA 600 P+F 600 600 P+Fe3CⅡ 500 500 400 400 300 200 200 200Ms M+A 100 M+A M+A 100 -100 -100 1010210 1010-101010 011010210310410 时间/s 时间/s
亚(过)共析钢过冷A的等温转变 0 1 时间/s T/℃ A1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700 800 -100 0 10 10 10 10 10 2 3 4 5 A A→B A→P B P M+A' Mf Ms 0 1 时间/s T/℃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700 800 -100 0 10 10 10 10 2 3 4 A A→B A→P B P+F M+A' A3 A→F A+F Mf Ms A1 0 1 时间/s T/℃ A1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700 800 -100 0 10 10 10 10 2 3 5 A Ms Mf A→B A→P B P+Fe3CⅡ M+A' Acm A→Fe3CⅡ A+Fe3CⅡ 104 与共析钢相比,C曲线左移, 多一条过冷A→F (Fe3CⅡ)的转变开始线,且Ms、Mf 线上(下)移
2.过冷A的连续冷却转变 连续冷却转变(CCT)曲线 A→P开始线 A→P终止线 KKP型转变终止线 VK 上临界冷却速度 Vk 下临界冷却速度 A→→M开始温度 A→M终止温度
2. 过冷A的连续冷却转变 连续冷却转变(CCT)曲线 Ps —— A→P 开始线 Pf —— A→P 终止线 KK' —— P型转变终止线 Vk —— 上临界冷却速度 Vk' —— 下临界冷却速度 MS —— A→ M 开始温度 Mf ——A→ M 终止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