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语言 王力
谈 语 言 王 力
作者简介 王力,语言学家。广西博白人。192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1931年获法国巴 黎大学文学博士学位。曾任清华大学、西南联合大学、中山大学教授。建国后,历任北京 大学教授、汉语教研室主任、中文系副主任,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副主任。是第四届全国 政协委员,第五、六届全国政协常委,中国语言协会名誉会长,中国音韵学研究会名誉会 长。长期从事语言科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为发展中国语言科学、培养语言学专门人才作 出了重要贡献。对汉语音韵学、语法学、词义学、诗律学、汉语史有精深研究。他在语言 学方面的专著有40多种,论文近200篇,共约1000万字,内容涉及语言学各个领域,且多有 开创性。他建立了自己的汉语语法体系。他主张用历史发展的观点建立新的汉语语义学 在汉语拼音方案的制订、普通话的审首、正言及汉间化工作中,草有成绩。主编《古代 汉语》(四册),著有《中国音韵学》、《汉语史稿》、《王力文集》等
作者简介 王力,语言学家。广西博白人。192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1931年获法国巴 黎大学文学博士学位。曾任清华大学、西南联合大学、中山大学教授。建国后,历任北京 大学教授、汉语教研室主任、中文系副主任,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副主任。是第四届全国 政协委员,第五、六届全国政协常委,中国语言协会名誉会长,中国音韵学研究会名誉会 长。长期从事语言科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为发展中国语言科学、培养语言学专门人才作 出了重要贡献。对汉语音韵学、语法学、词义学、诗律学、汉语史有精深研究。他在语言 学方面的专著有40多种,论文近200篇,共约1000万字,内容涉及语言学各个领域,且多有 开创性。他建立了自己的汉语语法体系。他主张用历史发展的观点建立新的汉语语义学。 在汉语拼音方案的制订、普通话的审音、正音及汉字简化工作中,卓有成绩。主编《古代 汉语》(四册),著有《中国音韵学》、《汉语史稿》、《王力文集》等
词语积累 初步理解部分词语和成语,读读,写写,口头造句: 时髦弄巧成拙东拐西缠圩堤不假思考头头是道 推敲斟酌以讹传讹约定俗成一劳永逸
词语积累 初步理解部分词语和成语,读读,写写,口头造句: 时髦 弄巧成拙 东拐西缠 圩堤 不假思考 头头是道 推敲斟酌 以讹传讹 约定俗成 一劳永逸
解读课文1 语言通常分为口头语和书面语,本文重点谈论 的话题是什么? 本文重点谈论的是书面语的使用问题。 对如何使用书面语作者有什么看法?用自己的 的语言概括 作者对使用书面语的看法: (1)书面语不能脱离口语(2-5须阐述此观点); (2)书面语应当规范化(6-12段闻述此观点)
解读课文1 1. 语言通常分为口头语和书面语,本文重点谈论 的话题是什么? 本文重点谈论的是书面语的使用问题。 2. 对如何使用书面语作者有什么看法?用自己的 的语言概括。 作者对使用书面语的看法: (1)书面语不能脱离口语(2-5须阐述此观点); (2)书面语应当规范化(6-12段阐述此观点)
解读课文2 3.为了能以理服人、作者在文中主要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本文主要采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 (1)第3段:本篇报道中的不准确的句子“故作姿态”; (2)第4段中对“七月流火”的误用; (3)朱自清晚年作品与早年作品的比较 (以上三例证明书面语不能脱离口语) (4)第6段:发言与记录的区别; 5)对“最好水平”的病因分析 (6)第9段:对“不以为然”意思的误解。 (以上三例说明书面语应规范化)
解读课文2 3. 为了能以理服人,作者在文中主要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本文主要采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 (1)第3段:本篇报道中的不准确的句子“故作姿态” ; (2)第4段中对“七月流火”的误用; (3)朱自清晚年作品与早年作品的比较; (以上三例证明书面语不能脱离口语) (4)第6段:发言与记录的区别; (5)对“最好水平”的病因分析; (6)第9段:对“不以为然”意思的误解。 (以上三例说明书面语应规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