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自然遗产资源 自然遗产的第一特性:自然性和地理标志 中国拥有丰富的地质地貌形态、复杂的生物多样性和美丽神奇 的自然景观。 至2005年,中国现有4个世界自然遗产地 大量的国家级和地方级自然遗产 中国的世界自然溃产地 四川九寨沟 四川黄龙 湖南武陵源 云南三江并流 第二章人文地理学研究主题与基本理论
第二章人文地理学研究主题与基本理论 (1)自然遗产资源 四川九寨沟 四川黄龙 湖南武陵源 云南三江并流 中国的世界自然遗产地 自然遗产的第一特性:自然性和地理标志 中国拥有丰富的地质地貌形态、复杂的生物多样性和美丽神奇 的自然景观。 至2005年,中国现有4个世界自然遗产地、 大量的国家级和地方级自然遗产
(2)文化遗产资源 至2005年,中国有世界文化遗产地23个 为自然遗产的倍國 1987年,长城申遗 成功 中国古老的文明悠久的历史、卓越的文化成就 中华古代伟大的建筑奇观,始建于秦,经过历代修缮 现穿越我国8省市、自治区,全长6700km 涉及到多朝代的更替和民族的兴衰,文化内涵深厚 第二章人文地理学研究主题与基本理论
第二章人文地理学研究主题与基本理论 (2)文化遗产资源 至2005年,中国有世界文化遗产地23个, 为自然遗产的5倍 中国古老的文明、悠久的历史、卓越的文化成就 中华古代伟大的建筑奇观,始建于秦,经过历代修缮, 现穿越我国8省市、自治区,全长6700km。 涉及到多朝代的更替和民族的兴衰,文化内涵深厚。 1987年,长城申遗 成功
(3)自然与文化双重遗产资源 强调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的结合成就,肯定正确的、积极的人类 活动对美化和利用人类遗产资源的意义。 鉴定标准:多元文化、多学科交叉的综合眼光 在历史、艺术、自然科学、美学、民族学和人类学等方面,都要 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纪念性的文物、建筑物和遗址等。 至2005年,中国有4个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 泰山 黄山 峨眉山和乐山大佛 武夷山 第二章人文地理学研究主题与基本理论
第二章人文地理学研究主题与基本理论 (3)自然与文化双重遗产资源 强调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的结合成就,肯定正确的、积极的人类 活动对美化和利用人类遗产资源的意义。 鉴定标准:多元文化、多学科交叉的综合眼光 在历史、艺术、自然科学、美学、民族学和人类学等方面,都要 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纪念性的文物、建筑物和遗址等。 至2005年,中国有4个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 泰山 黄山 峨眉山和乐山大佛 武夷山
(4)口述与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 2003年10月,《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 涵盖五类项目:1.口头传说和表述,包括作为非物质文化 遗产媒介的语言;2.表演艺术;3.社会风俗、礼仪、节庆;4. 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5.传统的手工艺技能。 所谓非物质性,并不是与物质绝缘,而是指其偏重于以非物 质形态有在的精神领垃的创造活动及其结晶(古琴)。 截至2011年,我国共有昆曲、古琴艺术等29个项目入选联合国教 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羌年、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等7个项目入选“急需保护的非物 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世界上入选项目最多的国家 第二章人文地理学研究主题与基本理论
第二章人文地理学研究主题与基本理论 (4)口述与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 2003年10月,《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 涵盖五类项目:1.口头传说和表述,包括作为非物质文化 遗产媒介的语言;2.表演艺术;3.社会风俗、礼仪、节庆;4. 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5.传统的手工艺技能。 所谓非物质性,并不是与物质绝缘,而是指其偏重于以非物 质形态存在的精神领域的创造活动及其结晶(古琴)。 截至2011年,我国共有昆曲、古琴艺术等29个项目入选联合国教 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羌年、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等7个项目入选“急需保护的非物 质文化遗产名录” ,成为世界上入选项目最多的国家
中国的世界遗产资源 遗产名称 省、市、区批准时间遗产类别 长城 北京 1987文化遗产 故宫 北京 1987文化遗产 周口店北京人遗址 北京 1987文化遗产 泰山 山东 1987文化与自然双遗产 莫高窟 甘肃 1987文化遗产 秦始皇陵 陕西 1987文化遗产 黄山 安徽 1990文化与自然双遗产 九寨沟 四川 1992自然遗产 黄龙 四川 1992自然遗产 武陵源 湖 1992自然遗产 曲阜孔庙、孔林、孔府 山东 1994文化遗产 承德避暑山庄和周围寺庙 河北 1994文化遗产 拉萨布达拉宫、大昭寺和罗布林卡 西藏 1994文化遗产 武当山古建筑群 湖北 1994文化遗产 庐山文化景观 江西 1996文化遗产 峨眉山和乐山大佛 四川 1996文化和自然双遗产 第二章人文地理学研究主题与基本理论
第二章人文地理学研究主题与基本理论 中国的世界遗产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