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荔枝图序 白居易 【学习目标】 1.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词句 2.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说明事物的顺序 3.把握文章语言简洁,说明生动、条理清楚的写作特点。 4.培养对文言文的语言感悟力,提髙阅读能力 【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说明事物的顺序。 【难点】 把握文章语言简洁,说明生动、条理清楚的写作特点。 【课时安排】 【课前预习】 1.学生熟读课文,自行解决生字词,将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试着串译课文 2.上网或到图书馆査阅有关介绍作者及荔枝的资料,以开阔视野,增加知识积 累,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 课前预习,享受学习乐趣 语音字形 词义 字词 积累 作者及荔 枝的资料 阅读课文 时发现的 问题 学习过程 合作探究,擦出智慧火花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欣赏感悟,厚积薄发 、诗词积累 教师出示课件。 1.学生齐读 1.齐读这两首诗。 学生自由回 说说这两首诗的内容 答,师生共同评 欣赏图片,走进新课 议,教师给予鼓 1.欣赏图片,听故事
20 荔枝图序 白居易 【学习目标】 1.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词句。 2.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说明事物的顺序。 3.把握文章语言简洁,说明生动、条理清楚的写作特点。 4.培养对文言文的语言感悟力,提高阅读能力。 【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说明事物的顺序。 【难点】 把握文章语言简洁,说明生动、条理清楚的写作特点。 【课时安排】 1 课时 【课前预习】 1.学生熟读课文,自行解决生字词,将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试着串译课文。 2.上网或到图书馆查阅有关介绍作者及荔枝的资料,以开阔视野,增加知识积 累,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 课前预习 ,享受学习乐趣 字 词 积 累 语 音 字 形 词 义 作者及荔 枝的资料 阅读课文 时发现的 问题 学习过程 合作探究,擦出智慧火花 学 生 活 动 教师活动 一、欣赏感悟,厚积薄发 ⒈ 齐读这两首诗。 ⒉ 说说这两首诗的内容。 二、欣赏图片,走进新课 ⒈ 欣赏图片,听故事。 一、诗词积累 教师出示课件。 ⒈ 学生齐读。 ⒉ 学生自由回 答,师生共同评 议,教师给予鼓 励
解题 、直击预习,定向检测 、导入新课 1.给下列字注音 1.教师出示课 帷枇杷缯绡瓤醴酪 ,学生欣赏图 2.重点字释义。 片,了解荔枝的 帷盖 华 荣实朵 特点。教师讲故 缯绡瓤肉莹白 事导入:一个北 3.重点句子释义。 人到南方做县 (1)大略如彼 官,下属送来 (2)命工吏图而书之: 筐荔枝,县官拿 (3)盖为不识与识而不及一二三日者云: 起一个连皮带核 4.交流作者的情况 吃了下去。送荔 四、反复朗读,疏通文意 枝的说,这皮和 1.听读,正音。 核是不能吃的。 要求:听清字音和节奏,必要时在书上注汉语拼音和标出节奏。县官知道自己漏 2.学生试读课文。 了傻,但又不好 要求:放声读书 意思承认,便说 3.请一位学生读课文,集体纠正读音 这一一你有所 4.二人小组,参考注释,疏通全文大意。解决预习时出现的疑不知,《本草纲 难,归纳意义用法。 目》上说,荔枝 ①通假字:华如橘 皮、核一起吃 是清火的”。那 ②一词多义:实 实如丹 人问:“北方也 其实过之 有荔枝 吗?”“有有 之 其实过之 有,漫山遍野都 南宾守乐天命工吏是。”“那为什 图而乐之 么杨贵妃吃荔枝 ③古今异义词 要用驿马从南方 华如橘,春荣古义 今运去呢?”“哦 义 ,这个… 色香味尽去矣古义: 今唐代时还没有, 义 就是因为贵妃娘 5.学生各自疏通全文大意。 浪爱吃,后来才 把课文的意思用白话说一遍,要出声音。 刂处引种 2.介绍序,学 五、精读理解,合作探究 1.本文围绕荔枝介绍了哪些知识?运用了怎样的说明顺序? 请你当设计师,为本文设计一份板书
⒉ 解题 三、直击预习,定向检测 ⒈ 给下列字注音 帷 枇杷 缯 绡 瓤 醴 酪 ⒉ 重点字释义。 帷盖 华 荣 实 朵 缯 绡 瓤肉 莹白 醴 3.重点句子释义。 (1)大略如彼: (2)命工吏图而书之: (3)盖为不识与识而不及一二三日者云: 4.交流作者的情况。 四、反复朗读, 疏通文意 1.听读,正音。 要求:听清字音和节奏,必要时在书上注汉语拼音和标出节奏。 2.学生试读课文。 要求:放声读书。 3 .请一位学生读课文,集体纠正读音。 4.二人小组,参考注释,疏通全文大意。解决预习时出现的疑 难,归纳意义用法。 ①通假字:华如橘 ②一词多义:实 实如丹 其实过之 之 其实过之 南宾守乐天命工吏 图而乐之 ③古今异义词 华如橘,春荣 古义: 今 义: 色香味尽去矣 古义: 今 义: 5. 学生各自疏通全文大意。 把课文的意思用白话说一遍,要出声音。 五、精读理解,合作探究 1.本文围绕荔枝介绍了哪些知识?运用了怎样的说明顺序? 请你当设计师,为本文设计一份板书。 二、导入新课 1.教师出示课 件,学生欣赏图 片,了解荔枝的 特点。教师讲故 事导入:一个北 方人到南方做县 官,下属送来一 筐荔枝,县官拿 起一个连皮带核 吃了下去。送荔 枝的说,这皮和 核是不能吃的。 县官知道自己漏 了傻,但又不好 意思承认,便说: “这——你有所 不知,《本草纲 目》上说,荔枝 连皮、核一起吃 是清火的”。那 人问:“北方也 有荔枝 吗?”“有有 有,漫山遍野都 是。”“那为什 么杨贵妃吃荔枝 要用驿马从南方 运去呢?”“哦 ——,这个…… 唐代时还没有, 就是因为贵妃娘 娘爱吃,后来才 到处引种。” 2. 介绍序,学 生了解
本文说明重点是什么?为什么这样安排呢 、检查预习 两名学生自告 六、品味研读,深入理解 奋勇去读,师生 1.作者在介绍荔枝的时候,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试举例说明。订正。学生齐读 作者写序的目的是什么 记 3.本文虽然短小,但却详略得当,请你结合课文简单分析一下。2、3题学生抢答, 教师针对学生答 七、课堂质疑,排解疑难 题情况随时点拨 同学们,还有不懂的问题吗?我们共同努力,一定会解决。并给予鼓励 题针对同学答 八、课堂小结,收获整理 情况,对他们 这一节你学到了哪些内容?用简练的语言加以总结。 的表现提出表 扬。然后教师总 九、课文诵读,语言积累 背诵课文 四、反复朗读 1.播放课文朗读 十、巩固练习,提升能力 录音 2.教师巡视,个 别辅导。 师生共同点 4.教师巡视,解 疑答惑。 师生合作对重点 归类,学生做好 笔记并课下记 5题教师适时点 拨,学生整理 己好笔记。 五、精读理解 小组讨论,每组 指定两名优等生 任组长,带领本
2.本文说明重点是什么?为什么这样安排呢? 六、品味研读,深入理解 1.作者在介绍荔枝的时候,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试举例说明。 2.作者写序的目的是什么? 3.本文虽然短小,但却详略得当,请你结合课文简单分析一下。 七、课堂质疑,排解疑难 同学们,还有不懂的问题吗?我们共同努力,一定会解决。 八、课堂小结,收获整理 这一节你学到了哪些内容?用简练的语言加以总结。 九、课文诵读,语言积累 背诵课文 十、巩固练习,提升能力 三、检查预习 1.两名学生自告 奋勇去读,师生 订正。学生齐读, 识记。 2、3 题学生抢答, 教师针对学生答 题情况随时点拨 并给予鼓励。 4 题针对同学答 题情况,对他们 的表现提出表 扬。然后教师总 结。 四、反复朗读 1.播放课文朗读 录音。 2.教师巡视,个 别辅导。 3.师生共同点 评。 4.教师巡视,解 疑答惑。 师生合作对重点 归类,学生做好 笔记并课下记 忆。 5 题教师适时点 拨,学生整理。 记好笔记。 五、精读理解 小组讨论,每组 指定两名优等生 任组长,带领本
组同学活动。具 体活动由组长负 展示:组长担任 “小老师”,指 名几个同学或以 同学抢答的形式 完成本组任务 其他同学边倾听 边质疑,并要求 予解答,教师 点评,学生理解 并记好笔记。 六、品味研读 在教师的引导 ,学生回答, 要充分尊重学生 的意见。 回答优秀的给予 掌声鼓励。 七、课堂质疑 教师解答学生疑 难问题。 八、课堂小结 学生总结,教师 补充。 九、课文诵读 生诵读,积累 素材。 十、巩固练习 分层设计,学生 自主完成 巩固练习,体验成功喜悦
组同学活动。具 体活动由组长负 责。 展示:组长担任 “小老师”,指 名几个同学或以 同学抢答的形式 完成本组任务。 其他同学边倾听 边质疑,并要求 给予解答,教师 点评,学生理解 并记好笔记。 六、品味研读 在教师的引导 下,学生回答, 要充分尊重学生 的意见。 回答优秀的给予 掌声鼓励。 七、课堂质疑 教师解答学生疑 难问题。 八、课堂小结 学生总结,教师 补充。 九、课文诵读 学生诵读,积累 素材。 十、巩固练习 分层设计,学生 自主完成 巩固练习,体验成功喜悦
基本功ABC 1.填空 (1)叶如,冬;华如,春;实如,夏;朵如 核如 壳如 膜如 (2)一日而 二日而 三日而 四五日外,。 2.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1)瓤肉莹白如冰雪,浆液甘酸如醴酪() (2)大略如彼,其实过之()() (3)南宾守乐天命工吏图而书之()( 下列每组注音中,都有一个错的,请找出来,并把正确的写在后表中。 (1)①华如橘(hu)②壳如红缯(zeng)③瓤肉莹白如冰雪(rang) (2)①膜如紫绡(xio)②核如枇杷(pip)③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 矣(y1) (3)①树形团团如帷盖(wei)②荔枝生巴、峡间(jn)③南宾守乐天命 工吏图而书之(i) 1)(2)(3) 能力提高 ①荔枝生巴、峡间,树形团团如帷盖。②叶如桂,冬青;华如橘,春荣:实如丹 夏熟;③朵如葡萄,核如枇杷,壳如红缯,膜如紫绡,瓤肉莹白如冰雪,浆液甘 酸如醴酪。④大略如彼,其实过之。⑤若离本枝,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 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 1.本段文字选自《 》,作者是 2.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是() A.大略如彼,其实过之 译文:荔枝的特点大致如上所说,但实际情况要胜过它们。 B.若离本枝,一日而色变。 译文:如果离开了树的枝干,一天就会变颜色 C.树形团团如帷盖。 译文:它的树形呈圆的形状,很像周围带有帷帐的伞盖 D.叶如桂,冬青;华如橘,春荣。 译文:叶子像桂树,冬天青翠;华丽像橘树,春天一片繁荣 3.下列对本段层次的分析正确的是() A.①/②8④/⑤C.①②③/④⑤ ①/②③/④⑤D.①②③/④/ .填空题 (1)文章写树从 再写到写果实是由写到 (2)文章大量运用,连用十个“如”字从、 各个方 面加以描述。 5.文段中作者采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十种物体作比,依次进行具体生动地说明 请你说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6.本段文字说明荔枝的特点采用的说明顺序是() A.整体—部分B.概括一一具体C.外一一内
基本功 ABC 1.填空。 (1)叶如____,冬____;华如____,春____;实如____,夏____;朵如____, 核如____,壳如____,膜如____。 (2)一日而____,二日而____,三日而____,四五日外,____。 2.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1)瓤肉莹白如冰雪,浆液甘酸如醴酪( ) (2)大略如彼,其实过之( )( ) (3)南宾守乐天命工吏图而书之( )( ) 3.下列每组注音中,都有一个错的,请找出来,并把正确的写在后表中。 (1)①华如橘(huá) ②壳如红缯(zēng) ③瓤肉莹白如冰雪(ráng) (2)①膜如紫绡(xiāo) ②核如枇杷(pí pá) ③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 矣(yí) (3)①树形团团如帷盖(wéi) ②荔枝生巴、峡间(jiàn) ③南宾守乐天命 工吏图而书之(lì) (1)(2)(3) 能力提高 ①荔枝生巴、峡间,树形团团如帷盖。②叶如桂,冬青;华如橘,春荣;实如丹, 夏熟;③朵如葡萄,核如枇杷,壳如红缯,膜如紫绡,瓤肉莹白如冰雪,浆液甘 酸如醴酪。④大略如彼,其实过之。⑤若离本枝,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 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 1.本段文字选自《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_。 2.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是( ) A.大略如彼,其实过之。 译文:荔枝的特点大致如上所说,但实际情况要胜过它们。 B.若离本枝,一日而色变。 译文:如果离开了树的枝干,一天就会变颜色。 C.树形团团如帷盖。 译文:它的树形呈圆的形状,很像周围带有帷帐的伞盖。 D.叶如桂,冬青;华如橘,春荣。 译文:叶子像桂树,冬天青翠;华丽像橘树,春天一片繁荣。 3.下列对本段层次的分析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4.填空题 (1)文章写树从____、____、____再写到____。写果实是由____写到____、____、 ____。 (2)文章大量运用____,连用十个“如”字从____、____、____、____各个方 面加以描述。 5.文段中作者采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十种物体作比,依次进行具体生动地说明, 请你说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6.本段文字说明荔枝的特点采用的说明顺序是( ) A.整体——部分 B.概括——具体 C.外——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