澌岸小学初中语文七年级(上) 期中检测题 (总分150分时间120分钟 得分 积累与运用(34分) 妇分1、抄写下面诗句,要求书写正确、端正、清楚。(2分)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给下面选文中的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 每一朵盛开的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 像一个忍俊不禁 )的笑容,就要zhan()开似的。 不少的流行歌曲都很注意运用修辞方法,写出下列歌词中所用的修辞方法。(2分) (1)还记得年少时的梦吗?像朵永远不凋零的花。(张艾嘉《爱的代价》 (2)夜半清醒的烛火,不忍苛责我。(周杰伦《东风破》)( 4、根据情境,用恰当的语言表述:(2分) 小明想到邮局去寄一封信,可是走到岔路口,他不记得该往哪边走。这时正好遇见一 位60多岁的老年人,于是他走上前去,问道: 5、在横线上填写语句,使上下文语意连贯。(2分) 朋友,你会微笑吗?微笑是一杯香浓的咖啡, 微笑是一曲动人的音乐。微笑让我们的生活 充满了温馨。 6、公路上有一副宜传计划生育的对联,内容是:千秋竞优生, 崛起;万户争 优育, 腾飞。空白处已看不清楚,请将“凤凰”和“栋梁”补回原句中(2分) 7、俗语“风暴使树木深深地扎根”蕴含了怎样的生活哲理?(2分) 8、古诗文默写(每空1分,共12分) (1)《<论语则》中论述学与思辨证关系的句子是
- 1 - 澌岸小学初中语文七年级(上) 期 中 检 测 题 (总分 150 分 时间 120 分钟) 得分 一、积累与运用(34 分) 1、抄写下面诗句,要求书写正确、端正、清楚。(2 分)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2、给下面选文中的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2 分) 每一朵盛开的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 像一个忍俊不禁.( )的笑容,就要 zhàn( )开似的。 3、不少的流行歌曲都很注意运用修辞方法,写出下列歌词中所用的修辞方法。(2 分) (1)还记得年少时的梦吗?像朵永远不凋零的花。(张艾嘉《爱的代价》)( ) (2)夜半清醒的烛火,不忍苛责我。(周杰伦《东风破》)( ) 4、根据情境,用恰当的语言表述:(2 分) 小明想到邮局去寄一封信,可是走到岔路口,他不记得该往哪边走。这时正好遇见一 位 60 多岁的老年人,于是他走上前去,问道: 5、在横线上填写语句,使上下文语意连贯。(2 分) 朋友,你会微笑吗?微笑是一杯香浓的咖啡 , , ,微笑是一曲动人的音乐。微笑让我们的生活 充满了温馨。 6、公路上有一副宣传计划生育的对联,内容是:千秋竞优生, 崛起;万户争 优育, 腾飞。空白处已看不清楚,请将“凤凰”和“栋梁”补回原句中(2 分) 7、俗语“风暴使树木深深地扎根”蕴含了怎样的生活哲理?(2 分) 8、古诗文默写(每空 1 分,共 12 分) (1)《<论语>十则》中论述学与思辨证关系的句子是:
(2)曹操的《观沧海》中最能反映作者博大襟怀的诗句是: 若出其中。 若出其里。 (3)《次北固山下》中蕴涵新事物总是在旧事物中孕育产生这哲理的句子是 (4)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点明主旨、道出天涯游子在外思乡之悲的句子是 (5) ,似曾相识燕归来。 (6)沾衣欲湿杏花雨, (7) 潭影空人心。 (8)何当共剪西窗烛 9、名著是人类文化的精华。阅读名著,如同与大师们携手共游,可以增长见识,启迪智慧, 提高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繁星》《春水》是 作者)在印度诗人泰戈尔《飞鸟》 的影响下写成的,总的说来,《黛星》《春水》大致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对 的 歌颂;二是对 的崇拜和赞颂;三是对 的思考和感悟。(4分) 10、语文综合性学习(4分) 现在,你已升入梦寐以求的中学。由于进入了新的班级,老师同学都希望尽快地了解 你,你同样也希望尽快地了解同学,于是老师决定组织一个自我介绍的综合性活动,希望 你积极参与,并出谋划策。 围绕这个活动,老师想好了两种形式,并为之取好了名字 形式一:制作档案显个性 形式二:编写报纸突全面 (1)在“形式一”中,需要有一句名言来反映你的人生追求,你的是 (2)在“形式二”中,需要给你的手抄报命名,你的是: 二丶阅读与理解(66分) )《童趣》(16分)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 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干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鶴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 快
- 2 - , 。 (2)曹操的《观沧海》中最能反映作者博大襟怀的诗句是: ,若出其中。 ,若出其里。 (3)《次北固山下》中蕴涵新事物总是在旧事物中孕育产生这哲理的句子是: , 。 (4)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点明主旨、道出天涯游子在外思乡之悲的句子是: , 。 (5) ,似曾相识燕归来。 (6)沾衣欲湿杏花雨, 。 (7) ,潭影空人心。 (8)何当共剪西窗烛, 。 9、名著是人类文化的精华。阅读名著,如同与大师们携手共游,可以增长见识,启迪智慧, 提高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繁星》《春水》是 (作者)在印度诗人泰戈尔《飞鸟》 的影响下写成的,总的说来,《繁星》《春水》大致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对 的 歌颂;二是对 的崇拜和赞颂;三是对 的思考和感悟。(4 分) 10、语文综合性学习(4分) 现在,你已升入梦寐以求的中学。由于进入了新的班级,老师同学都希望尽快地了解 你,你同样也希望尽快地了解同学,于是老师决定组织一个自我介绍的综合性活动,希望 你积极参与,并出谋划策。 围绕这个活动,老师想好了两种形式,并为之取好了名字: 形式一:制作档案显个性 形式二:编写报纸突全面 (1)在“形式一”中,需要有一句名言来反映你的人生追求,你的是: (2)在“形式二”中,需要给你的手抄报命名,你的是: 《 》 二﹑阅读与理解(66 分) (一)《童趣》(16 分)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 ,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 快
余常于士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 以虫蚊为兽, 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也。舌 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岀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11、按原文默写(1) (2) (2分) 1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1)故时有物外之趣 (2)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3)鞭数十,驱之别院 (4)徐喷以烟( ) 13、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2)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14、请从文中至少找出两个成语: (2分 15、《童趣》一文的作者是 选自《 》(2分)。 16、学了本文你感到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富有生活情趣的人?(2分) (一)《走一步再走一步》(20分) 我们最后来到一处空地。那座悬崖就在空地的另一边。它是一堵垂直的峭壁,壁面 有许多凸出来的岩石、崩土和蓬乱的灌木。大约只有二十米高,但在我眼中却是高不可攀的 险峰。 其他孩子一个接一个地向上爬,朝着一块离崖顶还有三分之二路程的狭小岩石架进发。 我落在最后,全身颤抖,冷汗直冒,也跟着他们向上爬。我的心在瘦骨嶙峋的胸腔里冬冬直 跳。 我终于爬上去了,在石架上,心惊肉跳,尽量往里靠。其他的孩子慢慢地向石架边 缘移动,我看在眼里,吓得几乎晕倒。 接着,他们又开始向崖顶攀爬。他们打算从崖顶沿着一条迂回的小路下山回家 嗨,慢着〃我软弱地哀求道,“我没法 再见!其中一个孩子说,其他孩子跟着也都哈哈大笑起来
- 3 -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 以虫蚁为兽, ,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也。舌一 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11、按原文默写(1) (2) 。 (2 分) 1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 分) (1)故.时有物外之趣( ) (2)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 (3)鞭.数十,驱之别院( ) (4)徐.喷以烟( ) 13、翻译下面的句子。(4 分) (1)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2)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14、请从文中至少找出两个成语: 、 。(2 分) 15、《童趣》一文的作者是 ,选自《 》(2 分)。 16、学了本文你感到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富有生活情趣的人?(2 分) (一)《走一步 再走一步》(20 分) 我们最后来到一处空地。那座悬崖就 在空地的另一边。它是一堵垂直的峭壁,壁面 有许多凸出来的岩石、崩土和蓬乱的灌木。大约只有二十米高,但在我眼中却是高不可攀的 险峰。 其他孩子一个接一个地向上爬,朝着一块离崖顶还有三分之二路程的狭小岩石架进发。 我落在最后,全身颤抖,冷汗直冒,也跟着他们向上爬。我的心在瘦骨嶙峋的胸腔里冬冬直 跳。 我终于爬上去了, 在石架上,心惊肉跳,尽量往里靠。其他的孩子慢慢地向石架边 缘移动,我看在眼里,吓得几乎晕倒。 接着,他们又开始向崖顶攀爬。他们打算从崖顶沿着一条迂回的小路下山回家。 “嗨,慢着,”我软弱地哀求道,“我没法—” “再见!”其中一个孩子说,其他孩子跟着也都哈哈大笑起来
他们左折右转地爬上了崖顶,向下凝视着我。“如果你想待在里,就待在那里好了。” 有个孩子嘲笑道,“不用客气。”杰利看来好象有点不放心,但还是和大家一起走了 17、在选文中空处的横线上填上相应的动词 。(2分) 18、“嶙峋”一词有这样几个义项:①形容山石等突兀、重叠;②形容人消瘦、露骨;③形 容人刚正有骨气。你认为文中的“嶙峋”应当是哪个义项,为什么?(3分) 19、用“瞻仰”“俯视”中哪个词去替换最后一段中的“凝视”比较好?为什么?(3分) 20、“大约只有二十米高”的石架,为什么“在我眼中却是高不可攀的险峰”?写出文中表 示原因的词句吗?(2分) 21、画线句“杰利看来有点不放心”的原因是什么?此处特别提及在文中有何作用?(分) 22、课文标题“走一步,再走一步”有何深刻的含义?谈谈你对此标题的理解。(2分) 23、生活中难免遇到困难,你遇到过什么困难?是怎样处理的?有什么经验教训?请简要 写出来。(4分) 《春》(14分)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手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 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脚球,赛几趟跑。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桃树、杳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 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杳儿、梨儿。花下成 干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阉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夵样儿,有名字的,设:名 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24、给这两段文字各拟一个小标题。(2分) 第一段 第二段
- 4 - 他们左折右转地爬上了崖顶,向下凝视着我。“如果你想待在那里,就待在那里好了。” 有个孩子嘲笑道,“不用客气。”杰利看来好象有点不放心,但还是和大家一起走了。 17、在选文中空处的横线上填上相应的动词 、 。(2 分) 18、“嶙峋”一词有这样几个义项:①形容山石等突兀、重叠;②形容人消瘦、露骨;③形 容人刚正有骨气。你认为文中的“嶙峋”应当是哪个义项,为什么?(3 分) 19、用“瞻仰”“俯视”中哪个词去替换最后一段中的“凝视”比较好?为什么?(3 分) 20、“大约只有二十米高”的石架,为什么“在我眼中却是高不可攀的险峰”?写出文中表 示原因的词句吗?(2 分) 21、画线句“杰利看来有点不放心”的原因是什么?此处特别提及在文中有何作用?(4 分) 22、课文标题“走一步,再走一步”有何深刻的含义?谈谈你对此标题的理解。(2 分) 23、生活中难免遇到困难,你遇到过什么困难?是怎样处理的?有什么经验教训?请简要 写出来。﹙4 分﹚ 《春》(14 分)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手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 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 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 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阉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设:名 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24、给这两段文字各拟一个小标题。(2 分) 第一段: 第二段:
25、课堂讨论中,同学们都说,“小草偷偷地从士里钻出来’这个句子写得特别精彩。请 你尝试陈述说它精彩的理由。(2分) 26、在写草的段落里,作者为什么要写人们“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 趟跑”?(2分) 27、在第二段里,画出运用拟人手法描写花的语句。作者把花当成什么样的人来描写的?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分) 28、作者写春花,既有实写,又有虚写,请写出虚写的句子.(2分) 29、你一定积累了许多描写“春”的古诗句,请挑选两句,写在下面横线上。(2分) (2) 一颗豆粒(16分) ①我认识一位视一颗豆粒为自己生存意义的夫人。 ②她大儿子上小学三年级、二儿子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悲剧降临她家。丈夫因交通 事故身亡。这是一次非常微妙的交通事故,丈夫不仅自己身亡,而且最后还被法庭判成了 加害者。为此,他的妻子只得卖掉士地和房子来赔偿 ③母亲和两个孩孑背井离乡,辗转各地,好不容易得到某一家人的同情,把一个仓库 的一角租借给他们母子三人居住。 ④只有三张楊榻米大小的空间里,她铺上一张席子,拉进一个没有灯罩的灯泡。一个 炭炉,一个吃饭兼孩子学习两用的小木箱,还有几床破被褥和一些旧衣服,这是他们全部 路家当 ⑤为了维持生活,妈妈每天早晨6点离开家,先去附近的大楼做清扫工作,中午去学 校帮助学生发食品晚上到饭店洗碟子。结束一天的工作回到家里已是深夜十一二点钟了 于是,家务的担子全都落在了大儿子身上 ⑥为了一家人能活下去,母亲披星戴月,从没睡过一个安稳觉,生活还是那么清苦 他们就这样生活着,半年、8个月、10个月……做母亲的哪能忍心让孩子这样苦熬下去 呢?她想到了死,想和两个孩子一起离开人间,到丈夫所在的地方去
- 5 - 25、课堂讨论中,同学们都说,“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这个句子写得特别精彩。请 你尝试陈述说它精彩的理由。(2 分) 26、在写草的段落里,作者为什么要写人们“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 趟跑”?(2 分) 27、在第二段里,画出运用拟人手法描写花的语句。作者把花当成什么样的人来描写的?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 分) 28、作者写春花,既有实写,又有虚写,请写出虚写的句子.(2 分) 29、你一定积累了许多描写“春”的古诗句,请挑选两句,写在下面横线上。(2 分) (1) (2) 一颗豆粒(16 分) ①我认识一位视一颗豆粒为自己生存意义的夫人。 ②她大儿子上小学三年级、二儿子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悲剧降临她家。丈夫因交通 事故身亡。这是一次非常微妙的交通事故,丈夫不仅自己身亡,而且最后还被法庭判成了 加害者。为此,他的妻子只得卖掉土地和房子来赔偿。 ③母亲和两个孩子背井离乡,辗转各地,好不容易得到某一家人的同情,把一个仓库 的一角租借给他们母子三人居住。 ④只有三张榻榻米大小的空间里,她铺上一张席子,拉进一个没有灯罩的灯泡。一个 炭炉,一个吃饭兼孩子学习两用的小木箱,还有几床破被褥和一些旧衣服,这是他们全部 家当。 ⑤为了维持生活,妈妈每天早晨 6 点离开家,先去附近的大楼做清扫工作,中午去学 校帮助学生发食品,晚上到饭店洗碟子。结束一天的工作回到家里已是深夜十一二点钟了。 于是,家务的担子全都落在了大儿子身上。 ⑥为了一家人能活下去,母亲披星戴月,从没睡过一个安稳觉,生活还是那么清苦。 他们就这样生活着,半年、8 个月、10 个月……做母亲的哪能忍心让孩子这样苦熬下去 呢?她想到了死,想和两个孩子一起离开人间,到丈夫所在的地方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