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趋势类同年降水量,也是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减少,东南沿海年降水日数多超出160天。 2、降水季节分配 我国降水与锋面、气旋(包括热带气旋)等天气系统的活动有关,而锋面、气旋等的活动 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和区域性,所以我国各地降水季节分配不尽相同.一般地说,锋面、气旋活 动形成的多雨带,4月下旬至5月上旬徘徊在华南沿海,5月中下旬北移到南岭、江南丘睦一带,6 月下旬北跳到长江中下游和淮河流域;7月上旬北移到华北南部,7月下旬到华北北部、东北,8 月下旬雨带南岭.9月上旬退至华南沿海,后退出大陆。因此,我国各地降水季节分配大致有如 下表现 ①华南春、秋雨区 该区春夏之间为锋面气旋雨期,夏秋为热带气旋雨期·例如,广州4-6月为春夏雨期,降水 量占全年的44.7%,其中5月和6月为全年降水最多的两个月(占全年的34.3%)17-9月为夏秋雨 期,降水量占全年的37.5% ②江南丘陵春夏多雨的近似年雨区 该区冬春夏3季多锋面气旋活动,秋季有短期晴好天气,年中各季有降水但以春夏比重大。 例如,长沙年降水量1396mm,年中有6个月(3-8月)降水量超过月平均值,5月降水量最多,4月居 大4-5月降水量共占全年的31%,四季降水分配是春季41%、夏季30%秋季14.8%冬季14招%.武 汉年降水量1204.5mm,同样是3-8月降水量超月平均值,但最多雨是6月,5月居次5-6月降水量共 占全年的30.8%,四季降水分配是春季33.6%、夏季40.3%、秋季15.7%、冬季10.4%。显然, 南部春雨比重大,秋冬类同;而北部夏雨增多,冬雨减少,具有北方夏雨区的某些色彩。 ③北方广大区域的夏雨区 该区年降水量在1000m以下(多在800mm以下),降水季节短,多集中于夏季。例如,郑州 北京、哈尔滨等地,年降水量520-640mm,年中有4个月(6-9月)降水量超过月平均值7-8月降水最 多(占全年的43-63%),四季降水分配是郑州(春19.2%、夏53.3%、秋22.7%、冬4.8%) 北京(春9.5%、夏75%、秋13.5%、冬2%)、哈尔滨(春13.9%、夏64.2%、秋19.2%、冬 2.7%).青藏高原大部分也属夏雨区,但年降水量少,降水集中性大.例如,拉萨年降水量44 8m,托托河276.8m,年中也是有4个月(6-9月)降水量超过月平均值,但这4个月降水量占全 的85%以上(华北、东北地区多在85%以下),7-8月降水最多(占全年的55-60%) ④西北内陆盆地少雨区。 该区月平均降水量不足2mm,多集中在6,7,8三个月。例如,冷湖月平均降水量1.5mm,夏季 个月降水占全年的87.5%,但靠近天山的吐鲁番盆地,月平均降水量1.4m,夏季3个月降水占全 年52.4%,其它各季都有一定的比重.由于该区降水量极少,偶然一次降水对多年记录影响很大 与多雨区降水分配比例不同 ⑤西北山地年雨区。 该区年降水量不多,但季节分配较均匀.例如,乌鲁木齐年降水量277.6mm,有7个月(4-10 月)降水量超过月平均值,6月降水最多,5月居次,5-6月降水共占全年的26.8%子四季降水分 配是春季32.6%,夏季30.4%,秋季24.8%,冬季12.2%。 ⑥云南高原夏秋雨区。 该区年降水量比北方夏雨区略多,雨季结束略迟,年中千湿季分明.例如,昆明年降水量1006 5m,年中有6个月(5-10月)降水量超过月平均值,这6个月降水量占全年的89%,7-8月降水最多 (占全年的41.2 ⑦海南热带夏秋雨区 该区以热带气旋雨为主,年中降水集中夏秋季。例如,海南岛三亚市年降水量254.7mm,年 中有六个月(5-10月)降水量超过月平均值,年降水曲线呈双峰型(6月,9月):以9月最高(占全年 的22.500),8月降水量仅次于9月(占全年的17.4%) ⑧台湾东北部冬雨区
分布趋势类同年降水量,也是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减少,东南沿海年降水日数多超出160天。 2、降水季节分配 我国降水与锋面、气旋(包括热带气旋)等天气系统的活动有关,而锋面、气旋等的活动 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和区域性,所以我国各地降水季节分配不尽相同.一般地说,锋面、气旋活 动形成的多雨带,4月下旬至5月上旬徘徊在华南沿海,5月中下旬北移到南岭、江南丘睦一带,6 月下旬北跳到长江中下游和淮河流域;7月上旬北移到华北南部,7月下旬到华北北部、东北,8 月下旬雨带南岭.9月上旬退至华南沿海,后退出大陆。因此,我国各地降水季节分配大致有如 下表现: ① 华南春、秋雨区· 该区春夏之间为锋面气旋雨期,夏秋为热带气旋雨期·例如,广州4-6月为春夏雨期,降水 量占全年的44. 7% ,其中5月和6月为全年降水最多的两个月(占全年的34.3%)17-9月为夏秋雨 期,降水量占全年的37.5%。 ② 江南丘陵春夏多雨的近似年雨区。 该区冬春夏3季多锋面气旋活动,秋季有短期晴好天气,年中各季有降水但以春夏比重大。 例如,长沙年降水量1396mm,年中有6个月(3-8月)降水量超过月平均值,5月降水量最多,4月居 次4-5月降水量共占全年的31%,四季降水分配是春季41%、夏季30%、秋季14.8%、冬季14招%.武 汉年降水量1204. 5mm,同样是3-8月降水量超月平均值,但最多雨是6月,5月居次5-6月降水量共 占全年的30.8%,四季降水分配是春季33. 6%、夏季40.3%、秋季15.7%、冬季10. 4%。显然, 南部春雨比重大,秋冬类同;而北部夏雨增多,冬雨减少,具有北方夏雨区的某些色彩。 ③ 北方广大区域的夏雨区。 该区年降水量在1 OOOmm以下(多在800mm以下),降水季节短,多集中于夏季。例如,郑州、 北京、哈尔滨等地,年降水量520-640mm,年中有4个月(6-9月)降水量超过月平均值7-8月降水最 多(占全年的43-63%),四季降水分配是郑州(春19. 2%、夏53.3%、秋22.7%、冬4.8%)、 北京(春9. 5%、夏75%、秋13.5%、冬2%)、哈尔滨(春13. 9%、夏64.2%、秋19.2%、冬 2. 7%).青藏高原大部分也属夏雨区,但年降水量少,降水集中性大.例如,拉萨年降水量444. 8mm,托托河276. 8mm,年中也是有4个月(6-9月)降水量超过月平均值,但这4个月降水量占全 年的85%以上(华北、东北地区多在85%以下),7-8月降水最多(占全年的55-60%) ④ 西北内陆盆地少雨区。 该区月平均降水量不足2mm,多集中在6,7,8三个月。例如,冷湖月平均降水量1. 5mm,夏季3 个月降水占全年的87.5%,但靠近天山的吐鲁番盆地,月平均降水量1. 4mm,夏季3个月降水占全 年52.4%,其它各季都有一定的比重.由于该区降水量极少,偶然一次降水对多年记录影响很大, 与多雨区降水分配比例不同。 ⑤ 西北山地年雨区。 该区年降水量不多,但季节分配较均匀.例如,乌鲁木齐年降水量277. 6mm,有7个月(4-10 月)降水量超过月平均值,6月降水最多,5月居次,5-6月降水共占全年的26.8%子四季降水分 配是春季32.6%,夏季30.4%,秋季24.8%,冬季12.2%。 ⑥ 云南高原夏秋雨区。 该区年降水量比北方夏雨区略多,雨季结束略迟,年中千湿季分明.例如,昆明年降水量1 006. 5mm,年中有6个月(5-10月)降水量超过月平均值,这6个月降水量占全年的89%,,7-8月降水最多 (占全年的41.2), ⑦ 海南热带夏秋雨区. 该区以热带气旋雨为主,年中降水集中夏秋季。例如,海南岛三亚市年降水量254. 7mm,年 中有六个月(5-10月)降水量超过月平均值,年降水曲线呈双峰型(6月,9月):以9月最高(占全年 的22.5 00 ),8月降水量仅次于9月(占全年的17. 4%) ⑧ 台湾东北部冬雨区.
该区面迎海上来的东北季风,冬季多雨。基隆附近冬雨约占全年降水的30%.例如,暖暖(海 拔44m),1月平均降水量598.1mm,其中1930年1月一降水1195mm 第三章思考题 1、我国气候基本特征及形成因 2、试说明我国季风气候形成的 3、试说明青藏高原对东亚大气环流及我国气候的影响 4、我国气候与降水的分布规律与成因 5、试解释下列天气状况的形成原因:伏旱、华北春旱、秋高气爽、秋雨连绵、梅雨、江南春雨 第四章陆地水 第一节地表水与地下水 、河川径流 (一)水系和流域 在气候和地貌的制约下,我国水系的地域分布很不平衡.在夏季风所能到达的湿润和半湿润 地区,河网众多,水量丰富或比较丰富,绝大多数河流直接注入海洋,成为外流流域.不受或少 受夏季风影响的区域,地表水贫乏,河网稀少.河川径流不能直接注入海洋,是为内陆流域.外 流流域面积约占国土藏面积64%,内陆流域约占36%内、外流域的分界线大致北起大兴安岭西麓, 经阴山、贺兰山、祁连山、日月山、巴颜喀拉山,念宵唐古拉山和冈底斯山而止于西端的国境线 这条分界线大致和年降水量400毫米等值线相近.此线以东除鄂尔多斯高原、松嫩平原及雅鲁藏布 江南侧的羊卓雍湖等地区有小面积的封闭型的内陆流域外,河川径流均分别注人太平洋和印度洋, 但以太平洋水系为主此线以西,除额尔齐斯河注人北冰洋的喀拉海,属北冰洋水系外,其它河流 均不能注入海洋而注人就近盆地,或储水成湖,或消失在沙漠之中 外流区河流的干流,大部分起源于三大阶梯隆起带上: 1、第一河源带是青藏高原的东南. 发源于此的都是亚洲大陆的巨川大河,如长江、黄河、澜沦江、怒江、雅鲁藏布江等。怒江流 入中南半岛称萨尔温江,经缅甸注入印度洋的安达曼海。澜沧江进入中南半岛后称媚公河,注人南 海。雅鲁藏布江进入印度半岛后称为普拉马布特拉河,是恒河的重要支流。印度河的两条主要支流 森格藏布(狮泉河)和朗钦藏布(象泉河)发源于青藏高原西南 2、第二河源带为第二阶梯边缘隆起带,即大兴安岭,冀、晋山地和云贵高原一带. 发源于此的河流有黑龙江、辽河、海河、淮河、西江等,也都是我国主要河流 3、三河源带是长白山地、山东丘睦和东南沿海丘陵。 发源于此的河流主要有图们江、鸭绿江、钱塘江、臣江、闽江、九龙江、赣江以及珠江的另两 条支流东江和北江.这些河流通近海岸,流程短、落差大,水力资源比较丰富 (二)径流分布 1.径流空间分布 我国河川年径流总量为27115亿立方米,折合径流深284毫米。但地区差异很大.和大气降水 分布规律近似,径流量的分布亦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步递减。在同一地区内,山地地区,山地 的迎风坡是径流相对高值区,平原、盆地地区,山地背风坡则是径流相对低值区 根据径流深的大小来衡量河川径流量,可将全国划分为5个不同量级径流地带 (1)丰水带
该区面迎海上来的东北季风,冬季多雨。基隆附近冬雨约占全年降水的30%.例如,暖暖(海 拔44m),1月平均降水量598. lmm,其中1930年1月一降水1 195mm. 第三章 思考题 1、 我国气候基本特征及形成因素 2、 试说明我国季风气候形成的原因 3、 试说明青藏高原对东亚大气环流及我国气候的影响 4、 我国气候与降水的分布规律与成因 5、 试解释下列天气状况的形成原因:伏旱、华北春旱、秋高气爽、秋雨连绵、梅雨、江南春雨 第四章 陆地水 第一节 地表水与地下水 一、河川径流 (一)水系和流域 在气候和地貌的制约下,我国水系的地域分布很不平衡.在夏季风所能到达的湿润和半湿润 地区,河网众多,水量丰富或比较丰富,绝大多数河流直接注入海洋,成为外流流域.不受或少 受夏季风影响的区域,地表水贫乏,河网稀少.河川径流不能直接注入海洋,是为内陆流域.外 流流域面积约占国土藏面积64%,内陆流域约占36%内、外流域的分界线大致北起大兴安岭西麓, 经阴山、贺兰山、祁连山、日月山、巴颜喀拉山,念宵唐古拉山和冈底斯山而止于西端的国境线。 这条分界线大致和年降水量400毫米等值线相近.此线以东除鄂尔多斯高原、松嫩平原及雅鲁藏布 江南侧的羊卓雍湖等地区有小面积的封闭型的内陆流域外,河川径流均分别注人太平洋和印度洋, 但以太平洋水系为主此线以西,除额尔齐斯河注人北冰洋的喀拉海,属北冰洋水系外,其它河流 均不能注入海洋而注人就近盆地,或储水成湖,或消失在沙漠之中. 外流区河流的干流,大部分起源于三大阶梯隆起带上: 1、 第一河源带是青藏高原的东南. 发源于此的都是亚洲大陆的巨川大河,如长江、黄河、澜沦江、怒江、雅鲁藏布江等。怒江流 入中南半岛称萨尔温江,经缅甸注入印度洋的安达曼海。澜沧江进入中南半岛后称媚公河,注人南 海。雅鲁藏布江进入印度半岛后称为普拉马布特拉河,是恒河的重要支流。印度河的两条主要支流 森格藏布(狮泉河)和朗钦藏布(象泉河)发源于青藏高原西南。 2、 第二河源带为第二阶梯边缘隆起带,即大兴安岭,冀、晋山地和云贵高原一带. 发源于此的河流有黑龙江、辽河、海河、淮河、西江等,也都是我国主要河流。 3、 三河源带是长白山地、山东丘睦和东南沿海丘陵。 发源于此的河流主要有图们江、鸭绿江、钱塘江、臣江、闽江、九龙江、赣江以及珠江的另两 条支流东江和北江.这些河流通近海岸,流程短、落差大,水力资源比较丰富. (二)径流分布 1. 径流空间分布: 我国河川年径流总量为27 115亿立方米,折合径流深284毫米。但地区差异很大.和大气降水 分布规律近似,径流量的分布亦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步递减。在同一地区内,山地地区,山地 的迎风坡是径流相对高值区,平原、盆地地区,山地背风坡则是径流相对低值区. 根据径流深的大小来衡量河川径流量,可将全国划分为5个不同量级径流地带. (1) 丰水带
年降水量》l600mm年径流深〉900m,包括广东、福建、台湾的大部,江西、湖南的山地,云南 西南部和西藏的东南部.大致相当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热带雨林与季雨林地带 (2)多水带 年降水量800-1600m,径流深200-900mm包括广西、云南、贵州、四川以及秦岭、淮河以甫的 长江中下游地区.相当于北亚热带落叶阔叶一常绿阔叶混交林和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带. 3)过渡带年 降水量400-S00m,年径流深50-2m.包括黄淮海平原,山西、陕西的大部.东北大部,四川西北 部和西藏东部.相当于暖温带、中温带落叶阔叶林和森林草原地带 (4)少水带 年降水量量200-400mm,径流1m10-50mm.包括东北西部,内蒙古、甘肃、宁夏、新皿西部、北 部以尽西藏西部。相当于荒漠草原和干草原地带.是我国主要收区· 5)缺水带 年降水量<200m,径流深不足lomm,包括内蒙古西部和准噶尔、塔里木、柴达木三大盆地以及阿 拉善沙漠区,相当于荒漠地带 2.径流时程分配: 我国河川径流丰富和比较丰富的地区,主要是受夏季风影响的地区.受季风环流影响,我国大 气降水和河川径流在时程分配上具有很大的不均衡性和不稳定性,年际和年内季节变化很大。 (1)径流量的年际变化 年际变化通常用径流变差系数(C.)和实测最大与最小年平均径流的比值来表示我国径流变差 系数最大的地区是华北一带.华北平原的C值一般都大于1,最大可超过1.3.次高区为内蒙古中部 阴山北部地区,其C.值一般也大于1,最大的亦可超过1.2.44次为松辽平原落三江平原和西北的塔 里木与准噶尔盆地地区.C.值最小地区是常年处于西风带控制的新疆伊犁河流城.南方夏季风比较 毯定的地区C.值也较小。淮河流域大部分地区为0.6-0-8. (2)年径流的季节分配 我国河川径流季节分配很不均衡具体表现在汛期出现的季节、延续时间以及讯期径流量集中 的程度等方面.这些因素决定着径流资源可利用的程度和效益,也是进行径流调节的依据.影响 径流季节变化的主要因素是补给条件。在我国,大气降水是引起径流季节变化的主要因素。其次 是地下水和高山冰雪融水 东部季风气候区域,雨水补给占河川年径流总最的80-80%,甚至80-90%以上。西北地区, 降水稀少,雨水补给仅占70-80%,10-25%依靠高山冰雪融水补给。黄土高原、青藏高原以及 碳酸盐岩广布的黔桂地区,则地下水补给的比率较大。但是,不管是地下水补给还是高山冰雪 融水补给的河流,其径流量仍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因为地下水的变化仍间接受制于大气降水; 高山冰雪融水受制于气温,而气温又是有季节变化的。 (1)秦岭淮河以南的华中、华南地区 自3-4月即开始进入汛期9-10月出汛汛期长达4-7个月,径流量占年径流总量60-90%,其中春 雨特多的江南丘睦,3月即开始入汛,9月出汛.秦岭淮河以北的华北、东北地区,入汛晚(7月),出 汛早(9月),汛期仅2-3个月,径流量占全年径流总量的45-60%上下 (2)西南地区 包括青藏高原和华中华南西部地区,受高原季风环流影响,汛期7-9月,径流量占年径流总量 60%上下 (3)西北广大内陆干旱地区 汛期主要出现在气温较高的7,8两个月,只有受西风环流控制,降水季节分配比较匀称的额尔 齐斯河与伊犁河等,汛期可达3-4个月,径流量也只占年径流总量的50-60%。 总之,我国河川径流主要集中夏季半年,其中6-8月尤为集中。这三个月径流量在各地区年径
年降水量>1 600mm年径流深>900mm,包括广东、福建、台湾的大部,江西、湖南的山地,云南 西南部和西藏的东南部.大致相当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热带雨林与季雨林地带. (2)多水带 年降水量800-1 600mm,径流深200-900mm包括广西、云南、贵州、四川以及秦岭、淮河以甫的 长江中下游地区.相当于北亚热带落叶阔叶一常绿阔叶混交林和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带. (3)过渡带年 降水量400-SOOmm,年径流深50-2QOmm.包括黄淮海平原,山西、陕西的大部.东北大部,四川西北 部和西藏东部.相当于暖温带、中温带落叶阔叶林和森林草原地带. (4)少水带 年降水量量 200-400mm,径流1m 10-50mm.包括东北西部,内蒙古、甘肃、宁夏、新皿西部、北 部以尽西藏西部。相当于荒漠草原和干草原地带.是我国主要收区· (5)缺水带 年降水量<200mm,径流深不足lomm,包括内蒙古西部和准噶尔、塔里木、柴达木三大盆地以及阿 拉善沙漠区,相当于荒漠地带。 2. 径流时程分配: 我国河川径流丰富和比较丰富的地区,主要是受夏季风影响的地区.受季风环流影响,我国大 气降水和河川径流在时程分配上具有很大的不均衡性和不稳定性,年际和年内季节变化很大。 (1)径流量的年际变化 年际变化通常用径流变差系数(C.)和实测最大与最小年平均径流的比值来表示我国径流变差 系数最大的地区是华北一带.华北平原的C值一般都大于1,最大可超过1.3.次高区为内蒙古中部、 阴山北部地区,其C.值一般也大于1,最大的亦可超过1.2.44次为松辽平原落三江平原和西北的塔 里木与准噶尔盆地地区.C.值最小地区是常年处于西风带控制的新疆伊犁河流城.南方夏季风比较 毯定的地区C.值也较小。淮河流域大部分地区为0.6-0-8. (2) 年径流的季节分配 我国河川径流季节分配很不均衡具体表现在汛期出现的季节、延续时间以及讯期径流量集中 的程度等方面.这些因素决定着径流资源可利用的程度和效益,也是进行径流调节的依据.影响 径流季节变化的主要因素是补给条件。在我国,大气降水是引起径流季节变化的主要因素。其次 是地下水和高山冰雪融水. 东部季风气候区域,雨水补给占河川年径流总最的80-80%,甚至80-90%以上。西北地区, 降水稀少,雨水补给仅占70-80%,10-25%依靠高山冰雪融水补给。黄土高原、青藏高原以及 碳酸盐岩广布的黔桂地区,则地下水补给的比率较大。但是,不管是地下水补给还是高山冰雪 融水补给的河流,其径流量仍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因为地下水的变化仍间接受制于大气降水; 高山冰雪融水受制于气温,而气温又是有季节变化的。 (1) 秦岭淮河以南的华中、华南地区 自3-4月即开始进入汛期9-10月出汛汛期长达4-7个月,径流量占年径流总量60-90%,其中春 雨特多的江南丘睦,3月即开始入汛,9月出汛.秦岭淮河以北的华北、东北地区,入汛晚(7月),出 汛早(9月),汛期仅2-3个月,径流量占全年径流总量的45-60%上下。 (2) 西南地区 包括青藏高原和华中华南西部地区,受高原季风环流影响,汛期7-9月,径流量占年径流总量 60%上下. (3) 西北广大内陆干旱地区 汛期主要出现在气温较高的7,8两个月,只有受西风环流控制,降水季节分配比较匀称的额尔 齐斯河与伊犁河等,汛期可达3-4个月,径流量也只占年径流总量的50-60%。 总之,我国河川径流主要集中夏季半年,其中6-8月尤为集中。这三个月径流量在各地区年径
流量中所占的比重:东北、华北地区45-60纬,西北45-60%,华南和西南50-55%,华中东部地区 二、湖泊和沼泽 湖泊和沼泽是地表径流存在的另一种形式 (一)湖泊 我国是一个多湖泊的国家,天然湖泊泪布全国.据初步统计,面积在lkm’以上的湖泊近2300 个(不包括时令湖),湖泊总面积达71787km’.占国土总面积的0.8%左右,由于地貌、气候、水 文的差异,可将全国划分为下列湖区 1.青藏高原湖区 湖泊多系构造和冰川作用所形成。也有因泥石流阻塞河床而形成的堰塞湖.湖水较深,湖面海 拔多在400Ⅷm以上藏北高原的喀顺错(湖)海拔5556米,是目前已知的我国海拔最高的湖泊。全 区大小湖泊1500多个,总面积约36889km2,占全国湖泊总面积的51.4%。绝大部分为内陆咸水湖或 盐湖,只有位于髙原东部及南部有少量外流的淡水湖。青海湖、鄂陵湖、纳木错、奇林错、班公湖 及羊卓雍错是高原上面积较大的湖泊,其中位于黄河河源的扎陵湖、鄂陵湖是较大的淡水湖。由于 高原尚处在新构造上升运动中,加以气候干旱,高原上的湖泊不同程度地呈现出湖水退缩、湖面缩 小的趋势.据调查,青海湖自1908-1962年的54年间,湖面下降了8.8米兀立湖中的鸟岛已成为与 湖岸相连的半岛 2.东部平原湖区 主要指长江中下游平原和华北平原湖区湖泊总面积21641km’;占全国湖泊总面积的30.2%.本区 湖泊大多与河流相通,不仅在水文性质上与河流有密切的联系,而且许多湖泊本身就是河流作用的 产物.有的是河间洼地积水而成,如江汉平原和华北平原的一些湖泊.省的是河流受阻储水成泊, 如淮河流城的洪泽湖等.有的是废弃古河道的残体(牛扼湖),如分布于苏皖沿江平原的湖泊群.这 些湖泊大多是在构造陷落的荃础上由河流或河湖冲淤而成。因湖泊多与河流相通,受河流洪枯水位 变化的影响,湖泊水位和湖泊面积具有显著的季节差异。洪水期,水位上升,湖面扩大,枯水期, 水位下降,湖面编小,湖泊的轮廓、面积随水位变化而变化.这些湖泊在接纳河流来水的同时,也 接收了大量的泥沙.由于泥沙淤积,亦使湖泊淤浅和缩小,加上不合理的抒垦,常使湖泊消失. 我国著名的五大淡水湖都阳湖、洞庭湖、太湖、洪泽湖和巢湖即位于本湖区 都阳湖面积3583km苦,为我国第一大淡水湖,它汇集了赣、信、抚、修、饶五水,通过 条不宽的水道在湖口附近注入长江。那阳湖地势比长江略高,在长江正常水位时,江水不 能入湖对长江的调节作用不如洞庭湖,但是它栏截了江西境内诸河大部分洪水,滞洪期可达 月之久,对减缓长江汛期洪水灾害起一定作用 3、东北湖区 山地湖泊一般与地质构造和火山活动有关,其币尤多火山堰塞湖,如镜泊湖即由牡丹江河 谷被玄武岩流堰塞而成;黑龙江德都的五大连池是1720年火山喷发时熔岩雍塞了白河河道(纳 澳尔河的一条支流)所形成的相互连贯的五个小湖。位于长白山主峥的天池则是一个火口湖 海拔2155米,最大水深373米,是目前我国所知的最深的湖泊.兴凯湖则属构造湖,为中、俄 界湖。 4、云贵高原湖区 区内多为构造湖.著名的有滇池、洱海、抚仙湖、沪沽湖等。也有喀斯特发育过程中所形成 的溶蚀湖,如草海、异龙翻,纳帕海及东湖等。湖水一般较深。 (二)沼泽类型及其分布 根据有无泥炭的形成与累积这一标准,可以将沼泽分为泥炭沼泽和潜育沼泽两类.我国绝 大部分国土处于中纬度,冷湿地区较少.所以泥炭沼泽分布面积仅约3.52万平方千米,而且泥 炭层较薄,除少数厚及1-2米以外,一般只有几十厘米厚。潜育沼泽分布较广,计约7.48万平方 千米,占全国沼泽总面积11万平方千米的68% 我国沼泽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其次为青藏高原和西北高山地区.是泥炭沼泽主要分布区 此外,东部广大平原和滨海地区,蒙、新内陆干早平地地区亦有零星分布,主要为潜育型沼泽 1、东北沼泽区
流量中所占的比重:东北、华北地区45-60纬,西北45-60%,华南和西南50-55%,华中东部地区 35-50写。 二、湖泊和沼泽 湖泊和沼泽是地表径流存在的另一种形式. (一)湖泊 我国是一个多湖泊的国家,天然湖泊泪布全国.据初步统计,面积在lkm'以上的湖泊近2300 个(不包括时令湖),湖泊总面积达71 787km'.占国土总面积的0.8%左右,由于地貌、气候、水 文的差异,可将全国划分为下列湖区 1. 青藏高原湖区 湖泊多系构造和冰川作用所形成。也有因泥石流阻塞河床而形成的堰塞湖.湖水较深,湖面海 拔多在4 OOOm以上藏北高原的喀顺错(湖)海拔5 556米,是目前已知的我国海拔最高的湖泊。全 区大小湖泊1500多个,总面积约36 889km²,占全国湖泊总面积的51.4%。绝大部分为内陆咸水湖或 盐湖,只有位于高原东部及南部有少量外流的淡水湖。青海湖、鄂陵湖、纳木错、奇林错、班公湖 及羊卓雍错是高原上面积较大的湖泊,其中位于黄河河源的扎陵湖、鄂陵湖是较大的淡水湖。由于 高原尚处在新构造上升运动中,加以气候干旱,高原上的湖泊不同程度地呈现出湖水退缩、湖面缩 小的趋势.据调查,青海湖自1908-1962年的54年间,湖面下降了8. 8米兀立湖中的鸟岛已成为与 湖岸相连的半岛. 2. 东部平原湖区 主要指长江中下游平原和华北平原湖区湖泊总面积21 641km';占全国湖泊总面积的30.2%.本区 湖泊大多与河流相通,不仅在水文性质上与河流有密切的联系,而且许多湖泊本身就是河流作用的 产物.有的是河间洼地积水而成,如江汉平原和华北平原的一些湖泊.省的是河流受阻储水成泊, 如淮河流城的洪泽湖等.有的是废弃古河道的残体(牛扼湖),如分布于苏皖沿江平原的湖泊群.这 些湖泊大多是在构造陷落的荃础上由河流或河湖冲淤而成。因湖泊多与河流相通,受河流洪枯水位 变化的影响,湖泊水位和湖泊面积具有显著的季节差异。洪水期,水位上升,湖面扩大,枯水期, 水位下降,湖面编小,湖泊的轮廓、面积随水位变化而变化.这些湖泊在接纳河流来水的同时,也 接收了大量的泥沙.由于泥沙淤积,亦使湖泊淤浅和缩小,加上不合理的抒垦,常使湖泊消失. 我国著名的五大淡水湖都阳湖、洞庭湖、太湖、洪泽湖和巢湖即位于本湖区 都阳湖面积3 583km苦,为我国第一大淡水湖,它汇集了赣、信、抚、修、饶五水,通过 一条不宽的水道在湖口附近注入长江。那阳湖地势比长江略高,在长江正常水位时,江水不 能入湖对长江的调节作用不如洞庭湖,但是它栏截了江西境内诸河大部分洪水,滞洪期可达 一月之久,对减缓长江汛期洪水灾害起一定作用。 3、东北湖区 山地湖泊一般与地质构造和火山活动有关,其币尤多火山堰塞湖,如镜泊湖即由牡丹江河 谷被玄武岩流堰塞而成;黑龙江德都的五大连池是1720年火山喷发时熔岩雍塞了白河河道(纳 澳尔河的一条支流)所形成的相互连贯的五个小湖。位于长白山主峥的天池则是一个火口湖, 海拔2 155米,最大水深373米,是目前我国所知的最深的湖泊.兴凯湖则属构造湖,为中、俄 界湖。 4、 云贵高原湖区. 区内多为构造湖.著名的有滇池、洱海、抚仙湖、沪沽湖等。也有喀斯特发育过程中所形成 的溶蚀湖,如草海、异龙翻,纳帕海及东湖等。湖水一般较深。 (二)沼泽类型及其分布 根据有无泥炭的形成与累积这一标准,可以将沼泽分为泥炭沼泽和潜育沼泽两类.我国绝 大部分国土处于中纬度,冷湿地区较少.所以泥炭沼泽分布面积仅约3.52万平方千米,而且泥 炭层较薄,除少数厚及1-2米以外,一般只有几十厘米厚。潜育沼泽分布较广,计约7.48万平方 千米,占全国沼泽总面积11万平方千米的68%. 我国沼泽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其次为青藏高原和西北高山地区.是泥炭沼泽主要分布区。 此外,东部广大平原和滨海地区,蒙、新内陆干早平地地区亦有零星分布,主要为潜育型沼泽. 1、东北沼泽区
主要包括大、小兴安岭山地、长白山地和三江平原地区。区内广泛存在着不透水的多年和季 节冻土层,只要地形比较平缓,无论是河漫滩、阶地还是山地分水脊均能形成沼泽。区内沼泽砚 盖面积一般均在5-15%左右,三江平原是我国最大沼泽分布区 2、藏高原和新疆山地沼泽区 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的东部、那曲河、拉萨河中上游河滩地以及5000米以上的山地河谷地 带.这里地商天寒,燕发弱,在冰雪融水滋出带,冲积洪积扇边缘地带以及宽谷、湖滩等排水 不良,地下水位又商的地区,都有不少沼泽分布 第二节主要河流
主要包括大、小兴安岭山地、长白山地和三江平原地区。区内广泛存在着不透水的多年和季 节冻土层,只要地形比较平缓,无论是河漫滩、阶地还是山地分水脊均能形成沼泽。区内沼泽砚 盖面积一般均在5-15%左右,三江平原是我国最大沼泽分布区. 2、 藏高原和新疆山地沼泽区. 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的东部、那曲河、拉萨河中上游河滩地以及5 000米以上的山地河谷地 带.这里地商天寒,燕发弱,在冰雪融水滋出带,冲积洪积扇边缘地带以及宽谷、湖滩等排水 不良,地下水位又商的地区,都有不少沼泽分布。 第二节 主要河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