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生产勘探的目的与任务 ·一矿产储量(地质储量) ,3.资源量 ,资源量是指查明矿产资源的一部分和潜在矿产资源。 包括经可行性研究或预可行性研究证实为次边际经 济的矿产资源,经过勘查而未进行可行性研究或预 可行性研究的内蕴经济的矿产资源,以及经过预查 后预测的矿产资源。包括次边际经济的资源量和内 蕴经济的资源量,进一步划分为七种类型(2S11、 2S21、2S22、331、332、333和334)
第一节 生产勘探的目的与任务 • 一 矿产储量(地质储量) ➢ 3. 资源量 ➢ 资源量是指查明矿产资源的一部分和潜在矿产资源。 包括经可行性研究或预可行性研究证实为次边际经 济的矿产资源,经过勘査而未进行可行性研究或预 可行性研究的内蕴经济的矿产资源,以及经过预查 后预测的矿产资源。包括次边际经济的资源量和内 蕴经济的资源量,进一步划分为七种类型(2S11、 2S21、 2S22 、 331、 332、 333和334)
第一节生产勘探的目的与任务 ·二生产矿量 ,生产矿量是指在经济的基础储量(111b、121b、 122b)中,按照设计要求,完成相应采矿阶段的 准备工作,根据生产技术经济指标要求,计算相应 采矿准备工程系统内的可采矿量(111、121和 122),它是编制矿山采掘(剥)切割设计和生产 计划的依据。 , 根据不同采矿方法的相应开采设施和工程准备程度,可将生 产矿量划分为开拓矿量、采准矿量、备采矿量三级生产矿量, 或开拓矿量、备采矿量二级生产矿量
第一节 生产勘探的目的与任务 • 二 生产矿量 ➢ 生产矿量是指在经济的基础储量 (111b、 121b、 122b) 中,按照设计要求,完成相应采矿阶段的 准备工作,根据生产技术经济指标要求,计算相应 采矿准备工程系统内的可采矿量 (111 、 121和 122),它是编制矿山采掘(剥)切割设计和生产 计划的依据。 ➢ 根据不同采矿方法的相应开采设施和工程准备程度,可将生 产矿量划分为开拓矿量、采准矿量、备采矿量三级生产矿量, 或开拓矿量、备采矿量二级生产矿量
第一节生产勘探的目的与任务 ·二生产矿量 ,开拓矿量是指在勘探程度达到相应级别的经 济的基础储量(111b、121b、122b)中, 完成设计所规定的开拓系统工程范围内及其 所开采的邻近矿体,所计算的除永久性矿柱 和暂不回采的矿柱外的、所有能利用已有开 拓工程进行采准的生产矿量(111、121和 122)
第一节 生产勘探的目的与任务 • 二 生产矿量 ➢ 开拓矿量是指在勘探程度达到相应级别的经 济的基础储量 (111b、 121b、 122b)中, 完成设计所规定的开拓系统工程范围内及其 所开采的邻近矿体,所计算的除永久性矿柱 和暂不回采的矿柱外的、所有能利用已有开 拓工程进行采准的生产矿量 (111 、 121和 122)
第一节生产勘探的目的与任务 ·二生产矿量 ,采准矿量是指在勘探程度达到相应级别的经济的基 础储量(111b、121b、122b)和开拓矿量的基 础上,完成设计所规定的全部采准工程和辅助工程 系统的范围内,所计算的除永久性矿柱、不同时回 采的矿柱和开采条件复杂、技术经济无法开采的矿 量,以及不符合回采顺序的块段外的、所有能利用 已有采准工程系统进行备采的生产矿量(111、 121),它是开拓矿量的一部分
第一节 生产勘探的目的与任务 • 二 生产矿量 ➢ 采准矿量是指在勘探程度达到相应级别的经济的基 础储量(111b、 121b、 122b)和开拓矿量的基 础上,完成设计所规定的全部采准工程和辅助工程 系统的范围内,所计算的除永久性矿柱、不同时回 采的矿柱和开采条件复杂、技术经济无法开采的矿 量,以及不符合回采顺序的块段外的、所有能利用 已有采准工程系统进行备采的生产矿量(111 、 121), 它是开拓矿量的一部分
第一节生产勘探的目的与任务 ·二生产矿量 ,备采矿量是指按照采矿方法要求的顺序,做好全面 回采、切割等采矿准备工作,所计算的、除没有回 采切割工程的矿柱及未有措施解决开采条件复杂的 采场外的、所有能利用已有采矿准备工程进行回采 的生产矿量(111),它是采准矿量的一部分。 ,生产矿量中的三级矿量关系与地质储量中的五级储 量关系,前者是包容关系,而后者则是矿产储量的 接续关系
第一节 生产勘探的目的与任务 • 二 生产矿量 ➢ 备采矿量是指按照采矿方法要求的顺序,做好全面 回采、切割等采矿准备工作,所计算的、除没有回 采切割工程的矿柱及未有措施解决开采条件复杂的 采场外的、所有能利用已有采矿准备工程进行回采 的生产矿量(111),它是采准矿量的一部分。 ➢ 生产矿量中的三级矿量关系与地质储量中的五级储 量关系,前者是包容关系,而后者则是矿产储量的 接续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