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5-1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表 分类类型 地质可靠程度 查明可产资源 潜在矿产资源 经济意义 探明的 控制的 推断的 预测的 可采储量(111) 基础储量〈111b) 经济的 预可采储量(121) 预可采储量(122) 基础储量(121b)】 基础储量(122b) 基础储量(2M11) 边际经济的 基础储量(2M21) 基础储量(2M22) 资源量(2511) 次边际经济的 资源量(2S21) 资源量(2S22) 内蕴经济的 资源量(331) 资源量(332) 资源量(333) 资源量(334)? 说明:表中所用编码(111-334),第1位数表示经济意义:1=经济的,2M=边际经济的,2S=次边际经济的, 3=内蕴经济的,?=经济意义未定的;第2位数表示可行性评价阶段:1=可行性研究,2=预可行性研究,3=概略研 究;第3位数表示地质可靠程度:1=探明的,2=控制的,3=推断的,4=预测的;b=未扣除设计、采矿极失的可 采储量
第一节生产勘探的目的与任务 ·一矿产储量(地质储量) ,1储量 ,储量是指基础储量中的经济可采部分。在预可行性研 究或编制年度采掘计划时,经过了对经济、开采、选 治、环境、法律、市场、社会和政府等诸因素的研究 及相应修改,表明在当时是经济可采或已经开采的部 分。用扣除了设计、采矿损失的可实际开采数量表述。 依据地质可靠程度和可行性评价阶段不同,又可分为 可采储量和预可采储量,包括三种类型(111、121 和122)
第一节 生产勘探的目的与任务 • 一 矿产储量(地质储量) ➢ 1 储量 ➢ 储量是指基础储量中的经济可采部分。在预可行性研 究或编制年度采掘计划时,经过了对经济、开采、选 冶、环境、法律、市场、社会和政府等诸因素的研究 及相应修改,表明在当时是经济可采或已经开采的部 分。用扣除了设计、采矿损失的可实际开采数量表述。 依据地质可靠程度和可行性评价阶段不同,又可分为 可采储量和预可采储量,包括三种类型(111 、 121 和122)
第一节生产勘探的目的与任务 ·一矿产储量(地质储量) ,2.基础储量 ,基础储量是查明矿产资源的一部分。它能满足现行采 矿和生产所需的指标要求(包括品位、质量、厚度 等),是经详查、勘探所获控制的、探明的并通过可 行性研究、预可行性研究,认为属于经济的、边际经 济的部分,用未扣除设计、采矿损失的数量表达。包 括经济的基础储量和边际经济的基础储量两大类,进 一步划分成六种类型
第一节 生产勘探的目的与任务 • 一 矿产储量(地质储量) ➢ 2. 基础储量 ➢ 基础储量是查明矿产资源的一部分。它能满足现行采 矿和生产所需的指标要求(包括品位、质量、厚度 等),是经详查、勘探所获控制的、探明的并通过可 行性研究、预可行性研究,认为属于经济的、边际经 济的部分,用未扣除设计、采矿损失的数量表达。包 括经济的基础储量和边际经济的基础储量两大类,进 一步划分成六种类型
第一节生产勘探的目的与任务 ·一矿产储量(地质储量) ,2.基础储量 ,经济的基础储量(111b、121b、122b)是指 矿床内部技术经济条件和水、电、运输、配套 工业、市场产销等外部条件,当前工业综合开 发利用,技术上可行,经济合理,符合资源合 理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要求及国家政策允许开 发的近期可开发利用的矿产储量
第一节 生产勘探的目的与任务 • 一 矿产储量(地质储量) ➢ 2. 基础储量 ➢ 经济的基础储量(111b、 121b、 122b)是指 矿床内部技术经济条件和水、电、运输、配套 工业、巿场产销等外部条件,当前工业综合开 发利用,技术上可行,经济合理,符合资源合 理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要求及国家政策允许开 发的近期可开发利用的矿产储量
第一节生产勘探的目的与任务 ·一矿产储量(地质储量) ,2.基础储量 ,边际经济的基础储量(2M11、2M21、2M22)是指矿床 内部技术经济条件符合我国当前工业生产技术经济条件和资 源合理开发利用、环境保护等要求,国家政策允许开发, 只因外部条件很难合理解决;或开采加工工艺复杂,需要特 殊技术措施,成本较高,工业综合开发利用,经济不合理; 或因国家政策,目前暂不准开发;或经济上虽然合理,但由 于外部设施投资过大,国家和地方目前的经济条件尚无力开 发等。随着国家经济发展和外部条件的改善,边际经济的基 础储量定然可转变为经济的基础储量
第一节 生产勘探的目的与任务 • 一 矿产储量(地质储量) ➢ 2. 基础储量 ➢ 边际经济的基础储量(2M11、 2M21、 2M22)是指矿床 内部技术经济条件符合我国当前工业生产技术经济条件和资 源合理开发利用、环境保护等要求,国家政策允许开发, 只因外部条件很难合理解决;或开采加工工艺复杂,需要特 殊技术措施,成本较髙,工业综合开发利用,经济不合理; 或因国家政策,目前暂不准开发;或经济上虽然合理,但由 于外部设施投资过大,国家和地方目前的经济条件尚无力开 发等。随着国家经济发展和外部条件的改善,边际经济的基 础储量定然可转变为经济的基础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