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内,然后吩咐:“所有人退出房间,手术开始。”此时,屋里只剩下病人,病房里既听不到 以前那样的医生的吩咐声,也看不到控制台上的信号灯闪烁。尽(jijn)管病人意 识清醒,可他并不会感到疼痛,只不过有点紧张。当然,这是难免的,因为手术部位是 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一大脑,确切地说是脑垂体。半小时以后,手术完毕,医生把病人 送到“术后病房”。病人外表无任何异常,手术的效果很好,而且病灶是在细胞水平上 被除掉的。这就是神奇的纳米医学技术。 也许,你心里会纳闷(men men),医生们是如何完成这“不流血的外科手术”的 呢?其实,这个手术最关键的环节就在于医生给病人注射的那一针。注射器里装的既 不是麻醉药,也不是其他任何药剂,而是一个小到肉眼看不到的微型机器人一纳米 机器人。这种纳米机器人能根据医生的需要,通过体液进入人体,对指定部位进行修 复、抢救等,从而使人体的生病部位能够好转。这一次手术,纳米机器人就是顺着病人 的血液,进入大脑脑垂体部位,对发生病变的脑垂体细胞进行大清除,把病变细胞全部 杀掉。无需流血,也没有疼痛,病人在休息一段时间后很快就可以痊愈。 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纳米医学枝术。 2.用“√”画出文中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3.与传统手术相比,运用纳米机器人做脑手术有哪些优点? 病房里既听不到以前那样的医生的吟附声,也看不到控制台上的信号闪炼;手术致 果好,病灶是在细胞水平上被除掉的:病人不会感到疼痛。 4.阅读文章第2自然段,你有没有好奇或不懂的地方?把你的问题写下来,并搜集资 料进行学习。 略 19
·家庭作业·语文·四年级·下册·配人教版。 8*千年梦圆在今朝 基础梳理) 一、看拼音,连一连 lan qu jian xie bei dang shi 践碑揽施党驱懈 二、用“√”画出使用恰当的词语 1.我国明代的官员万户,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个(试验 实验)利用火箭上天的人。 2.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华民族的历史(揭开掀开)了崭新的一页,中国 的航天事业也(涌现呈现)出勃勃生机。 2长能力提升) 三、根据意思在课文里找词语,填入括号里 1.到天的最高处去摘月,常形容壮志豪情。(九天挖月) 2.做事非常努力,不泄气,不放弃。(不懈旁力) 3.耳朵都快震聋了,形容声音很大。(震耳欲聋) 四、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1.“千年梦圆在今朝”的“梦”指飞离地球、遨游太空(用课文中的两个四字词语作 答),“圆”的意思是使图满,“朝”读作Zhā0。 2.“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具有什么样的历史意义? 中国已经成为第三个独立掌据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3.航天员杨利伟在即将登机返回北京的时候,用三句话概括了他的太空旅行:“飞船飞 行正常。我自我感觉良好。我为祖国感到骄傲。”你是怎样理解杨利伟这三句话的? 这三句话从飞船、个人、祖国三个方面来表达他激动、兴奋、自豪的心情。(言之有 理即可) 20 nA
·第二单元。 智慧拓展) 五、课外阅读我能行 “嫦娥三号”探秘 “嫦娥”这个美丽的名字,一直以来都寄托着我国人民对月亮的无限向往,“嫦娥奔 月”的神话也在民间流传了几千年。如今,随着“嫦娥三号”探月卫星的成功发射,登九 天揽月已不再只是传说。 “嫦娥三号”是中国制造的登月探测器,可以开展着陆器悬停、避障、降落及月面巡 视勘察等,还突破了在严酷环境下保存以及深空测控通信等关键技术,实现了中国首 次月面软着陆,标志着中国航天技术实现了巨大跨越。 “嫦娥三号”携带的月球车被命名为“玉免号”。月球车虽然被称为“车”,却不是通 常意义上的车,而是我国自行研制的具有高智能的机器人。它的底部移动装置由六个 金属轮组成,具备前进、后退、原地转向、行进间转向等能力。如果将移动装置看作月 球车的“腿”,月球车中部的仪器舱就是它的躯千,在金属薄膜的包裹下,里面装有机械 臂、红外成像光谱仪等探测设备。虽然它的个头小,但是探测功能强,不仅可以巡视月 球表面,还能探测月球内部。 由于月球昼夜温差大,月球表面也并不平坦,有坑、石头、坡等,还有月尘,科学家 们设计制造的“玉兔号”能自主导航,自己选择路线,在月面上坡、下坡,避开障碍,自己 指挥仪器操作,最后把数据传回地面。 “玉兔号”月球车自重约140千克,就像是一辆“公交车”,搭载着20千克重的科学 探测仪器,可在月球上3千米范围内连续行走10千米。“玉兔号”在月面的行走标志 着中国第一次在月球上留下“足迹”。 1.“嫦娥三号”的成功发射有什么重大意义? “常城三号”是中国制造的登月探测器,实现了中国首次月面软着陆,标志着中国航 天技术实现了巨大跨越。 2.“玉兔号”在月球上是如何工作的?用“”在文中画出来。 3.“玉兔号”在本次月面探测中有哪些科学发现?请把你搜集到的资料写下来。 略
·家庭作业·语文·四年级·下册·配人教版。 语文园地二 一、给下列生字注音 宾(bin) 咸(xidn)廷(ting) 阶(jiē)趾(zhi) 巩(gǒng) 二、词语巧搭配 受到 代价 穿越、 工程 付出 现实 实施 苍穹 变成 震撼 三、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九天(揽)(月)无(能)为(力)(点)睛之(笔)形态(各)(异) 四、用“√”画出使用恰当的词语 1.万户那种勇于实践的探索精神,极大地(震动震撼)和(鼓励鼓舞)着人们。 2.数百年来,(坚定坚强)而执着的炎黄子孙,在实现飞天梦的过程中,遭受了无数失 败,付出了(惨重沉重)代价,但是,始终没有放弃飞离地球的努力。 五、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之所以推测苍蝇和蜘蛛曾经挣扎过,是因为琥珀里两只小虫的腿的四周显出好几圈 黑色的圆环。(根据课文内容补全句子) (1)之所以推测地壳发生了变化,是因为琥珀是在海滩上检到的。 (2)之所以推测天气十分炎热,是因为在炎热的天气里,松树才能渗出松脂,从而包 襄住苍蝇和蜘蛛。 2.火箭宛若一条巨龙,划出一道绚丽的曲线,瞬间便消失在了苍穹之中。(仿写句子) 略 3.如果把直径为1纳米的小球放到乒乓球上,就好像把乒乓球放在地球上,可见纳米 有多么小。(注意加点的部分,照样子写一个事物) 示例:地球在宇宙中,就好像一滴水融入海洋中。 22
·第二单元· 六、课内阅读我最棒 说到恐龙,人们往往想到凶猛的霸王龙或者笨重、迟钝的马门溪龙;谈起鸟类,我 们头脑中自然会浮现轻灵的鸽子或者五彩斑斓的孔雀。二者似乎毫不相干,但近年来 发现的大量化石显示:在中生代时期,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 翔的鸟儿。 1.短文中“自然”的意思是(C)。 A.自然界 B.自然发展,不经人力干预 C.表示理所当然 2.联系短文理解句子。 “二者”指恐龙和鸟美,“毫不相干”是说两者漫有关系,这段话主要想告诉我们 恐龙的一支演变成鸟类是有科学依据的。 3.短文中的冒号表示引出下文。 4.反复朗读,体会句子的异同。 A.在中生代时期,恐龙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 B.在中生代时期,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 A、B两句中,B句更好,因为描述更准确。 七、补全古诗,完成练习 江畔独步寻花 [唐]杜甫 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1.这首诗中诗人游玩的地点是黄师塔,游玩的季节是春天。 2.“懒困倚微风”描写了诗人困倦的神情。两个“爱”的叠用,让人体会到诗人热爱 生活的心情。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