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期中考试题 语文 考号:姓名:得分: 语言积累与运用(20分)。 1、熟读成诵,烂熟于心:请用课文中学过的古诗词填空。(每空1分,共 10分) (1) 杨花漫漫搅天飞。 (2)《诗经·采薇》中用自然环境烘托自己归来时内心世界颇不平静的句 子是: (3)《乐府诗集·十五从军征》中有两句诗统领全篇,突出了主人公的特 殊经历和凄苦心境,就是: (4)《清平乐·村居》中写一对老年夫妇和谐温馨的生活乐趣的句子是 (5)《朝天子·咏喇叭》一诗中写宦官压迫、掠夺人民,致使千家万户家 破人亡的句子是: 2、实践揣摩,学以致用(5分)。 今年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世界读书日”的第十周年,学校准备组织 开展一次全校性的读书活动。 (1)活动组委会请你就怎样开展这次活动提三点建议。(3分) ①②③ (2)在读过的文学作品中,你最喜欢的人物形象是哪一个?请说明理由。(2 分) 答 3、根据上下文,填写在横线上的语句,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组是(2 分)( 山是静的,海是动的。山是呆板的,海是活泼的。 从天 边微波疯潮地直卷到岸边,触着崖石,更欣然地溅跃了起来,开了灿然万朵的 银花! ①如同病牛一般。 ②而海呢,你看她没有一刻静止! ③昼长人静的时候,天气又热 金枫智源八年级(下)语文期中考试题
金枫智源·八年级(下)语文期中考试题 1 八年级(下)期中考试题 语 文 考号: 姓名: 得分: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20 分)。 1、熟读成诵,烂熟于心:请用课文中学过的古诗词填空。(每空 1 分,共 10 分) (1) ,杨花漫漫搅天飞。 (2)《诗经·采薇》中用自然环境烘托自己归来时内心世界颇不平静的句 子是: 。 。 (3)《乐府诗集·十五从军征》中有两句诗统领全篇,突出了主人公的特 殊经历和凄苦心境,就是: , 。 (4)《清平乐·村居》中写一对老年夫妇和谐温馨的生活乐趣的句子是: , 。 (5)《朝天子·咏喇叭》一诗中写宦官压迫、掠夺人民,致使千家万户家 破人亡的句子是: , , 。 2、实践揣摩,学以致用(5 分)。 今年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世界读书日”的第十周年,学校准备组织 开展一次全校性的读书活动。 (1)活动组委会请你就怎样开展这次活动提三点建议。(3 分) ① ② ③ (2)在读过的文学作品中,你最喜欢的人物形象是哪一个?请说明理由。(2 分) 答: 3、根据上下文,填写在横线上的语句,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组是(2 分)( ) 山是静的,海是动的。山是呆板的,海是活泼的。 从天 边微波疯潮地直卷到岸边,触着崖石,更欣然地溅跃了起来,开了灿然万朵的 银花! ①如同病牛一般。 ②而海呢,你看她没有一刻静止! ③昼长人静的时候,天气又热
④凝望着青山,一片黑郁郁的连绵不动, A.②①④③B.④②③①C.③④①②D.①②③④ 4、读下面的小幽默,简要回答问题。(3分) 个顾客在酒店里喝啤酒,他喝完第二杯之后,转向问酒店的老板:“你们 这一周能卖掉多少桶啤酒?”老板得意洋洋地回答说:“35桶” 顾客说:我倒想出一个能使你每周卖掉70桶的办法。 老板很惊讶,急忙问:“什么办法?” 顾客说:“这很简单,你只要将每个杯子里的啤酒装满就行。” (1)顾客话中的意思是什么?(1分) 答 (2)老板急于讨教卖酒的办法,暴露了他什么心态?(2分 答: 、阅读理解。(50分) (一)(13分) 【甲】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 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 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 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 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 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 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 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 【乙】赵将马服君赵奢之妻,赵括之母也。秦攻赵,孝成王使括代廉颇为 将。将行,括母上书言于王曰:“括不可使将。”王曰:“何以?”曰:“始妾事其 父,父时为将,身所奉饭者以十数,所友者以百数。大王及宗室所赐币帛,尽 以与军吏、士大夫。受命之日,不问家事。今括一旦为将,东向而朝军吏,无 敢仰视之者。王所赐金帛,归藏于家。乃日视便利田宅可买者买之。王以为如 其父乎?父子异心,愿王勿遣。”王曰:“毋置之,吾计已决矣。”括母曰:“王终 遣之,即有不称,妾得无随乎?”王许诺。括既行,代廉颇。三十余日,赵兵果 败,括死军覆。王以括母先言,故卒不加诛。 5.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 )(2分) A、天子为动 父时为将 B、东向而朝军吏 朝廷之臣莫不畏臣 C、已而之细柳军 赵括之母也 D、将以下骑送迎 赵将马服君赵奢之妻 6.用“/”为下文的句子断句。(2分) 将军亚夫持兵揖日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金枫智源八年级(下)语文期中考试题
金枫智源·八年级(下)语文期中考试题 2 ④凝望着青山,一片黑郁郁的连绵不动, A.②①④③ B.④②③① C.③④①② D.①②③④ 4、读下面的小幽默,简要回答问题。(3 分) 一个顾客在酒店里喝啤酒,他喝完第二杯之后,转向问酒店的老板:“你们 这一周能卖掉多少桶啤酒?”老板得意洋洋地回答说:“35 桶” 顾客说:我倒想出一个能使你每周卖掉 70 桶的办法。 老板很惊讶,急忙问:“什么办法?” 顾客说:“这很简单,你只要将每个杯子里的啤酒装满就行。” (1)顾客话中的意思是什么?(1 分) 答: (2)老板急于讨教卖酒的办法,暴露了他什么心态?(2 分) 答: 二、阅读理解。(50 分) (一)(13 分) 【甲】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 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 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 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 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 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 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 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 【乙】 赵将马服君赵奢之妻,赵括之母也。秦攻赵,孝成王使括代廉颇为 将。将行,括母上书言于王曰:“括不可使将。”王曰:“何以?”曰:“始妾事其 父,父时为将,身所奉饭者以十数,所友者以百数。大王及宗室所赐币帛,尽 以与军吏、士大夫。受命之日,不问家事。今括一旦为将,东向而朝军吏,无 敢仰视之者。王所赐金帛,归藏于家。乃日视便利田宅可买者买之。王以为如 其父乎?父子异心,愿王勿遣。”王曰:“毋置之,吾计已决矣。”括母曰:“王终 遣之,即有不称,妾得无随乎?”王许诺。括既行,代廉颇。三十余日,赵兵果 败,括死军覆。王以括母先言,故卒不加诛。 5.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 )(2 分) A、天子为.动 父时为.将 B、东向而朝.军吏 朝.廷之臣莫不畏臣 C、已而之.细柳军 赵括之.母也 D、将.以下骑送迎 赵将.马服君赵奢之妻 6.用“/”为下文的句子断句。(2 分) 将 军 亚 夫 持 兵 揖 曰 介 胄 之 士 不 拜 请 以 军 礼 见
7.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的画线句。(2分) 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 王以括母先言,故卒不加诛。 8.简述汉文帝称亚夫为“真将军”的原因。(2分) 9.请写出与乙段文字有关的一个成语: (2分) 10.如果我们认为乙段文字要表现的人物是赵括,甲段文字要表现的是周 亚夫,那么作者都采用了哪些方法来表现他们?(3分 答 (二)神舟:追赶并超越历史(15分) 翟春阳 神舟五号飞船发射成功,举国振奋。但她有一种乍听来言之成理的议论 说是“算不了什么,人家40多年前就已遨游太空,俄罗斯和美国已先后进行了 240次载人飞行,中国的神舟五号只不过是第241次罢了!”是的,就人类科学 技术发展史而言,神舟五号的发升空确实算不了什么,与世界上最先进的航天 技术相比,还存在着一些差距。但作为一个大国,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国家, 神舟五号的发射成功对人类文明的历史,意义空前。 人类科学技术发展史固然是人类文明史最为重要的构成,但二者是有区别 的,人类科学史并不就是人类文明史。每一个科学新发现、新发明、新突破、 新飞跃,虽然都是全人类文明的进步,都是人类文明史上璀璨的一面,但不容 易回避的历史事实是,当那些“人类文明的进步”发生的时候,并不是人类中 的所有人都能享受到“人类文明进步”的福祉,甚至还会因此给人类中的一部 分人或大多数人带来灾难-人类文明的发展是不平衡的,人类文明的运用也 是不公平的。有句话说“科学无国界”,但科学成果的所有权、应用权却是有“国 界”的。有史以来的人类历史证明,科技的进步并不意味着人类文明的共同发 展,相反,科技发展的不均是导致贫富不均的一个重要因素-地域、种族、国 家等差别使“科学成果是人类的共同财富”在某种意义上大打折扣。 我们理应为神舟五号的成功发射欢呼,因为它不仅标志着中国航天技术的 飞跃,更是一个大国担负人类发展责任的能力趋向更强的体现。这种“人类发 展的责任”,既包括使自己的国家先走向富强,自己的人民走向富足、幸福,也 包括为全人类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生产力的发达程度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 的前提,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神舟五号的发射成功在中国现代化进程 上的意义不言自明。就是从“全人类”的视角看,一个占13亿人口的国家实现 科技上的重大突破,其本身就是对人类文明发展的巨大贡献--“中国应该对 人类有更多的贡献”是中国作为一个大国一直强调的责任,神舟五号的发射成 功向全世界证明,这种责任不是“空口说白话”,中国完全有担负责任的强大实 力 在人类文明史尤其是科技发展史上,中国曾有过很辉煌,在相当长的历史 金枫智源八年级(下)语文期中考试题
金枫智源·八年级(下)语文期中考试题 3 7.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的画线句。(2 分) 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 ___ _________ ___________ 王以括母先言,故卒不加诛。 8.简述汉文帝称亚夫为“真将军”的原因。(2 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9.请写出与乙段文字有关的一个成语: (2 分) 10.如果我们认为乙段文字要表现的人物是赵括,甲段文字要表现的是周 亚夫,那么作者都采用了哪些方法来表现他们?(3 分 答: (二)神舟:追赶并超越历史(15 分) 翟春阳 神舟五号飞船发射成功,举国振奋。但她有一种乍听来言之成理的议论, 说是“算不了什么,人家 40 多年前就已遨游太空,俄罗斯和美国已先后进行了 240 次载人飞行,中国的神舟五号只不过是第 241 次罢了!”是的,就人类科学 技术发展史而言,神舟五号的发升空确实算不了什么,与世界上最先进的航天 技术相比,还存在着一些差距。但作为一个大国,一个拥有 13 亿人口的国家, 神舟五号的发射成功对人类文明的历史,意义空前。 人类科学技术发展史固然是人类文明史最为重要的构成,但二者是有区别 的,人类科学史并不就是人类文明史。每一个科学新发现、新发明、新突破、 新飞跃,虽然都是全人类文明的进步,都是人类文明史上璀璨的一面,但不容 易回避的历史事实是,当那些“人类文明的进步”发生的时候,并不是人类中 的所有人都能享受到“人类文明进步”的福祉,甚至还会因此给人类中的一部 分人或大多数人带来灾难------人类文明的发展是不平衡的,人类文明的运用也 是不公平的。有句话说“科学无国界”,但科学成果的所有权、应用权却是有“国 界”的。有史以来的人类历史证明,科技的进步并不意味着人类文明的共同发 展,相反,科技发展的不均是导致贫富不均的一个重要因素--地域、种族、国 家等差别使“科学成果是人类的共同财富”在某种意义上大打折扣。 我们理应为神舟五号的成功发射欢呼,因为它不仅标志着中国航天技术的 飞跃,更是一个大国担负人类发展责任的能力趋向更强的体现。这种“人类发 展的责任”,既包括使自己的国家先走向富强,自己的人民走向富足、幸福,也 包括为全人类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生产力的发达程度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 的前提,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神舟五号的发射成功在中国现代化进程 上的意义不言自明。就是从“全人类”的视角看,一个占 13 亿人口的国家实现 科技上的重大突破,其本身就是对人类文明发展的巨大贡献-----“中国应该对 人类有更多的贡献”是中国作为一个大国一直强调的责任,神舟五号的发射成 功向全世界证明,这种责任不是“空口说白话”,中国完全有担负责任的强大实 力。 在人类文明史尤其是科技发展史上,中国曾有过很辉煌,在相当长的历史
段走在世界的前列,并因此成为世界上同期最发达的国家。但遗憾的是,在人 类历史的进程中中国的脚步慢下来了、停滞了甚至倒退了,在科技上中国被别 人远远地甩在后面,在政治、经济、文化等诸方面更沦为落后、贫穷愚昧。并 不惟贫穷落后,“落后就要挨打”,19世纪到20世纪初,中国的国家和人民饱 受凌辱和苦难。 我们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要追赶和超越历史!我们一直在追赶, 进入新时期以来更加快了追赶的脚步,而中国航天技术发展的历史,正是中国 人民追赶和超越历史的最鲜明见证-追赶,总要走别人走过的路,而追赶的目 的,是拉近与领先者的距离并最终超越。能与世界上科技最发达的国家在高科 技领域争先,作为不懈的追赶者,中国人民理当为之自豪,为之振奋,为之欢 11.这篇文章开头先驳斥了哪种错误的观点?然后作者提出了自己的什么 观点?(3分) 答 12.请你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第二自然段所要表达的意思。(2分) 答 13.请你从第三自然段中概括出神舟五号发射成功的伟大意义。(2分) 答 14.在第四自然段中,作者说中国曾有很多辉煌,但也曾因科技落后饱受 凌辱和苦难。请你各举一例说明中国科技在历史上的辉煌和因落后遭受的苦难。 它说明了什么道理?(3分) 15.文章的三、四自然段,作者在论证“独立自主发展科学技术的必要性” 时,主要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2分) 16.文章第五自然段是对全文的总结,作者认为“神舟”升空的历史意义 是什么?(3分) 答: (三)父亲,你是座耸立的山(22分) 胡章平 ①小镇的汽车站到了。父亲放下肩上一直背着的我的行李,说道:“到学 校给家里写信。”这是走了十几里山路后父亲说的第一句话。我答应了声,木 讷的父亲就再没开口,只是默默地看车来的方向,手中拿着我简单的行李。我 从侧面看了一眼父亲,内心一阵酸楚。父亲太苍老了,但我却要离家远行去读 大学,他那已经布满皱纹的脸上又不知要爬上几道皱纹了,我这长子能给这个 家带来什么,弟妹小,母亲身体又不好。父亲肩上的担子……我忍不住又看了 金枫智源八年级(下)语文期中考试题
金枫智源·八年级(下)语文期中考试题 4 段走在世界的前列,并因此成为世界上同期最发达的国家。但遗憾的是,在人 类历史的进程中中国的脚步慢下来了、停滞了甚至倒退了,在科技上中国被别 人远远地甩在后面,在政治、经济、文化等诸方面更沦为落后、贫穷愚昧。并 不惟贫穷落后,“落后就要挨打”,19 世纪到 20 世纪初,中国的国家和人民饱 受凌辱和苦难。 我们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要追赶和超越历史!我们一直在追赶, 进入新时期以来更加快了追赶的脚步,而中国航天技术发展的历史,正是中国 人民追赶和超越历史的最鲜明见证--追赶,总要走别人走过的路,而追赶的目 的,是拉近与领先者的距离并最终超越。能与世界上科技最发达的国家在高科 技领域争先,作为不懈的追赶者,中国人民理当为之自豪,为之振奋,为之欢 呼! 11.这篇文章开头先驳斥了哪种错误的观点?然后作者提出了自己的什么 观点?(3 分) 答: 12.请你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第二自然段所要表达的意思。(2 分) 答: 13.请你从第三自然段中概括出神舟五号发射成功的伟大意义。(2 分) 答: 14.在第四自然段中,作者说中国曾有很多辉煌,但也曾因科技落后饱受 凌辱和苦难。请你各举一例说明中国科技在历史上的辉煌和因落后遭受的苦难。 它说明了什么道理?(3 分) 答: 15.文章的三、四自然段,作者在论证“独立自主发展科学技术的必要性” 时,主要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2 分) 答: 16.文章第五自然段是对全文的总结,作者认为“神舟”升空的历史意义 是什么?(3 分) 答: (三)父亲,你是座耸立的山(22 分) 胡章平 ①小镇的汽车站到了。父亲放下肩上一直背着的我的行李,说道:“到学 校给家里写信。”这是走了十几里山路后父亲说的第一句话。我答应了声,木 讷的父亲就再没开口,只是默默地看车来的方向,手中拿着我简单的行李。我 从侧面看了一眼父亲,内心一阵酸楚。父亲太苍老了,但我却要离家远行去读 大学,他那已经布满皱纹的脸上又不知要爬上几道皱纹了,我这长子能给这个 家带来什么,弟妹小,母亲身体又不好。父亲肩上的担子……我忍不住又看了
眼父亲瘦小有些干枯的身体,我担心他会被艰辛的生活压垮。车来了,我跳上 汽车,父亲在扎得结实的行李上又仔细地察看一遍,挨个儿拍了拍,才递给我。 我站在车门口,等着父亲还有什么话,但他只是眯着眼睛,看了我几眼,终于 没说一句话。车开了,父亲还站在那儿,直到变成了一个黑点,被汽车掀起的 漫天尘土裹住。 ②放寒假了,又回到了熟悉的山村熟悉的家。山村的生活依然重复单调 平平静静。父亲去山上干活还没回来,母亲正在屋内张罗着给鸡喂食。我没有 听从母亲的话坐在屋里,找了把锄头上山去找父亲。 ③村子四周都是山,山上向阳的一面开垦着许多梯田。我忘了问父亲在哪 座山上,只得一个个山去寻找。我爬上一道山梁,站在高处向四周张望,见对 面一个山脊上有一个人正躬着腰。那背影是我十分熟悉的,远远看去,父亲显 得那么瘦小,要不是正挥着锄头,真疑心那不过是山上的一棵树,一块石头, 点也不起眼。我走过去,父亲直起腰看清是我,笑着问:“回来啦?”“回来 啦。”“回去吧?”“不,锄一会儿吧。”父亲便没再坚持,我又像从前在家一 样跟在父亲旁边锄起地。山坡上很静,我们都没有说话,像从前干活一样,能 听见有节奏的锄地声。 ④天渐渐黑了,山脚边的村子里炊烟袅袅,传来女人唤鸡和狗吠的声音。 父亲站起身,抹了抹额头上的汗,拍拍身上的尘土,说道:“回去吧。”我扛 起锄头,沿着小路,慢慢向山脚走去。父亲走得很慢,头上的咖啡色毡帽上有 些尘土,我几次想替他掸去,但终于停住了手,我不想打搅正在专心走路的父 亲 ⑤几年过去了,到了四年级,研究生考试开始报名了。但我却犯起了踌躇 左思右想总下不了决心,眼前老是晃动着父亲那双疲惫的眼睛,还有几个年幼 正在上学的弟妹的满是热切盼望的眼睛,然而放弃多年的心血……·我有些濒于 绝望了,但我终于决定回家去征求父亲的意见。父亲对我的突然回家只略微有 些惊讶,却没有问。吃过晚饭,收拾好后,父亲和我坐在厨房里的桌边,母亲 在一旁纳着鞋底,小弟弟坐在旧桌边做他的作业。我艰难地开口了:“我想读 研究生,特地回家来商量,我只是担心……”我没有说下去,看着眼前苍老的 双亲,看看古旧被烟熏得昏暗的墙壁,我突然想骂自己。父亲长时间地沉默着, 脸上仍是那平静的表情,母亲停止了纳鞋,一会儿看看我,一会儿看看父亲, 嘴张了几下终于没说。屋子里一阵凝固般地寂静,我的心悲哀起来,为父亲也 为自己。 ⑧父亲打破了沉默,声音很安详:“考吧,别担心家里。”我刚想张嘴, 父亲又说:“读书是好事,不能误了。坐了一天车,早点歇吧。”母亲纳鞋的 声音又响起来了,屋内又沉默了。我没有再说什么,站起来向里屋走去。 ⑦第二天父亲送我上路了,我们一前一后走着,和第一次送我上大学一样 所不同的是,没背行李,但我却多了份重压。车来了,父亲道:“到学校好好 考。”我使劲点点头。车已经开得老远了,我还能看见父亲仍站在那儿。 ⑧父亲,回去吧。 金枫智源八年级(下)语文期中考试题
金枫智源·八年级(下)语文期中考试题 5 眼父亲瘦小有些干枯的身体,我担心他会被艰辛的生活压垮。车来了,我跳上 汽车,父亲在扎得结实的行李上又仔细地察看一遍,挨个儿拍了拍,才递给我。 我站在车门口,等着父亲还有什么话,但他只是眯着眼睛,看了我几眼,终于 没说一句话。车开了,父亲还站在那儿,直到变成了一个黑点,被汽车掀起的 漫天尘土裹住。 ②放寒假了,又回到了熟悉的山村熟悉的家。山村的生活依然重复单调, 平平静静。父亲去山上干活还没回来,母亲正在屋内张罗着给鸡喂食。我没有 听从母亲的话坐在屋里,找了把锄头上山去找父亲。 ③村子四周都是山,山上向阳的一面开垦着许多梯田。我忘了问父亲在哪 座山上,只得一个个山去寻找。我爬上一道山梁,站在高处向四周张望,见对 面一个山脊上有一个人正躬着腰。那背影是我十分熟悉的,远远看去,父亲显 得那么瘦小,要不是正挥着锄头,真疑心那不过是山上的一棵树,—块石头, 一点也不起眼。我走过去,父亲直起腰看清是我,笑着问:“回来啦?”“回来 啦。”“回去吧?”“不,锄一会儿吧。”父亲便没再坚持,我又像从前在家一 样跟在父亲旁边锄起地。山坡上很静,我们都没有说话,像从前干活一样,能 听见有节奏的锄地声。 ④天渐渐黑了,山脚边的村子里炊烟袅袅,传来女人唤鸡和狗吠的声音。 父亲站起身,抹了抹额头上的汗,拍拍身上的尘土,说道:“回去吧。”我扛 起锄头,沿着小路,慢慢向山脚走去。父亲走得很慢,头上的咖啡色毡帽上有 些尘土,我几次想替他掸去,但终于停住了手,我不想打搅正在专心走路的父 亲。 ⑤几年过去了,到了四年级,研究生考试开始报名了。但我却犯起了踌躇, 左思右想总下不了决心,眼前老是晃动着父亲那双疲惫的眼睛,还有几个年幼 正在上学的弟妹的满是热切盼望的眼睛,然而放弃多年的心血……我有些濒于 绝望了,但我终于决定回家去征求父亲的意见。父亲对我的突然回家只略微有 些惊讶,却没有问。吃过晚饭,收拾好后,父亲和我坐在厨房里的桌边,母亲 在一旁纳着鞋底,小弟弟坐在旧桌边做他的作业。我艰难地开口了:“我想读 研究生,特地回家来商量,我只是担心……”我没有说下去,看着眼前苍老的 双亲,看看古旧被烟熏得昏暗的墙壁,我突然想骂自己。父亲长时间地沉默着, 脸上仍是那平静的表情,母亲停止了纳鞋,一会儿看看我,一会儿看看父亲, 嘴张了几下终于没说。屋子里一阵凝固般地寂静,我的心悲哀起来,为父亲也 为自己。 ⑧父亲打破了沉默,声音很安详:“考吧,别担心家里。”我刚想张嘴, 父亲又说:“读书是好事,不能误了。坐了一天车,早点歇吧。”母亲纳鞋的 声音又响起来了,屋内又沉默了。我没有再说什么,站起来向里屋走去。 ⑦第二天父亲送我上路了,我们一前一后走着,和第一次送我上大学一样, 所不同的是,没背行李,但我却多了份重压。车来了,父亲道:“到学校好好 考。”我使劲点点头。车已经开得老远了,我还能看见父亲仍站在那儿。 ⑧父亲,回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