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柏林之围 都德(法) 【学习目标】 1.掌握有关都德的文学常识,学习文章运用生活中的细小事件表现重大主题的 写作手法 2.朗读课文,把握文章内容。 3.结合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理解“儒夫上校”、“孙女”的性格特点,体会 这两个形象的意义。 4.体会文章所赞扬的普通人民热爱祖国的情感以及反侵略的意志,激发我们的 爱国热情。 重点】 1.朗读课文,把握文章内容。 2.理解和体会作者通过语言和行动刻画人物的艺术。 【难点】体会主人公的感情和其他人物的高尚心灵。 【课时安排】2课时 【课前预习】 熟读课文,査字典、看注释,扫除文字障碍。査找作者都德的资料,搜 集普法战争的资料,了解写作背景。 课前预习,享受学习乐趣 语音字形 词义 字词 积累 都德的 资料 背景 资料 阅读课文时 发现的问题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要点】 1.了解作者作品及写作背景 2.把握小说的故事情节,叙事线索。 合作探究,擦出智慧火花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诗文引读 诗文引读 虞美人 教师通过课件出示全 李煜 诗内容。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学生齐读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2.同桌合作赏析,然后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找3-5名同学回答,教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 师评价、鼓励
26 柏林之围 都德(法) 【学习目标】 1.掌握有关都德的文学常识,学习文章运用生活中的细小事件表现重大主题的 写作手法。 2.朗读课文,把握文章内容。 3.结合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理解“儒夫上校”、“孙女”的性格特点,体会 这两个形象的意义。 4.体会文章所赞扬的普通人民热爱祖国的情感以及反侵略的意志,激发我们的 爱国热情。 【重点】 1. 朗读课文,把握文章内容。 2.理解和体会作者通过语言和行动刻画人物的艺术。 【难点】体会主人公的感情和其他人物的高尚心灵。 【课时安排】 2 课时 【课前预习】 熟读课文,查字典、看注释,扫除文字障碍。查找作者都德的资料,搜 集普法战争的资料,了解写作背景。 课前预习 ,享受学习乐趣 字 词 积 累 语 音 字 形 词 义 都德的 资料 背景 资料 阅读课文时 发现的问题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要点】 1.了解作者作品及写作背景。 2.把握小说的故事情节,叙事线索。 合作探究,擦出智慧火花 学 生 活 动 教师活动 一、诗文引读 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 一、诗文引读 教师通过课件出示全 诗内容。 1. 学生齐读。 2.同桌合作赏析,然后 找 3-5 名同学回答,教 师评价、鼓励
1.熟读背诵。 2.品一品: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二.进入学习: 3.欣赏图片 4.学生交流,分享作者的资料及创作背景 二.导入新课 教师由诗词所表达的 作者资料: 情感导入,学生板书文 阿尔丰斯·都德(1840~1897),法国现实主义小说家。题、作者 1866年发表了短篇小说集《磨坊文札》,描写了法国南方 的自然风光和生活习俗。两年后出版了一部带有半自传体 性质的长篇小说《小东西》,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冷漠的 人际关系,一举成名。普法战争爆发,都德应征入伍,他 以这次战争为背景,写了一组具有深刻爱国主义内容和卓 越艺术技巧的短篇小说,多收入短篇集《月曜日的故事》 其中,《最后一课》《柏林之围》因艺术的典型化和构思 的新颖别致,成为世界短篇小说中的名篇。 写作背景: 学生了解作者及背景 法兰西第二帝国皇帝路易·波拿巴为了破坏并阻止普鲁资料。 士王国用武力统一德意志各邦的行为,以扩大法国在欧洲 大陆的势力,于1970年7月向普鲁士宣战。战争一开始, 法军连连失利,9月,普鲁士军队占领了阿尔萨斯、洛林学生速记加粗部分的 等三分之一的土地。法国人民同仇敌忾,表现了崇高的爱内容。 国主义精神。1871年战争结束。通过战争,普鲁士完成了 德意志的统一,建立了德意志帝国。 、预习检测 5.写出下列词中加点字的读音 柏林( )媾和( )揩干()饥馑 呜咽() 瘫痪 )惶恐不安()踉踉跄跄 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被搅得天翻地覆,灾难深重的不幸的巴黎城,他是 看不见的。 (2)正当普鲁士军队小心翼翼地沿着从玛约门到居勒里三、检査预习 宫的那条长街前进的时候…… 教师出示投影片。 (3)有一个身材高大的老人挥着手臂,踉踉跄跄,最后1题指名学生板演,其 全身笔直地倒了下去。 他同学在练习本上写, 7.填空: 完成后,师生评判板演 《柏林之围》作 内容,并要求学生识 者 记 家。主要作品 2、3题指名口头回答, 教师给予鼓励
1.熟读背诵。 2.品一品: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二.进入学习: 3.欣赏图片 4.学生交流,分享作者的资料及创作背景。 作者资料: 阿尔丰斯·都德(1840~1897),法国现实主义小说家。 1866 年发表了短篇小说集《磨坊文札》,描写了法国南方 的自然风光和生活习俗。两年后出版了一部带有半自传体 性质的长篇小说《小东西》,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冷漠的 人际关系,一举成名。普法战争爆发,都德应征入伍,他 以这次战争为背景,写了一组具有深刻爱国主义内容和卓 越艺术技巧的短篇小说,多收入短篇集《月曜日的故事》。 其中,《最后一课》《柏林之围》因艺术的典型化和构思 的新颖别致,成为世界短篇小说中的名篇。 写作背景: 法兰西第二帝国皇帝路易·波拿巴为了破坏并阻止普鲁 士王国用武力统一德意志各邦的行为,以扩大法国在欧洲 大陆的势力,于 1970 年 7 月向普鲁士宣战。战争一开始, 法军连连失利,9 月,普鲁士军队占领了阿尔萨斯、洛林 等三分之一的土地。法国人民同仇敌忾,表现了崇高的爱 国主义精神。1871 年战争结束。通过战争,普鲁士完成了 德意志的统一,建立了德意志帝国。 三、预习检测 5.写出下列词中加点字的读音。 柏林( )媾和( )揩干( )饥馑( ) 呜咽( ) 瘫痪( ) 惶恐不安( ) 踉踉跄跄( ) ( ) 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被搅得天翻地覆,灾难深重的不幸的巴黎城,他是 看不见的。 (2)正当普鲁士军队小心翼翼地沿着从玛约门到居勒里 宫的那条长街前进的时候…… (3)有一个身材高大的老人挥着手臂,踉踉跄跄,最后 全身笔直地倒了下去。 7.填空: 《柏林之围》作 者 , 国 家。主要作品 有 、 。 二.导入新课 教师由诗词所表达的 情感导入,学生板书文 题、作者。 学生了解作者及背景 资料。 学生速记加粗部分的 内容。 三、检查预习 教师出示投影片。 1 题指名学生板演,其 他同学在练习本上写, 完成后,师生评判板演 内容,并要求学生识 记。 2、3 题指名口头回答, 教师给予鼓励
四、整体感知 自由朗读课文,思考问题 8.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寻觅线索之桥 《柏林之围》有两条叙事线索,一条 是 另一条 四、整体感知 9.把握文章内容,完成下题结构框架 教师出示投影片,学生 小说的开端是法国的失败击倒老人;发展 带着问题读课文,读完 是 、编造的胜利滋养老人,高潮后同桌为一组,讨论, 和结局是 教师指名回答。 0.小说一共出现了几个人物?说说你对这些人物的第 印象。 五.深入探究 速读全文,合作讨论 11.课文中的哪个人物给你的印象最深?为什么? 12.小说以“柏林之围”为题,有什么好处? 五、深入探究 要求学生速读课文,之 后前后桌结成四人组, 六、课堂小结 互相交流、合作探究。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然后小组选派代表发 言,教师评价并总结 七、强化记忆 六、课堂小结 13.背诵有关作者的文学常识。 学生自由畅谈。 14.记诵重点字词 八.巩固练习 七.强化记忆 基础演练 要求学生当堂掌握重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点内容。 香榭里舍()儒夫()kuiw()()呜咽 八.巩固练习 kai()干眼泪惊e()quan()曲gulu各小组以抢答的形式 ()() 展开竞赛,教师综合各 gu()和苛刻()xin()黑 kai组答题情况进行评价 ()旋 奖励。 2.补全词语。 千()百孔 半身不() 惊 恐失() ()得无厌 ()恐不 安 水()不通 天翻地() 突 如()来 3.根据提示填空
四、整体感知 自由朗读课文,思考问题 8.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寻觅线索之桥 《柏林之围》有两条叙事线索,一条 是 ,另一条 是 。 9.把握文章内容,完成下题结构框架: 小说的开端是法国的失败击倒老人;发展 是 、编造的胜利滋养老人,高潮 和结局是 。 10.小说一共出现了几个人物?说说你对这些人物的第一 印象。 五.深入探究 速读全文,合作讨论: 11.课文中的哪个人物给你的印象最深?为什么? 12.小说以“柏林之围”为题,有什么好处? 六、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七、强化记忆 13.背诵有关作者的文学常识。 14.记诵重点字词。 八.巩固练习 基 础 演 练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香榭里舍( ) 儒夫( ) kuíwú()() 呜咽 ( ) kāi( )干眼泪 惊 è() quán( )曲 gūlu ( )( ) gòu( )和 苛刻( ) xūn( )黑 kǎi ( )旋 2.补全词语。 千( )百孔 半身不( ) 惊 恐失( ) ( )得无厌 ( )恐不 安 水( )不通 天翻地( ) 小心( )( ) 突 如( )来 3.根据提示填空。 四、整体感知 教师出示投影片,学生 带着问题读课文,读完 后同桌为一组,讨论, 教师指名回答。 五、深入探究 要求学生速读课文,之 后前后桌结成四人组, 互相交流、合作探究。 然后小组选派代表发 言,教师评价并总结 六、课堂小结 学生自由畅谈。 七.强化记忆 要求学生当堂掌握重 点内容。 八.巩固练习 各小组以抢答的形式 展开竞赛,教师综合各 组答题情况进行评价 奖励
《柏林之围》由“我”来转述听医生讲的故事,有一明一 暗两条线索:明线写 ,暗线 写 这篇小说用的是第一人称叙述的 写法,开头一段和其后各段的“我”是两个,一个 是 ,一个是叙述者。 4.说一说各组中加点的词语意思或用法有什么不同 A组 ①由于赶上“文革”,所以他们这一批年轻人的知识贫乏 得可怜。 ②这个漂亮的小姑娘看起来真叫人可怜 B组: ①但总是跟不上他的胃口,这老头简直是贪得无厌 ②贪官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贪得无厌。 第二课时 学习要点: 1.学习通过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分析小说的环境描写,归纳主题 生 活 教师活 .复述课文 请你用简洁的语言复述小说的故事情节。注意情节的连贯和完整。入新课 二.人物探究 通过检 文学作品中塑造人物形象的主要手段是描写。本文在塑造人物时运用了查作业 那些描写方法?从中可以看出他们怎样的性格特点? 导入 【温馨提示】人物描写的方法有: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分组复 神态描写、心理描写等。 述,然 后各组 三.深入探究 选派代 1.有同学说儒夫上校是一个侵略扩张者,也有同学说儒夫上校是一个爱表到台 国者。儒夫上校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说说你的看法和理由 前复 2.本文的结尾颇有深意,极为干练。普鲁士军队的进城,虚构的“进述,教 攻战”和“柏林之围”真相大白,儒夫上校幻想破灭,他的精神骤然崩师总结 溃,于是猝然丧命。这样写好不好,为什么? 评价。 四.写法探究 二.人 《柏林之围》是都德的一篇佳作。它以感人的故事,新颖的构思,表现物探究 了普法战争中法兰西民族的悲剧。而这种悲剧性是建立在作者强烈的对学生先 比下的。请你探究一下贯穿全文的对比在刻画人物形象上所起的作用。自主学 五、挖掘主题 习,默 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对于揭示人物性格和表现主题往往起着重要的作读课 用。请找出本篇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并分析其作用。 文,勾 4.根据你对课文的了解,归纳小说的主题。 画出对 六.学生质疑 人物进 学了本文后,你还有哪些预习的问题不能解决呢? 行描写
《柏林之围》由“我”来转述听医生讲的故事,有一明一 暗两条线索:明线写 ,暗线 写 。这篇小说用的是第一人称叙述的 写法,开头一段和其后各段的“我”是两个,一个 是 ,一个是叙述者。 4.说一说各组中加点的词语意思或用法有什么不同。 A 组: ①由于赶上“文革”,所以他们这一批年轻人的知识贫乏 得可怜。 ②这个漂亮的小姑娘看起来真叫人可怜。 B 组: ①但总是跟不上他的胃口,这老头简直是贪得无厌…… ②贪官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贪得无厌。 第二课时 学习要点: 1.学习通过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2.分析小说的环境描写,归纳主题。 学 生 活 动 教师活 动 一.复述课文 请你用简洁的语言复述小说的故事情节。注意情节的连贯和完整。 二.人物探究 文学作品中塑造人物形象的主要手段是描写。本文在塑造人物时运用了 那些描写方法?从中可以看出他们怎样的性格特点? 【温馨提示】人物描写的方法有: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 神态描写、心理描写等。 三.深入探究 1.有同学说儒夫上校是一个侵略扩张者,也有同学说儒夫上校是一个爱 国者。儒夫上校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说说你的看法和理由。 2. 本文的结尾颇有深意,极为干练。普鲁士军队的进城,虚构的“进 攻战”和“柏林之围”真相大白,儒夫上校幻想破灭,他的精神骤然崩 溃,于是猝然丧命。这样写好不好,为什么? 四.写法探究 《柏林之围》是都德的一篇佳作。它以感人的故事,新颖的构思,表现 了普法战争中法兰西民族的悲剧。而这种悲剧性是建立在作者强烈的对 比下的。请你探究一下贯穿全文的对比在刻画人物形象上所起的作用。 五、挖掘主题 3.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对于揭示人物性格和表现主题往往起着重要的作 用。请找出本篇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并分析其作用。 4.根据你对课文的了解,归纳小说的主题。 六.学生质疑 学了本文后,你还有哪些预习的问题不能解决呢? 一.导 入新课 通过检 查作业 导入。 分组复 述,然 后各组 选派代 表到台 前复 述,教 师总结 评价。 二.人 物探究 学生先 自主学 习,默 读课 文,勾 画出对 人物进 行描写
七.拓展链接 的语 关于爱国的名言 句,注 虚荣的人注视着自己的名字,光荣的人注视着祖国的事业 明描写 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固定下来的对自己的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方法, 情 概括人 列宁 物性 利于国者爱之,害于国者恶之。 晏婴格。然 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 —司马迁 后前后 爱国如饥 桌为 渴 班固组,互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曹植相交 八.巩固练习 流,合 作探 究,形 成最佳 答案 在班内 交流, 教师总 结评 价 三.深 入探究 小组合 作探 究。然 后小组 选派代 表发 师评价 并总结 四.写 法探究 同桌结 组总结 概括 之后指 名回 答,教 师总结 评价
七.拓展链接 关于爱国的名言 虚荣的人注视着自己的名字,光荣的人注视着祖国的事业。 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固定下来的对自己的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 情。 --列宁 利于国者爱之,害于国者恶之。 ——晏婴 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 —— 司马迁 爱国如饥 渴。 ——班固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曹植 八.巩固练习 的语 句,注 明描写 方法, 概括人 物性 格。然 后前后 桌为一 组,互 相交 流,合 作探 究,形 成最佳 答案, 在班内 交流, 教师总 结评 价。 三.深 入探究 小组合 作探 究。然 后小组 选派代 表发 言,教 师评价 并总结 四.写 法探究 同桌结 组总结 概括, 之后指 名回 答,教 师总结 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