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2009091006 课程名称(中文):计算机网络 课程名称(英文): Computer Networks 开课单位:信息技术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 学分:4 总学时:72 理论学时:54 实验学时:18 先开课程:无 授课对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本科) 考核方式:考试 、课程的教学目标与任务 《计算机网络》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本科)的一门专业主干课程,同时也是进 一步研究TCPP体系结构与网络互联的前导课程。 本课程围绕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组成和体系结构,系统地讲述计算机网络系统及其体系结 构的基本功能、TCPP分层、网络性能指标、以太网和高速以太网、网络路由、传输层协议、 网络应用等,同时通过课堂讲授、课程实验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系统地理解计算机网络的 基本概念和工作原理,掌握计算机网络协议的基本分析与设计方法,为以后从事网络规划与 管理、系统集成、网络编程等不同应用领域的研究打下深厚的理论基础。 、课程内容及基本要求 (一)计算机网络概述(4学时 本章是该课程的总体概要,主要讲述了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理论、宏观结构和基础名词, 帮助学生快速认识计算机网络,树立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的观念 本章的具体内容包括: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历史,计算机网络的性能指标,计算机网络体 系结构的基本概念, ISO/OSI参考模型以及TCP/IP体系结构。 1.基本要求 (1)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历史 (2)掌握计算机网络的组成和功能; (3)理解网络体系结构及协议的概念
《计算机网络》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2009091006 课程名称(中文):计算机网络 课程名称(英文):Computer Networks 开课单位:信息技术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 学分:4 总学时:72 理论学时:54 实验学时:18 先开课程:无 授课对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本科) 考核方式:考试 一、课程的教学目标与任务 《计算机网络》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本科)的一门专业主干课程,同时也是进 一步研究 TCP/IP 体系结构与网络互联的前导课程。 本课程围绕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组成和体系结构,系统地讲述计算机网络系统及其体系结 构的基本功能、TCP/IP 分层、网络性能指标、以太网和高速以太网、网络路由、传输层协议、 网络应用等,同时通过课堂讲授、课程实验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系统地理解计算机网络的 基本概念和工作原理,掌握计算机网络协议的基本分析与设计方法,为以后从事网络规划与 管理、系统集成、网络编程等不同应用领域的研究打下深厚的理论基础。 二、课程内容及基本要求 (一)计算机网络概述(4 学时) 本章是该课程的总体概要,主要讲述了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理论、宏观结构和基础名词, 帮助学生快速认识计算机网络,树立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的观念。 本章的具体内容包括: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历史,计算机网络的性能指标,计算机网络体 系结构的基本概念,ISO/OSI 参考模型以及 TCP/IP 体系结构。 1.基本要求 (1)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历史; (2)掌握计算机网络的组成和功能; (3)理解网络体系结构及协议的概念;
(4)理解 TCP/IP体系结构及其层次 (5)理解 ISO/OSI与TCPP参考模型的异同点。 2.重点、难点 重点: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难点: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协议及其分层的概念 3.说明 通过举例的教学方法,并引入学生讨论,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网络体系结构。 本部分没有涉及具体实验教学内容 (二)物理层(4学时) 本章是网络通信的基础,主要讲述了计算机网络物理层的基本概念和数据通信的基础理 论,帮助学生理解网络通信的原理 本章的具体内容包括:物理层的基本概念,数据通信的理论基础,数据通信系统的组成 和主要技术指标,各种传输介质的基本特征,信道复用技术,数字传输系统,宽带接入技术 1.基本要求 (1)了解传输介质的基本特征; (2)掌握物理层的基本概念; (3)掌握数据通信和数据通信系统的基本知识 (4)掌握信道的多路复用技术 (5)理解数据的传输和数据的编码与调制技术 (6)了解宽带接入技术。 2.重点、难点 重点:数据通信基础、信道复用、传输媒体 难点:数字传输、复用技术 3.说明 通过实物展示加深学生对传输介质的认识 本部分内容涉及实验,实验内容为:实验一:使用交换机组建局域网。 三)数据链路层(6学时) 数据链路层是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的低层,主要讲述了数据链路层通信协议和以太网技 术,帮助学生认识协议,树立构建网络和扩展网络的概念。 本章的具体内容包括:使用点对点信道的数据链路层及其协议(PPP),使用广播信道的 数据链路层( CSMA/CD),封装成帧、透明传输、差错检测,以太网MAC层的硬件地址, 以太网扩展,高速以太网技术。 1.基本要求 (1)了解局域网的概念和特点 (2)掌握点对点协议; (3)掌握点对点信道的数据链路层通信过程 (4)掌握以太网MAC层的硬件地址 (5)熟练掌握 CSMA/CD协议;
(4)理解 TCP/IP 体系结构及其层次; (5)理解 ISO/OSI 与 TCP/IP 参考模型的异同点。 2.重点、难点 重点: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难点: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协议及其分层的概念 3.说明 通过举例的教学方法,并引入学生讨论,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网络体系结构。 本部分没有涉及具体实验教学内容。 (二)物理层(4 学时) 本章是网络通信的基础,主要讲述了计算机网络物理层的基本概念和数据通信的基础理 论,帮助学生理解网络通信的原理。 本章的具体内容包括:物理层的基本概念,数据通信的理论基础,数据通信系统的组成 和主要技术指标,各种传输介质的基本特征,信道复用技术,数字传输系统,宽带接入技术。 1.基本要求 (1)了解传输介质的基本特征; (2)掌握物理层的基本概念; (3)掌握数据通信和数据通信系统的基本知识; (4)掌握信道的多路复用技术; (5)理解数据的传输和数据的编码与调制技术; (6)了解宽带接入技术。 2.重点、难点 重点:数据通信基础、信道复用、传输媒体 难点:数字传输、复用技术 3.说明 通过实物展示加深学生对传输介质的认识。 本部分内容涉及实验,实验内容为:实验一:使用交换机组建局域网。 (三)数据链路层(6 学时) 数据链路层是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的低层,主要讲述了数据链路层通信协议和以太网技 术,帮助学生认识协议,树立构建网络和扩展网络的概念。 本章的具体内容包括:使用点对点信道的数据链路层及其协议(PPP),使用广播信道的 数据链路层(CSMA/CD),封装成帧、透明传输、差错检测,以太网 MAC 层的硬件地址, 以太网扩展,高速以太网技术。 1.基本要求 (1)了解局域网的概念和特点; (2)掌握点对点协议; (3)掌握点对点信道的数据链路层通信过程; (4)掌握以太网 MAC 层的硬件地址; (5)熟练掌握 CSMA/CD 协议;
(6)掌握虚拟局域网的工作原理; (7)掌握在数据链路层上进行以太网的扩展 2.重点、难点 重点:PPP、 CSMA/CD、以太网的扩展、虚拟局域网 难点:MAC帧结构、 CSMA/CD 3.说明 通过网络嗅探器的使用和抓包分析,帮助学生理解MAC帧结构。 本部分涉及实验内容,具体内容为:实验二:交换机管理、实验三:虚拟局域网 (四)网络层(10学时) 本章是该课程的重点内容,主要讲述了网络互连问题和网络地址,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因特网的工作原理,掌握网络中解决问题的方法 本章的具体内容包括:网络层提供的两种服务,网际协议(IP),划分子网和构建超网 (PP地址管理),网际控制报文协议(ICMP),路由选择协议(RIP、OSPF、BGP),IP多播 (IP多播和IGMP),虚拟专用网(VPN),网络地址转换(NAT)。 1.基本要求 (1)了解网络层提供的两种服务 (2)熟练掌握网际协议 (3)熟练掌握PP地址管理:分类地址、划分子网、构建超网 (4)掌握路由选择与路由器的工作原理 (5)掌握网际控制协议ICMP; (6)了解P多播和网际组管理协议GMP; (7)理解虚拟专用网的基本概念 (8)掌握网络地址转换的基本原理, 2.重点、难点 重点:P、ARP、IP地址管理、路由选择、路由器工作原理 难点:IP数据报格式、网络规划设计 3.说明 通过嗅探器抓包的方式进行IP数据报格式分析;通过工具软件演示进行网络通信过程 分析,帮助学生理解网络通信过程。 本部分涉及实验,具体内容为:实验七:通过路由交换机实现LAN间通信、实验八: 通过路由器实现LAN间通信、实验九:RIP实现。 (五)运输层(4学时) 本章是整个网络体系结构中的关键层次,主要讲述了运输层协议的特点和运输层的一些 重要概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运输层的工作原理,掌握网络中管理控制的实现方法。 本章的具体内容包括:运输层协议的特点,UDP,TCP,可靠传输的工作原理,TCP报 文段首部格式,TCP的滑动窗口、流量控制、拥塞控制和连接管理。 1.基本要求 (1)掌握运输层协议的特点
(6)掌握虚拟局域网的工作原理; (7)掌握在数据链路层上进行以太网的扩展。 2.重点、难点 重点:PPP、CSMA/CD、以太网的扩展、虚拟局域网 难点:MAC 帧结构、CSMA/CD 3.说明 通过网络嗅探器的使用和抓包分析,帮助学生理解 MAC 帧结构。 本部分涉及实验内容,具体内容为:实验二:交换机管理、实验三:虚拟局域网。 (四)网络层(10 学时) 本章是该课程的重点内容,主要讲述了网络互连问题和网络地址,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因特网的工作原理,掌握网络中解决问题的方法。 本章的具体内容包括:网络层提供的两种服务,网际协议(IP),划分子网和构建超网 (IP 地址管理),网际控制报文协议(ICMP),路由选择协议(RIP、OSPF、BGP),IP 多播 (IP 多播和 IGMP),虚拟专用网(VPN),网络地址转换(NAT)。 1.基本要求 (1)了解网络层提供的两种服务; (2)熟练掌握网际协议; (3)熟练掌握 IP 地址管理:分类地址、划分子网、构建超网; (4)掌握路由选择与路由器的工作原理; (5)掌握网际控制协议 ICMP; (6)了解 IP 多播和网际组管理协议 IGMP; (7)理解虚拟专用网的基本概念; (8)掌握网络地址转换的基本原理。 2.重点、难点 重点:IP、ARP、IP 地址管理、路由选择、路由器工作原理 难点:IP 数据报格式、网络规划设计 3.说明 通过嗅探器抓包的方式进行 IP 数据报格式分析;通过工具软件演示进行网络通信过程 分析,帮助学生理解网络通信过程。 本部分涉及实验,具体内容为:实验七:通过路由交换机实现 VLAN 间通信、实验八: 通过路由器实现 VLAN 间通信、实验九:RIP 实现。 (五)运输层(4 学时) 本章是整个网络体系结构中的关键层次,主要讲述了运输层协议的特点和运输层的一些 重要概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运输层的工作原理,掌握网络中管理控制的实现方法。 本章的具体内容包括:运输层协议的特点,UDP,TCP,可靠传输的工作原理,TCP 报 文段首部格式,TCP 的滑动窗口、流量控制、拥塞控制和连接管理。 1.基本要求 (1)掌握运输层协议的特点;
(2)熟练掌握UDP (3)熟练掌握TCP (4)理解可靠传输的工作原理; 5)熟练掌握TCP报文段首部格式 (6)了解TCP流量控制和连接管理。 2.重点、难点 重点:TCP、UDP、可靠传输的工作原理 难点:TCP可靠传输、TCP与UDP的异同点 3.说明 通过嗅探器抓包的方式进行TCP、UDP工作原理分析。 本部分涉及实验,具体内容为:实验四:UDP与TCP协议分析。 (六)应用层(12学时) 本章主要讲述了常用的应用层协议,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因特网的工作原理和应用进程 间的通信规则,并着重介绍了常用应用层协议的具体内容 本章的具体内容包括:域名系统(DNS),文件传输协议(FTP、TFIP),远程终端协议 ( TELNET),万维网协议(HTIP),电子邮件协议(SMIP、POP3),动态主机配置协议(DHCP), 网络管理协议(SNMP),系统调用和网络编程。 1.基本要求 (1)了解应用进程跨越网络的通信 (2)熟练掌握DNS (3)掌握FTP、TFIP (4)了解 TELNET (5)熟练掌握HTTP; (6)掌握SMTP、POP3: (7)掌握DHCP (8)掌握SNMP 2.重点、难点 重点:DNS、FIP、HTTP 难点:DNS、HTTP、MIB 3.说明 通过应用演示、通信分析、报文分析等多种网络管理与测量工具软件的应用,帮助学生 深入理解常用因特网协议的原理与应用 本部分涉及实验,具体内容为:实验五:HTTP与DNS协议分析、实验六:SNMP协议 分析。 (七)网络多媒体技术(学时) 本章是多媒体服务技术的应用体现,主要讲述了因特网中的多媒体服务和采用的协议 帮助学生认识多媒体服务在网络中的应用。 本章的具体内容包括:多媒体信息的特点,流媒体的概念与工作原理,VoP的工作原理
(2)熟练掌握 UDP; (3)熟练掌握 TCP; (4)理解可靠传输的工作原理; (5)熟练掌握 TCP 报文段首部格式; (6)了解 TCP 流量控制和连接管理。 2.重点、难点 重点:TCP、UDP、可靠传输的工作原理 难点:TCP 可靠传输、TCP 与 UDP 的异同点 3.说明 通过嗅探器抓包的方式进行 TCP、UDP 工作原理分析。 本部分涉及实验,具体内容为:实验四:UDP 与 TCP 协议分析。 (六)应用层(12 学时) 本章主要讲述了常用的应用层协议,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因特网的工作原理和应用进程 间的通信规则,并着重介绍了常用应用层协议的具体内容。 本章的具体内容包括:域名系统(DNS),文件传输协议(FTP、TFTP),远程终端协议 (TELNET),万维网协议(HTTP),电子邮件协议(SMTP、POP3),动态主机配置协议(DHCP), 网络管理协议(SNMP),系统调用和网络编程。 1.基本要求 (1)了解应用进程跨越网络的通信; (2)熟练掌握 DNS; (3)掌握 FTP、TFTP; (4)了解 TELNET; (5)熟练掌握 HTTP; (6)掌握 SMTP、POP3; (7)掌握 DHCP; (8)掌握 SNMP。 2.重点、难点 重点:DNS、FTP、HTTP 难点:DNS、HTTP、MIB 3.说明 通过应用演示、通信分析、报文分析等多种网络管理与测量工具软件的应用,帮助学生 深入理解常用因特网协议的原理与应用。 本部分涉及实验,具体内容为:实验五:HTTP 与 DNS 协议分析、实验六:SNMP 协议 分析。 (七)网络多媒体技术(2 学时) 本章是多媒体服务技术的应用体现,主要讲述了因特网中的多媒体服务和采用的协议, 帮助学生认识多媒体服务在网络中的应用。 本章的具体内容包括:多媒体信息的特点,流媒体的概念与工作原理,VoIP 的工作原理
与应用 1.基本要求 (1)了解多媒体信息的特点; (2)掌握流媒体的概念; (3)理解VoIP (4)了解改进“尽最大努力交付”的服务。 2.重点、难点 重点:流媒体服务、实时运输协议 难点:流媒体服务 3.说明 本部分没有涉及具体实验教学内容 (八)无线网络(2学时) 本章是该课程的拓展内容,主要讲述了无线网络和移动网络的特点和工作原理,帮助学 生更好地理解无线网络。 本章的具体内容包括:无线局域网(WLAN),无线局域网使用的 CSMA/CA协议,无 线局域网MAC帧,无线个人局域网(wPAN),无线城域网(wMAN),蜂窝移动通信网 1.基本要求 (1)掌握WLAN (2)理解 CSMA/CA协议 (3)了解WPAN; (4)了解WMAN (5)了解蜂窝移动通信网。 2.重点、难点 重点:WLAN、 CSMA/CA协议、蓝牙、NFC、 ZigBee 难点:WLAN 3.说明 本部分没有涉及具体实验教学内容。 专题讲座(一):局域网与交换机原理 本专题是对局域网的搭建与交换机的工作原理的总结,主要讲述了以太网的扩展和交换 机的工作原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组网原理和园区网技术 本部分的具体内容包括:交换机的工作原理,组网技术,虚拟局域网的工作原理。 1.基本要求 (1)掌握交换机的工作原理; (2)熟练掌握组网技术; (3)熟练掌握虚拟局域网。 2.重点、难点 重点:交换机的工作原理、虚拟局域网 难点:虚拟局域网
与应用。 1.基本要求 (1)了解多媒体信息的特点; (2)掌握流媒体的概念; (3)理解 VoIP; (4)了解改进“尽最大努力交付”的服务。 2.重点、难点 重点:流媒体服务、实时运输协议 难点:流媒体服务 3.说明 本部分没有涉及具体实验教学内容。 (八)无线网络(2 学时) 本章是该课程的拓展内容,主要讲述了无线网络和移动网络的特点和工作原理,帮助学 生更好地理解无线网络。 本章的具体内容包括:无线局域网(WLAN),无线局域网使用的 CSMA/CA 协议,无 线局域网 MAC 帧,无线个人局域网(WPAN),无线城域网(WMAN),蜂窝移动通信网。 1.基本要求 (1)掌握 WLAN; (2)理解 CSMA/CA 协议; (3)了解 WPAN; (4)了解 WMAN; (5)了解蜂窝移动通信网。 2.重点、难点 重点:WLAN、CSMA/CA 协议、蓝牙、NFC、ZigBee 难点:WLAN 3.说明 本部分没有涉及具体实验教学内容。 专题讲座(一):局域网与交换机原理 本专题是对局域网的搭建与交换机的工作原理的总结,主要讲述了以太网的扩展和交换 机的工作原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组网原理和园区网技术。 本部分的具体内容包括:交换机的工作原理,组网技术,虚拟局域网的工作原理。 1.基本要求 (1)掌握交换机的工作原理; (2)熟练掌握组网技术; (3)熟练掌握虚拟局域网。 2.重点、难点 重点:交换机的工作原理、虚拟局域网 难点:虚拟局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