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大学化学工程与工艺教学大纲 《有机化学B》教学大纲 课程类别:大类基础课程 课程性质:必修 英文名称: Organic Chemistry B 总学时:80 讲授学时:80 学分:5 先修课程:无机化学 适用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制药工程 开课单位: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 、课程简介 《有机化学B》课程主要介绍有机化合物的组成、结构、物理和化学性质、 合成方法以及主要的有机反应机理等内容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有机化合物结构与性质的关系、掌握有机化 学的基本理论和概念及其化合物间相互转化的规律,熟悉常见有机化合物在化学 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了解学科范围内的重大科技新成果,了解 本学科在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课程以官能团为主线,注重基本知识和基本理 论的学习,在此基础上更加注重反应和应用结合,加强知识的综合运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具有化学基本理论认知能力,使学生具有坚实 的基础理论知识,能够分析和解决有机化学相关问题;培养学生的化学硏究和创 新思维能力,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和自学能力,为今后的学习以及从事与有机化 学有关的技术工作和科学研究打下基础。 、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第一章:绪论 (1学时) 教学内容: 1.1有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学 12有机化合物的特性 13分子结构和结构式 14共价键 15分子间相互作用力 16酸碱的概念 17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18有机化合物的研究程序 教学要求: (1)了解有机化学的研究对象,熟悉有机化合物的特性 (2)了解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理论,理解共价键的基本属性。 (3)掌握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方法。了解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和考核方法。 授课方式:讲授+自学 第二章:饱和烃:烷烃和环烷烃 学时) 教学内容: 2.1烷烃和环烷烃的通式和构造异构 22烷烃和环烷烃的命名
大连大学化学工程与工艺教学大纲 13 《有机化学 B》教学大纲 课程类别:大类基础课程 课程性质:必修 英文名称:Organic Chemistry B 总 学 时:80 讲授学时:80 学 分:5 先修课程:无机化学 适用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制药工程 开课单位: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 一、课程简介 《有机化学 B》课程主要介绍有机化合物的组成、结构、物理和化学性质、 合成方法以及主要的有机反应机理等内容。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有机化合物结构与性质的关系、掌握有机化 学的基本理论和概念及其化合物间相互转化的规律,熟悉常见有机化合物在化学 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了解学科范围内的重大科技新成果,了解 本学科在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课程以官能团为主线,注重基本知识和基本理 论的学习,在此基础上更加注重反应和应用结合,加强知识的综合运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具有化学基本理论认知能力,使学生具有坚实 的基础理论知识,能够分析和解决有机化学相关问题;培养学生的化学研究和创 新思维能力,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和自学能力,为今后的学习以及从事与有机化 学有关的技术工作和科学研究打下基础。 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第一章: 绪 论 ( 1 学时) 教学内容: 1.1 有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学 1.2 有机化合物的特性 1.3 分子结构和结构式 1.4 共价键 1.5 分子间相互作用力 1.6 酸碱的概念 1.7 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1.8 有机化合物的研究程序 教学要求: (1) 了解有机化学的研究对象,熟悉有机化合物的特性。 (2) 了解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理论,理解共价键的基本属性。 (3) 掌握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方法。了解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和考核方法。 授课方式:讲授+自学 第二章: 饱和烃:烷烃和环烷烃 ( 8 学时) 教学内容: 2.1 烷烃和环烷烃的通式和构造异构 2.2 烷烃和环烷烃的命名
大连大学化学工程与工艺教学大纲 23烷烃和环烷烃的结构 24烷烃和环烷烃的构象 2.5烷烃和环烷烃的物理性质 2.6烷烃和环烷烃的化学性质 27烷烃和环烷烃的主要来源和制法 教学要求: (1)了解普通命名法、衍生物命名法,掌握烷烃的系统命名法。掌握构造 异构,掌握环烷烃的立体异构。 (2)掌握$φ3杂化与烷烃、环烷烃结构,掌握烷烃的构象。 (3)掌握烷烃和环烷烃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了解烷烃和环烷烃的主要 来源和制法。 授课方式:讲授+自学 第三章:不饱和烃:烯烃和炔烃 (8学时) 教学内容: 3.1烯烃和炔烃的结构 3.2烯烃和炔烃的同分异构 3.3烯烃和炔烃的命名 34烯烃和炔烃的物理性质 3.5烯烃和炔烃的化学性质 3.6烯烃和炔烃的工业来源和制法 教学要求: (1)掌握烯烃和炔烃的结构特点、同分异构、命名。 (2)掌握烯烃和炔烃的化学性质。掌握烯烃和炔烃的亲电加成反应。理解 马氏规则:亲电加成反应的机理;清楚碳正离子的稳定性;了解烯烃 和炔烃的共性及个性。 (3)了解烯烃和炔烃的工业来源和制法 授课方式:讲授+自学 第四章:二烯烃共轭体系共振论 (3学时) 教学内容: 1二烯烃的分类和命名 42二烯烃的结构 43电子离域与共轭体系 45共轭二烯烃的化学性质 46重要共轭二烯烃的工业制法 47环戊二烯 教学要求 1)掌握共轭二烯烃的结构和共轭效应。理解共振论的基本原理。 (2)掌握共轭二烯烃的化学性质 (3)了解重要共轭二烯的工业制法 授课方式:讲授+自学 第五章:芳烃芳香性 (6学时) 教学内容: 51芳烃的构造异构和命名 52苯的结构 14
大连大学化学工程与工艺教学大纲 14 2.3 烷烃和环烷烃的结构 2.4 烷烃和环烷烃的构象 2.5 烷烃和环烷烃的物理性质 2.6 烷烃和环烷烃的化学性质 2.7 烷烃和环烷烃的主要来源和制法 教学要求: (1) 了解普通命名法、衍生物命名法,掌握烷烃的系统命名法。掌握构造 异构,掌握环烷烃的立体异构。 (2) 掌握 sp3 杂化与烷烃、环烷烃结构,掌握烷烃的构象。 (3) 掌握烷烃和环烷烃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了解烷烃和环烷烃的主要 来源和制法。 授课方式:讲授+自学 第三章: 不饱和烃:烯烃和炔烃 ( 8 学时) 教学内容: 3.1 烯烃和炔烃的结构 3.2 烯烃和炔烃的同分异构 3.3 烯烃和炔烃的命名 3.4 烯烃和炔烃的物理性质 3.5 烯烃和炔烃的化学性质 3.6 烯烃和炔烃的工业来源和制法 教学要求: (1) 掌握烯烃和炔烃的结构特点、同分异构、命名。 (2) 掌握烯烃和炔烃的化学性质。掌握烯烃和炔烃的亲电加成反应。理解 马氏规则;亲电加成反应的机理;清楚碳正离子的稳定性;了解烯烃 和炔烃的共性及个性。 (3) 了解烯烃和炔烃的工业来源和制法。 授课方式:讲授+自学 第四章: 二烯烃 共轭体系 共振论 ( 3 学时) 教学内容: 4.1 二烯烃的分类和命名 4.2 二烯烃的结构 4.3 电子离域与共轭体系 4.5 共轭二烯烃的化学性质 4.6 重要共轭二烯烃的工业制法 4.7 环戊二烯 教学要求: (1) 掌握共轭二烯烃的结构和共轭效应。理解共振论的基本原理。 (2) 掌握共轭二烯烃的化学性质。 (3) 了解重要共轭二烯的工业制法。 授课方式:讲授+自学 第五章: 芳烃 芳香性 ( 6 学时) 教学内容: 5.1 芳烃的构造异构和命名 5.2 苯的结构
大连大学化学工程与工艺教学大纲 53单环芳烃的物理性质 54单环芳烃的化学性质 55苯环上亲电取代反应的定位规则 56芳香族亲电取代反应中的动力学和热力学控制 57稠环芳烃 58芳香性 59富勒烯 5.10芳烃的工业来源 511多官能团化合物的命名 教学要求: 1)掌握苯的结构,掌握单环芳烃的化学性质,掌握芳烃的亲电取代反应 和机理。掌握定位规则及其合成上的应用 (2)掌握 Huckel规则,会用 Huckel规则判断芳香性 (3)掌握萘的结构和化学性质,了解其他稠环芳烃的特点 (4)了解单环芳烃和稠环芳烃的来源与制法。 (5)理解多官团有机物的命名原则。 授课方式:讲授+自学 第六章:立体化学 学时 教学内容 61异构体的分类 62手性和对称性 63手性分子的性质—光学活性 64具有一个手性中心的对映异构分子的构型 65具有两个手性中心的对映异构 66手性中心的产生 67手性合成 68外消旋体的拆分旋光纯度 69脂环化合物的立体异构 6.10构象异构体和构象非对映体 611不含手性中心化合物的对映异构 612对映异构在研究反应机理中的应用 教学要求: (1)掌握旋光性及比旋度的概念:掌握费歇尔投影式的使用方法;掌握对 映体、非对映体、外消旋体等概念。 (2)了解不对称合成和外消旋体的拆分方法。通过本章的学习建立良好的 立体有机化学的概念。 授课方式:讲授+自学 第七章:卤代烃相转移催化反应邻基效应 (8学时) 教学内容 7.1卤代烃的分类 72卤代烃的命名 73卤代烃的制法 74卤代烃的物理性质 7.5卤代烃的化学性质
大连大学化学工程与工艺教学大纲 15 5.3 单环芳烃的物理性质 5.4 单环芳烃的化学性质 5.5 苯环上亲电取代反应的定位规则 5.6 芳香族亲电取代反应中的动力学和热力学控制 5.7 稠环芳烃 5.8 芳香性 5.9 富勒烯 5.10 芳烃的工业来源 5.11 多官能团化合物的命名 教学要求: (1) 掌握苯的结构,掌握单环芳烃的化学性质,掌握芳烃的亲电取代反应 和机理。掌握定位规则及其合成上的应用。 (2) 掌握 Hückel 规则,会用 Hückel 规则判断芳香性。 (3) 掌握萘的结构和化学性质,了解其他稠环芳烃的特点 (4) 了解单环芳烃和稠环芳烃的来源与制法。 (5) 理解多官团有机物的命名原则。 授课方式:讲授+自学 第六章: 立体化学 (4 学时) 教学内容: 6.1 异构体的分类 6.2 手性和对称性 6.3 手性分子的性质——光学活性 6.4 具有一个手性中心的对映异构 分子的构型 6.5 具有两个手性中心的对映异构 6.6 手性中心的产生 6.7 手性合成 6.8 外消旋体的拆分 旋光纯度 6.9 脂环化合物的立体异构 6.10 构象异构体和构象非对映体 6.11 不含手性中心化合物的对映异构 6.12 对映异构在研究反应机理中的应用 教学要求: (1) 掌握旋光性及比旋度的概念;掌握费歇尔投影式的使用方法;掌握对 映体、非对映体、外消旋体等概念。 (2) 了解不对称合成和外消旋体的拆分方法。通过本章的学习建立良好的 立体有机化学的概念。 授课方式:讲授+自学 第七章: 卤代烃 相转移催化反应 邻基效应 ( 8 学时) 教学内容: 7.1 卤代烃的分类 7.2 卤代烃的命名 7.3 卤代烃的制法 7.4 卤代烃的物理性质 7.5 卤代烃的化学性质
大连大学化学工程与工艺教学大纲 7.6亲核取代反应机理 77影响亲核取代反应的因素 7.8消除反应的机理 79消除反应的取向 7.10影响消除反应的因素 71取代和消除反应的竞争 7.12卤代烯烃和卤代芳烃的化学性质 7.13氟代烃 教学要求 (1)掌握卤代烃的亲核取代反应及其应用;掌握亲核取代反应的机理特征 及其影响因素:掌握不同类型卤代烃的反应活性及其特点;掌握消除 反应的活性次序和消除规则。 (2)了解邻基参与及相转移催化的基本原理及特点;了解消除反应与亲核 取代反应的竞争;了解卤代烃与金属反应的意义 授课方式:讲授+自学 第八章:有机化合物的波谱分析 (3学时) 教学内容: 81分子吸收光谱和分子结构 82红外吸收光谱 83核磁共振谱 教学要求: (1)了解分子的振动和红外光谱。掌握主要有机化合物基团的特征频率 用红外图谱解析简单的化合物 (2)了解核磁共振的产生,掌握常见的化学位移。理解自旋偶合与裂分, 用核磁共振图谱解析简单的化合物。 授课方式:讲授+自学 第九章:醇和酚 (5学时) 教学内容 9.1醇和酚的分类、构造异构和命名 9.2醇和酚的结构 9.3醇和酚的制法 94醇和酚的物理性质 9.5醇和酚的物理性质 9.6醇和酚的波谱性质 97醇和酚的化学性质醇和酚的共性 9.8醇羟基的反应醇的个性 99酚芳环上的反应酚的个性 教学要求: (1)掌握醇和酚的结构和化学性质 (2)了解醇和酚的命名、制法、物理性质和波谱性质。 授课方式:讲授+自学 第十章:醚和环氧化合物 (2学时) 教学内容 10.1醚和环氧化合物的命名
大连大学化学工程与工艺教学大纲 16 7.6 亲核取代反应机理 7.7 影响亲核取代反应的因素 7.8 消除反应的机理 7.9 消除反应的取向 7.10 影响消除反应的因素 7.11 取代和消除反应的竞争 7.12 卤代烯烃和卤代芳烃的化学性质 7.13 氟代烃 教学要求: (1) 掌握卤代烃的亲核取代反应及其应用;掌握亲核取代反应的机理特征 及其影响因素;掌握不同类型卤代烃的反应活性及其特点;掌握消除 反应的活性次序和消除规则。 (2)了解邻基参与及相转移催化的基本原理及特点;了解消除反应与亲核 取代反应的竞争;了解卤代烃与金属反应的意义。 授课方式:讲授+自学 第八章: 有机化合物的波谱分析 ( 3 学时) 教学内容: 8.1 分子吸收光谱和分子结构 8.2 红外吸收光谱 8.3 核磁共振谱 教学要求: (1) 了解分子的振动和红外光谱。掌握主要有机化合物基团的特征频率, 用红外图谱解析简单的化合物。 (2) 了解核磁共振的产生,掌握常见的化学位移。理解自旋偶合与裂分, 用核磁共振图谱解析简单的化合物。 授课方式:讲授+自学 第九章: 醇和酚 (5 学时) 教学内容: 9.1 醇和酚的分类、构造异构和命名 9.2 醇和酚的结构 9.3 醇和酚的制法 9.4 醇和酚的物理性质 9.5 醇和酚的物理性质 9.6 醇和酚的波谱性质 9.7 醇和酚的化学性质——醇和酚的共性 9.8 醇羟基的反应——醇的个性 9.9 酚芳环上的反应——酚的个性 教学要求: (1) 掌握醇和酚的结构和化学性质。 (2) 了解醇和酚的命名、制法、物理性质和波谱性质。 授课方式:讲授+自学 第十章: 醚和环氧化合物 ( 2 学时) 教学内容: 10.1 醚和环氧化合物的命名
大连大学化学工程与工艺教学大纲 102醚和环氧化合物的结构 10.3醚和环氧化合物的制法 104醚的物理性质 10.5醚的波谱性质 106醚和环醚的化学性质 10.7冠醚 教学要求: (1)掌握醚和环氧化合物的结构、制法,了解醚和环氧化合物物理性质及 波谱性质。 (2)掌握醚和简单环氧化合物的化学性质。 授课方式:讲授+自学 第十一章:醛、酮和醌 (8学时) 教学内容 11.1醛和酮的命名 112醛和酮的结构 113醛和酮的制法 114醛和酮的物理性质 115醛和酮的波谱性质 116醛和酮的化学性质 ll7a,β不饱和醛、酮的特性 18乙烯酮卡宾 11.9醌 教学要求 (1)了解醛和酮的命名、结构、制法,了解醛和酮物理性质及波谱性质。 (2)掌握醛和酮的化学性质,掌握亲核加成反应的机理及其不同醛和酮的 反应活性比较;理解α,β不饱和醛、酮的特性。掌握本章中的重要人 名反应。 (3)了解醌的制法和化学性质 授课方式:讲授+自学 第十二章:羧酸 (4学时) 教学内容 12.1羧酸的分类和命名 122羧酸的结构 12.3羧酸的制法 124羧酸的物理性质 12.5羧酸的波谱性质 126羧酸的化学性质 12.7羟基酸 教学要求: (1)了解羧酸的分类、命名、结构和制法,了解羧酸物理性质及波谱性质。 (2)掌握羧酸的化学性质 (3)掌握羟基酸的制法和化学性质 授课方式:讲授+自学 第十三章:羧酸衍生物 (4学时)
大连大学化学工程与工艺教学大纲 17 10.2 醚和环氧化合物的结构 10.3 醚和环氧化合物的制法 10.4 醚的物理性质 10.5 醚的波谱性质 10.6 醚和环醚的化学性质 10.7 冠醚 教学要求: (1) 掌握醚和环氧化合物的结构、制法,了解醚和环氧化合物物理性质及 波谱性质。 (2) 掌握醚和简单环氧化合物的化学性质。 授课方式:讲授+自学 第十一章: 醛、酮和醌 ( 8 学时) 教学内容: 11.1 醛和酮的命名 11.2 醛和酮的结构 11.3 醛和酮的制法 11.4 醛和酮的物理性质 11.5 醛和酮的波谱性质 11.6 醛和酮的化学性质 11.7 α, β-不饱和醛、酮的特性 11.8 乙烯酮 卡宾 11.9 醌 教学要求: (1) 了解醛和酮的命名、结构、制法,了解醛和酮物理性质及波谱性质。 (2) 掌握醛和酮的化学性质,掌握亲核加成反应的机理及其不同醛和酮的 反应活性比较;理解 α, β-不饱和醛、酮的特性。掌握本章中的重要人 名反应。 (3)了解醌的制法和化学性质。 授课方式:讲授+自学 第十二章: 羧酸 ( 4 学时) 教学内容: 12.1 羧酸的分类和命名 12.2 羧酸的结构 12.3 羧酸的制法 12.4 羧酸的物理性质 12.5 羧酸的波谱性质 12.6 羧酸的化学性质 12.7 羟基酸 教学要求: (1) 了解羧酸的分类、命名、结构和制法,了解羧酸物理性质及波谱性质。 (2) 掌握羧酸的化学性质。 (3) 掌握羟基酸的制法和化学性质。 授课方式:讲授+自学 第十三章: 羧酸衍生物 ( 4 学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