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大学化学工程与工艺教学大纲 《分析化学》教学大纲 课程类别:大类基础课程 课程性质:必修 英文名称: Analvtical Chemistry 总学时:32讲授学时:32 学分:2 先修课程:无机化学 适用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环境科学、环境工程、化学,髙分子材料,制 药等 开课单位: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基础化学教研室 课程简介 《分析化学》是一门理论与应用相结合,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它包括误差及 数据的处理、酸碱滴定法、配位滴定法、沉淀滴定法、氧化还原滴定法和常见的 分离方法等内容。本课程的目的和任务是使学生了解分析化学学科进展;掌握分 析化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进一步获取知识的能力,用 分析化学中量”的概念和创造性思维方法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应 用型人才,为《有机化学》等后续课程以及从事与分析有关的技术工作和科学研 究打下一定的基础 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第0章:绪论 (1学时) 教学内容: 0.1分析化学的任务和作用 0.2分析方法的分类和分析化学的进展 03本课程的主要内容 04本课程的学习方法及考核方法 教学要求 (1)理解分析化学所研究的基本问题。 (2)了解分析化学的发展历史、分析化学的内涵及其与其它相关学科的关 系 (3)了解本课程的学习方法及考核方法 授课方式:讲授+自学 第一章:误差及分析数据的处理 (5学时) 教学内容: 1.1定量分析中的误差 12分析结果的数据处理 13有效数字及其运算规则 14滴定分析概述 教学要求: (1)了解误差产生的原因及减免方法,掌握分析结果数据处理的各种方法 (2)掌握有效数字的基本概念及其运算规则。 (3)掌握滴定分析的相关概念、标准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及其滴定分析的计
大连大学化学工程与工艺教学大纲 8 《分析化学》教学大纲 课程类别:大类基础课程 课程性质:必修 英文名称:Analytical Chemistry 总 学 时:32 讲授学时:32 学 分:2 先修课程:无机化学 适用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环境科学、环境工程、化学,高分子材料,制 药等 开课单位: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基础化学教研室 一、课程简介 《分析化学》是一门理论与应用相结合,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它包括误差及 数据的处理、酸碱滴定法、配位滴定法、沉淀滴定法、氧化还原滴定法和常见的 分离方法等内容。本课程的目的和任务是使学生了解分析化学学科进展;掌握分 析化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进一步获取知识的能力,用 分析化学中“量”的概念和创造性思维方法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应 用型人才,为《有机化学》等后续课程以及从事与分析有关的技术工作和科学研 究打下一定的基础。 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第 0 章:绪论 ( 1 学时) 教学内容: 0.1 分析化学的任务和作用 0.2 分析方法的分类和分析化学的进展 0.3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 0.4 本课程的学习方法及考核方法 教学要求: (1) 理解分析化学所研究的基本问题。 (2) 了解分析化学的发展历史、分析化学的内涵及其与其它相关学科的关 系。 (3) 了解本课程的学习方法及考核方法。 授课方式:讲授+自学 第一章:误差及分析数据的处理 ( 5 学时) 教学内容: 1.1 定量分析中的误差 1.2 分析结果的数据处理 1.3 有效数字及其运算规则 1.4 滴定分析概述 教学要求: (1) 了解误差产生的原因及减免方法,掌握分析结果数据处理的各种方法。 (2) 掌握有效数字的基本概念及其运算规则。 (3) 掌握滴定分析的相关概念、标准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及其滴定分析的计 算
大连大学化学工程与工艺教学大纲 授课方式:讲授+讨论 第二章:酸碱滴定法 (8学时) 教学内容: 21酸碱平衡及各种溶液pH值的计算 22酸碱滴定原理 23滴定方式和应用示例 24酸碱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 教学要求: (1)掌握一元弱酸(碱)、多元弱酸(碱)、两性物质溶液的pHⅠ值及各物种 浓度的计算。 (2)掌握缓冲溶液的组成、配制、缓冲原理、pH值的计算。 (3)理解酸碱指示剂的变色原理。 (4)掌握酸碱标准溶液的配制及标定方法。 (5)掌握各种类型滴定曲线的特点及其影响滴定突跃的因素,能绘制滴定曲 线 (6)了解判断被测物质能否被准确滴定、选择合适指示剂的方法。 (7)了解酸碱滴定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授课方式:讲授+讨论 第三章:配位滴定法 (5学时) 教学内容 3.1概述 3.2副反应系数和条件稳定常数 4配位滴定原理 3.5干扰的消除和滴定方式 教学要求: (1)掌握配位滴定法影响主反应的各种因素、副反应系数及条件稳定常数的 概念。并掌握有关计算,主要包括副反应系数及条件稳定常数的计算。 (2)掌握配位滴定的基本原理,能正确选择被测物质适宜的滴定条件,正确 求算滴定分析结果。 (3)了解EDTA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方法 (4)了解金属指示剂的变色原理和选择原则,了解消除干扰离子的各种方 授课方式:讲授+讨论 第四章:沉淀溶解平衡及其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 (5学时) 教学内容: 4.1沉淀-溶解平衡 42与沉淀有关的概念 4.3沉淀滴定法 教学要求: (1)掌握溶度积常数的概念、溶度积规则、有关溶度积的计算。 (2)熟悉沉淀生成、溶解或转化的条件。 3)掌握三种重要的沉淀滴定法(莫尔法、佛尔哈得法、法扬司法)的基本 原理。正确求算滴定分析结果 授课方式:讲授+讨论
大连大学化学工程与工艺教学大纲 9 授课方式:讲授+讨论 第二章:酸碱滴定法 ( 8 学时) 教学内容: 2.1 酸碱平衡及各种溶液 pH 值的计算 2.2 酸碱滴定原理 2.3 滴定方式和应用示例 2.4 酸碱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 教学要求: (1) 掌握一元弱酸(碱)、多元弱酸(碱)、两性物质溶液的 pH 值及各物种 浓度的计算。 (2) 掌握缓冲溶液的组成、配制、缓冲原理、pH 值的计算。 (3) 理解酸碱指示剂的变色原理。 (4) 掌握酸碱标准溶液的配制及标定方法。 (5) 掌握各种类型滴定曲线的特点及其影响滴定突跃的因素,能绘制滴定曲 线。 (6) 了解判断被测物质能否被准确滴定、选择合适指示剂的方法。 (7) 了解酸碱滴定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授课方式:讲授+讨论 第三章:配位滴定法 ( 5 学时) 教学内容: 3.1 概述 3.2 副反应系数和条件稳定常数 3.4 配位滴定原理 3.5 干扰的消除和滴定方式 教学要求: (1) 掌握配位滴定法影响主反应的各种因素、副反应系数及条件稳定常数的 概念。并掌握有关计算,主要包括副反应系数及条件稳定常数的计算。 (2) 掌握配位滴定的基本原理,能正确选择被测物质适宜的滴定条件,正确 求算滴定分析结果。 (3) 了解 EDTA 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方法。 (4) 了解金属指示剂的变色原理和选择原则,了解消除干扰离子的各种方 法。 授课方式:讲授+讨论 第四章:沉淀溶解平衡及其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 (5 学时) 教学内容: 4.1 沉淀-溶解平衡 4.2 与沉淀有关的概念 4.3 沉淀滴定法 教学要求: (1) 掌握溶度积常数的概念、溶度积规则、有关溶度积的计算。 (2) 熟悉沉淀生成、溶解或转化的条件。 (3) 掌握三种重要的沉淀滴定法(莫尔法、佛尔哈得法、法扬司法)的基本 原理。正确求算滴定分析结果。 授课方式:讲授+讨论
大连大学化学工程与工艺教学大纲 第五章:氧化还原滴定法 (6学时) 教学内容: 5条件电极电势与氧化还原平衡 52滴定曲线与指示剂 53待测组分滴定前的预处理 54重要的氧化还原滴定法 教学要求: (1)掌握有关氧化还原平衡的计算、条件电位的计算 (2)掌握氧化还原滴定的基本原理,理论终点、滴定终点的电位值的计算。 正确求算滴定分析结果。 (3)了解氧化还原指示剂的变色原理及选择原则。 (4)掌握髙锰酸钾法、重铬酸钾法、碘量法。 授课方式:讲授+讨论 第六章:分析化学中的分离方法 (2学时) 教学内容: 6.1常见的分离方法简介 教学要求: (1)了解常见的分离方法如沉淀分离法、萃取分离法、膜分离法、柱分离法 授课方式:讲授+自学 三、其它教学环节安排 本课程讲授32学时,另开设32学时分析化学实验课,具体见《分析化学实 验》教学大纲。 四、考核方式 本课程以期末考试为主要考核方式,适度参考课程考勤、完成作业情况。课 程成绩用百分制评定与登记,由80%的期末成绩和20%的平时成绩组成。 (1)平时成绩占20%。在期末考试前学生提交本课程总结,该总结内容占 平时成绩的50%,作业和出勤各占平时成绩的25%目的是促进学生们 更好地自主学习 (2)期末成绩:采用百分制试卷、闭卷笔试的方式进行。 五、主要参考教材 []史启祯主编.无机化学与化学分析(第三版)[M]北京:高等教育 出版社,2011 [2]胡乃非欧阳津.分析化学(化学分析部分)(第三版)[M].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3]李发美编.分析化学(第七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 [4]倪静安等编著.无机及分析化学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5]浙江大学编.无机及分析化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4. 撰写人:李英敏 审核人:尤慧艳 课程负责人:李英敏
大连大学化学工程与工艺教学大纲 10 第五章:氧化还原滴定法 ( 6 学时) 教学内容: 5.1 条件电极电势与氧化还原平衡 5.2 滴定曲线与指示剂 5.3 待测组分滴定前的预处理 5.4 重要的氧化还原滴定法 教学要求: (1) 掌握有关氧化还原平衡的计算、条件电位的计算。 (2) 掌握氧化还原滴定的基本原理,理论终点、滴定终点的电位值的计算。 正确求算滴定分析结果。 (3) 了解氧化还原指示剂的变色原理及选择原则。 (4) 掌握高锰酸钾法、重铬酸钾法、碘量法。 授课方式:讲授+讨论 第六章:分析化学中的分离方法 (2 学时) 教学内容: 6.1 常见的分离方法简介 教学要求: (1) 了解常见的分离方法如沉淀分离法、萃取分离法、膜分离法、柱分离法 等。 授课方式:讲授+自学 三、其它教学环节安排 本课程讲授 32 学时,另开设 32 学时分析化学实验课,具体见《分析化学实 验》教学大纲。 四、考核方式 本课程以期末考试为主要考核方式,适度参考课程考勤、完成作业情况。课 程成绩用百分制评定与登记,由 80%的期末成绩和 20%的平时成绩组成。 (1)平时成绩占 20%。在期末考试前学生提交本课程总结,该总结内容占 平时成绩的 50%,作业和出勤各占平时成绩的 25%。目的是促进学生们 更好地自主学习。 (2)期末成绩:采用百分制试卷、闭卷笔试的方式进行。 五、主要参考教材 [1] 史启祯主编.无机化学与化学分析(第三版)[M].北京:高等教育 出版社,2011. [2] 胡乃非 欧阳津.分析化学(化学分析部分)(第三版)[M].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3] 李发美编. 分析化学(第七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 [4] 倪静安等编著. 无机及分析化学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5] 浙江大学编.无机及分析化学[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4. 撰写人:李英敏 审核人:尤慧艳 课程负责人:李英敏
大连大学化学工程与工艺教学大纲 《分析化学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类别:大类基础课程 英文名称: Experiment of analytical chemistry 课程性质:必修 是否独立设课:是 总学时:32 其中实验学时:32 总学分:1.0 其中实验学分:1.0 适用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环境科学、化学、医学检验、中药、制药、高 分子材料、环境工程等专业 开课单位: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基础教硏室 实验项目数:8 必做项目数 选作项目数:0 综合性、设计性项目数:1 、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 1通过实验课,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科学实验作风,正确熟练地掌握化学分 析的基本操作技术 2通过验证性实验培养学生知识运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综合性实验培养学生根据实验目的自行拟定方法和步骤,培养学生 的创新意识。 、主要仪器设备及工具 上皿电子天平,可调式电热器。 2.酸、碱滴定管(10ml、25ml、50m);容量瓶(250ml);烧杯(50ml、100ml、 500ml)三角瓶(250m1);移液管(5ml、10ml、20ml、25mml、100m1);量筒 (l0ml、5oml、l0oml):碘量瓶(250ml);干燥器等常用滴定分析仪器等。 3各种常用化学试剂若干。 三、实验内容及要求 序实验项目 学时验验组 号名称 实验内容 分配要类人 求型|数 酸碱溶液体学习滴定基本操作,学会正确判断滴定终点及数4 必验 积比值测定|据记录与处理方法。 酸碱标准溶 进一步掌握滴定分析基本操作,学习酸碱标准溶 液的配制与 标定 液的配制与标定方法,熟悉酸碱指示剂的使用。 混合碱含量 学习双指示剂法测定混合碱的原理和方法。了解 的分析 滴定过程中溶液p值的变化。重点练习容量瓶4验 和移液管的使用 做证 生理盐水中 4氯化钠含量学习摩尔法测定氯的原理,了解指示剂的使用。4 的测定
大连大学化学工程与工艺教学大纲 11 《分析化学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类别:大类基础课程 英文名称:Experiment of analytical chemistry 课程性质:必修 是否独立设课:是 总 学 时:32 其中实验学时:32 总 学 分:1.0 其中实验学分:1.0 适用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环境科学、化学、医学检验、中药、制药、高 分子材料、环境工程等专业 开课单位: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基础教研室 实验项目数:8 必做项目数:8 选作项目数:0 综合性、设计性项目数:1 一、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 1 通过实验课,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科学实验作风,正确熟练地掌握化学分 析的基本操作技术。 2 通过验证性实验培养学生知识运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通过综合性实验培养学生根据实验目的自行拟定方法和步骤,培养学生 的创新意识。 二、主要仪器设备及工具 1. 上皿电子天平,可调式电热器。 2. 酸、碱滴定管(10ml、25ml、50ml);容量瓶(250ml);烧杯(50ml、100ml、 500ml)三角瓶(250ml);移液管(5ml、10ml、 20ml、25mml、100ml);量筒 (10ml、50ml、100ml);碘量瓶(250ml);干燥器等常用滴定分析仪器等。 3 各种常用化学试剂若干。 三、实验内容及要求 序 号 实验项目 名称 实验内容 学时 分配 实 验 要 求 实 验 类 型 每 组 人 数 1 酸碱溶液体 积比值测定 学习滴定基本操作,学会正确判断滴定终点及数 据记录与处理方法。 4 必 做 验 证 1 2 酸碱标准溶 液的配制与 标定 进一步掌握滴定分析基本操作,学习酸碱标准溶 液的配制与标定方法,熟悉酸碱指示剂的使用。 4 必 做 验 证 1 3 混合碱含量 的分析 学习双指示剂法测定混合碱的原理和方法。了解 滴定过程中溶液 pH 值的变化。重点练习容量瓶 和移液管的使用。 4 必 做 验 证 1 4 生理盐水中 氯化钠含量 的测定 学习摩尔法测定氯的原理,了解指示剂的使用。 4 必 做 验 证 1 5 水的总硬度 学习配位滴定法的原理、方法和计算,掌握铬黑 4 必 验 1
大连大学化学工程与工艺教学大纲 测定 T和K-B指示剂的使用方法和终点颜色变化 6/铜盐中铜含掌握碘量法标准溶液的配制方法,掌握用碘量法\4做 量的测定测定铜盐中铜含量的原理和方法。 药剂中钙含了解KMmO4法测定药剂中Ca的原理和方法 4 量的测定掌握重量分析基本操作。 滴定分析基 本操作考核/考核滴定管、移液官和容量瓶的正确使用 四、考核方式 1实验报告要求: 实验的最后阶段是实验总结,即对实验数据进行整理、绘制图表、分析实验 现象、撰写实验报告。每位实验参与者都要独立完成一份实验报告,实验报告的 编写应持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如实验结果与理论有较大出入时,不 得随意修改实验数据和结果,不得用凑数据的方法来向理论靠拢,而是用理论知 识来分析实验数据和结果,解释实验现象,找出引起较大误差的原因。 2.考核方式 本课程主要考核学生完成实验项目的情况,并组织进行实验操作考核 课程成绩用百分制评定,按五级分制登记。百分制与五级分制的对应关系 A:≥90分;B:≤80分<90分;C:≤70分<80;D≤60分<70;F:<60分 百分制成绩组成:实验项目成绩满分80分,其中,每项实验成绩以实验报 告成绩计入,满分10分。实验报告成绩包括实验预习、实验操作和实验数据处 理,依次各占报告成绩的20%、40%和40%。操作考核成绩按百分制登记,占总 成绩的20%。 五、教材及参考书 [使用教材:辛剑孟长功主编《基础化学实验》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倪静安等编著.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2 撰写人:李英敏 审核人:郭明 课程负责人:李英敏
大连大学化学工程与工艺教学大纲 12 测定 T 和 K-B 指示剂的使用方法和终点颜色变化。 做 证 6 铜盐中铜含 量的测定 掌握碘量法标准溶液的配制方法,掌握用碘量法 测定铜盐中铜含量的原理和方法。 4 必 做 验 证 1 7 药剂中钙含 量的测定 了解 KMnO4 法测定药剂中 Ca 的原理和方法。 掌握重量分析基本操作。 4 必 做 综 合 1 8 滴定分析基 本操作考核 考核滴定管、移液官和容量瓶的正确使用 4 必 做 1 四、考核方式 1.实验报告要求: 实验的最后阶段是实验总结,即对实验数据进行整理、绘制图表、分析实验 现象、撰写实验报告。每位实验参与者都要独立完成一份实验报告,实验报告的 编写应持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如实验结果与理论有较大出入时,不 得随意修改实验数据和结果,不得用凑数据的方法来向理论靠拢,而是用理论知 识来分析实验数据和结果,解释实验现象,找出引起较大误差的原因。 2.考核方式: 本课程主要考核学生完成实验项目的情况,并组织进行实验操作考核。 课程成绩用百分制评定,按五级分制登记。百分制与五级分制的对应关系, A:90 分;B:80 分<90 分;C:70 分<80;D: 60 分<70;F:<60 分 百分制成绩组成:实验项目成绩满分 80 分,其中,每项实验成绩以实验报 告成绩计入,满分 10 分。实验报告成绩包括实验预习、实验操作和实验数据处 理,依次各占报告成绩的 20%、40%和 40%。操作考核成绩按百分制登记,占总 成绩的 20%。 五、教材及参考书 [1] 使用教材:辛剑 孟长功主编《基础化学实验》.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 倪静安等编著.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2 撰写人:李英敏 审核人:郭明 课程负责人:李英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