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大学化学工程与工艺教学大纲 (1)掌握离子化合物的特点,离子半径、离子的电子构型、晶格能等概念。 (2)掌握价键理论的基本观点,成键特点及类型。 (3)掌握杂化轨道理论的基本内容 (4)会用该理论解释分子或离子的空间构型,从而判断物质的性质。 (5)掌握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并用其判断分子构型 (6)了解分子轨道理论,能用其分析同核双原子分子的成键情况 (7)了解分子间力的产生及影响其大小的因素。 (8)掌握氢键的形成条件、特点及其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授课方式:讲授+自学 第五章:氧化还原反应 (4学时) 教学内容: 51氧化还原 52原电池 53标准电极电势与电池电动势 54能斯特方程 55元素电势图 教学要求: (1)掌握氧化还原、氧化值的概念。熟练配平化学反应方程式。 (2)掌握原电池的构造、电池符号的写法 (3)了解标准电极电势的概念、电池电动势与电极电势的关系。 (4)掌握有关能斯特方程的计算 (5)掌握电池的标准电动势E0与△G°298、K°间的关系。 (6)了解元素电势图,能判断歧化反应的发生,进行某电对标准电极电势 的计算。 授课方式:讲授+自学 第六章:配位化合物 (6学时) 教学内容 61配合物的基本概念 62配合物的价键理论 63配合物的晶体场理论 64配合物稳定常数 教学要求: (1)掌握配合物的组成、命名及描述其某一方面结构特征的术语 (2)掌握配合物的价键理论,并用其解释配合物的稳定性、磁性及空间构 (3)了解配合物的晶体场理论并用其解释配合物的稳定性、磁性。 4)掌握配合物稳定常数、累积稳定常数等配合物稳定性的表示方法。 授课方式:讲授+自学 第七章:s区元素 (4学时) 教学内容: 7.ls区元素 72碱金属、碱土金属单质 73碱金属、碱土金属氧化物与氢氧化物 74碱金属、碱土金属盐
大连大学化学工程与工艺教学大纲 3 (1) 掌握离子化合物的特点,离子半径、离子的电子构型、晶格能等概念。 (2) 掌握价键理论的基本观点,成键特点及类型。 (3) 掌握杂化轨道理论的基本内容。 (4) 会用该理论解释分子或离子的空间构型,从而判断物质的性质。 (5) 掌握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并用其判断分子构型。 (6) 了解分子轨道理论,能用其分析同核双原子分子的成键情况。 (7) 了解分子间力的产生及影响其大小的因素。 (8) 掌握氢键的形成条件、特点及其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授课方式:讲授+自学 第五章:氧化还原反应 (4 学时) 教学内容: 5.1 氧化还原 5.2 原电池 5.3 标准电极电势与电池电动势 5.4 能斯特方程 5.5 元素电势图 教学要求: (1) 掌握氧化还原、氧化值的概念。熟练配平化学反应方程式。 (2) 掌握原电池的构造、电池符号的写法。 (3) 了解标准电极电势的概念、电池电动势与电极电势的关系。 (4) 掌握有关能斯特方程的计算。 (5) 掌握电池的标准电动势 E 0 与 ΔrG0 298、K0间的关系。 (6) 了解元素电势图,能判断歧化反应的发生,进行某电对标准电极电势 的计算。 授课方式:讲授+自学 第六章:配位化合物 (6 学时) 教学内容: 6.1 配合物的基本概念 6.2 配合物的价键理论 6.3 配合物的晶体场理论 6.4 配合物稳定常数 教学要求: (1) 掌握配合物的组成、命名及描述其某一方面结构特征的术语。 (2) 掌握配合物的价键理论,并用其解释配合物的稳定性、磁性及空间构 型。 (3) 了解配合物的晶体场理论并用其解释配合物的稳定性、磁性。 (4) 掌握配合物稳定常数、累积稳定常数等配合物稳定性的表示方法。 授课方式:讲授+自学 第七章:s 区元素 (4 学时) 教学内容: 7.1s 区元素 7.2 碱金属、碱土金属单质 7.3 碱金属、碱土金属氧化物与氢氧化物 7.4 碱金属、碱土金属盐
大连大学化学工程与工艺教学大纲 75对角线规则 教学要求: (1)掌握S区元素的原子结构特点、性质递变规律 (2)掌握碱金属、碱土金属单质的性质,碱金属、碱土金属氧化物的分类 和性质 3)掌握碱金属、碱土金属氢氧化物的溶解性、碱性及其变化规律,碱金 属、碱土金属盐类的溶解性、热稳定性及其变化规律。 (4)了解对角线规则及锂、镁的相似性。 授课方式:讲授+自学 第八章:p区元素(一) (6学时) 教学内容: 81p区元素概论 82硼及其化合物 83铝及其重要化合物 84碳及其化合物 85硅及其化合物 86氮、磷及其化合物 87惰性电子对效应 教学要求 (1)掌握P区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2)通过对硼的氢化物、卤化物、硼酸、硼砂的结构、性质的研究 (3)掌握硼的缺电子性,掌握铝及其重要化合物的性质和用途 4)掌握碳的同素异形体、卤化物、氧化物、碳酸及其盐的结构、性质, 了解其用途。 (5)了解硅的氧化物、硅酸、硅酸盐的结构、性质和用途。 (6)掌握氮、磷的单质、重要氢化物、卤化物、氧化物、含氧酸及其盐的 结构、性质,了解其用途。 授课方式:讲授+自学 第九章:p区元素(二) (6学时) 教学内容 9.1氧气、臭氧、过氧化氢 9.2硫及其化合物 93卤素及其化合物 94稀有气体 教学要求: (1)掌握氧气、臭氧、过氧化氢的结构、性质,了解其用途。 (2)了解硫的单质、氧化物、含氧酸的结构、性质及用途。 (3)掌握卤素单质、氢化物、含氧酸及其盐的结构、性质及用途。 授课方式: 讲授。 第十章:d区元素 (10学时 教学内容: 10.1过渡元素通性 10.2钛
大连大学化学工程与工艺教学大纲 4 7.5 对角线规则 教学要求: (1) 掌握 S 区元素的原子结构特点、性质递变规律。 (2) 掌握碱金属、碱土金属单质的性质,碱金属、碱土金属氧化物的分类 和性质。 (3) 掌握碱金属、碱土金属氢氧化物的溶解性、碱性及其变化规律,碱金 属、碱土金属盐类的溶解性、热稳定性及其变化规律。 (4) 了解对角线规则及锂、镁的相似性。 授课方式:讲授+自学 第八章:p 区元素(一) (6 学时) 教学内容: 8.1p 区元素概论 8.2 硼及其化合物 8.3 铝及其重要化合物 8.4 碳及其化合物 8.5 硅及其化合物 8.6 氮、磷及其化合物 8.7 惰性电子对效应 教学要求: (1) 掌握 P 区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2) 通过对硼的氢化物、卤化物、硼酸、硼砂的结构、性质的研究。 (3) 掌握硼的缺电子性,掌握铝及其重要化合物的性质和用途。 (4) 掌握碳的同素异形体、卤化物、氧化物、碳酸及其盐的结构、性质, 了解其用途。 (5) 了解硅的氧化物、硅酸、硅酸盐的结构、性质和用途。 (6) 掌握氮、磷的单质、重要氢化物、卤化物、氧化物、含氧酸及其盐的 结构、性质,了解其用途。 授课方式:讲授+自学 第九章:p 区元素(二) (6 学时) 教学内容: 9.1 氧气、臭氧、过氧化氢 9.2 硫及其化合物 9.3 卤素及其化合物 9.4 稀有气体 教学要求: (1) 掌握氧气、臭氧、过氧化氢的结构、性质,了解其用途。 (2) 了解硫的单质、氧化物、含氧酸的结构、性质及用途。 (3) 掌握卤素单质、氢化物、含氧酸及其盐的结构、性质及用途。 授课方式: 讲授。 第十章:d 区元素 (10 学时) 教学内容: 10.1 过渡元素通性 10.2 钛
大连大学化学工程与工艺教学大纲 10.3铬 104锰 10.5铁、钴、镍 106铜 10.7锌、汞 教学要求: (1)了解过渡元素的价电子构型特点及元素的通性 (2)了解钛及其重要化合物的性质。 (3)掌握铬的重要化合物的性质及相互间的转化 (4)掌握锰的重要化合物的性质、用途及相互间的转化 (5)掌握铁、钴、镍的氧化物、氢氧化物,盐、配合物的性质及不同价态 间的转化 (6)掌握铜单质、卤化物、氧化物、氢氧化物、配合物的性质及不同价态 间的转化。 (7)掌握锌、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性质。 授课方式:讲授+自学 其它教学环节安排 本课程讲授64学时,另开设32学时无机化学实验课,具体见《无机化学实 验》教学大纲。 四、考核方式 本课程以期末考试为主要考核方式,适度参考课程考勤、完成作业情况及期 中考试成绩。课程成绩用百分制评定与登记,由70%的期末成绩和30%的平时 成绩组成 (1)平时成绩:由课程出勤、作业成绩和期中试卷成绩三部分组成,各部分等 比分配平时成绩,各占课程成绩的10%。 (2)期末成绩:采用百分制试卷、闭卷笔试的方式进行。 五、主要参考教材 [史启祯.无机化学与化学分析(第三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 社,2010。 [2]尤慧艳.无机化学与化学分析学习指导(第一版)[M北京:冶金工业 出版社,201l [3]牟文生.无机化学基础教程(第一版)[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7。 [4]牟文生.无机化学基础教程学习指导(第一版)[M]大连:大连理工 大学出版社,2008。 撰写人:尤慧艳 审核人:周立川 课程负责人:尤慧艳
大连大学化学工程与工艺教学大纲 5 10.3 铬 10.4 锰 10.5 铁、钴、镍 10.6 铜 10.7 锌、汞 教学要求: (1) 了解过渡元素的价电子构型特点及元素的通性。 (2) 了解钛及其重要化合物的性质。 (3) 掌握铬的重要化合物的性质及相互间的转化。 (4) 掌握锰的重要化合物的性质、用途及相互间的转化。 (5) 掌握铁、钴、镍的氧化物、氢氧化物,盐、配合物的性质及不同价态 间的转化。 (6) 掌握铜单质、卤化物、氧化物、氢氧化物、配合物的性质及不同价态 间的转化。 (7) 掌握锌、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性质。 授课方式:讲授+自学 三、其它教学环节安排 本课程讲授 64 学时,另开设 32 学时无机化学实验课,具体见《无机化学实 验》教学大纲。 四、考核方式 本课程以期末考试为主要考核方式,适度参考课程考勤、完成作业情况及期 中考试成绩。课程成绩用百分制评定与登记,由 70%的期末成绩和 30%的平时 成绩组成。 (1)平时成绩:由课程出勤、作业成绩和期中试卷成绩三部分组成,各部分等 比分配平时成绩,各占课程成绩的 10%。 (2)期末成绩:采用百分制试卷、闭卷笔试的方式进行。 五、主要参考教材 [1]史启祯. 无机化学与化学分析(第三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 社,2010。 [2]尤慧艳. 无机化学与化学分析学习指导(第一版)[M].北京:冶金工业 出版社,2011。 [3]牟文生. 无机化学基础教程(第一版)[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7。 [4]牟文生. 无机化学基础教程学习指导(第一版)[M]. 大连:大连理工 大学出版社,2008。 撰写人:尤慧艳 审核人:周立川 课程负责人:尤慧艳
大连大学化学工程与工艺教学大纲 《无机化学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类别:大类基础 英文名称: Experiment of Inorganic Chemist 课程性质:必修 是否独立设课:是 总学时:32 其中实验学时:32 总学分:1 其中实验学分:1 适用专业: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过程控制、髙分子材料、环境科学、环 境工程、医学检验、口腔、临床、中药、制药、生物工程、生物 技术 开课单位: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 实验项目数:8 必做项目数:8 选作项目数:0 综合性、设计性项目数:1 、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学习,可使学生熟练掌握无机化学的基本操作技能,验证常见 系列元素、单质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从而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 力。在实验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工作 作风,树立科学的实验观,为学习后续课程以及实际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主要仪器设备及工具 真空泵、超声波清洗仪、pH酸度计、离心机、精密天平、台秤、伏特计、 吸滤瓶及常用玻璃器皿等。 三、实验内容及要求 序实验项目 实验内容及要求 学时实验实验每组 号 名称 分配类型要求人数 实验室安全教/了解实验室规则和一般安全常 1育和基本操作识、基础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4验证必做15 术、本实验课的内容与要求。 掌握氯化钠的提纯方法;学会 固、液体试剂的取用,固液分离、 浓缩结晶、加热等操作;掌握提 2氯化钠的提纯纯粗食盐的化学方法及杂质离4验证必做15 子SO42、Mg2+、Ca2+的检验方 掌握硫酸亚铁铵的制备方法;熟 硫酸亚铁铵的练掌握水浴加热、蒸发、结晶和 3制备及质量检|减压过滤等基本操作;学习用比4综合必做15 色法定量检验产品中的杂质Fe3 酸碱反应与/学会试管实验的一些基本操作 冲溶液 熟悉缓冲溶液的配制并试验其4验证必做15 缓冲性能;学会使用pH酸度讠 配合物与沉淀了解配位平衡、沉淀与溶解平 溶解平衡 衡、溶度积等概念;掌握溶度积/4验证|必做|15
大连大学化学工程与工艺教学大纲 6 《无机化学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类别:大类基础 英文名称:Experiment of Inorganic Chemistry 课程性质:必修 是否独立设课:是 总学时:32 其中实验学时:32 总学分:1 其中实验学分:1 适用专业: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过程控制、高分子材料、环境科学、环 境工程、医学检验、口腔、临床、中药、制药、生物工程、生物 技术 开课单位: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 实验项目数:8 必做项目数:8 选作项目数:0 综合性、设计性项目数:1 一、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学习,可使学生熟练掌握无机化学的基本操作技能,验证常见一 系列元素、单质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从而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 力。在实验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工作 作风,树立科学的实验观,为学习后续课程以及实际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主要仪器设备及工具 真空泵、超声波清洗仪、pH 酸度计、离心机、精密天平、台秤、伏特计、 吸滤瓶及常用玻璃器皿等。 三、实验内容及要求 序 号 实验项目 名 称 实验内容及要求 学时 分配 实验 类型 实验 要求 每组 人数 1 实验室安全教 育和基本操作 了解实验室规则和一般安全常 识、基础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 术、本实验课的内容与要求。 4 验证 必做 15 2 氯化钠的提纯 掌握氯化钠的提纯方法;学会 固、液体试剂的取用,固液分离、 浓缩结晶、加热等操作;掌握提 纯粗食盐的化学方法及杂质离 子 SO4 2-、Mg2+、Ca2+的检验方 法。 4 验证 必做 15 3 硫酸亚铁铵的 制备及质量检 验 掌握硫酸亚铁铵的制备方法;熟 练掌握水浴加热、蒸发、结晶和 减压过滤等基本操作;学习用比 色法定量检验产品中的杂质 Fe3 +。 4 综合 必做 15 4 酸碱反应与缓 冲溶液 学会试管实验的一些基本操作; 熟悉缓冲溶液的配制并试验其 缓冲性能;学会使用 pH 酸度计。 4 验证 必做 15 5 配合物与沉淀- 溶解平衡 了解配位平衡、沉淀与溶解平 衡、溶度积等概念;掌握溶度积 4 验证 必做 15
大连大学化学工程与工艺教学大纲 规则并会应用:学会离心机的使 用 了解介质的酸碱性对氧化还原 反应方向和产物的影响;了解浓 6氧化还原反应度、温度对氧化还原反应速率的4验证必做15 影响:掌握浓度对电极电势的影 响及原电池电动势的测定方法 掌握硝酸及盐的重要性质;了解 p区元素重要亚硝酸、磷酸盐的主要性质;了 7化合物的性质|解锡、铅、锑铋重要化合物的4验证必做15 性质。 d区元素重要「掌握铬、锰、铁、银、汞、铜等 化合物的性质元素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 4验证必做15 四、考核方式 1实验报告要求 实验报告由实验者本人按统一标准和格式撰写,实验基本情况的信息应填写 完整、清楚。做到内容完整、文理通顺、字迹工整、图表规范、分析详尽、讨论 深刻、符合国家有关测量规范的要求。数据记录要真实可靠,有效数字应符合仪 器的精度,相应表格中数据的小数位要符合规范要求。学生实验中获取的原始数 据,必须填写在报告中指定位置,并由指导教师检查后方可离开实验室。必须在 规定的时间内交付实验报告,如无任何理由拖延不交,视为放弃该实验项目。 2.考核方式 本课程主要考核学生完成实验项目的情况,并组织进行实验操作考核 课程成绩用百分制评定,按五级分制登记。百分制与五级分制的对应关系 A:≥90分;B:≤80分<90分;C:≤70分<80;D:≤60分<70:F:<60分 百分制成绩组成:实验项目成绩满分80分,其中每项实验成绩以实验报告 成绩计入,满分10分。实验报告成绩包括实验预习、实验操作和实验数据处理, 依次各占报告成绩的20%、40%和40%。操作考核成绩按百分制登记,占总成绩 的20% 五、主要参考教材 []辛剑,孟长功.基础化学实验(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 [2]田玉美.新大学化学实验(第二版)[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3]北京师范大学无机化学教研室.无机化学实验(第三版)[M北京:高 等教育出版社,2007 撰写人:尤慧艳 审核人:周立 课程负责人:尤慧艳
大连大学化学工程与工艺教学大纲 7 规则并会应用;学会离心机的使 用。 6 氧化还原反应 了解介质的酸碱性对氧化还原 反应方向和产物的影响;了解浓 度、温度对氧化还原反应速率的 影响;掌握浓度对电极电势的影 响及原电池电动势的测定方法。 4 验证 必做 15 7 p 区元素重要 化合物的性质 掌握硝酸及盐的重要性质;了解 亚硝酸、磷酸盐的主要性质;了 解锡、铅、锑、铋重要化合物的 性质。 4 验证 必做 15 8 d 区元素重要 化合物的性质 掌握铬、锰、铁、银、汞、铜等 元素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 4 验证 必做 15 四、考核方式 1.实验报告要求: 实验报告由实验者本人按统一标准和格式撰写,实验基本情况的信息应填写 完整、清楚。做到内容完整、文理通顺、字迹工整、图表规范、分析详尽、讨论 深刻、符合国家有关测量规范的要求。数据记录要真实可靠,有效数字应符合仪 器的精度,相应表格中数据的小数位要符合规范要求。学生实验中获取的原始数 据,必须填写在报告中指定位置,并由指导教师检查后方可离开实验室。必须在 规定的时间内交付实验报告,如无任何理由拖延不交,视为放弃该实验项目。 2.考核方式: 本课程主要考核学生完成实验项目的情况,并组织进行实验操作考核。 课程成绩用百分制评定,按五级分制登记。百分制与五级分制的对应关系, A:90 分;B:80 分<90 分;C:70 分<80;D: 60 分<70;F:<60 分 百分制成绩组成:实验项目成绩满分 80 分,其中每项实验成绩以实验报告 成绩计入,满分 10 分。实验报告成绩包括实验预习、实验操作和实验数据处理, 依次各占报告成绩的 20%、40%和 40%。操作考核成绩按百分制登记,占总成绩 的 20%。 五、主要参考教材 [1]辛剑,孟长功. 基础化学实验(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 [2]田玉美. 新大学化学实验(第二版)[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3]北京师范大学无机化学教研室. 无机化学实验(第三版)[M].北京:高 等教育出版社,2007。 撰写人:尤慧艳 审核人:周立川 课程负责人:尤慧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