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学年徐汇区第一学期初三质量检测 语文试卷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文言文阅读(共39分) (一)默写(15分) 1.向来枉费推移力 。(《观书有感》) 2.夕阳西下, (《天净沙·秋思》) 3.回看射雕处, (《观猎》) 4 ,盖以诱敌。 (《狼》) ,佳木秀而繁阴。(《醉翁亭记》) (二)阅读下面这阕词,完成第67题(4分) 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袭。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6.“尘暗旧貂裘”这个典故的主人公是 ,陆游借该典故表达不受重 用未能施展抱负的失落。(2分) 7.对“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一句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沧洲”本是古代隐士的所居之处,词中指陆游晚年退隐之所,借此表达词人 的归隐之意。 B“此生谁料”四字情绪急转直下;表达了词人对个人命运突变的强烈意外与深 重感慨。 C词人在该句中表达的情感与《破阵子》中“可怜白发生”一句所表达的情 感颇有相似之处 D词人在该句中直抒胸臆,与元曲《天净沙·秋》直白地表达情感的方式相同。 (三)阅读下面语段,完成第8-10题(8分) ①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 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 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②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 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則有去国怀乡,忧谗畏饥, 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③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项。沙鸣翔集,锦鱗游泳。岸止 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 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8.以上语段选自北宋文学家范仲淹的名篇《 》。(2 分) 9.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3分)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2015 学年徐汇区第一学期初三质量检测 语文试卷 (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00 分钟) 一、文言文阅读(共 39 分) (一)默写(15 分) 1.向来枉费推移力,_________________。 (《观书有感》) 2.夕阳西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天净沙•秋思》)- 3.回看射雕处,_____________________。 (《观猎》) 4. _____________________,盖以诱敌。 (《狼》) 5. _____________________,佳木秀而繁阴。 (《醉翁亭记》) (二)阅读下面这阕词,完成第 6-7 题(4 分) 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袭。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6.“尘暗旧貂裘”这个典故的主人公是__________,陆游借该典故表达不受重 用未能施展抱负的失落。(2 分) 7.对“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一句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2 分) A“沧洲”本是古代隐士的所居之处,词中指陆游晚年退隐之所,借此表达词人 的归隐之意。 B“此生谁料”四字情绪急转直下;表达了词人对个人命运突变的强烈意外与深 重感慨。 C 词人在该句中表达的情感与《破阵子》中“可怜白发生” 一句所表达的情 感颇有相似之处。 D 词人在该句中直抒胸臆,与元曲《天净沙•秋》直白地表达情感的方式相同。 (三)阅读下面语段,完成第 8—10 题(8 分) ①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 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 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②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 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則有去国怀乡,忧谗畏饥, 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③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项。沙鸣翔集,锦鱗游泳。岸止 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 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8.以上语段选自北宋文学家范仲淹的名篇《 》。(2 分) 9.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3 分)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语段第①节描述了作者登楼时所见的美景及由此产生的想象 B、作者以阴雨之景写“悲”,以晴和之景写“喜”,情景交融 C、语段中的“迁客骚人”指“去国怀乡”之人及“渔歌互答”之人。 D、作者详写“览物之情”是为了强调自己情随境迁的感慨。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1一14题(13分) 齐宣王好谀 宣王好射,说人之谓己能用强弓也,其实所用不过三石。以示左右,左右皆引 试之,中关而止。皆曰:“不下九石。非大王孰能用是!”宣王说之。然则宣王 用不过三石,而终身自以为九石。三石,实也;九石,名也。宣王说其名而丧其 实 (《尹文子》 【注释】①石:重量单位,古代以120斤为一石。文中的“三石”与“九石”均 非实指,“三石”指强度一般的弓,“九石”指强弓、硬弓。②关:同“弯” “中关”拉到满弓一半。 11.解释下列加点词(4分) (1)左右皆引试之( )(2)宣王说其名 1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3分) 三石,实也;九石,名也。 13.宣王周围人的哪些言行呼应了标题中的“谀”字?(用原文语句回答)(4 分) (1) (2) 14.齐宣王的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宣王始终努力追求个人实力提升 B、宣王喜欢用事 实来证明自己 C、宣王乐于接他人对自己的评价。 D、宣王对自己缺少 正确的认识 二、现代文(4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5-19题(18分) 把字写端正 ①写字,尤其是书写我国的汉字,有重要的意义。从传达和交流思想的角度来说, 字是不闻声响的语言,是时刻离开不得的。从由字及人的角度来说,在未见其人 的情况下,他的字又是显示他风采的“亮相”。把字写得端正大方,能辨可读, 是一件不能小看的事情。( ),要做到这一点也不那么简单。 ②有些青年朋友写字潦草出格宛如“天书”,叫人横看竖看,东猜西猜,都吃不 准。有些则写得拉杂一团,宛如泼翻豆箩,乱散一地,例如:一个“甥”字,被 劈成“生”“男”两字。有些则象一排排打了结的链子,字与字解不开,读不 断。有些则是任意创造,不合规范,“丢头”、“缺腿”、“少心肝”,比比皆
10.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语段第①节描述了作者登楼时所见的美景及由此产生的想象。 B、作者以阴雨之景写“悲”,以晴和之景写“喜”,情景交融。 C、语段中的“迁客骚人”指“去国怀乡”之人及“渔歌互答”之人。 D、作者详写“览物之情”是为了强调自己情随境迁的感慨。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 11 一 14 题(13 分) 齐宣王好谀 宣王好射,说人之谓己能用强弓也,其实所用不过三石①。以示左右,左右皆引 试之,中关②而止。皆曰:“不下九石。非大王孰能用是!”宣王说之。然则宣王 用不过三石,而终身自以为九石。三石, 实也;九石,名也。宣王说其名而丧其 实。——(《尹文子》) 【注释】①石:重量单位,古代以 120 斤为一石。文中的“三石”与“九石”均 非实指,“三石” 指强度一般的弓,“九石”指强弓、硬弓。②关:同“弯”。 “中关”拉到满弓一半。 11.解释下列加点词(4 分) (1)左右皆引试之 ( ) (2)宣王说其名 ( ) 1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3 分) 三石,实也;九石,名也。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宣王周围人的哪些言行呼应了标题中的“谀”字?(用原文语句回答)(4 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齐宣王的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 )(2 分) A、宣王始终努力追求个人实力提升 B、宣王喜欢用事 实来证明自己 C、宣王乐于接他人对自己的评价。 D、宣王对自己缺少 正确的认识 二、现代文(40 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 15—19 题(18 分) 把字写端正 ①写字,尤其是书写我国的汉字,有重要的意义。从传达和交流思想的角度来说, 字是不闻声响的语言,是时刻离开不得的。从由字及人的角度来说,在未见其人 的情况下,他的字又是显示他风采的“亮相”。把字写得端正大方,能辨可读, 是一件不能小看的事情。( ),要做到这一点也不那么简单。 ②有些青年朋友写字潦草出格宛如“天书”,叫人横看竖看,东猜西猜,都吃不 准。有些则写得拉杂一团,宛如泼翻豆箩,乱散一地,例如:一个“甥”字,被 劈成“生” “男”两字。有些则象一排排打了结的链子,字与字解不开,读不 断。有些则是任意创造,不合规范,“丢头”、“缺腿”、“少心肝”,比比皆
是。读这类文字的书信或稿件,轻则让读者莫名其妙,不知所云;重则引起误会, 延误大事。 ③这些青年人往往认为自己的字总是“写不好”了,也不想练了 ④细细想来,笔下的字写得马虎潦草,恐怕还是他的态度不端正。诊治这毛病的 药剂,当是叫他要静下心来,把写字当桩事来做,全神贯注地一笔一笔、一字 字地写下去,积以时日,培养成一丝不苟的态度,就不难把字写端正 ⑤当然,态度端正,也还得方法得当。千百年来,书家如林,字帖似海,王羲之 颜真卿等名家髙手,为后人留下了难以胜数的精湛书法,借鉴他们的字帖,从中 摸索和琢磨技法,是一条简便而有效的途径。中国的方块汉字,前人总结出不少 经验,如从汉字的结构字形上讲,“东”的长,“工”的短:“魏”的大,“口 的小;“夕”的斜,“中”的正;“千”的疏,“龚”的密……懂得些一般的 布局间架,把不同字的长短、大小、斜正、疏密安置得恰到好处,就会写得端庄 美观。至于通篇的文字,形体宜大小一致,横成行,竖成列,清晰整齐。 ⑥要有一手好字,还得勤写苦练。古人曾说过“写尽八缸水,砚染涝池黑,博取 百家长,始得龙凤飞。”古代不少青年人就是这样努力,终成赫赫大家的。如今, 用圆珠笔、钢笔写字,同样也得下类似的苦功,持之以恒,会有成效的 ⑦要而言之,态度端正,方法得当,勤写苦练,那末,在他的腕底笔梢下,一定 会出现一手端正的好 字 (有刪改) 15.在第①节括号内填入恰当的选项。(2分) 把字写得端正大方,能辨可读,是一件不能小看的事情。( 要做到这 点也不那么简单。 A、所以 B、而且 C、然而 D、即使 16.文章第②节列举了诸多“写字潦草出格”的例子,目的是 (3分) 17.文章④⑤⑥三节的位置能否调换,说明理由。(4分) 18.下面这个事例适合放在第 )节内,理由是:(5分 唐代书法家虞世南,从小跟智勇和尚学习书法。晚上躺在被窝里还常常练习, 边想着字的气势、结构,一边用手指在被面上“写”。日子久了,竟把被面划破 了 19.联系全文,第⑦节加点的“他”指 ,本文的中心论 点是 (4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2024题(22分) 转场的哈萨克
是。读这类文字的书信或稿件,轻则让读者莫名其妙,不知所云;重则引起误会, 延误大事。 ③这些青年人往往认为自己的字总是“写不好”了,也不想练了。 ④细细想来,笔下的字写得马虎潦草,恐怕还是他的态度不端正。诊治这毛病的 药剂,当是叫他要静下心来,把写字当桩事来做,全神贯注地一笔一笔、一字一 字地写下去,积以时日,培养成一丝不苟的态度,就不难把字写端正。 ⑤当然,态度端正,也还得方法得当。千百年来,书家如林,字帖似海,王羲之、 颜真卿等名家高手,为后人留下了难以胜数的精湛书法,借鉴他们的字帖,从中 摸索和琢磨技法,是一条简便而有效的途径。中国的方块汉字,前人总结出不少 经验,如从汉字的结构字形上讲,“东”的长,“工”的短;“魏”的大,“口” 的小;“夕”的斜,“中”的正;“千”的疏,“龚”的密…… 懂得些一般的 布局间架,把不同字的长短、大小、斜正、疏密安置得恰到好处,就会写得端庄 美观。至于通篇的文字,形体宜大小一致,横成行,竖成列,清晰整齐。 ⑥要有一手好字,还得勤写苦练。古人曾说过“写尽八缸水,砚染涝池黑,博取 百家长,始得龙凤飞。”古代不少青年人就是这样努力,终成赫赫大家的。如今, 用圆珠笔、钢笔写字,同样也得下类似的苦功,持之以恒,会有成效的。 ⑦要而言之,态度端正,方法得当,勤写苦练,那末,在他的腕底笔梢下,一定 会出现一手端正的好 字。 (有刪改) 15.在第①节括号内填入恰当的选项。(2 分) 把字写得端正大方,能辨可读,是一件不能小看的事情。( ),要做到这一 点也不那么简单。 A、所以 B、而且 C、然而 D、即使 16.文章第②节列举了诸多“写字潦草出格”的例子,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分) 17.文章④⑤⑥三节的位置能否调换,说明理由。(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18.下面这个事例适合放在第( )节内,理由是:(5 分) 唐代书法家虞世南,从小跟智勇和尚学习书法。晚上躺在被窝里还常常练习,一 边想着字的气势、结构,一边用手指在被面上“写”。日子久了,竟把被面划破 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19.联系全文,第⑦节加点的“他”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本文的中心论 点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 20—24 题(22 分) 转场的哈萨克
(1)十月,乌尔达拉克决定辞职了。 (2)父亲三天前的电话,告诉他要转场到冬季牧场去。上百只牲畜,是他们家 的全部财产,需要一起完成迁徙,这是一项非常浩大的“工程”。父亲已经年mai ),需要人去帮他。乌尔达拉克是长子,下面只有一个还在读高中 的妹妹,他必须回去。哈萨克族是一个永远在路上的马背民族。他们为了牲畜的 生长,要在春夏秋冬辗转于四个牧场。这些年牧场退化,他们转场的次数越来越 少了,只能夏季一个牧场,冬天迁到一个暖和一点的过冬处 (3)乌尔达拉克今年七月从乌鲁木齐的大学毕业,好不容易在一家经营医疗器 材的公司找到了工作。这已经让很多不得已而回到家乡的同学艳羡了。大学时每 到转场,乌尔达拉克都请假回家,帮家里打理异常辛苦的转场。可现在刚刚找到 工作,马上请那么长时间的假,领导很难理解,更难同意 (4)乌尔达拉克和父亲在电话中发生了争吵,他觉得现在转场可以租用汽 车,不用像以前那样骑马赶着羊群和骆驼。他说很多同学的家里已经用汽车运输 物资和牲畜转场了。可是当父亲听到这些时变得异常生气。老人觉得,一个哈萨 克人必须尊重传统,乌尔达拉克作为长子必须继承这些。 (5)回到家已经是三天以后的夜晚,乌尔达拉克只跟母亲和妹妹打了招呼,并 没有跟父亲说话。为了转场,工作丢了。父亲那晚安排着第二天的工作,要求乌 尔达拉克独自完成拆卸毡房、查看病兽的事。乌尔达拉克回答:“以前都是跟着 你做,我自己不会干。”父亲大怒:“哪个哈萨克男人不会做这些就是度物! 乌尔达拉克也不示弱:“我不需要靠做这些来生活。”话音刚落,父亲的马鞭就 扫过来。乌尔达拉克流着泪,拿起强光手电,走出了毡房。 (6)第二天清晨,父亲宰了生病的羊煮了肉。乌尔达拉克在母亲的协助下 拆卸了毡房。 7)迁徙开始了,女人负责孩子和家当,男人要驱赶并追回跑丢的牲畜。 当有大卡车拉着其他转场的人家从他们的身边开过时,父亲则用嘲讽的口气问候 车上的族人。乌尔达拉克不多言语,只是在父亲的指挥下扬鞭策马 (8)五天的迁徙终于完成了。父亲搭建毡房,母亲煮奶茶准备吃食。乌尔 达拉克准备宰杀体弱不能过冬的牲畜,用于狂欢聚会。转场完成,人们都会聚在 起喝酒庆祝。 (9)狂欢那晚,乌尔达拉克独自走出了毡房。刚才他听到父亲跟族人讲, 他不想让女儿高中毕业就回家出嫁,他希望女儿也考上大学到城市里去。乌尔达 拉克嘴角嘲讽地抽了一下,心想:考卜大学又有什么用,找到工作不是还得回来 转场吗? (10)秋夜,乌尔达拉克感觉到孤独、无助。工作已经辞了,父亲难道是 真要让他回家放羊吗? (11)“你知道我为什么给你取名乌尔达拉克吗?”父亲突然出现在他的 身后,扔给他一件羊皮背心。“乌尔达拉克在哈萨克语中的意思就是孤独的人。 哈萨克在草原上已经越来越孤独,牧场快养不活我们了。” (12)父亲坐在一块石头上,示意乌尔达拉克也坐下。“这是我们家最后 次转场,明年春天,我和你母亲就要去定居点了。政府在县城旁边修了很多房 子,免费给我们住。你明天就回城做个城里人吧,你妹妹要是考上大学,让她也 去。”父亲说着话,点了根烟。寒冷的空气中,白烟缭绕着特别显眼。 (13)他并没有看到乌尔达拉克脸上的意外,继续说道:“我只是想你回 来跟我学会如何转场,以后就再也没有机会了。我老了,草场一年不如一年,在
(1)十月,乌尔达拉克决定辞职了。 (2)父亲三天前的电话,告诉他要转场到冬季牧场去。上百只牲畜,是他们家 的全部财产,需要一起完成迁徙,这是一项非常浩大的“工程”。父亲已经年 mài ( ),需要人去帮他。乌尔达拉克是长子,下面只有一个还在读高中 的妹妹,他必须回去。哈萨克族是一个永远在路上的马背民族。他们为了牲畜的 生长,要在春夏秋冬辗转于四个牧场。这些年牧场退化,他们转场的次数越来越 少了,只能夏季一个牧场,冬天迁到一个暖和一点的过冬处。 (3)乌尔达拉克今年七月从乌鲁木齐的大学毕业,好不容易在一家经营医疗器 材的公司找到了工作。这已经让很多不得已而回到家乡的同学艳羡了。大学时每 到转场,乌尔达拉克都请假回家,帮家里打理异常辛苦的转场。可现在刚刚找到 工作,马上请那么长时间的假,领导很难理解,更难同意。 (4)乌尔达拉克和父亲在电话中发生了争吵,他觉得现在转场可以租用汽 车,不用像以前那样骑马赶着羊群和骆驼。他说很多同学的家里已经用汽车运输 物资和牲畜转场了。可是当父亲听到这些时变得异常生气。老人觉得,一个哈萨 克人必须尊重传统,乌尔达拉克作为长子必须继承这些。 (5)回到家已经是三天以后的夜晚,乌尔达拉克只跟母亲和妹妹打了招呼,并 没有跟父亲说话。为了转场,工作丢了。父亲那晚安排着第二天的工作,要求乌 尔达拉克独自完成拆卸毡房、查看病兽的事。乌尔达拉克回答:“以前都是跟着 你做,我自己不会干。”父亲大怒:“哪个哈萨克男人不会做这些就是度物!” 乌尔达拉克也不示弱:“我不需要靠做这些来生活。”话音刚落,父亲的马鞭就 扫过来。乌尔达拉克流着泪,拿起强光手电,走出了毡房。 (6)第二天清晨,父亲宰了生病的羊煮了肉。乌尔达拉克在母亲的协助下 拆卸了毡房。 (7)迁徙开始了,女人负责孩子和家当,男人要驱赶并追回跑丢的牲畜。 当有大卡车拉着其他转场的人家从他们的身边开过时,父亲则用嘲讽的口气问候 车上的族人。乌尔达拉克不多言语,只是在父亲的指挥下扬鞭策马。 (8)五天的迁徙终于完成了。父亲搭建毡房,母亲煮奶茶准备吃食。乌尔 达拉克准备宰杀体弱不能过冬的牲畜,用于狂欢聚会。转场完成,人们都会聚在 一起喝酒庆祝。 (9)狂欢那晚,乌尔达拉克独自走出了毡房。刚才他听到父亲跟族人讲, 他不想让女儿高中毕业就回家出嫁,他希望女儿也考上大学到城市里去。乌尔达 拉克嘴角嘲讽地抽了一下,心想:考上大学又有什么用,找到工作不是还得回来 转场吗? (10)秋夜,乌尔达拉克感觉到孤独、无助。工作已经辞了,父亲难道是 真要让他回家放羊吗? (11)“你知道我为什么给你取名乌尔达拉克吗?”父亲突然出现在他的 身后,扔给他一件羊皮背心。 “乌尔达拉克在哈萨克语中的意思就是孤独的人。 哈萨克在草原上已经越来越孤独,牧场快养不活我们了。” (12)父亲坐在一块石头上,示意乌尔达拉克也坐下。“这是我们家最后 一次转场,明年春天,我和你母亲就要去定居点了。政府在县城旁边修了很多房 子,免费给我们住。你明天就回城做个城里人吧,你妹妹要是考上大学,让她也 去。”父亲说着话,点了根烟。寒冷的空气中,白烟缭绕着特别显眼。 (13)他并没有看到乌尔达拉克脸上的意外,继续说道:“我只是想你回 来跟我学会如何转场,以后就再也没有机会了。我老了,草场一年不如一年,在
马背上的日子要结束了。我只想我唯一的儿子,虽然进了城,但还是哈萨克,他 应该知道怎么在马背上过日子 (14)那晚,乌尔达拉克喝了很多酒,第二天独自回城了。回城的路上, 他看到了很多定居点的房子星罗棋布在城市的边缘。他想,那里真的是哈萨克的 归宿吗? 20.根据拼音正确书写汉字。(2分) 年mai( 21.分别概括乌尔达拉克和父亲产生的两次冲突。(4分) 第②一④节 第⑤节: 22.文中第⑨节画线句运用了 和描写,其表达作用是 文中表现乌尔达拉克类似心理的动作描写是 ”。(6分) 23.阅读文章,理解文中的“孤独”一词。(6分) (1)第⑩节中“乌尔达拉克感觉到孤独、无助”,乌尔达拉克“孤独”的原因 是 (2)联系文章内容揣摩父亲为何给乌尔达拉克取名“孤独的人”。 24.以下对文章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结尾预示着哈萨克人即将过上安居乐业的美好生活。 B、乌尔达拉克回城的举动表现了他对于父辈生活状态的不满 C、乌尔达拉克看到“定居点”时产生了对“马背生活”结束的遗憾 D、文章通过对哈萨克民族转场的叙写引发读者思考是否应坚守传统。 三、综合运用(10分) 学校计划将1月18——22日这几日定为文学艺术活动日。请你协助策划相关活 25.下面的宣传海报中缺一项内容,请选择最合适的选项填入。(3分) 「日期历史上的“今天” 1月18日北宋文学家王安石诞生(1021) 1月19日 山月20日法国巴比松派画家米勒逝世(1875 月21日西班牙男高音歌唱家多明戈诞生(1941) 1月22日英国散文家培根诞生(1561) A、明朝航海家郑和最后一次出航(1431年1月19曰) B、清代词人纳兰性德诞生(1665年1月19日) C、汉武帝刘彻登基(公元前140年1月19日) D、英国科学家瓦特诞生(1736年1月19日)
马背上的日子要结束了。我只想我唯一的儿子,虽然进了城,但还是哈萨克,他 应该知道怎么在马背上过日子。” (14)那晚,乌尔达拉克喝了很多酒,第二天独自回城了。回城的路上, 他看到了很多定居点的房子星罗棋布在城市的边缘。他想,那里真的是哈萨克的 归宿吗? 20.根据拼音正确书写汉字。(2 分) 年 mài( ) 21.分别概括乌尔达拉克和父亲产生的两次冲突。(4 分) 第②—④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⑤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__ 22.文中第⑨节画线句运用了_________和____________描写,其表达作用是 ______________ ___ ___ __。 文中表现乌尔达拉克类似心理的动作描写是“_____________”。(6 分) 23.阅读文章,理解文中的“孤独” 一词。(6 分) (1)第⑩节中“乌尔达拉克感觉到孤独、无助”,乌尔达拉克“孤独”的原因 是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2)联系文章内容揣摩父亲为何给乌尔达拉克取名“孤独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24.以下对文章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4) A、文章结尾预示着哈萨克人即将过上安居乐业的美好生活。 B、乌尔达拉克回城的举动表现了他对于父辈生活状态的不满。 C、乌尔达拉克看到“定居点”时产生了对“马背生活”结束的遗憾。 D、文章通过对哈萨克民族转场的叙写引发读者思考是否应坚守传统。 三、综合运用(10 分) 学校计划将 1 月 18——22 日这几日定为文学艺术活动日。请你协助策划相关活 动。 25.下面的宣传海报中缺一项内容,请选择最合适的选项填入。(3 分) 日期 历史上的“今天” 1 月 18 日 北宋文学家王安石诞生(1021) 1 月 19 日 1 月 20 日 法国巴比松派画家米勒逝世(1875) 1 月 21 日 西班牙男高音歌唱家多明戈诞生(1941) 1 月 22 日 英国散文家培根诞生(1561) A、明朝航海家郑和最后一次出航(1431 年 1 月 19 曰) B、清代词人纳兰性德诞生(1665 年 1 月 19 日) C、汉武帝刘彻登基(公元前 140 年 1 月 19 日) D、英国科学家瓦特诞生(1736 年 1 月 19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