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火山岩及火山作用 纹岩组合。岩区东部早石炭世火山岩的落岩与火山碎屑岩之比为1:2至1:4。 岩区南部的早石炭世火山岩主要分布于觉罗塔格和博格达岩带,依连哈比尔尕岩带 较少,属下石炭统小热泉子组和雅满苏组。博格达岩带火山岩下部为杏仁状安山岩、辉石 安山岩、杏仁状玄武岩、 英安岩及其凝灰岩】 霏细斑岩 安山岩夹英安 岩及其火山角砾岩、凝灰岩,以及杏仁状玄武岩、玄武岩、杏仁状安山岩、辉石安山岩 上部为安山质一英安质凝灰熔岩、含角砾岩屑晶屑凝灰岩。熔岩与火山碎屑岩之比一般为5: 1。觉罗塔格岩带火山岩下部为安山岩、英安岩、流纹岩及其晶屑岩屑凝灰岩夹火山角砾 岩,中部为安山质-流纹质凝灰岩、沉疑灰岩夹英安岩、流纹质火山角砾岩,上部为细碧 质一石茧角斑质品属破属疑灰岩及火山山角既岩、货块岩夹相应的熔岩。火碎码岩与熔岩 之比为 01 至7:1 。岩区南部火山岩为玄武岩安山岩-英安岩-流纹岩组合 仅雅满苏地 有细碧岩-角斑岩-石英角斑岩组合。各地均为海相火山岩,在雅满苏和博格达山东段,枕 状构造发育。 (2)中石炭世火岩 在岩风西部的基吾尔岩带,一般下部为安山质品屑岩屑凝灰岩夹杏仁状玄武岩、橄辉 玄武岩,上部为安山质火山角砾岩、凝灰岩、沉凝灰岩。为玄武岩-安山岩组合。 萨吾尔 山的熔岩以基性为主 熔岩与火山碎屑岩之比为3: 那仁喀拉他乌的火山碎屑岩与熔岩 之比为10:1。该岩带为海陆交互相的裂隙-中心式喷发。加依尔岩带的中石炭世火山岩为 玄武岩-安山岩-英安岩组合,达拉布特河一带具有细碧岩-角斑岩-石英角斑岩组合。下部 为拉斑玄武岩、玄武岩、辉绿岩、安山岩、英安岩和杏仁状细碧岩、辉石细碧岩、角斑岩、 石英角斑岩及灰岩, 上部为凝灰岩、沉凝灰岩。熔岩与火山碎屑岩之比为1:3-1:10。火 山岩为海相裂隙式喷发】 岩区南部的依连哈比尔尕、博格达和觉罗塔格岩带的中石炭世火山岩, 底部为灰紫 灰绿色安山质-流纹质岩屑品屑凝灰岩、熔结凝灰岩夹少量熔岩,下部为紫灰、紫红色杏 仁状玄武岩、橄榄玄武岩、安山岩和安山质-英安质岩屑品屑凝灰岩、火山灰凝灰岩、沉 凝灰岩,中部为灰绿灰色安山质-罪细质晶屑岩屑凝灰岩、火山灰凝灰岩夹罪细斑岩、石 英斑岩,上部为深灰、灰绿色杏仁状玄武 玄武岩杏状宁,岩夹中性轻灰岩等。总 的为玄武岩-安山岩-英安岩-流纹岩组合 熔岩与火山碎屑岩之比为2:1至1:1。为海相裂 隙式喷发 (3)晚石炭世火山岩 晚石炭世的火山岩分布甚少,在岩区东部仅见于老君庙地区。下部为安山岩,玄武岩 夹凝灰岩,上部为霏细斑岩、流纹岩夹凝灰岩。为玄武岩安山岩-流纹岩组合。为海相裂 隙-中心式喷发。岩区南部零星分布于博格达、依连哈比尔尕岩带,以博格达岩带比较发 育。岩石为灰绿色杏仁状安山岩、辉石安山岩及其凝灰岩, 为陆相中心式喷发。 二叠纪 火山岩 准噶尔岩区的二叠纪火山岩仅出现于一些火山盆地内,除吐鲁番-哈密盆地为海陆交 互相外,一般均为陆相,属裂隙-中心式或中心式喷发。 (1)早二叠什 岩区西部的早二叠世火山岩分布于吉木乃、塔城、托里、沙尔布尔提山南北侧及乌尔 禾等 般下部为杏仁状玄武岩、橄榄玄武岩、杏仁状安山岩、 石安山岩及中-酸性 火山角砾岩、凝灰岩,上部为安山岩、英安岩、流纹岩、霏细斑岩及其火山角砾岩,凝灰 岩。为玄武岩-安山岩-流纹岩组合,熔岩与火山碎屑岩之比为2:1至3:1。岩区东部的早 叠世火山岩分布于北塔山岩带和二台岩带南部。下部为安山岩、英安岩、罪细岩及安山 一流纹质熔结角砾岩、凝灰岩,中部为安山岩 玄武岩及安山质凝灰岩 部为流纹岩 霏细岩、霏细斑岩, 英安岩夹珍珠岩及流纹质-英安质凝灰岩、 熔结凝灰岩。为玄武岩-安
第 2 章 火山岩及火山作用 32 纹岩组合。岩区东部早石炭世火山岩的熔岩与火山碎屑岩之比为 1:2 至 1:4。 岩区南部的早石炭世火山岩主要分布于觉罗塔格和博格达岩带,依连哈比尔尕岩带 较少,属下石炭统小热泉子组和雅满苏组。博格达岩带火山岩下部为杏仁状安山岩、辉石 安山岩、杏仁状玄武岩、英安岩及其凝灰岩,中部为石英斑岩、霏细斑岩、安山岩夹英安 岩及其火山角砾岩、凝灰岩,以及杏仁状玄武岩、玄武岩、杏仁状安山岩、辉石安山岩, 上部为安山质-英安质凝灰熔岩、含角砾岩屑晶屑凝灰岩。熔岩与火山碎屑岩之比一般为 5: 1。觉罗塔格岩带火山岩下部为安山岩、英安岩、流纹岩及其晶屑岩屑凝灰岩夹火山角砾 岩,中部为安山质-流纹质凝灰岩、沉凝灰岩夹英安岩、流纹质火山角砾岩,上部为细碧 质—石英角斑质晶屑玻屑凝灰岩及火山角砾岩、集块岩夹相应的熔岩。火山碎屑岩与熔岩 之比为 2:1 至 7:1。岩区南部火山岩为玄武岩-安山岩-英安岩-流纹岩组合,仅雅满苏地区 有细碧岩-角斑岩-石英角斑岩组合。各地均为海相火山岩,在雅满苏和博格达山东段,枕 状构造发育。 (2)中石炭世火山岩 在岩区西部的萨吾尔岩带,一般下部为安山质晶屑岩屑凝灰岩夹杏仁状玄武岩、橄榄 玄武岩,上部为安山质火山角砾岩、凝灰岩、沉凝灰岩。为玄武岩-安山岩组合。萨吾尔 山的熔岩以基性为主,熔岩与火山碎屑岩之比为 3:1。那仁喀拉他乌的火山碎屑岩与熔岩 之比为 10:1。该岩带为海陆交互相的裂隙-中心式喷发。加依尔岩带的中石炭世火山岩为 玄武岩-安山岩-英安岩组合,达拉布特河一带具有细碧岩-角斑岩-石英角斑岩组合。下部 为拉斑玄武岩、玄武岩、辉绿岩、安山岩、英安岩和杏仁状细碧岩、辉石细碧岩、角斑岩、 石英角斑岩及凝灰岩,上部为凝灰岩、沉凝灰岩。熔岩与火山碎屑岩之比为 1:3-1:10。火 山岩为海相裂隙式喷发。 岩区南部的依连哈比尔尕、博格达和觉罗塔格岩带的中石炭世火山岩,底部为灰紫, 灰绿色安山质-流纹质岩屑晶屑凝灰岩、熔结凝灰岩夹少量熔岩,下部为紫灰、紫红色杏 仁状玄武岩、橄榄玄武岩、安山岩和安山质-英安质岩屑晶屑凝灰岩、火山灰凝灰岩、沉 凝灰岩,中部为灰绿灰色安山质-霏细质晶屑岩屑凝灰岩、火山灰凝灰岩夹霏细斑岩、石 英斑岩,上部为深灰、灰绿色杏仁状玄武岩,玄武岩,杏仁状安山岩夹中性凝灰岩等,总 的为玄武岩-安山岩-英安岩-流纹岩组合。熔岩与火山碎屑岩之比为 2:1 至 1:1。为海相裂 隙式喷发。 (3)晚石炭世火山岩 晚石炭世的火山岩分布甚少,在岩区东部仅见于老君庙地区。下部为安山岩,玄武岩 夹凝灰岩,上部为霏细斑岩、流纹岩夹凝灰岩。为玄武岩-安山岩-流纹岩组合。为海相裂 隙-中心式喷发。岩区南部零星分布于博格达、依连哈比尔尕岩带,以博格达岩带比较发 育。岩石为灰绿色杏仁状安山岩、辉石安山岩及其凝灰岩,为陆相中心式喷发。 3.二叠纪火山岩 准噶尔岩区的二叠纪火山岩仅出现于一些火山盆地内,除吐鲁番-哈密盆地为海陆交 互相外,一般均为陆相,属裂隙-中心式或中心式喷发。 (1)早二叠世 岩区西部的早二叠世火山岩分布于吉木乃、塔城、托里、沙尔布尔提山南北侧及乌尔 禾等地。一般下部为杏仁状玄武岩、橄榄玄武岩、杏仁状安山岩、辉石安山岩及中-酸性 火山角砾岩、凝灰岩,上部为安山岩、英安岩、流纹岩、霏细斑岩及其火山角砾岩,凝灰 岩。为玄武岩-安山岩-流纹岩组合,熔岩与火山碎屑岩之比为 2:1 至 3:1。岩区东部的早 二叠世火山岩分布于北塔山岩带和二台岩带南部。下部为安山岩、英安岩、霏细岩及安山 质—流纹质熔结角砾岩、凝灰岩,中部为安山岩、玄武岩及安山质凝灰岩,上部为流纹岩、 霏细岩、霏细斑岩,英安岩夹珍珠岩及流纹质-英安质凝灰岩、熔结凝灰岩。为玄武岩-安
第2章火山岩及火山作用 山岩一英安岩-流纹岩组合,溶岩与火山碎屑岩之比为1:1至4:1。岩风南部的早一叠世火 山岩分布于吐鲁番-哈密盆地边缘。 下部为酸性火山角砾岩,石英斑岩夹安山岩、凝灰岩 上部为杏仁状橄榄玄武岩夹石英斑岩。为玄武岩-安山岩-流纹岩组合,熔岩数量一般为火 山碎屑岩的两倍。 (2)晚二叠世 晚二叠世火山岩仅分布于岩区东部的三塘满和扎河坝地区。三塘湖地区,下部为火山 灰凝灰岩夹霏细斑岩,上部为英安岩及凝灰岩。扎河坝地区主要为凝灰岩夹安山岩、凝灰 角砾岩等。它们为安山岩-英安岩-流纹岩组合,熔岩与火山碎屑岩之比小于1:3。 2.3.3天山火山岩区 天山岩区晚古生代火山岩主要分布于伊犁盆地,阔库拉、额尔宾山等岩带,另在博罗 科努岩带也有少量。 1.泥盆纪火山岩 早泥盆纪火山岩分布于阔库拉岩带和额尔宾山岩带东部。一般下部为杏仁状橄榄玄武 岩、枕状玄武岩 辉绿岩及少量同成分玻屑晶屑凝灰 部为杏仁状安山岩 、安山岩利 玄武岩互层仅额尔宾山岩带东部的上部层位有少量中酸性火山岩。一般玄武岩多于安山 岩,为玄武岩-安山岩组合,熔岩与火山碎屑岩之比值>10。 中泥盆世火山岩主要分布于额尔宾山岩带。额尔宾山岩带下部为杏仁状安山岩、石英 斑岩、霏细斑岩,夹橄榄玄武岩及其火山碎屑岩,中部为杏仁状橄榄玄武岩、辉绿岩夹少 量凝灰岩,上部为流纹质英安岩 流纹质熔结凝灰岩 火山灰凝灰岩。博罗科努岩带下部 为安山岩,中上部为流纹质英安岩及含角砾岩屑晶屑凝灰岩。阔库拉岩带为安山岩、杏有 状安山岩、石英斑岩及其凝灰岩。额尔宾山岩带为玄武岩-安山岩-流纹岩组合,博罗科努 和阔库拉岩带为安山岩一英安山一流纹岩组合。它们的火山碎屑岩与熔岩之比一般均为 2:10。 上术早、中泥盆世的火岩均为海相烈隙-中心、式喷发 晚泥盆世火山岩很少 常与中泥盆世火山岩相伴分布,属上泥盆统哈孜尔布拉克组中 上部。下部为玄武岩、辉绿岩、安山岩,上部为罪细斑岩、流纹质晶屑岩屑凝灰岩及凝灰 质砂岩,为玄武岩-安山岩-流纹岩组合。火山碎屑岩与熔岩之比为1:5左右为浅海或海陆 交互相沉积。 2。石炭纪火山岩 早石世火岩主要分布干伊型盆地岩带,其他岩带仅爱星可可见 。以中性岩类为主 中酸性岩类次之 基性和西 性尝其小 伊利 盆地和阔库拉岩带的下部为辉石安山岩 山岩、英安岩、流纹岩及火山碎屑岩,偶夹玄武岩:乌孙山地区下部则为玄武岩、安山岩 夹霏细斑岩及火山角砾岩、凝灰岩、集块岩,中上部主要为安山岩、英安岩,霏细岩、流 纹岩夹玄武岩及其火山碎屑岩。厚度以伊犁盆地最大。火山碎屑岩与熔岩之比为1:2一1:5。 为海相裂隙一中心式发」 中石炭世火山岩的分布较早石炭世明显缩小。主要分布于伊犁盆地岩带中部,在博 罗科努和阔 带也有少 王要石 为安山岩、英安岩、杏仁状橄横玄武岩及其火 角砾岩、凝灰岩等,为玄武岩-安山岩-英安岩组合,局部为安山岩-英安岩组合。火山碎 屑岩与熔岩之比为1:1至5:1。为浅海相裂隙式喷发。 3.二叠纪火山岩 早二叠世火山岩分布于伊型盆地岩带、阔库拉岩带南部和博罗科努岩带西北缘。一
第 2 章 火山岩及火山作用 33 山岩-英安岩-流纹岩组合,熔岩与火山碎屑岩之比为 1:1 至 4:1。岩区南部的早二叠世火 山岩分布于吐鲁番-哈密盆地边缘。下部为酸性火山角砾岩,石英斑岩夹安山岩、凝灰岩, 上部为杏仁状橄榄玄武岩夹石英斑岩。为玄武岩-安山岩-流纹岩组合,熔岩数量一般为火 山碎屑岩的两倍。 (2)晚二叠世 晚二叠世火山岩仅分布于岩区东部的三塘湖和扎河坝地区。三塘湖地区,下部为火山 灰凝灰岩夹霏细斑岩,上部为英安岩及凝灰岩。扎河坝地区主要为凝灰岩夹安山岩、凝灰 角砾岩等。它们为安山岩-英安岩-流纹岩组合,熔岩与火山碎屑岩之比小于 1:3。 2.3.3 天山火山岩区 天山岩区晚古生代火山岩主要分布于伊犁盆地,阔库拉、额尔宾山等岩带,另在博罗 科努岩带也有少量。 1.泥盆纪火山岩 早泥盆纪火山岩分布于阔库拉岩带和额尔宾山岩带东部。一般下部为杏仁状橄榄玄武 岩、枕状玄武岩、辉绿岩及少量同成分玻屑晶屑凝灰岩,上部为杏仁状安山岩、安山岩和 玄武岩互层仅额尔宾山岩带东部的上部层位有少量中酸性火山岩。一般玄武岩多于安山 岩,为玄武岩-安山岩组合,熔岩与火山碎屑岩之比值>10。 中泥盆世火山岩主要分布于额尔宾山岩带。额尔宾山岩带下部为杏仁状安山岩、石英 斑岩、霏细斑岩,夹橄榄玄武岩及其火山碎屑岩,中部为杏仁状橄榄玄武岩、辉绿岩夹少 量凝灰岩,上部为流纹质英安岩、流纹质熔结凝灰岩、火山灰凝灰岩。博罗科努岩带下部 为安山岩,中上部为流纹质英安岩及含角砾岩屑晶屑凝灰岩。阔库拉岩带为安山岩、杏仁 状安山岩、石英斑岩及其凝灰岩。额尔宾山岩带为玄武岩-安山岩-流纹岩组合,博罗科努 和阔库拉岩带为安山岩—英安山—流纹岩组合。它们的火山碎屑岩与熔岩之比一般均为 2:10。 上述早、中泥盆世的火山岩均为海相裂隙-中心式喷发。 晚泥盆世火山岩很少,常与中泥盆世火山岩相伴分布,属上泥盆统哈孜尔布拉克组中 上部。下部为玄武岩、辉绿岩、安山岩,上部为霏细斑岩、流纹质晶屑岩屑凝灰岩及凝灰 质砂岩,为玄武岩-安山岩-流纹岩组合。火山碎屑岩与熔岩之比为 1:5 左右为浅海或海陆 交互相沉积。 2.石炭纪火山岩 早石炭世火山岩主要分布于伊犁盆地岩带,其他岩带仅零星可见。以中性岩类为主, 中酸性岩类次之,基性和酸性岩类甚少。伊犁盆地和阔库拉岩带的下部为辉石安山岩、安 山岩、英安岩、流纹岩及火山碎屑岩,偶夹玄武岩;乌孙山地区下部则为玄武岩、安山岩 夹霏细斑岩及火山角砾岩、凝灰岩、集块岩,中上部主要为安山岩、英安岩,霏细岩、流 纹岩夹玄武岩及其火山碎屑岩。厚度以伊犁盆地最大。火山碎屑岩与熔岩之比为 1:2—1:5。 为海相裂隙一中心式喷发。 中石炭世火山岩的分布较早石炭世明显缩小。主要分布于伊犁盆地岩带中部,在博 罗科努和阔库拉岩带也有少许。主要岩石为安山岩、英安岩、杏仁状橄榄玄武岩及其火山 角砾岩、凝灰岩等,为玄武岩-安山岩-英安岩组合,局部为安山岩-英安岩组合。火山碎 屑岩与熔岩之比为 1:1 至 5:1。为浅海相裂隙式喷发。 3.二叠纪火山岩 早二叠世火山岩分布于伊犁盆地岩带、阔库拉岩带南部和博罗科努岩带西北缘。一
第2章 火山岩及火山作用 般下部为酸性熔岩、英安岩夹安山岩及熔结凝灰岩,中上部为杏仁状玄武岩、橄榄玄武岩、 杏仁状安山岩、安山岩夹英安岩,石英斑岩及其火山角砾岩、熔结凝灰岩、凝灰岩等。火 山岩厚度在伊犁盆地岩带达4211.1m,阔库拉岩带为359.2m。火山碎屑岩与熔岩之比为 1:2。火山喷发为陆相环境,其熔结凝灰岩及熔岩中常见石泡构造。 晚二叠世火山岩仅出露于伊犁盆地岩带阿吾拉勒山地区。 ·般底部为凝灰岩、凝 质砾岩,下部为流纹岩夹黑曜岩及火山碎屑岩,中部为杏仁状拉斑玄武岩,上部为安山质 沉凝灰岩、安山质集块岩等。熔岩与火山碎屑岩之比为2:1左右。为玄武岩-安山岩-流纹 岩组合,陆相中心式喷发。 2.3.4塔里木火山岩区 塔里木岩区晚古生代火山岩主要分布于北山岩带和柯坪岩带东南部 1.泥盆纪火山岩 仅北山岩带有晚泥盆世的火山岩,下部为角斑岩、石英角斑岩夹角斑质凝灰岩、熔结 凝灰岩及安山岩,上部为霏细斑岩,球粒状霏细岩及石英角斑岩。岩石以安山岩、流纹岩 为主,角斑岩、石英角斑岩次之。熔岩与火山碎屑岩之比为2:1。为浅海-滨海相,裂隙- 中心式喷发。 2. 石炭纪火山岩 石 火山岩仅见于北山岩带。底部为酸性凝灰岩,下部为杏仁状玄武岩和安山岩, 中部为千枚岩化英安岩,上部为千枚岩化罪细斑岩夹凝灰质砂岩等。熔岩与火山碎屑岩之 比为2:1-10:1,为玄武岩-安山岩-英安岩-流纹岩组合。中石炭世火山岩属中石炭统下部 矛头组,底部为玄武岩、角闪宏岩和玄武质火灰疑灰岩 火角岩,下部为霏红 尝酸性疑灰尝 岩屑晶屑凝灰岩 火山角砾岩夹安山岩及 凝灰质砂岩, 上部为安山岩、霏红 岩及品屑岩屑凝灰岩夹玄武岩 为玄1 一安山 岩组合。火山碎屑岩与熔岩之比为2:1。晚石炭世火山岩,下部为杏仁状玄武岩夹角砾焰 岩,中部为玄武岩,安山玄武岩、辉石安山岩及其凝灰岩,上部为安山质一霏细质凝灰岩 夹安山岩、霏细岩等,为玄武岩-安山岩-流纹岩组合。熔岩与火山碎屑岩之比为5:1。北 山岩带石炭纪火山岩主要为海相裂隙式喷发。 3 二叠纪火山岩 世火山岩分布于北山岩带和柯坪岩带东南部。底部为杏仁状安山岩、安山质 英安质凝灰岩、火山角砾岩,下部为安山质一流纹质火山灰凝灰岩及火山角砾岩夹沉凝灰 岩,中部为玄武岩,拉斑玄武岩、杏仁状玄武岩,粗玄岩、辉绿岩,上部为石英斑岩质岩 屑品屑凝灰岩、火山灰凝灰岩、沉凝灰岩等,为玄武岩-安山岩-英安岩-流纹岩组合。火 山碎屑岩与熔岩之比为4:1左右,属浅海-滨海相裂隙-中心式喷发。柯坪岩带东南部的下 部为火山灰凝灰 岩, 部为杏仁状玄武岩 、质玄武 辉绿粗玄岩,偶见石英斑岩 主要属玄武岩类,极少流纹岩类,熔岩与火山碎屑岩之比值>10,为海陆交互相裂隙-中心 式喷发 晚二叠世火山岩仅分布于北山岩带,下部为流纹岩及凝灰岩,中部为火山灰凝灰岩、 安山质凝灰角砾岩,上部为霏细岩、霏细斑岩等,总厚度545m。熔岩略少于火山碎屑岩, 为安山岩-流纹岩组合,陆相中心式喷发
第 2 章 火山岩及火山作用 34 般下部为酸性熔岩、英安岩夹安山岩及熔结凝灰岩,中上部为杏仁状玄武岩、橄榄玄武岩、 杏仁状安山岩、安山岩夹英安岩,石英斑岩及其火山角砾岩、熔结凝灰岩、凝灰岩等。火 山岩厚度在伊犁盆地岩带达 4211.1m,阔库拉岩带为 359.2m。火山碎屑岩与熔岩之比为 1:2。火山喷发为陆相环境,其熔结凝灰岩及熔岩中常见石泡构造。 晚二叠世火山岩仅出露于伊犁盆地岩带阿吾拉勒山地区。一般底部为凝灰岩、凝灰 质砾岩,下部为流纹岩夹黑曜岩及火山碎屑岩,中部为杏仁状拉斑玄武岩,上部为安山质 沉凝灰岩、安山质集块岩等。熔岩与火山碎屑岩之比为 2:1 左右。为玄武岩-安山岩-流纹 岩组合,陆相中心式喷发。 2.3.4 塔里木火山岩区 塔里木岩区晚古生代火山岩主要分布于北山岩带和柯坪岩带东南部。 1.泥盆纪火山岩 仅北山岩带有晚泥盆世的火山岩,下部为角斑岩、石英角斑岩夹角斑质凝灰岩、熔结 凝灰岩及安山岩,上部为霏细斑岩,球粒状霏细岩及石英角斑岩。岩石以安山岩、流纹岩 为主,角斑岩、石英角斑岩次之。熔岩与火山碎屑岩之比为 2:1。为浅海-滨海相,裂隙- 中心式喷发。 2.石炭纪火山岩 石炭纪火山岩仅见于北山岩带。底部为酸性凝灰岩,下部为杏仁状玄武岩和安山岩, 中部为千枚岩化英安岩,上部为千枚岩化霏细斑岩夹凝灰质砂岩等。熔岩与火山碎屑岩之 比为 2:1-10:1,为玄武岩-安山岩-英安岩-流纹岩组合。中石炭世火山岩属中石炭统下部 矛头山组,底部为玄武岩、角闪安山岩和玄武质火山灰凝灰岩、火山角砾岩,下部为霏细 岩、酸性凝灰岩、沉凝灰岩,中部为安山玄武质岩屑晶屑凝灰岩、火山角砾岩夹安山岩及 凝灰质砂岩,上部为安山岩、霏细岩及晶屑岩屑凝灰岩夹玄武岩,为玄武岩-安山岩-流纹 岩组合。火山碎屑岩与熔岩之比为 2:1。晚石炭世火山岩,下部为杏仁状玄武岩夹角砾熔 岩,中部为玄武岩,安山玄武岩、辉石安山岩及其凝灰岩,上部为安山质—霏细质凝灰岩 夹安山岩、霏细岩等,为玄武岩-安山岩-流纹岩组合。熔岩与火山碎屑岩之比为 5:1。北 山岩带石炭纪火山岩主要为海相裂隙式喷发。 3.二叠纪火山岩 早二叠世火山岩分布于北山岩带和柯坪岩带东南部。底部为杏仁状安山岩、安山质— 英安质凝灰岩、火山角砾岩,下部为安山质—流纹质火山灰凝灰岩及火山角砾岩夹沉凝灰 岩,中部为玄武岩,拉斑玄武岩、杏仁状玄武岩,粗玄岩、辉绿岩,上部为石英斑岩质岩 屑晶屑凝灰岩、火山灰凝灰岩、沉凝灰岩等,为玄武岩-安山岩-英安岩-流纹岩组合。火 山碎屑岩与熔岩之比为 4:1 左右,属浅海-滨海相裂隙-中心式喷发。柯坪岩带东南部的下 部为火山灰凝灰岩,中上部为杏仁状玄武岩、玻质玄武岩、辉绿-粗玄岩,偶见石英斑岩。 主要属玄武岩类,极少流纹岩类,熔岩与火山碎屑岩之比值>10,为海陆交互相裂隙-中心 式喷发。 晚二叠世火山岩仅分布于北山岩带,下部为流纹岩及凝灰岩,中部为火山灰凝灰岩、 安山质凝灰角砾岩,上部为霏细岩、霏细斑岩等,总厚度 545m。熔岩略少于火山碎屑岩, 为安山岩-流纹岩组合,陆相中心式喷发
第2章火山岩及火山作用 2.3.5昆仑和喀喇昆仑山火山岩区 昆仑山和喀喇昆仑山两个岩区的晚古生代火山岩主要分布于恰尔隆,叶桑岗、岔路口 及甜水海等岩带。 1.泥盆纪火山岩 仅叶桑岗岩带西段分布有中泥盆世的火山岩。在库然卡甫河一带,底部为英安岩夹 杏仁状安山岩及火山灰凝灰岩,下部为安山岩与石英辉绿玢岩互层,中部为基性熔岩凝灰 岩和霏细质细火山角砾岩夹霏细岩,上部为军细岩夹中酸性凝灰岩等。沿走向往东西两侧 火山岩逐渐减少,甚至只有很薄的玄武岩夹于正常沉积岩层中。 为玄武岩 安山岩-英安 流纹岩组合,熔岩与火山碎屑岩之比为4:1左右,属海相裂隙-中心式喷发。 2.石炭纪火山岩 早石炭世火山岩分布于叶桑岗岩带西段,下部为凝灰岩、凝灰质砂岩,中上部为玄武 岩,辉绿玢岩、安山岩夹凝灰岩,为玄武岩-安山岩组合,熔岩与火山碎屑岩之比值>10。 早-中石炭世火山岩分布于恰尔隆岩带,下部为杏仁状玄武岩,辉绿岩、辉石安山岩 夹凝灰岩, 中部为霏细岩 霏细斑岩、安山玄武岩及凝灰岩,上部为蚀变英安岩、片理化 霏细斑岩。为玄武岩-安山岩-英安岩-流纹岩组合,熔岩与火山碎屑岩之比为2:1-8:1。 中-晚石炭世火山岩分布于甜水海岩带和叶桑岗岩带,甜水海附近下部为钠长石化杏 仁状玄武岩,上部为安山岩、霏细岩及角斑岩、石英角斑岩。叶桑岗岩带下部为玄武岩和 安山质凝灰岩,上部为安山岩、流纹岩及其火山碎屑岩。两岩带均为玄武岩安山岩-流纹 岩组合,甜水海一带有角斑岩 -石茧角麻岩组合, 喷溢相岩石比较发有 晚石炭世火山岩分布于恰尔隆岩带中西段 底部为霏细斑岩及凝灰岩, 下部为变质杏 仁状安山玄武岩,中部为浅变质杏仁状安山岩夹玄武岩、罪细岩及火山灰凝灰岩,上部为 浅变质英安岩、罪细斑岩夹玄武岩及中酸性火山灰凝灰岩,为玄武岩-安山岩-英安岩-流 纹岩组合,熔岩与火山碎屑岩之比为5:1左右。石炭纪火山岩为海相裂隙-中心式喷发。 3.二叠纪火山岩 仅在叶桑岗岩带西部分布有晚二叠世的火山岩,岩性为安山岩、英安质流纹岩及凝灰 岩、火山角酥岩。熔岩与火山碎屑岩之比值>10。为安山岩一流纹岩组合,属浅海相裂隙 中心式喷发。 2.4中新生代火山岩 新疆中生代和新生代的火山岩,仅零星分布于昆仑山岩区、喀喇昆仑山岩区、准噶尔 岩区和天山岩区,时代主要为中晚三叠世、侏罗纪、晚白垩世、古新-始新世、上新世、 晚更新世和全新什。 2.4.1中生代火山岩 中生代火山岩分布于昆仑岩区的恰尔隆岩带,祁漫塔格岩带和喀喇昆仑岩区的甜水海 岩带、岔路口岩带、木孜塔格岩带,以及准噶尔岩区的克拉玛依-百口泉和吉木萨尔南部 地区
第 2 章 火山岩及火山作用 35 2.3.5 昆仑和喀喇昆仑山火山岩区 昆仑山和喀喇昆仑山两个岩区的晚古生代火山岩主要分布于恰尔隆,叶桑岗、岔路口 及甜水海等岩带。 1.泥盆纪火山岩 仅叶桑岗岩带西段分布有中泥盆世的火山岩。在库然卡甫河一带,底部为英安岩夹 杏仁状安山岩及火山灰凝灰岩,下部为安山岩与石英辉绿玢岩互层,中部为基性熔岩凝灰 岩和霏细质细火山角砾岩夹霏细岩,上部为霏细岩夹中酸性凝灰岩等。沿走向往东西两侧 火山岩逐渐减少,甚至只有很薄的玄武岩夹于正常沉积岩层中。为玄武岩-安山岩-英安岩 -流纹岩组合,熔岩与火山碎屑岩之比为 4:1 左右,属海相裂隙-中心式喷发。 2.石炭纪火山岩 早石炭世火山岩分布于叶桑岗岩带西段,下部为凝灰岩、凝灰质砂岩,中上部为玄武 岩,辉绿玢岩、安山岩夹凝灰岩,为玄武岩-安山岩组合,熔岩与火山碎屑岩之比值>10。 早-中石炭世火山岩分布于恰尔隆岩带,下部为杏仁状玄武岩,辉绿岩、辉石安山岩 夹凝灰岩,中部为霏细岩、霏细斑岩、安山玄武岩及凝灰岩,上部为蚀变英安岩、片理化 霏细斑岩。为玄武岩-安山岩-英安岩-流纹岩组合,熔岩与火山碎屑岩之比为 2:1-8:1。 中-晚石炭世火山岩分布于甜水海岩带和叶桑岗岩带,甜水海附近下部为钠长石化杏 仁状玄武岩,上部为安山岩、霏细岩及角斑岩、石英角斑岩。叶桑岗岩带下部为玄武岩和 安山质凝灰岩,上部为安山岩、流纹岩及其火山碎屑岩。两岩带均为玄武岩-安山岩-流纹 岩组合,甜水海一带有角斑岩-石英角斑岩组合,喷溢相岩石比较发育。 晚石炭世火山岩分布于恰尔隆岩带中西段,底部为霏细斑岩及凝灰岩,下部为变质杏 仁状安山玄武岩,中部为浅变质杏仁状安山岩夹玄武岩、霏细岩及火山灰凝灰岩,上部为 浅变质英安岩、霏细斑岩夹玄武岩及中酸性火山灰凝灰岩,为玄武岩-安山岩-英安岩-流 纹岩组合,熔岩与火山碎屑岩之比为 5:1 左右。石炭纪火山岩为海相裂隙-中心式喷发。 3.二叠纪火山岩 仅在叶桑岗岩带西部分布有晚二叠世的火山岩,岩性为安山岩、英安质流纹岩及凝灰 岩、火山角砾岩。熔岩与火山碎屑岩之比值>10。为安山岩—流纹岩组合,属浅海相裂隙- 中心式喷发。 2.4 中新生代火山岩 新疆中生代和新生代的火山岩,仅零星分布于昆仑山岩区、喀喇昆仑山岩区、准噶尔 岩区和天山岩区,时代主要为中晚三叠世、侏罗纪、晚白垩世、古新-始新世、上新世、 晚更新世和全新世。 2.4.1 中生代火山岩 中生代火山岩分布于昆仑岩区的恰尔隆岩带,祁漫塔格岩带和喀喇昆仑岩区的甜水海 岩带、岔路口岩带、木孜塔格岩带,以及准噶尔岩区的克拉玛依-百口泉和吉木萨尔南部 地区
第2章 火山岩及火山作用 1,中一晚三叠世火山岩 祁漫塔格岩带的晚三叠世火山岩,分布于祁漫塔格山南坡,全岩K-Ar法年龄为 199-222a。岩性主要为流纹岩、石英斑岩、罪细斑岩、基性-酸性角砾熔岩、凝灰熔岩、 火山角砾岩、晶屑岩屑凝灰岩 ,晶屑玻屑凝灰岩及安山岩、玄武岩等。沿走向自西向东火 山岩逐渐减少 并且由酸性向基性演化。西部以流纹质火山岩为主,东部为安山质 玄武 质火山岩。克拉玛依-百口泉一带地下有K-Ar法年龄为197.5-218Ma的晚三叠世火山岩 岩性为流纹岩、玄武岩、碱性玄武岩等,夹于砂岩层间,厚度其小。另外,吉木燕尔县大 龙口、小龙口和三工河等地,具有中晚三叠世的杏仁状安山岩。三叠纪火山岩均为陆相环 境下形成。 侏罗纪火山岩 喀喇昆仑岩区的早-中侏罗世火山岩,在明铁盖河至红其拉甫达坂一带,下部为安山 质英安岩、安山岩,上部为安山质英安岩,为安山岩-英安岩组合。在岔路口、河尾滩、 甜水海等地,底部为凝灰角砾岩及凝灰细砂岩,下部为杏仁状玻基辉石安山岩、基性火山 角砾岩,中部为杏仁状橄横玄武岩,上部为英安质晶屑火山灰疑灰岩,为玄武岩一安山岩 英安岩组合。它们均为海相裂隙-中心式喷发」 木孜塔格岩带的侏罗纪次火山岩 单个岩体面积1-10km,形态为岩钟、岩株、岩盖 状,主要岩性为榴碧玄岩、角闪安山玢岩,安山质英安斑岩、英安斑岩、石英斑岩、石英 钠长罪细斑岩,石英罪细斑岩、流纹斑岩等 恰尔隆岩带奥依塔格地区的早-中侏罗世火山岩,下部为沸石化玄武质火山角砾岩, 中部为嫩槛玄武岩和沸石化安山玄武岩,上部为流纹质含角砾玻屑滚结餐灰岩和本仁状资 ,沿走向由东南向西北火山岩逐渐减少,且岩性呈基性、中性-中酸性一酸性演变。麻 扎北的同期火山岩为蚀变辉石安山岩 克拉码依-白碱难一带地950m处见有侏罗纪火山岩,主要为粗玄岩,K-Ar法年龄值 170.6Ma. 3.晚白垩世火山岩 零星分布干喀谢昆仑岩风,县诱锫状、似层状夹层。在神湾为革安质流纹岩,在无 尔天山、甜水海一带为杏仁状斜长玄武岩、杏仁状玻基辉石安山岩。主要为喷溢相的熔岩 2.4.2新生代火山岩及火山作用 1.古新一始新世火山岩 分布于天山岩区阔库拉岩带的托云盆地。呈北北东-南南西向延伸约40km,宽15-20km。 层位相当古新-始新统齐姆根组。岩性为玄武岩、橄横玄武岩,粗面玄武岩等,厚度约250m, 与红色钙质砂岩、砾岩呈不均匀互层。玄武岩具柱状节理,为陆相中心式喷发。 2. (1)泉水沟东南一带的火山岩:近南北向延伸约23km,宽10-12km。呈近水平的熔岩 被状产出,不整合覆盖于上三叠统克勒青河群之上,为陆相中心式喷发,喷发中心位于大 红柳滩断裂带上。岩石为气孔状碱性橄榄玄武岩、粗面玄武岩、杏仁状橄榄玄武岩、杏仁 状粗面友武岩。本一状安玄武岩 玄武安山岩、辉石安山岩及少量火山角砾岩和杏仁状 辉石英安岩。 火山喷发至少有两次 一次为碱性橄榄玄武岩,第 为租面玄武若。两 次之间的间歇期沉积了正常砂砾岩和粉砂质泥岩等。熔岩被下部以基性火山岩为主,上部 向偏碱性岩石演化,爆发相的火山角砾岩仅在火山口附近出露。 36
第 2 章 火山岩及火山作用 36 1.中-晚三叠世火山岩 祁漫塔格岩带的晚三叠世火山岩,分布于祁漫塔格山南坡,全岩 K-Ar 法年龄为 199-222Ma。岩性主要为流纹岩、石英斑岩、霏细斑岩、基性-酸性角砾熔岩、凝灰熔岩、 火山角砾岩、晶屑岩屑凝灰岩、晶屑玻屑凝灰岩及安山岩、玄武岩等。沿走向自西向东火 山岩逐渐减少,并且由酸性向基性演化。西部以流纹质火山岩为主,东部为安山质、玄武 质火山岩。克拉玛依-百口泉一带地下有 K-Ar 法年龄为 197.5-218Ma 的晚三叠世火山岩, 岩性为流纹岩、玄武岩、碱性玄武岩等,夹于砂岩层间,厚度甚小。另外,吉木萨尔县大 龙口、小龙口和三工河等地,具有中晚三叠世的杏仁状安山岩。三叠纪火山岩均为陆相环 境下形成。 2.侏罗纪火山岩 喀喇昆仑岩区的早-中侏罗世火山岩,在明铁盖河至红其拉甫达坂一带,下部为安山 质英安岩、安山岩,上部为安山质英安岩,为安山岩-英安岩组合。在岔路口、河尾滩、 甜水海等地,底部为凝灰角砾岩及凝灰细砂岩,下部为杏仁状玻基辉石安山岩、基性火山 角砾岩,中部为杏仁状橄榄玄武岩,上部为英安质晶屑火山灰凝灰岩,为玄武岩-安山岩- 英安岩组合。它们均为海相裂隙-中心式喷发。 木孜塔格岩带的侏罗纪次火山岩,单个岩体面积 1-10km2,形态为岩钟、岩株、岩盖 状,主要岩性为榴碧玄岩、角闪安山玢岩,安山质英安斑岩、英安斑岩、石英斑岩、石英 钠长霏细斑岩,石英霏细斑岩、流纹斑岩等。 恰尔隆岩带奥依塔格地区的早-中侏罗世火山岩,下部为沸石化玄武质火山角砾岩, 中部为橄榄玄武岩和沸石化安山玄武岩,上部为流纹质含角砾玻屑熔结凝灰岩和杏仁状安 山岩。沿走向由东南向西北火山岩逐渐减少,且岩性呈基性、中性-中酸性-酸性演变。麻 扎北的同期火山岩为蚀变辉石安山岩。 克拉玛依-白碱滩一带地下 950m 处见有侏罗纪火山岩,主要为粗玄岩,K-Ar 法年龄值 170.6Ma。 3.晚白垩世火山岩 零星分布于喀喇昆仑岩区,呈透镜状、似层状夹层。在神仙湾为英安质流纹岩,在乔 尔天山、甜水海一带为杏仁状斜长玄武岩、杏仁状玻基辉石安山岩。主要为喷溢相的熔岩。 2.4.2 新生代火山岩及火山作用 1.古新—始新世火山岩 分布于天山岩区阔库拉岩带的托云盆地。呈北北东-南南西向延伸约 40km,宽 15-20km。 层位相当古新-始新统齐姆根组。岩性为玄武岩、橄榄玄武岩,粗面玄武岩等,厚度约 250m, 与红色钙质砂岩、砾岩呈不均匀互层。玄武岩具柱状节理,为陆相中心式喷发。 2.上新世火山岩 分布于喀喇昆仑岩区木孜塔格岩带。 (1)泉水沟东南一带的火山岩:近南北向延伸约 23km,宽 10-12km。呈近水平的熔岩 被状产出,不整合覆盖于上三叠统克勒青河群之上,为陆相中心式喷发,喷发中心位于大 红柳滩断裂带上。岩石为气孔状碱性橄榄玄武岩、粗面玄武岩、杏仁状橄榄玄武岩、杏仁 状粗面玄武岩、杏仁状安山玄武岩、玄武安山岩、辉石安山岩及少量火山角砾岩和杏仁状 辉石英安岩。火山喷发至少有两次:第一次为碱性橄榄玄武岩,第二次为粗面玄武岩。两 次之间的间歇期沉积了正常砂砾岩和粉砂质泥岩等。熔岩被下部以基性火山岩为主,上部 向偏碱性岩石演化,爆发相的火山角砾岩仅在火山口附近出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