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节.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 巩固升·新空间 ··GONG SHENG XINKON 基础巩固 C1在人和植物体内都会发生的物质转化过程是(.) ①葡萄糖彻底氧化.②葡萄糖转化为乙醇.③葡萄糖脱水缩合.④葡萄糖分解为丙 酮酸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解析∷人和植物细胞都能进行有氧呼吸,使葡萄糖彻底氧化分解,中间产物都有丙 酮酸;人和植物细胞都能进行无氧呼吸,但是产物不同,人体细胞无氧呼吸的产物 是乳酸,大多数植物细胞无氧呼吸的产物是酒精和二氧化碳;人和植物细胞都能 进行葡萄糖的脱水缩合,但是产物不同,人体内葡萄糖脱水缩合的产物是糖原,植 物体内葡萄糖脱水缩合的产物是麦芽糖、淀粉和纤维素。 答案:C 葡萄糖 内酮酸 CO2和H2O 乳酸 心2右图表示呼吸作用过程中葡萄糖分解的两个途径。酶1、酶2和酶3依次分 别存在于 A.线粒体、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 B线粒体、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C.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 D.细胞质基质、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解析:酶1催化的反应是细胞呼吸的第一阶段,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酶2催化的 反应是有氧呼吸的第二、三阶段,在线粒体中进行;酶3催化的反应是无氧呼吸的 第二阶段,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 答案:C 3在有氧呼吸过程中,进入肌细胞的氧将() ①与氢结合生成水.②与碳结合生成二氧化碳.③在线粒体中被消耗.④在线粒体
. . 第 3 节.ATP 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 基础巩固 1 在人和植物体内都会发生的物质转化过程是(..) ①葡萄糖彻底氧化.②葡萄糖转化为乙醇.③葡萄糖脱水缩合.④葡萄糖分解为丙 酮酸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解析:人和植物细胞都能进行有氧呼吸,使葡萄糖彻底氧化分解,中间产物都有丙 酮酸;人和植物细胞都能进行无氧呼吸,但是产物不同,人体细胞无氧呼吸的产物 是乳酸,大多数植物细胞无氧呼吸的产物是酒精和二氧化碳;人和植物细胞都能 进行葡萄糖的脱水缩合,但是产物不同,人体内葡萄糖脱水缩合的产物是糖原,植 物体内葡萄糖脱水缩合的产物是麦芽糖、淀粉和纤维素。 答案:C 2 右图表示呼吸作用过程中葡萄糖分解的两个途径。酶 1、酶 2 和酶 3 依次分 别存在于 (..) A.线粒体、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 B.线粒体、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C.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 D.细胞质基质、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解析:酶 1 催化的反应是细胞呼吸的第一阶段,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酶 2 催化的 反应是有氧呼吸的第二、三阶段,在线粒体中进行;酶 3 催化的反应是无氧呼吸的 第二阶段,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 答案:C 3 在有氧呼吸过程中,进入肌细胞的氧将(..) ①与氢结合生成水.②与碳结合生成二氧化碳.③在线粒体中被消耗.④在线粒体
与细胞质基质中被消耗 A.①③ B.①④C.②③D.②④ 解析:在有氧呼吸过程中,进入细胞的氧将在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用于氧化有氧 呼吸第一、二阶段生成的,这一步是在线粒体中进行的 答案:A 4在一定时间内,机体细胞呼吸产生的CO2的物质的量与消耗的O2的物质的量 的比值,常被用来判断呼吸分解有机物的种类。根据葡萄糖彻底氧化分解反应式, 此比值应是(.) A.0.5 B.1.0 C.1.5D.2.0 解析:葡萄糖彻底氧化分解的反应式为CH2O+6HO+6O→-6C02+12HJ-能量。从反 应式可以看出有氧呼吸产生CO2的物质的量与消耗O2的物质的量的比值是1.0 答案:B C5下列有关线粒体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线粒体具有内、外两层膜,内膜折叠形成的嵴使内膜的表面积大大增加 B线粒体内膜上和基质中含有许多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 C.在线粒体中进行细胞呼吸时必须有氧的参与 D.细胞产生CO2的部位一定是线粒体 解析:细胞呼吸包括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有氧呼吸产生CO2的场所是线粒体,无 氧呼吸产生CO2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 答案:D 6关于有氧呼吸过程中相关元素的来源或去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O2中的0可来自O2 B.产物H0中的H只来自ClH12O C.ClH12O中的C全部进入CO2 D.O2中的0全部进入CO2 解析:CO2中的0来自ClH12O和HO。产物H中的H来自CaH20和H0。O2中的0 全部进入H20。 答案:C 7洪涝灾害发生时,农作物根系往往会发黑甚至坏死,进而导致整株植物的死
. . 与细胞质基质中被消耗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在有氧呼吸过程中,进入细胞的氧将在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用于氧化有氧 呼吸第一、二阶段生成的,这一步是在线粒体中进行的。 答案:A 4 在一定时间内,机体细胞呼吸产生的 CO2的物质的量与消耗的 O2的物质的量 的比值,常被用来判断呼吸分解有机物的种类。根据葡萄糖彻底氧化分解反应式, 此比值应是(..) A.0.5 B.1.0 C.1.5 D.2.0 解析:葡萄糖彻底氧化分解的反应式为 C6H12O6+6H2O+6O2 6CO2+12H2O+能量。从反 应式可以看出有氧呼吸产生 CO2的物质的量与消耗 O2的物质的量的比值是 1.0。 答案:B 5 下列有关线粒体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线粒体具有内、外两层膜,内膜折叠形成的嵴使内膜的表面积大大增加 B.线粒体内膜上和基质中含有许多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 C.在线粒体中进行细胞呼吸时必须有氧的参与 D.细胞产生 CO2的部位一定是线粒体 解析:细胞呼吸包括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有氧呼吸产生 CO2 的场所是线粒体,无 氧呼吸产生 CO2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 答案:D 6 关于有氧呼吸过程中相关元素的来源或去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O2中的 O 可来自 O2 B.产物 H2O 中的 H 只来自 C6H12O6 C.C6H12O6中的 C 全部进入 CO2 D.O2中的 O 全部进入 CO2 解析:CO2中的 O 来自 C6H12O6和 H2O。产物 H2O 中的 H 来自 C6H12O6和 H2O。O2中的 O 全部进入 H2O。 答案:C 7 洪涝灾害发生时,农作物根系往往会发黑甚至坏死,进而导致整株植物的死
亡,其原因主要是() A.湿度大,病菌繁殖快,植物体被感染 B.长期的阴雨天气导致植物体营养匮乏 C.植物吸水过度,导致部分细胞涨破 D.无氧呼吸产物的大量积累导致组织坏死 解析:农作物被淹,根系在缺氧的条件下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酒 精对细胞有毒害作用,导致根细胞发黑坏死 答案:D 下列描述和右图曲线相符的是 A.家兔成熟的红细胞吸收K的速率与O2浓度的关系 B.小麦的根细胞吸收K的速率与细胞呼吸强度的关系 C.大豆根尖成熟区的细胞放在清水中,其细胞液含水量与时间的关系 D.酵母菌细胞呼吸产生CO2的量与外界O2浓度的关系 解析: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中无线粒体,不进行有氧呼吸,吸收K的速率与O浓 度无关。小麦的根细胞吸收K的方式为主动运输,当呼吸强度为零时,其吸收速率 也为零。大豆根尖成熟区的细胞放在清水中可以从外界吸收水,使其细胞液含水 量增加,当吸水达到平衡时,其细胞液的含水量达到最大,不再随时间而变化。酵 母菌为兼性厌氧菌,随O2浓度增大,酵母菌细胞呼吸产生CO2的量先降低,再升高, 最后趋于平衡 答案:C 9下图为细胞呼吸过程,其中a、b表示物质,①④表示主要步骤,请回答下列 问题。 酒精+CO2 ②能量 葡萄糖 COx+HO →+能量④ 「b能量 (1)图中a、b表示的物质分别是
. . 亡,其原因主要是(..) A.湿度大,病菌繁殖快,植物体被感染 B.长期的阴雨天气导致植物体营养匮乏 C.植物吸水过度,导致部分细胞涨破 D.无氧呼吸产物的大量积累导致组织坏死 解析:农作物被淹,根系在缺氧的条件下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酒 精对细胞有毒害作用,导致根细胞发黑坏死。 答案:D 8 下列描述和右图曲线相符的是 (..) A.家兔成熟的红细胞吸收 K +的速率与 O2浓度的关系 B.小麦的根细胞吸收 K +的速率与细胞呼吸强度的关系 C.大豆根尖成熟区的细胞放在清水中,其细胞液含水量与时间的关系 D.酵母菌细胞呼吸产生 CO2的量与外界 O2浓度的关系 解析: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中无线粒体,不进行有氧呼吸,吸收 K +的速率与 O2浓 度无关。小麦的根细胞吸收 K +的方式为主动运输,当呼吸强度为零时,其吸收速率 也为零。大豆根尖成熟区的细胞放在清水中可以从外界吸收水,使其细胞液含水 量增加,当吸水达到平衡时,其细胞液的含水量达到最大,不再随时间而变化。酵 母菌为兼性厌氧菌,随 O2浓度增大,酵母菌细胞呼吸产生 CO2的量先降低,再升高, 最后趋于平衡。 答案:C 9 下图为细胞呼吸过程,其中 a、b 表示物质,①~④表示主要步骤,请回答下列 问题。 (1)图中 a、b 表示的物质分别是
(2)图中②③过程中都有CO2产生,其场所分别是 (3)①过程除产生能量外,还产生 在①~④过程中释放能量最多的 是 (4)②和④过程一般不会同时发生在同一生物体内,其原因 是 解析:图中a和b分别表示丙酮酸、乳酸。②③过程分别发生在细胞质基质和线 粒体中。①过程除产生能量外,还可以产生。在①④过程中,有氧呼吸的第三阶 段③释放的能量最多。不同生物体的细胞中,由于酶的种类不同,无氧呼吸的产物 不同。 答案:(1)丙酮酸.乳酸 (2)细胞质基质线粒体 (3).③ (4)不同生物体内酶的种类不同 能力提升 1下页左上图为人体细胞中不完整的细胞呼吸示意图,其中产生ATP最多的过 程是() 乳酸 ① B.② C.③D.④ 解析:图中①表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②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 ③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④表示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其中有氧呼吸的第三 阶段释放的能量最多。 答案:B 2把鼠的肝组织磨碎后离心,细胞匀浆分成a、b、c、d四层。往c层加入葡萄 糖,没有CO2和ATP产生,但加入丙酮酸后,马上就有CO2和ATP产生,则c层必定 含有 (..) ①线粒体.②核糖体.③细胞质基质.④ADP A.①和③B.②和④ C.①和④D.②和③ 解析:分析题干,细胞匀浆经离心后形成4层,这4层分布有不同的细胞器。c层
. . (2)图中②③过程中都有 CO2产生,其场所分别是..........、.........。. (3)①过程除产生能量外,还产生......;在①~④过 程中释放能量最多的 是.....。. (4) ② 和 ④ 过 程 一 般 不 会 同 时 发 生 在 同 一 生 物 体 内 , 其原因 是.....................。. 解析:图中 a 和 b 分别表示丙酮酸、乳酸。②③过程分别发生在细胞质基质和线 粒体中。①过程除产生能量外,还可以产生。在①~④过程中,有氧呼吸的第三阶 段③释放的能量最多。不同生物体的细胞中,由于酶的种类不同,无氧呼吸的产物 不同。 答案:(1)丙酮酸.乳酸 (2)细胞质基质.线粒体 (3).③ (4)不同生物体内酶的种类不同 能力提升 1 下页左上图为人体细胞中不完整的细胞呼吸示意图,其中产生 ATP 最多的过 程是(..)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图中①表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②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 ③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④表示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其中有氧呼吸的第三 阶段释放的能量最多。 答案:B 2 把鼠的肝组织磨碎后离心,细胞匀浆分成 a、b、c、d 四层。往 c 层加入葡萄 糖,没有 CO2和 ATP 产生,但加入丙酮酸后,马上就有 CO2和 ATP 产生,则 c 层必定 含有 (..) ①线粒体.②核糖体.③细胞质基质.④ADP A.①和③ B.②和④ C.①和④ D.②和③ 解析:分析题干,细胞匀浆经离心后形成 4 层,这 4 层分布有不同的细胞器。c 层
加入葡萄糖,没有CO2和ATP产生,但加入丙酮酸后,马上就有CO2和ATP产生,可 以判断出c层含有线粒体,它能利用丙酮酸但不能利用葡萄糖;另外要产生ATP 还一定需要ADP作原料。 答案:C 3下列哪种器官的无氧呼吸类型和其他三种器官不同? A.小麦的种子 B.马铃薯的块茎 C.苹果的果实.D.玉米的根 解析:植物细胞无氧呼吸的产物一般为酒精和二氧化碳(例如小麦的种子、苹果的 果实和玉米的根等),但也有例外,例如马铃薯的块茎、甜菜的块根和玉米的胚无 氧呼吸的产物为乳酸。 答案:B 4下列关于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错误的是() A.蔬菜和水果的保鲜所需要的条件应为低温、干燥、低氧 B.花盆里的土壤板结后应及时松土透气,以促进根系的有氧呼吸 C.选用松软的“创可贴”包扎伤口的目的是防止厌氧菌大量繁殖 D.在控制通气的情况下,利用麦芽、葡萄、粮食、酵母菌和发酵罐等可以生产各 种酒 解析∷:蔬菜和水果的保鲜所需要的条件是低温、适当的湿度、低氧,A项错误;花 盆里的土壤板结后应及时松土透气,以促进根系的有氧呼吸,抑制根系的无氧呼 吸,B项正确;选用松软的“创可贴”包扎伤口的目的是保持有氧的环境,防止厌 氧菌大量繁殖,C项正确;在控制通气的情况下,利用麦芽、葡萄、粮食、酵母菌 和发酵罐等可以生产各种酒,这是细胞呼吸的应用之一,D项正确。 答案:A 蓝水溶液 ★◎5某同学在研究马铃薯块茎无氧呼吸产物时,设计了如下实验:取新鲜马铃 薯块茎,洗净、切成碎屑,向锥形瓶中放入适量的马铃薯块茎碎屑,并向瓶中充入 N,安装成图示装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加入葡萄糖,没有 CO2和 ATP 产生,但加入丙酮酸后,马上就有 CO2和 ATP 产生,可 以判断出 c 层含有线粒体,它能利用丙酮酸但不能利用葡萄糖;另外要产生 ATP 还一定需要 ADP 作原料。 答案:C 3 下列哪种器官的无氧呼吸类型和其他三种器官不同? (..) A.小麦的种子.. B.马铃薯的块茎 C.苹果的果实. D.玉米的根 解析:植物细胞无氧呼吸的产物一般为酒精和二氧化碳(例如小麦的种子、苹果的 果实和玉米的根等),但也有例外,例如马铃薯的块茎、甜菜的块根和玉米的胚无 氧呼吸的产物为乳酸。 答案:B 4 下列关于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错误的是(..) A.蔬菜和水果的保鲜所需要的条件应为低温、干燥、低氧 B.花盆里的土壤板结后应及时松土透气,以促进根系的有氧呼吸 C.选用松软的“创可贴”包扎伤口的目的是防止厌氧菌大量繁殖 D.在控制通气的情况下,利用麦芽、葡萄、粮食、酵母菌和发酵罐等可以生产各 种酒 解析:蔬菜和水果的保鲜所需要的条件是低温、适当的湿度、低氧,A 项错误;花 盆里的土壤板结后应及时松土透气,以促进根系的有氧呼吸,抑制根系的无氧呼 吸,B 项正确;选用松软的“创可贴”包扎伤口的目的是保持有氧的环境,防止厌 氧菌大量繁殖,.C 项正确;在控制通气的情况下,利用麦芽、葡萄、粮食、酵母菌 和发酵罐等可以生产各种酒,这是细胞呼吸的应用之一,D 项正确。 答案:A ★ 5 某同学在研究马铃薯块茎无氧呼吸产物时,设计了如下实验:取新鲜马铃 薯块茎,洗净、切成碎屑,向锥形瓶中放入适量的马铃薯块茎碎屑,并向瓶中充入 N2,安装成图示装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