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同步练习 基础演练 选择题 1.(改编)关于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实验,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在酸性条件下,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与酒精发生反应变成灰绿色 B.可以根据澄清的石灰水是否变浑浊来判断细胞的呼吸方式 C.探究酵母菌在不同氧气条件下细胞呼吸方式的实验是对比试验 D.CO2可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 B酵母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都可以产生CO2,可以根据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程度来判断 细胞的呼吸方式 2.人体进行有氧呼吸的场所是 A.肺泡 B.细胞质基质 C.线粒体 D.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D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但第一阶段是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的,所以细胞质基质也 是有氧呼吸的场所。 3.(改编)下列有关线粒体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进行有氧呼吸的生物,其细胞内一定有线粒体 B.线粒体内含有DNA和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 C.线粒体具有内外两层膜,内膜向内折叠成嵴 D线粒体在细胞内可以定向运动 A一些原核生物也能进行有氧呼吸,但它们没有线粒体 4.有氧呼吸过程中,产生二氧化碳和水的场所依次是 A.细胞质基质、线粒体 B.线粒体、线粒体 C.线粒体、细胞质基质 D.细胞质基质、细胞质基质 B人体内的代谢终产物二氧化碳和水只能是有氧呼吸的产物。二氧化碳是在第二阶段产生, 场所是线粒体基质:水是在第三阶段产生,场所是线粒体内膜 5.(改编)以下叙述中错误的是 A.有氧呼吸全过程的三个阶段中都能产生氢 B.细胞中的氧气在线粒体内与氢结合生成水 C.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过程中都能产生丙酮酸、氢和ATP D.不是所有的细胞呼吸都能产生二氧化碳 C有氧呼吸的前两个阶段都能产生氢,但第三个阶段不能产生氢:A项错误:O2参与有氧呼 吸的第三阶段,在线粒体内与前两个阶段产生的[田]结合形成水,放出大量能量,B项正确 项正确: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第一个阶段是相同的,所以都能产生氢、丙酮酸和ATP,C 项正确:人和高等动物组织的无氧呼吸的产物只是乳酸,没有二氧化碳产生。 6.马铃薯块茎进行无氧呼吸只能释放少量能量,其他能量 A.贮藏在葡萄糖中B.存留于酒精中C.存留于乳酸中D.以热能形式散失 C无氧呼吸过程中,有机物氧化分解不彻底,一部分能量没有释放出来,仍然储存在酒精或 乳酸中。因为马铃薯块茎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所以储存在乳酸中。 7.取适量干重相等的4份种子进行不同处理:(甲)风干,(乙)消毒后浸水萌发,(丙)浸 水后萌发,(丁)浸水萌发后煮熟冷却、消毒。然后分别放入4个保温瓶中。一段时间后, 种子堆内温度最高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C风干的种子呼吸微弱,产生的热量少:浸水萌发后煮熟冷却、消毒的种子不能进行呼吸作 用,无热量释放;消毒后浸水萌发的种子呼吸旺盛,释放的热量较多:浸水后萌发的种子和 第1页
第 1 页 《ATP 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同步练习 基础演练 一、选择题 1.(改编)关于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实验,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 A.在酸性条件下,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与酒精发生反应变成灰绿色 B.可以根据澄清的石灰水是否变浑浊来判断细胞的呼吸方式 C.探究酵母菌在不同氧气条件下细胞呼吸方式的实验是对比试验 D.CO2 可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 B 酵母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都可以产生 CO2,可以根据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程度来判断 细胞的呼吸方式。 2.人体进行有氧呼吸的场所是 ( ) A.肺泡 B.细胞质基质 C.线粒体 D.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D 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但第一阶段是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的,所以细胞质基质也 是有氧呼吸的场所。 3.(改编)下列有关线粒体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 A.进行有氧呼吸的生物,其细胞内一定有线粒体 B.线粒体内含有 DNA 和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 C.线粒体具有内外两层膜,内膜向内折叠成嵴 D.线粒体在细胞内可以定向运动 A 一些原核生物也能进行有氧呼吸,但它们没有线粒体。 4.有氧呼吸过程中,产生二氧化碳和水的场所依次是 ( ) A.细胞质基质、线粒体 B.线粒体、线粒体 C.线粒体、细胞质基质 D.细胞质基质、细胞质基质 B 人体内的代谢终产物二氧化碳和水只能是有氧呼吸的产物。二氧化碳是在第二阶段产生, 场所是线粒体基质;水是在第三阶段产生,场所是线粒体内膜。 5.(改编)以下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有氧呼吸全过程的三个阶段中都能产生氢 B.细胞中的氧气在线粒体内与氢结合生成水 C.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过程中都能产生丙酮酸、氢和 ATP D.不是所有的细胞呼吸都能产生二氧化碳 C 有氧呼吸的前两个阶段都能产生氢,但第三个阶段不能产生氢;A 项错误;O2 参与有氧呼 吸的第三阶段,在线粒体内与前两个阶段产生的[H]结合形成水,放出大量能量,B 项正确; 项正确;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第一个阶段是相同的,所以都能产生氢、丙酮酸和 ATP,C 项正确;人和高等动物组织的无氧呼吸的产物只是乳酸,没有二氧化碳产生。 6.马铃薯块茎进行无氧呼吸只能释放少量能量,其他能量 ( ) A.贮藏在葡萄糖中 B.存留于酒精中 C.存留于乳酸中 D.以热能形式散失 C 无氧呼吸过程中,有机物氧化分解不彻底,一部分能量没有释放出来,仍然储存在酒精或 乳酸中。因为马铃薯块茎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所以储存在乳酸中。 7.取适量干重相等的 4 份种子进行不同处理:(甲)风干,(乙)消毒后浸水萌发,(丙)浸 水后萌发,(丁)浸水萌发后煮熟冷却、消毒。然后分别放入 4 个保温瓶中。一段时间后, 种子堆内温度最高的是 ( ) A.甲 B.乙 C.丙 D.丁 C 风干的种子呼吸微弱,产生的热量少;浸水萌发后煮熟冷却、消毒的种子不能进行呼吸作 用,无热量释放;消毒后浸水萌发的种子呼吸旺盛,释放的热量较多;浸水后萌发的种子和
其上的微生物都能进行呼吸作用,所以释放的热量最多。 8.制作泡菜时泡菜坛子必须密封,其原因是 A.防止产生的乳酸挥发 B.防止水分过度蒸发 C.防止氧气进入坛内 D.防止坛内蔬菜萎蔫 C制作泡菜的过程就是使乳酸菌进行无氧呼吸的过程,乳酸菌是严格的厌氧型生物,在有氧 的情况下会抑制其生命活动,同时也会引起其他好氧细菌的繁殖,导致泡菜制作失败 二、非选择题 9.(改编)右图是线粒体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中①是 ②是 ,③是 ④是 (2)能够增大内膜面积的结构是 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存在 (填图中数字) ①②③④ (3)成人心肌细胞中的线粒体显著多于腹肌细胞的原因 (4)将线粒体置于清水内,线粒体吸水膨胀,其膜的厚度变薄,这说明生物膜具有 段时间后线粒体膜破裂,首先破裂的是 (填图中数字) 答案(1)嵴:外膜;内膜:基质(2)①:③④(3)心肌细胞不同的收缩和舒张,需要的能 量比腹肌细胞多(4)流动性:② 10.(原创)如图是细胞呼吸过程图解,请依图回答问题: (1)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是在 中进行的,其产物有 第二阶段是在 中进行的,其产物有 第三阶段是在 中进行的其产物有 (2)4、5、6代表大量能量的是_。进行7过程的条件是 产物10 8和9过程产物不同的原因是 (3)写出人体内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反应式: (4)提倡有氧运动的依据 是 酸 答案(1)细胞质基质:丙酮酸、[和ATP:线粒体基 质:C2、[和ATP:线粒体内膜:H20和ATP(2)6:无 氧:酒精和 所具有的酶不同不同(3) CH1206+6H2O+602 6C02+12H0+能量:C6H2 2CH5O3+能量(4)肌细胞无氧呼吸会产生大量的乳酸, 乳酸的大量积累会使肌肉酸胀乏力 11.(改编)下面这个实验方案是探究酵母菌在有氧条 件下和无氧条件下呼吸的情况,请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假设] (1)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呼吸作用的产物是C02和HO:在无氧条件下,呼吸作用的产物 是CO2和酒精 实验装置 第2页
第 2 页 其上的微生物都能进行呼吸作用,所以释放的热量最多。 8.制作泡菜时泡菜坛子必须密封,其原因是 ( ) A.防止产生的乳酸挥发 B.防止水分过度蒸发 C.防止氧气进入坛内 D.防止坛内蔬菜萎蔫 C 制作泡菜的过程就是使乳酸菌进行无氧呼吸的过程,乳酸菌是严格的厌氧型生物,在有氧 的情况下会抑制其生命活动,同时也会引起其他好氧细菌的繁殖,导致泡菜制作失败。 二、非选择题 9.(改编)右图是线粒体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中①是 ,②是 ,③是 , ④是 。 (2)能够增大内膜面积的结构是 ,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存在 于 (填图中数字)。 (3)成人心肌细胞中的线粒体显著多于腹肌细胞的原因 是 。 (4)将线粒体置于清水内,线粒体吸水膨胀,其膜的厚度变薄,这说明生物膜具有 。一段时间后线粒体膜破裂,首先破裂的是 (填图中数字)。 答案(1)嵴;外膜;内膜;基质(2)①;③④(3)心肌细胞不同的收缩和舒张,需要的能 量比腹肌细胞多(4) 流动性;② 10.(原创)如图是细胞呼吸过程图解,请依图回答问题: (1)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是在 中进行的,其产物有 ; 第二阶段是在 中进行的,其产物有 ;第三阶段是在 中进行的其产物有 。 (2) 4、5、6 代表大量能量的是 。进行 7 过程的条件是 ,产物 10 是 。8 和 9 过程产物不同的原因是 。 (3)写出人体内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反应式: 。 ( 4 ) 提 倡 有 氧 运 动 的 依 据 是 。 答案 (1)细胞质基质;丙酮酸、[H]和 ATP;线粒体基 质;CO2、[H]和 ATP;线粒体内膜;H2O 和 ATP (2)6;无 氧;酒精和 CO2 ; 所 具 有 的 酶 不 同 不 同 ( 3 ) C6H12O6+6H2O+6O2 6CO2+12H2O+ 能 量 ; C6H12O6 2C3H6O3+能量(4)肌细胞无氧呼吸会产生大量的乳酸, 乳酸的大量积累会使肌肉酸胀乏力。 11.(改编)下面这个实验方案是探究酵母菌在有氧条 件下和无氧条件下呼吸的情况,请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假设] (1)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呼吸作用的产物是 C02 和 H2O;在无氧条件下,呼吸作用的产物 是 CO2 和酒精。 [实验装置] ① ② ③ ④ 酶 8 乳酸 9 7 10 C6H12O6 O2 3 H2O 6 5 2 1 4 酶 酶 [H] [H] 酶 酶
接橡皮球 (或气泵) (2)装置(一)(二)的用途 [方法步骤] (3)检测CO2的产生 ①按照上面装置图连接锥形瓶和导气管,各瓶中加入特定的溶液。 ②酵母菌应加入到瓶中,澄清的石灰水应加入到瓶中,C瓶中加 ③观察观察指标是 (4)检测酒精的产生 段时间后,从 瓶中吸取培养液2皿,加入试管中,再滴入0.5皿酸性重铬酸 溶液,轻轻振荡混合后,试管中出现 (5)记录两组装置中的颜色变化 [问题探究] (6)B瓶密封一段时间后,再连通瓶E,这样做是为了 (7)装置(一)中C瓶的进气管为何要插入溶液中? 答案(2)探究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的呼吸情况:探究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的呼吸情况(3) ②A、B:D、E: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③D、E两瓶中澄清的石灰水是否变浑浊(4)B 灰绿(6)让酵母菌耗尽氧气,造成瓶内的无氧环境(7)除去空气中CO2 素能提升 1.(改编)下图是探究酵母菌呼吸作用方式的实验,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3接橡皮球 B.3(或气泵) C D N D t 质量分数为10%酵母菌澄清的 酵母菌 澄清的以消耗瓶中的氧 的NaOH溶液培养液石灰水培养液 石灰水 置内的酵母菌进行 有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多,里装置内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二看化碳少,C瓶浑浊程度大于E瓶, 所以D项错误。 2.(2019江苏改编)下图表示细胞呼吸作用的过程,其中1~3代表有关生理过程发生的场 所,甲、乙代表有关物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1和2都具有双层生物膜 B.1和2所含酶的种类不同 C.1、2、3都能产生大量ATP D.甲、乙分别代表丙酮酸、H2 02 CH120→①→> B图中的1为细胞质基质,2为线粒体基质,3为线粒体内膜,甲为丙酮酸,乙为[H]。有氧呼 吸的第一、二阶段产生ATP较少,第三阶段能产生大量的ATP。酶具有专一性,1和2所含酶的 种类不同。 2.1个葡萄糖分子有氧呼吸释放的能量为皿,其中40%用于ADP转化为ATP,若1个高能磷酸 键所含能量为n,则1个葡萄糖分子在有氧呼吸中产生ATP分子数为 () A.2n/5mB.2m/5 C n/5m D m/5n B1个葡萄糖分子有氧呼吸释放的能量有40%m用于ADP转化为ATP,而1个高能磷酸键所含 第3页
第 3 页 (2)装置(一)(二)的用途分别是 、 。 [方法步骤] (3)检测 CO2 的产生 ①按照上面装置图连接锥形瓶和导气管,各瓶中加入特定的溶液。 ②酵母菌应加入到 瓶中,澄清的石灰水应加入到 瓶中,C 瓶中加 。 ③观察观察指标是 。 (4)检测酒精的产生 一段时间后,从 瓶中吸取培养液 2 mL,加入试管中,再滴入 O.5 mL 酸性重铬酸 溶液,轻轻振荡混合后,试管中出现 色。 (5)记录两组装置中的颜色变化。 [问题探究] (6)B 瓶密封一段时间后,再连通瓶 E,这样做是为了 。 (7)装置(一)中 C 瓶的进气管为何要插入溶液中? 。 答案(2)探究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的呼吸情况;探究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的呼吸情况(3) ②A、B;D、E;质量分数为 10%的 NaOH 溶液③D、E 两瓶中澄清的石灰水是否变浑浊(4)B; 灰绿(6)让酵母菌耗尽氧气,造成瓶内的无氧环境(7)除去空气中 CO2 素能提升 1.(改编)下图是探究酵母菌呼吸作用方式的实验,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 A.实验前必须进行装置的气密性检验 B.实验前D瓶应封口放置一段时间后再与E瓶连接 C.在加入酵母菌之前应对培养液进行灭菌处理 D.相同时间内C、E瓶中浑浊程度相同 D 如果装置气密性不好,则影响实验结果。D瓶实验前密封后放置一段时间以消耗瓶中的氧 气。所以A、B两项正确;微生物培养都要进行无菌处理,C项正确;甲装置内的酵母菌进行 有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多,乙装置内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少,C瓶浑浊程度大于E瓶, 所以D项错误。 2.(2019 江苏改编)下图表示细胞呼吸作用的过程,其中 1~3 代表有关生理过程发生的场 所,甲、乙代表有关物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1 和 2 都具有双层生物膜 B.1 和 2 所含酶的种类不同 C.1、2、3 都能产生大量 ATP D.甲、乙分别代表丙酮酸、H2 B 图中的1为细胞质基质,2为线粒体基质,3为线粒体内膜,甲为丙酮酸,乙为[H]。有氧呼 吸的第一、二阶段产生ATP较少,第三阶段能产生大量的ATP。酶具有专一性,1和2所含酶的 种类不同。 2.1 个葡萄糖分子有氧呼吸释放的能量为 m,其中 40%用于 ADP 转化为 ATP,若 1 个高能磷酸 键所含能量为 n,则 1 个葡萄糖分子在有氧呼吸中产生 ATP 分子数为 ( ) A.2n/5m B.2m/5n C.n/5m D.m/5n B 1 个葡萄糖分子有氧呼吸释放的能量有 40%m 用于 ADP 转化为 ATP,而 1 个高能磷酸键所含 CO2 ② 甲 乙 C6H12O6→① 乙 ③ O2 H2O 接橡皮球 (或气泵) C A D (一) (二) B E 接橡皮球 (或气泵) 质量分数为 10% 的 NaOH 溶液 酵母菌 培养液 澄清的 石灰水 澄清的 石灰水 酵母菌 培养液 甲 乙 A B C D E
能量为n,则1个葡萄糖分子在有氧呼吸中产生ATP分子数为40%m/n=2m/5n。 3.下在a、b、c、d条件下,测得某植物种子萌发时CO2和O2体积变化的相对值如右表。若 底物是葡萄糖,则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C释放量|02吸收量 abcd 086 0347 A.a条件下,呼吸产物除CO2外还有酒精和乳酸 B.b条件下,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比无氧呼吸多 C.c条件下,无氧呼吸最弱 D.d条件下,产生的CO2全部来自线粒体 D种子有氧呼吸吸收O2与放出C2相等,无氧呼吸时不吸收O2但是放出CO,有氧呼吸与 无氧呼吸同时存在时吸收O2小于放出ω2,可知a条件下只进行无氧呼吸,植物无氧呼吸产 物是酒精,很少产生乳酸:b条件和c条件下既有有氧呼吸:d条件下只进行有氧呼吸。 4.(改编)对细胞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 A.让一只白鼠吸入含有放射性的502,该白鼠体内最先出现含10的化合物是CO2 B.把青蛙和小白鼠从25℃的温室中移至5℃的环境中,这两种生物的耗氧量都减少 C.酵母菌和乳酸菌无氧呼吸产物不同的原因是细胞内所含有的呼吸酶不同 D.利用麦芽、葡萄、粮食酵母菌和发酵罐等,在连续通气的情况下可以生产各种酒 B白鼠吸入"O用于有氧呼吸第三阶段,与[H]结合,生成H"0,同时释放大量能量,A项错 误:小白鼠是恒温动物,由适宜温度移至低温环境时,由于散热增多引起热増多,细胞呼吸 作用增强,耗氧量増加:青蛙是变温动物,在低温环境中自身体温下降导致酶的活性降低, 呼吸作用减弱,耗氧量减少,B项错误:酵母菌无氧呼吸的产物是酒精、二氧化碳,乳酸菌 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原因是细胞内的酶不同,根本原因是基因的不同,C项正确:发酵 酿酒时连续通气酵母菌只能进行有氧呼吸,不能进行无氧呼吸,D项错误。 5.(06上海)一密闭容器中加入葡萄糖溶液和酵母菌,1小时后测得该容器中0减少24ml, CO2增加48ml,则在1小时内酒精发酵所消耗的葡萄糖量是有氧呼吸的 A.1/3倍 B.1/2倍 C.2倍 D.3倍 D酵母菌既能进行有氧呼吸又能进行无氧呼吸,有氧呼吸消耗0.24/224摩尔的氧气,分解 (0.24/224)/6摩尔葡萄糖:无氧呼吸产生(0.48/224)-(0.24/224)=0.24/224摩尔的二氧 化碳,分解(0.24/24)/2摩尔葡萄糖。所以在1小时内酒精发酵所消耗的葡萄糖量是有 氧呼吸的[(0.24/224)/6]/[(0.24/224)/2]=3倍 右图是番茄根细胞对K吸收速率和氧分压的关系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氧分压在0和6时,根细胞呼吸所需的酶有所不同 BA→B段,ATP是限制根细胞对K吸收速率的主要因素呼 C.B点以后,通过中耕松土可进一步促进番茄根细胞对K吸 速 的吸收,曲线将延伸为M D.氧分压为8时,AB曲线将延伸为M2 CB点不再增加的原因是受到细胞膜上运输钾离子载体数 02468氧分压 量的限制,而不是缺少能量。 7.(多选,改编)在人和酵母菌的细胞内都会发生的物质转化过程是 A.葡萄糖彻底氧化 B.葡萄糖转化为乙醇 C.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D.葡萄糖转化为乳酸 第4页
第 4 页 能量为 n,则 1 个葡萄糖分子在有氧呼吸中产生 ATP 分子数为 40%m/n=2m/5n。 3.下在 a、b、c、d 条件下,测得某植物种子萌发时 CO2和 O2 体积变化的相对值如右表。若 底物是葡萄糖,则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 CO2 释放量 O2 吸收量 a 10 0 b 8 3 c 6 4 d 7 7 A.a 条件下,呼吸产物除 CO2 外还有酒精和乳酸 B.b 条件下,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比无氧呼吸多 C.c 条件下,无氧呼吸最弱 D.d 条件下,产生的 CO2 全部来自线粒体 D 种子有氧呼吸吸收 O2 与放出 CO2相等,无氧呼吸时不吸收 O2 但是放出 CO2,有氧呼吸与 无氧呼吸同时存在时吸收 O2 小于放出 CO2,可知 a 条件下只进行无氧呼吸,植物无氧呼吸产 物是酒精,很少产生乳酸;b 条件和 c 条件下既有有氧呼吸;d 条件下只进行有氧呼吸。 4.(改编)对细胞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让一只白鼠吸入含有放射性的 18 O2,该白鼠体内最先出现含 18O 的化合物是 CO2 B.把青蛙和小白鼠从 25℃的温室中移至 5℃的环境中,这两种生物的耗氧量都减少 C.酵母菌和乳酸菌无氧呼吸产物不同的原因是细胞内所含有的呼吸酶不同 D.利用麦芽、葡萄、粮食酵母菌和发酵罐等,在连续通气的情况下可以生产各种酒 B 白鼠吸入 18O2 用于有氧呼吸第三阶段,与[H]结合,生成 H2 18O,同时释放大量能量,A 项错 误;小白鼠是恒温动物,由适宜温度移至低温环境时,由于散热增多引起热增多,细胞呼吸 作用增强,耗氧量增加;青蛙是变温动物,在低温环境中自身体温下降导致酶的活性降低, 呼吸作用减弱,耗氧量减少,B 项错误;酵母菌无氧呼吸的产物是酒精、二氧化碳,乳酸菌 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原因是细胞内的酶不同,根本原因是基因的不同,C 项正确;发酵 酿酒时连续通气酵母菌只能进行有氧呼吸,不能进行无氧呼吸,D 项错误。 5.(06 上海)一密闭容器中加入葡萄糖溶液和酵母菌,1 小时后测得该容器中 O2 减少 24ml, CO2 增加 48ml,则在 1 小时内酒精发酵所消耗的葡萄糖量是有氧呼吸的 ( ) A.1/3 倍 B.1/2 倍 C.2 倍 D.3 倍 D 酵母菌既能进行有氧呼吸又能进行无氧呼吸,有氧呼吸消耗 0.24/224 摩尔的氧气,分解 (0.24/224)/6 摩尔葡萄糖;无氧呼吸产生(0.48/224)-(0.24/224)=0.24/224 摩尔的二氧 化碳,分解(0.24/224)/2 摩尔葡萄糖。所以在 1 小时内酒精发酵所消耗的葡萄糖量是有 氧呼吸的[(0.24/224)/6]/[(0.24/224)/2]=3 倍。 6.右图是番茄根细胞对 K +吸收速率和氧分压的关系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氧分压在 0 和 6 时,根细胞呼吸所需的酶有所不同 B.A→B 段,ATP 是限制根细胞对 K +吸收速率的主要因素 C.B 点以后,通过中耕松土可进一步促进番茄根细胞对 K + 的吸收,曲线将延伸为 M1 D.氧分压为 8 时,AB 曲线将延伸为 M2 C B 点不再增加的原因是受到细胞膜上运输钾离子载体数 量的限制,而不是缺少能量。 7.(多选,改编)在人和酵母菌的细胞内都会发生的物质转化过程是 ( ) A.葡萄糖彻底氧化 B.葡萄糖转化为乙醇 C.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 D.葡萄糖转化为乳酸 0 2 4 6 8 氧分压 40 20 A 呼 吸 速 率 M1 B M2 M3
AC人体内葡萄糖无氧呼吸产生的是乳酸,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的是乙醇。 8.(多选,原创)以下叙述中正确的是 A.人从平原到高原后主要通过无氧呼吸提供能量 B.双氧水既能氧化杀菌又能产生氧气抑制厌氧性病菌繁殖 C.在适宜湿度、零上低温和低氧的条件下储藏水果和蔬菜 D.有氧呼吸过程中能量是逐步释放的,而无氧呼吸是骤然释放的 BC人从平原到高原后主要通过有氧呼吸提供能量,无氧呼吸只是起到辅助作用,A项错误 双氧水具有强的氧化作用,能够杀菌消炎,同时能够产生氧气,使厌氧型微生物不能很好的 生存,B项正确:蔬菜、水果的贮藏条件是低氧、低温和适宜湿度,而粮食的储存则是低氧 低温和干燥环境,C项正确: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过程中能量都是逐步释放出来的,D项错 、非选择题 将酵母菌研磨,离心分离后,得到上清液(含有细胞质的基质)和沉淀物(含有细胞器)。把 等量的上清液、沉淀物和未离心处理的匀浆分别装入甲、乙、丙三支试管中,分别进行以下 4项独立实验。 (1)实验一:向3个试管中分别滴加2mol的葡萄糖溶液,甲、乙、丙中的终产物分别是 (2)实验二:向3个试管中分别滴加2mol的丙酮酸溶液,甲、乙、丙中最终产物分别是 (3)实验三:在隔绝空气条件下,重复实验一,甲、乙、丙中最终产物分别是 (4)实验四:向3个试管分别加入等量的萤光素(萤光虫尾部提取可以发光物质)。重复实验 实验二,从理论上讲,发萤光最强的实验是 实验中 试管。 答案(1)乙醇和CO2、无反应、H20+CO2(2)乙醇和CO、H20+CO2、H20+CO2(3)乙醇和 CO2、无反应、乙醇和CO2(4)一、丙 10.(改编)右图表示大气中氧的浓度对植物组织内二氧化碳产生的影响,据图回答 (1)A点表示植物细胞释放的二氧化碳较多,这些二氧化碳是 的产物 (2)由A到B,二氧化碳的释放急剧减少,其原因↑C释放的相对值 是 (3)由B到C,二氧化碳的释放又不断增加,其原因 是 (4)为了有利于贮藏蔬菜或水果,贮藏室内的氧气应 调节到图中的哪一点所对应的浓度 5101520大气中氧 采取这一措施的理由是 (5)在植物根细胞中,彻底分解lmol葡萄糖,需消耗的氧气量、释放的能量以及其中可能 转移到ATP的能量数分别是 当外界氧浓度 为4%~5%时,该器官CO2的释放量相对值为0.6,而O2的吸收量相对值为0.4。此时,无氧 呼吸消耗葡萄糖的相对值约相当于有氧呼吸的 (6)玉米在水淹的情况下进行无氧呼吸,释放岀能量以适应缺氧的环境,但无氧呼吸产生 的 对细胞有伤害作用,所以水淹时间过长会导致玉米死亡。 答案(1)无氧呼吸(2)氧气增加,无氧呼吸受到抑制(3)氧气充足时,有氧呼吸加强 二氧化碳释放量增加(4)B点所对应的浓度:这时有氧呼吸已明显降低,同时又抑制了无 氧呼吸,水果和蔬菜组织内糖类等有机物分解得很慢(5)6mol、2870kJ、116kJ:1.5(6) 酒精 第5页
第 5 页 AC 人体内葡萄糖无氧呼吸产生的是乳酸,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的是乙醇。 8.(多选,原创)以下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人从平原到高原后主要通过无氧呼吸提供能量 B.双氧水既能氧化杀菌又能产生氧气抑制厌氧性病菌繁殖 C.在适宜湿度、零上低温和低氧的条件下储藏水果和蔬菜 D.有氧呼吸过程中能量是逐步释放的,而无氧呼吸是骤然释放的 BC 人从平原到高原后主要通过有氧呼吸提供能量,无氧呼吸只是起到辅助作用,A 项错误; 双氧水具有强的氧化作用,能够杀菌消炎,同时能够产生氧气,使厌氧型微生物不能很好的 生存,B 项正确;蔬菜、水果的贮藏条件是低氧、低温和适宜湿度,而粮食的储存则是低氧、 低温和干燥环境,C 项正确;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过程中能量都是逐步释放出来的,D 项错 误。 二、非选择题 9.将酵母菌研磨,离心分离后,得到上清液(含有细胞质的基质)和沉淀物(含有细胞器)。把 等量的上清液、沉淀物和未离心处理的匀浆分别装入甲、乙、丙三支试管中,分别进行以下 4项独立实验。 (1)实验一:向3个试管中分别滴加2mol 的葡萄糖溶液,甲、乙、丙中的终产物分别是 (2)实验二: 向3个试管中分别滴加2mol 的丙酮酸溶液,甲、乙、丙中最终产物分别是 (3)实验三:在隔绝空气条件下,重复实验一,甲、乙、丙中最终产物分别是 (4)实验四:向3个试管分别加入等量的萤光素(萤光虫尾部提取可以发光物质)。重复实验—、 实验二,从理论上讲,发萤光最强的实验是 实验中 试管。 答案 (1)乙醇和 CO2、无反应、H2O + CO2 (2)乙醇和 CO2、H2O + CO2、H2O + CO2(3)乙醇和 CO2、无反应、乙醇和 CO2 (4)一、丙 10.(改编)右图表示大气中氧的浓度对植物组织内二氧化碳产生的影响,据图回答: (1)A 点表示植物细胞释放的二氧化碳较多,这些二氧化碳是 的产物。 (2)由 A 到 B,二氧化碳的释放急剧减少,其原因 是 。 (3)由 B 到 C,二氧化碳的释放又不断增加,其原因 是 。 (4)为了有利于贮藏蔬菜或水果,贮藏室内的氧气应 调节到图中的哪一点所对应的浓度 , 采取这一措施的理由是 。 (5)在植物根细胞中,彻底分解 1mol 葡萄糖,需消耗的氧气量、释放的能量以及其中可能 转移到 ATP 的能量数分别是 。当外界氧浓度 为 4%~5%时,该器官 CO2 的释放量相对值为 0.6,而 O2 的吸收量相对值为 0.4。此时,无氧 呼吸消耗葡萄糖的相对值约相当于有氧呼吸的______倍。 (6)玉米在水淹的情况下进行无氧呼吸,释放出能量以适应缺氧的环境,但无氧呼吸产生 的 对细胞有伤害作用,所以水淹时间过长会导致玉米死亡。 答案(1)无氧呼吸(2)氧气增加,无氧呼吸受到抑制(3)氧气充足时,有氧呼吸加强, 二氧化碳释放量增加(4)B 点所对应的浓度;这时有氧呼吸已明显降低,同时又抑制了无 氧呼吸,水果和蔬菜组织内糖类等有机物分解得很慢(5)6mol、2870kJ、1161kJ;1.5(6) 酒精 5 10 15 20 CO2 释放的相对值 大气中氧 的浓度% A C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