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种类,直至面积增大至不再出现新的物种; 〉种面积曲线:利用巢式样地调查法获得的数据,以样方面积为横座标,植物种类纵坐标 样方法 经验数值 ■样方的数量:n=st/d 式中:n-样方的数量;s—平均数的标准差;t统计量,根据自由度和置信区间表查出;d允许的误差范 围 样地的设置 设在有代表性的群落中; 不要设在群落的交错区 样地的间隔:随机取样,随机数字决定;系统取样,固定间隔取样 样方法的应用 地表覆盖物抽样调查 地表植被覆盖率调查 (1)点取样:适用于地表植被稀疏地段,做法 A、定义本地区适用的地表覆盖类别(单子时植物、双子叶植物、落叶、裸土、岩石); B、对某些覆盖类别(单、双子叶植物),按长势或是否被某种动物取食分成次级类别; C、用粉笔或刀在鞋尖处做上点记号; D、研究地设一组样线,然后在条条样线上走固定步数(不少于50步); E、依植被疏密程度,毎2或4步记录一次鞋尖标记点下(或最近的)植株; 填写观察结果并根据定义的覆盖类别计算覆盖率 (2)面取样:适用于地表植被浓密的地区 A、先定义覆盖类别(如点取样) 制作一个面积为1m的圆形或方形样框 C、在研究区域布置样线,使其有代表性; D、开始走样线并随机将样框掷到地面上 E、逐一记录框中各覆盖类别是否出现(不是每一类别的个体数),以及它是否被野生动物啃食过,最后估 计样框中的覆盖率; F、走过固定距离(如10m),到下一样点,重复样框投掷和取样,直到有了适宜的样本数 截面取样法∶适于生态演替的连续阶段和群落的过度带中) ■样带法 很长的带状长方形样方--分成几个代表性区域--小区域等同样方; 样线法 设置一条样线穿过群落,记录线上的所有植物,直到适宜的样本数 只测定群落组成成分,先用随机方法选两个点,然后连接起来成样线 若硏究生境中植物演变的梯度和群落的截面,样线要通过梯度和截面,并要重复 用绳或皮尺在植物群落中拉样线,两端用彩旗或飘带标记,长度由植物密度决定,10--100m,如果样线
11 的种类,直至面积增大至不再出现新的物种; ➢ 种—面积曲线:利用巢式样地调查法获得的数据,以样方面积为横座标,植物种类纵坐标; 样方法 经验数值: ◼ 样方的数量:n=st/d 式中:n—样方的数量;s—平均数的标准差;t—统计量,根据自由度和置信区间表查出;d—允许的误差范 围 ◼ 样地的设置: ➢ 设在有代表性的群落中; ➢ 不要设在群落的交错区 样地的间隔:随机取样,随机数字决定;系统取样,固定间隔 取样 样方法的应用 ◼ 地表覆盖物抽样调查: 地表植被覆盖率调查 (1)点取样:适用于地表植被稀疏地段,做法: A、定义本地区适用的地表覆盖类别(单子时植物、双子叶植物、落叶、裸土、岩石); B、对某些覆盖类别(单、双子叶植物),按长势或是否被某种动物取食分成次级类别; C、用粉笔或刀在鞋尖处做上点记号; D、研究地设一组样线,然后在条条样线上走固定步数(不少于50步); E、依植被疏密程度,每2或4步记录一次鞋尖标记点下(或最近的)植株; F、填写观察结果并根据定义的覆盖类别计算覆盖率 (2)面取样:适用于地表植被浓密的地区 A、先定义覆盖类别(如点取样); B、制作一个面积为1 m2的圆形或方形样框; C、在研究区域布置样线,使其有代表性; D、开始走样线并随机将样框掷到地面上; E、逐一记录框中各覆盖类别是否出现(不是每一类别的个体数),以及它是否被野生动物啃食过,最后估 计样框中的覆盖率; F、走过固定距离(如10m),到下一样点,重复样框投掷和取样,直到有了适宜的样本数 截面取样法:适于生态演替的连续阶段和群落的过度带中 ) ◼ 样带法: 很长的带状长方形样方----分成几个代表性区域----小区域等同样方; ◼ 样线法: 设置一条样线穿过群落,记录线上的所有植物,直到适宜的样本数; ➢ 只测定群落组成成分,先用随机方法选两个点,然后连接起来成样线; ➢ 若研究生境中植物演变的梯度和群落的截面,样线要通过梯度和截面,并要重复; ➢ 用绳或皮尺在植物群落中拉样线,两端用彩旗或飘带标记,长度由植物密度决定,10—100m,如果样线
上以一定的间距作标记,每一间距可为一个单位 从样线一头开始调查,记录毎—个区段所有被样线截到的植物种类、数量、盖度;高密度群落(草地、灌 丛)只记录样线接触到茎的植物或只记录样线两边1cm以内植物;草地只记录草本植物的茎、杆或突出的 芽 截面取样法 重要值的计算 截面取样法 I IDi=ni/L n总个体数;L—样线总长度 aDi=ni∑ni RDi=D/∑IDΣID所有种密度之和); ICi=Li/L Li:所有种被样线截到的总长度; L样线长度 nRci=Li/∑L ∑L—所有种的截面长度之和; RCi=Ic/∑Ic: ∑IC所有种线性盖度值的总和 FI=ji/k j—一含有种的区段数;k——区段数 RFi=F/∑F ∑F所有种的频度 IVi=RDi+RCi+RFi 点一四分法(中点象限法) ■适合 调查植物个体随机分布的群落 操作 用指南针根据随机表确定样线的方向,用直尺、线绳按样线方向拉岀一条直线在直线上用随机数字定出取 样的间隔,密灌丛10-20m疏乔木20-50m; 在每个样点上取一条与样线的方向垂直的直线,建立四个象限(或放预先做好的十字架); 每个象限中,测定取样点到最近一根植物中心点之间的距离及胸径、树冠覆盖度 ■求重要值 密度与相对密度 A、计算植物到样点的平均距离∶d=∑diΣni,di为i种植物到样点的距离,ni为测到某种植物数量; B、计算每棵植物所占的平均面积:A=d2
12 上以一定的间距作标记,每一间距可为一个单位; ➢ 从样线一头开始调查,记录每一个区段所有被样线截到的植物种类、数量、盖度;高密度群落(草地、灌 丛)只记录样线接触到茎的植物或只记录样线两边1cm以内植物;草地只记录草本植物的茎、杆或突出的 芽; 截面取样法 重要值的计算 截面取样法 表中: ◼ IDi=ni/L: ni—总个体数; L—样线总长度; ◼ Di=ni/∑ ni: RDi=IDi/∑ IDi(∑ IDi:所有种密度之和); ICi=Li/L: Li:所有种I被样线截到的总长度; L:样线长度 ◼ RCi=Li/∑ L: ∑ L——所有种的截面长度之和; ◼ RCi=ICi/∑ IC: ∑ IC:所有种线性盖度值的总和 ◼ FI=ji/k: ji——含有种I的区段数;k——区段数; ◼ RFi=F/∑ F: ∑ F——所有种的频度; ◼ IVi=RDi+RCi+RFi; 点—四分法(中点象限法) ◼ 适合: 调查植物个体随机分布的群落 操作: ➢ 用指南针根据随机表确定样线的方向,用直尺、线绳按样线方向拉出一条直线在直线上用随机数字定出取 样的间隔,密灌丛10—20m,疏乔木20—50m; ➢ 在每个样点上取一条与样线的方向垂直的直线,建立四个象限(或放预先做好的十字架); ➢ 每个象限中,测定取样点到最近一根植物中心点之间的距离及胸径、树冠覆盖度 ◼ 求重要值: ➢ 密度与相对密度 A、计算植物到样点的平均距离:d=∑ di/∑ ni,di为i种植物到样点的距离, ni为测到某种植物数量; B、计算每棵植物所占的平均面积:A=d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