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不同的学报和杂志对参考文献的格式有不同的要求 所列参考文献必须是文中直接引用的 参考文献应该全,即能反映所研究领域的进展和动态 3小结 Summary 科学论文是硏究和调査工作的学术总结,应做到方法准确,数据可靠,主题思路清楚,分析得理,有严 格的科学性和实践意义。在写作过程中,还必须强调以下问题 查阅文献:是写文章的基本工作,一是避免重复,二是借鉴别人的工作成果。必须把动态摸清楚 制定写作大纲:是写文章的开头工作。一项研究工作,往往可写多篇论文,充分使用所获资料,一篇文 章中既不可罗列大量资料,又要避兔把少量材料分成几篇去写 数据的处理∶论文忌大量罗列原始数据而不做统计处理,也不可把有限的和简单的数据,用复杂的方法 进行数理统计 写论文必须按排好时间,集中精力,一气呵成; -文章中的表和图的选用,要从简单、明确的说明问题考虑,相同的数据不必图表重复。此外,在图表设 计上要注意下一定的功夫 学术名词和术语的引用。学术名词和术语律采用国家有关部门审定的名词和术语;作者暂拟的新名词 或术语,在文中第一次出现时应附上原文;外国人名和地名按音翻译的,第一次出现时也应附上原文,以 便读者核查 第五节科学论文的报告 演讲的计划讲的计划 ◆确定目的;了解听众情况;写出初稿;准备图表、数据;列出视听设备 准备准备 ◆提纲;幻灯片、投影仪;试讲;会场环境检查;视听设备检查 报告 实物与设备 ◆实物;模型;统计图表;示意图;视听设备 第六节野生动物研究的程序小结 制定计划(提出问题、制定目标、申请资助) 实施计划(前期准备、方法试用、计划实施) 数据分析、解释、评价(多听专家意见、大胆提出自己观点假说 撰写论文(格式正确、语言严谨 ◆报告、发表(及时、正确、时效性、优先权) 第二章野外记录方法和常用仪器设备野外记录方法和常用仪器设备 Logbook and Field Records Maintenance 第一节野外文字记录( Field notes)
6 —— 不同的学报和杂志对参考文献的格式有不同的要求 —— 所列参考文献必须是文中直接引用的 —— 参考文献应该全,即能反映所研究领域的进展和动态 3 小结 Summary 科学论文是研究和调查工作的学术总结,应做到方法准确,数据可靠,主题思路清楚,分析得理,有严 格的科学性和实践意义。在写作过程中,还必须强调以下问题: —— 查阅文献:是写文章的基本工作,一是避免重复,二是借鉴别人的工作成果。必须把动态摸清楚; —— 制定写作大纲:是写文章的开头工作。一项研究工作,往往可写多篇论文,充分使用所获资料,一篇文 章中既不可罗列大量资料,又要避免把少量材料分成几篇去写: —— 数据的处理:论文忌大量罗列原始数据而不做统计处理,也不可把有限的和简单的数据,用复杂的方法 进行数理统计 —— 写论文必须按排好时间,集中精力,一气呵成; ——文章中的表和图的选用,要从简单、明确的 说明问题考虑,相同的数据不必图表重复。此外,在图表设 计上要注意下一定的 功夫; ——学术名词和术语的引用。学术名词和术语一律采用国家有关部门审定的名词和术语;作者暂拟的新名词 或术语,在文中第一次出现时应附上原文;外国人名和地名按音翻译的,第一次出现时也应附上原文,以 便读者核查 第五节 科学论文的报告 演讲的计划讲的计划 确定目的;了解听众情况;写出初稿;准备图表、数据;列出视听设备 准备准备 提纲;幻灯片、投影仪;试讲;会场环境检查;视听设备检查 ➢ 报告 ➢ 实物与设备 实物;模型;统计图表;示意图;视听设备 第六节 野生动物研究的程序小结 制定计划(提出问题、制定目标、申请资助) 实施计划(前期准备、方法试用、计划实施) 数据分析、解释、评价(多听专家意见、大胆提出自己观点假说) 撰写论文(格式正确、语言严谨) 报告、发表(及时、正确、时效性、优先权) 第二章 野外记录方法和常用仪器设备 野外记录方法和常用仪器设备 Logbook and Field Records Maintenance 第一节 野外文字记录(Field Notes)
野外记录 记录纸、记录卡、记录本。 记录归档 研究主题、研究对象、研究目的 日志 记录当天的主要工作内容:天气、物候、管理措施、取得成果、经验教训。 专用野外记录表格 第二节野外音像记录( Photography and Sound Recording) 录音 内容:记录动物行为和声音特点 观察者观察动物一举一动--简洁规范的语言口述动物行为---根据记录程序记在表格或卡片上 分析和统计 照相 内容:植被状况、动物行为痕迹、生境变化等 要求:配变焦镜头和长焦镜头,用感光速度较快的胶卷,正、负片编号,保存 摄像 第三节野外研究的常用仪器 测距仪( Range finder) 用途:测研究者与目标间距离 应用:路线调查法 原理:通过一系列的反射镜与光束测量距离的 范围:100m、200m、500m、1000m 使用方法 用裸眼确定被测物体的方位或移动方向 ☆用测距仪对准物体观察,从测距仪中观察这个物体的两个虛像,用聚焦旋钮将虛像调清楚; ☆旋转测距旋钮,移动镜中的两个虚像,使之重疊 ☆从测距仪的距离指示窗中读取红线所指示距离,即为物体距离。 仪器的调节 测角仪 用途 测量地形的坡度,以及树、鸟巢、动物停息的高度。 原理 通过测出物体的角度,参考圆形刻度表,根据角度、百分比、地形和三角函数的正割计算出高度 使用方法
7 野外记录 记录纸、记录卡、记录本。 记录归档 研究主题、研究对象、研究目的。 日志 记录当天的主要工作内容:天气、物候、管理措施、取得成果、经验教训。 专用野外记录表格 第二节 野外音像记录(Photography and Sound Recording) 录音: 内容:记录动物行为和声音特点 观察者观察动物一举一动-------简洁规范的语言口述动物行为-----根据记录程序记在表格或卡片上-------- 分析和统计 照相: 内容:植被状况、动物行为痕迹、生境变化等 要求:配变焦镜头和长焦镜头,用感光速度较快的胶卷,正、负片编号,保存 摄像 第三节 野外研究的常用仪器 测距仪(Range finder) • 用途:测研究者与目标间距离; • 应用:路线调查法; • 原理:通过一系列的反射镜与光束测量距离的 • 范围:100m、200m、500m、1000m • 使用方法: ❖ 用裸眼确定被测物体的方位或移动方向; ❖ 用测距仪对准物体观察,从测距仪中观察这个物体的两个虚像,用聚焦旋钮将虚像调清楚; ❖ 旋转测距旋钮,移动镜中的两个虚像,使之重叠; ❖ 从测距仪的距离指示窗中读取红线所指示距离,即为物体距离。 • 仪器的调节 测角仪 • 用途: 测量地形的坡度,以及树、鸟巢、动物停息的高度。 • 原理: 通过测出物体的角度,参考圆形刻度表,根据角度、百分比、地形和三角函数的正割计算出高度 • 使用方法:
◇坡度的测量∶视线与地面平行于上坡或下坡目标物上等于身高的那一点,测点高度等于人眼到地面高度 此时读数即坡度 ◆地面垂直方向上的夹角测定:测物体顶部或底部角度,从百分比刻度读出 在平地上测高度:站在选定的测定点上,用仪器测出物体顶部和底部的百分比刻度,二者相加,乘上离测 点距离即为高度; ◆坡上测定物体的高度 物体在上坡:测物体顶、底部百分比刻度,相减,再乘上测量者离物体的距离 物体在下坡:百分比相加,乘上测量者离物体的距离 ◆在斜坡上物体的水平距离∶测物体在斜坡上的实际距窝,除以该斜坡的正割值,得到该物体的水平距离 用途 野外方向测定,定向,确定行动方向,测定角 原理 磁性指北的特性 使用方法 野外测向; 测物体方向 >用带镜子的指南针测定方向; 测地图上两点的角度 双筒望远镜 镜上数字 前面,放大倍数; 后面,物镜直径; 第3:1000码处视野宽度 单筒望远镜 °放大倍数:15-60,高达100倍,用于仔细观察距离很远的物体 种类:用于鸟类观察。 聚光望远镜:视野宽,筒短,易于携带 折光望远镜∶快速聚焦,图像对比度高、清晰; 反屈光望远镜:比较坚固,较重且图像对比度不高 全球定位系统接受仪( Receiver of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n) 用途 林业、土地管理、环保、城市管理、野外调查
8 ❖ 坡度的测量:视线与地面平行于上坡或下坡目标物上等于身高的那一点,测点高度等于人眼到地面高度, 此时读数即坡度; ❖ 地面垂直方向上的夹角测定:测物体顶部或底部角度,从百分比刻度读出; ❖ 在平地上测高度:站在选定的测定点上,用仪器测出物体顶部和底部的百分比刻度,二者相加,乘上离测 点距离即为高度; ❖ 坡上测定物体的高度 物体在上坡:测物体顶、底部百分比刻度,相减,再乘上测量者离物体的距离; 物体在下坡:百分比相加,乘上测量者离物体的距离; ❖ 在斜坡上物体的水平距离:测物体在斜坡上的实际距离,除以该斜坡的正割值,得到该物体的水平距离 指南针 • 用途: 野外方向测定,定向,确定行动方向,测定角度。 • 原理: 磁性指北的特性 • 使用方法: ➢ 野外测向; ➢ 测物体方向; ➢ 用带镜子的指南针测定方向; ➢ 测地图上两点的角度 ➢双筒望远镜 • 镜上数字: 前面,放大倍数; 后面,物镜直径; 第3:1000码处视野宽度 ➢单筒望远镜 • 放大倍数:15—60,高达100倍,用于仔细观察距离很远的物体 • 种类:用于鸟类观察。 聚光望远镜:视野宽,筒短,易于携带; 折光望远镜:快速聚焦,图像对比度高、清晰; 反屈光望远镜:比较坚固,较重且图像对比度不高 全球定位系统接受仪(Receiver of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 用途: 林业、土地管理、环保、城市管理、野外调查;
原理 依靠接收一组高度为20000公里,每绕地球两圈的卫星所发射的精确时间和位置确定位置的。卫星使用原子 钟,发射出它在不同时间所处的位置(高度、经纬度)信号,GPS接收到三个以上的卫星同时发出的信号 时,根据信号发射时间和接收信号的时间差,计算岀使用者和每颗卫星的距离,然后根据彼此不同距离确 定本身的位置 第三章野生动物生境研究( Wildlife habitat) 第一节中国野生动物的主要生境类型 森林:占国土面积129% ■热带雨林 台湾南部,海南岛,云南南部的河口和西双版纳,多为混交雨林;亚洲象,黑长臂猿,孔雀,蟒等 热带常绿阔叶林 云南,福建至秦岭,淮河-带;大熊猫,羚牛,华南虎,黄腹角雉 ■温带落叶阔叶林 北起大兴安岭,南与秦岭和淮河为界,西达兰州,东至黄河和渤海;马鹿,紫貂,东北虎; 寒温带针叶林 东北大小兴安岭,新疆阿尔泰山区;东北虎,河狸,驼鹿 ■草原:占国土面积298% 内蒙、甘肃、青海、新疆北部;野驴、马鹿、野马、高鼻羚羊 南方山地草坡:混生灌丛;黑麂、青羊、穿山甲等保护动物 ■湿地:占国土面积28% 沼泽湿地主要分布在东北的三江平原,丹顶鹤等;沿海、江、河、滩涂,是迁飞鸟的迁飞停息地 ■荒漠 中国西北部和青藏高原,野驴、野骆驼、马鹿、各种羚羊、荒漠鸟类 海洋 面积为480km2,海豚、海豹、海牛、鲸、大型的海鸟 农田 高度人工化的生态环境,食物丰富,隐蔽好,但人为干扰大,啮齿类,食谷鸟 第二节野生动物生境描述 一般性描述 温度(热带、亚热带、温带):平均温度;季节性温度变化 雨量平均雨量;季节性雨量变化 地形:主体地形(山谷、平原、高原);坡度;一般地貌(高山、平地、丘陵) 高度:描述(低地、高地);平均高度及高差变化 主要植被类型:林类型(落叶、常绿);开阔地(草地、稀树草原) 优势或常见树种
9 • 原理: 依靠接收一组高度为20000公里,每绕地球两圈的卫星所发射的精确时间和位置确定位置的。卫星使用原子 钟,发射出它在不同时间所处的位置(高度、经纬度)信号,GPS接收到三个以上的卫星同时发出的信号 时,根据信号发射时间和接收信号的时间差,计算出使用者和每颗卫星的距离,然后根据彼此不同距离确 定本身的位置 第三章 野生动物生境研究(Wildlife habitat) 第一节中国野生动物的主要生境类型 森林:占国土面积12.9% ◼ 热带雨林: 台湾南部,海南岛,云南南部的河口和西双版纳,多为混交雨林;亚洲象,黑长臂猿,孔雀,蟒等; ◼ 热带常绿阔叶林: 云南,福建至秦岭,淮河一带;大熊猫,羚牛,华南虎,黄腹角雉; ◼ 温带落叶阔叶林: 北起大兴安岭,南与秦岭和淮河为界,西达兰州,东至黄河和渤海;马鹿,紫貂,东北虎; ◼ 寒温带针叶林: ◼ 东北大小兴安岭,新疆阿尔泰山区;东北虎,河狸,驼鹿 ◼ 草原:占国土面积29.8% 内蒙、甘肃、青海、新疆北部;野驴、马鹿、野马、高鼻羚羊; 南方山地草坡:混生灌丛;黑麂、青羊、穿山甲等保护动物 ◼ 湿地:占国土面积2.8% 沼泽湿地主要分布在东北的三江平原,丹顶鹤等;沿海、江、河、滩涂,是迁飞鸟的迁飞停息地 ◼ 荒漠 中国西北部和青藏高原,野驴、野骆驼、马鹿、各种羚羊、荒漠鸟类 ◼ 海洋 面积为480km2,海豚、海豹、海牛、鲸、大型的海鸟 ◼ 农田 高度人工化的生态环境,食物丰富,隐蔽好,但人为干扰大,啮齿类,食谷鸟 第二节野生动物生境描述 一般性描述 ◼ 温度(热带、亚热带、温带):平均温度;季节性温度变化; ◼ 雨量 平均雨量;季节性雨量变化; ◼ 地形:主体地形(山谷、平原、高原);坡度; 一般地貌(高山、平地、丘陵); ◼ 高度: 描述(低地、高地);平均高度及高差变化; ◼ 主要植被类型:林类型(落叶、常绿);开阔地(草地、稀树草原); ◼ 优势或常见树种
对野生动物重要的树、草种类:物种名录;物种密度;地表覆盖百分率 可用水源:总供应形式(流水、积水);到水源距离;季节性变化 人类定居/蚕食:千扰的性质;受影响面积和物种 自然干扰:严重性和类型(季节性洪水、干旱、水灾);受影响面积和物种; 已知的对野生动物至关重要的生境特征 地质方面:盐窝、水塘、洞穴、裸露岩层、悬崖的存在与分布;植物方面:重要果实的生产、禾本科植 物或牧草的多度、固有大树丛的存在 植物编目( Floristic inventory) 本地区已知的和已记载的植物; 建立对野生动物具有重要意义的地区植物信息库 发现其它重要物种时,要对信息库进行增补 野外工作中获得重要物种新的生态学数据时,要及时录入,信息包括 在整个地区及各生境类型中的相对多度(普通、偶见、稀少) 年中野生动物可利用它的时间(开花或结果时间); 是否与其它种类有寄生、共生、竞争等关系 关键生境的寻找 利用的资料包括 航摄照片∶用于寻找水源、草原、林间空地、沼泽、河流和某些植被类型; 地质图:用于寻找潜在的洞穴、石灰岩裸露区和断层等 地形图:显示可能存在某种野生动物群落的地形和水系特征; 访问猎人:能获得寻找某种动物的最好区域 ■样带法:随机设置样带来量化特定的生境特性 第三节植被调查与分析( Measurement and Analysis of Vegetation) ■样方法 截面取样法 ■点一四分法(中点象限法) 具体应用 ■隐蔽所调查 ■兽类可利用的食物生物量和水源调查 样方法 样地的形状:常用长方形、正方形、圆形; 样地大小确定 由植株的大小确定乔木,乔木,10mx10m;小乔木、灌木,4mx4m;草本植物,1mx1m 巢式样地调查法:先用0.5×0.5m样方,记录样方中有植物种类==》扩大2、4、8倍等,分别记录新出现
10 ◼ 对野生动物重要的树、草种类:物种名录;物种密度;地表覆盖百分率; ◼ 可用水源: 总供应形式(流水、积水);到水源距离;季节性变化; ◼ 人类定居/蚕食:干扰的性质;受影响面积和物种; ◼ 自然干扰:严重性和类型(季节性洪水、干旱、水灾);受影响面积和物种; ◼ 已知的对野生动物至关重要的生境特征: 地质方面:盐窝、水塘、洞穴、裸露岩层、悬崖的存在与分布;植物方面:重要果实的生产、禾本科植 物或牧草的多度、固有大树丛的存在 植物编目(Floristic inventory) ◼ 本地区已知的和已记载的植物; ◼ 建立对野生动物具有重要意义的地区植物信息库; ◼ 发现其它重要物种时,要对信息库进行增补; ◼ 野外工作中获得重要物种新的生态学数据时,要及时录入,信息包括: ➢ 在整个地区及各生境类型中的相对多度(普通、偶见、稀少) ➢ 一年中野生动物可利用它的时间(开花或结果时间); ➢ 是否与其它种类有寄生、共生、竞争等关系 关键生境的寻找 利用的资料包括: ◼ 航摄照片:用于寻找水源、草原、林间空地、沼泽、河流和某些植被类型; ◼ 地质图:用于寻找潜在的洞穴、石灰岩裸露区和断层等; ◼ 地形图:显示可能存在某种野生动物群落的地形和水系特征; ◼ 访问猎人:能获得寻找某种动物的最好区域; ◼ 样带法:随机设置样带来量化特定的生境特性 第三节植被调查与分析(Measurement and Analysis of Vegetation) ◼ 样方法 ◼ 截面取样法 ◼ 点—四分法(中点象限法) 具体应用 ◼ 隐蔽所调查 ◼ 兽类可利用的食物生物量和水源调查 样方法 ◼ 样地的形状:常用长方形、正方形、圆形; ◼ 样地大小确定: 由植株的大小确定乔木,乔木,10m×10m;小乔木、灌木,4m×4m;草本植物,1m×1m ➢ 巢式样地调查法:先用0.5×0.5m样方,记录样方中有植物种类==》扩大2、4、8倍等,分别记录新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