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密★启用前 试卷类型A 威海市二○-○年初中升学考试 语文 亲爱的同学: 请用智慧与热情、细心与信心,尽情展示你的个性与精彩。相信你定会拥抱满园花开! 答题前,请仔细阅读以下说明:③请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②考试时间为120分钟,试 卷满分为120分,其5分为卷面分。本试卷共8页,须用钢笔或圆珠笔将答案直接写在试卷上 祝你成功 得分评卷人 、积累与运用(20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2分) A.踱步(du6)枯涸(he) 淀(dian)戛然而止(jia) B.钦佩(qin)蓦然(m)媲美(pi) 姹紫嫣红(cha) C.伎俩(j)顷刻(qing)进射(beng)不屑置辩(xie) D.胆怯(que)沉湎(mian)瞋视(chen)屏气凝神(bing) 2.请找出下列词语中的四个错别字,在田字格中订正。(2分) 劳永逸冥思瑕想東手无策锐不可挡望眼欲穿暗然失色引经据典出奇不意 3.根据提示,用古诗文填空。(从下列题目中任选4题作答,8分) ①后值倾覆 ,尔来二十有一年矣。(诸葛 亮《出师表》) ②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陶渊明《饮酒(其五)》) ③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④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杜甫《旅 夜书怀》) ⑤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马致远 《天净沙·秋思》) 4.将下列短语按结构类型分成三组。(只填序号,3分) ①最后一次演讲②爸爸的花儿落了③追求人类更大的自由④与朱元思书 ⑤唐雎不辱使命⑥我用残损的手掌⑦不求甚解⑧伤仲永⑨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绝密★启用前 试卷类型 A 威海市二○一○年初中升学考试 语 文 亲爱的同学: 请用智慧与热情、细心与信心,尽情展示你的个性与精彩。相信你定会拥抱满园花开! 答题前,请仔细阅读以下说明:①请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②考试时间为 120 分钟,试 卷满分为 120 分,其中 5 分为卷面分。③本试卷共 8 页,须用钢笔或圆珠笔将答案直接写在试卷上 ..........。 祝你成功! 一、积累与运用(20 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2 分) A.踱.步(duó) 枯涸.(hé) 沉淀.(diàn) 戛.然而止(jiá) B.钦.佩(qīn) 蓦.然(mò) 媲.美(pì) 姹.紫嫣红(chà) C.伎.俩(jì) 顷.刻(qǐnɡ) 迸.射(bènɡ) 不屑.置辩(xiè) D.胆怯.(què) 沉湎.(miǎn) 瞋.视(chēn) 屏.气凝神(bǐnɡ) 2.请找出下列词语中的四个错别字,在田字格中订正。(2 分) 一劳永逸 冥思瑕想 束手无策 锐不可挡 望眼欲穿 暗然失色 引经据典 出奇不意 3.根据提示,用古诗文填空。(从下列题目中任选 4 题作答,8 分) ①后值倾覆, , ,尔来二十有一年矣。(诸葛 亮《出师表》) ②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 。 (陶渊明《饮酒(其五)》) ③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 。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④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 。(杜甫《旅 夜书怀》) ⑤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 。(马致远 《天净沙·秋思》) 4.将下列短语按结构类型分成三组。(只填序号,3 分) ①最后一次演讲 ②爸爸的花儿落了 ③追求人类更大的自由 ④与朱元思书 ⑤唐雎不辱使命 ⑥我用残损的手掌 ⑦不求甚解 ⑧伤仲永 ⑨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得 分 评卷人
5.下列语句中标点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上海世博会是继北京奥运会之后中国举办的又一世界盛会,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B.上海世博会山东馆的主题为《齐鲁青未了》,寓意是齐鲁文化之树常青、城市发展之树常青 和谐生活之树常青。 C.电脑显示屏上,一个超级斗拱在关注的目光中缓慢旋转,整体与细部、鸟瞰与侧面、个体与 环境,无不展现中国文化的内在魅力和哲学思考 D.东道主人民的文明程度,不仅代表个人素质高低;而且关系到世博会能否圆满成功 6.上海世博会志愿者的口号是:世界在你眼前,我们在你身边。假如你是志愿者,请与同学们 分享其含义。(50字左右,3分) (60字) 、文言文阅读(12分) 得分评卷人 (一)阅读下面语段,完成7~10题。(8分) 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毎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 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 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 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7.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①时人莫之许也 ②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B.①将军宜枉驾顾之 ②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C.①孤不度德量力 ②度已失期 D.①遂用猖蹶,至于今日②贤能为之用 8.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①谓为信然 ②必以长安君为质 B.①诸葛孔明者,卧龙也②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C.①凡三往,乃见 ②羲之之书晚乃善 D.①而智术浅短 ②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9.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句子。(2分)
5.下列语句中标点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上海世博会是继北京奥运会之后中国举办的又一世界盛会,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B.上海世博会山东馆的主题为《齐鲁青未了》,寓意是齐鲁文化之树常青、城市发展之树常青、 和谐生活之树常青。 C.电脑显示屏上,一个超级斗拱在关注的目光中缓慢旋转,整体与细部、鸟瞰与侧面、个体与 环境,无不展现中国文化的内在魅力和哲学思考。 D.东道主人民的文明程度,不仅代表个人素质高低;而且关系到世博会能否圆满成功。 6.上海世博会志愿者的口号是:世界在你眼前,我们在你身边。假如你是志愿者,请与同学们 分享其含义。(50 字左右,3 分) (60 字) 二、文言文阅读(12 分) (一)阅读下面语段,完成 7~10 题。(8 分 ) 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 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 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 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7.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 分) A.①时人莫之许.也 ②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B.①将军宜枉驾顾.之 ②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C.①孤不度.德量力 ②度.已失期 D.①遂用.猖蹶,至于今日 ②贤能为之用. 8.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 分) A.①谓为.信然 ②必以长安君为.质 B.①诸葛孔明者.,卧龙也 ②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C.①凡三往,乃.见 ②羲之之书晚乃.善 D.①而.智术浅短 ②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9.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句子。(2 分) 得 分 评卷人
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10.上文从哪些侧面烘托了诸葛亮的才能?请简要概括。(2分) 得分评卷人 (二)阅读下面语段,完成11~12题。(4分) 苏秦游秦,秦不用之而归,金尽裘敝。至家中,妻不下机,父母不与言。秦及夜出书读之。夜 深欲睡,以锥剌其股。一年而学成,遂为六国相。 1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2分) 秦及夜出书读之。夜深欲睡,以锥刺其股。 12.你如何看待苏秦在学习方面“夜深欲睡,以锥刺其殷”的做法?(2分) 三、现代文阅读(33分) 得分评卷人 )阅读下文,完成13~18题。(19分) 送考 丰子恺 ①今年的早秋,我伴送群小学毕业生到杭州来投考。 ②这一群小学毕业生中,有我的女儿和亲戚朋友家的儿女。送考的也还有好几个人,父母、亲 我名为送考,其实没有重要责任,一切都有别人指挥。因此我颇有闲心情,可以旁观他 们的投考 船出门的那天,乡间旱象已成。运河两岸,水车同体操队伍一般排列着,咿呀之声不绝于 耳。村中农夫全体出席踏水,有的水车上,连老太婆、妇人和十二三岁的孩子也出席。这不是平常 的灌溉,这是一种伟观,人与自然奋斗的伟观!我在船中听了这种声音,看了这般情景,不胜感动。 但那班投考的孩子们对此如同不闻不见,只管埋头在《 》、《初中入学试题汇解》等书中 我喊他们:“喂!抱佛脚没有用的!看这许多人工作!这是百年来未曾见过的状态,大家看!但他 们的眼向两岸看了一看就回到书上,依旧埋头在书中。后来却提岀种种问题来考我:“穿山甲喜欢吃 么东西?″“耶稣诞生时中国是哪个朝代?″“无烟火药是用什么东西制成的?″“挪威的海岸线长 多少里? ④我被他们难倒,一个问题都回答不出来。我装着长者的神气对他们说:“这种题目不会考的 他们都笑起来,伸出一根手指点着我,说:“你考不出!你考不出『我虽老羞,并不成怒,管自笑 (1)着倚船窗上吸香烟。后来听见他们里面有人在教我:“穿山甲喜欢吃蚂蚁的!…….·我管自看 那踏水的,不去听他们的话;他们也自管埋头在书中,不来睬我,直到舍舟登陆。乘进火车里,他 们又拿出书来看;到了旅馆里,他们又拿出书来看,一直看到赴考的前晚 ⑤赴考这一天,我五点钟就被他们噪醒,就起个早来送他们。许多童男童女带了一肚皮“穿山 甲喜欢吃蚂蚁”之类的知识,坐黄包车去赴考。有几个 岁的女孩愁容满面地上车,好像被押 赴刑场似的,看了真有些可怜。到了晩上,许多孩子活泼泼地回来了。一进房间就凑作一堆讲话
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10.上文从哪些侧面烘托了诸葛亮的才能?请简要概括。(2 分) (二)阅读下面语段,完成 11~12 题。(4 分) 苏秦游秦,秦不用之而归,金尽裘敝。至家中,妻不下机,父母不与言。秦及夜出书读之。夜 深欲睡,以锥刺其股。一年而学成,遂为六国相。 1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2 分) 秦及夜出书读之。夜深欲睡,以锥刺其股。 12.你如何看待苏秦在学习方面“夜深欲睡,以锥刺其股”的做法?(2 分) 三、现代文阅读(33 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 13~18 题。(19 分) 送 考 丰子恺 ①今年的早秋,我伴送一群小学毕业生到杭州来投考。 ②这一群小学毕业生中,有我的女儿和亲戚朋友家的儿女。送考的也还有好几个人,父母、亲 戚或先生。我名为送考,其实没有重要责任,一切都有别人指挥。因此我颇有闲心情,可以旁观他 们的投考。 ③坐船出门的那天,乡间旱象已成。运河两岸,水车同体操队伍一般排列着,咿呀之声不绝于 耳。村中农夫全体出席踏水,有的水车上,连老太婆、妇人和十二三岁的孩子也出席。这不是平常 的灌溉,这是一种伟观,人与自然奋斗的伟观!我在船中听了这种声音,看了这般情景,不胜感动。 但那班投考的孩子们对此如同不闻不见,只管埋头在《升学指导》、《初中入学试题汇解》等书中。 我喊他们:“喂!抱佛脚没有用的!看这许多人工作!这是百年来未曾见过的状态,大家看!”但他 们的眼向两岸看了一看就回到书上,依旧埋头在书中。后来却提出种种问题来考我:“穿山甲喜欢吃 什么东西?”“耶稣诞生时中国是哪个朝代?”“无烟火药是用什么东西制成的?”“挪威的海岸线长 多少里?” ④我被他们难倒,一个问题都回答不出来。我装着长者的神气对他们说:“这种题目不会考的!” 他们都笑起来,伸出一根手指点着我,说:“你考不出!你考不出!”我虽老羞,并不成怒,管自笑. (1)着倚船窗上吸香烟。后来听见他们里面有人在教我:“穿山甲喜欢吃蚂蚁的!……”我管自看 那踏水的,不去听他们的话;他们也自管埋头在书中,不来睬我,直到舍舟登陆。乘进火车里,他 们又拿出书来看;到了旅馆里,他们又拿出书来看,一直看到赴考的前晚。 ⑤赴考这一天,我五点钟就被他们噪醒,就起个早来送他们。许多童男童女带了一肚皮“穿山 甲喜欢吃蚂蚁”之类的知识,坐黄包车去赴考。有几个十二三岁的女孩愁容满面地上车,好像被押 赴刑场似的,看了真有些可怜。到了晚上,许多孩子活泼泼地回来了。一进房间就凑作一堆讲话: 得 分 评卷人 得 分 评卷人
那个题目难,这个题目易;你的答案不错,我的答案错,议论纷纷,沸反盈天 ⑥他们毎人投考的不止一个学校,有的考二校,有的考三校。大概省立的学校是大家共同投考 的。其次,市立的,公立的,私立的,教会的,则各人所选择不同。从考毕到发表的几天之内,投 考者之间的空气非常沉闷。有几个女生简直是寝食不安,茶饭无心。终于有一个学校录取案发表 我便想出一个调剂紧张的方法来:我同—班学生坐在学校附近一所茶店里了,教他们的先生一个人 去看。在先生去了约一刻钟之后,大家就眼巴巴地望他回来。有的人伸长了脖子向他的去处张望 有的人跨出门槛去等他。等了好久,那去处就变成了十目所视的地方,凡有来人必牵惹许多小眼睛 的注意;其中穿夏布长衫的人,在他们尤加触目惊心,几乎可使他们立起身来。久待不来,那位先 生竟无辜地成了他们的冤家对头,成了他们抱怨的对象。终于他拖了一件夏布长衫,从那去处慢慢 地踱回来。‘“回来了,回来了”,一声激动地呼喊后,全体肃静,许多眼睛集中在他的嘴唇上,听 候发落。 ⑦“谁取的”“谁不取 -从先生的嘴唇上判决下来。他的每一句话好像一个霹雳,我几 乎想包耳朵。受到这霹雳的人有的脸孔惨白了,有的脸孔通红了,有的茫然若失了,有的手足无措 了,有的哭了,但没有笑的人。结果是不取的一半,取的一半。我抽了一口大气,开始想法子来安 慰哭的人,我胡乱编造出些话来说那学校办得怎样不好,所以不取并不可惜。说过之后,哭的人果 然笑了,而满足的人似乎有些怀疑了。我在心中暗笑(2),孩子们的心,原来是这么脆弱的啊! ⑧但不久,所有的学生都捞得了一个学校。 1923年写于杭州西湖招竖寺 (有删改) 13.有人认为第①段中“到杭州来投考”的“来”应改为“去”,你如何看待?(2分) 14.阅读③~⑦段,概括小学生投考过程中的三个主要场景。(3分) 15.文章在第④段和第⑦段两次写了作者的“笑”,请谈谈你的理解。(4分) 16.第⑥段中作者通过对孩子们神情举止的描写,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孩子们等待发榜的心理变化 请用最简练的词语概括他们心理的变化过程。(4分) 17.说说你对最后一段“但不久,所有的学生都捞得了一个学校”的理解。(2分) 18.结合全文,联系实际,你觉得应该如何应考?(4分) 得分评卷人(=)阅读下文,完成12题.(4分) 不完满才是人生 季羡林
那个题目难,这个题目易;你的答案不错,我的答案错,议论纷纷,沸反盈天。 ⑥他们每人投考的不止一个学校,有的考二校,有的考三校。大概省立的学校是大家共同投考 的。其次,市立的,公立的,私立的,教会的,则各人所选择不同。从考毕到发表的几天之内,投 考者之间的空气非常沉闷。有几个女生简直是寝食不安,茶饭无心。终于有一个学校录取案发表, 我便想出一个调剂紧张的方法来:我同一班学生坐在学校附近一所茶店里了,教他们的先生一个人 去看。在先生去了约一刻钟之后,大家就眼巴巴地望他回来。有的人伸长了脖子向他的去处张望, 有的人跨出门槛去等他。等了好久,那去处就变成了十目所视的地方,凡有来人必牵惹许多小眼睛 的注意;其中穿夏布长衫的人,在他们尤加触目惊心,几乎可使他们立起身来。久待不来,那位先 生竟无辜地成了他们的冤家对头,成了他们抱怨的对象。终于他拖了一件夏布长衫,从那去处慢慢 地踱回来。“回来了,回来了”,一声激动地呼喊后,全体肃静,许多眼睛集中在他的嘴唇上,听 候发落。 ⑦“谁取的”“谁不取”,一一从先生的嘴唇上判决下来。他的每一句话好像一个霹雳,我几 乎想包耳朵。受到这霹雳的人有的脸孔惨白了,有的脸孔通红了,有的茫然若失了,有的手足无措 了,有的哭了,但没有笑的人。结果是不取的一半,取的一半。我抽了一口大气,开始想法子来安 慰哭的人,我胡乱编造出些话来说那学校办得怎样不好,所以不取并不可惜。说过之后,哭的人果 然笑了,而满足的人似乎有些怀疑了。我在心中暗笑.(2),孩子们的心,原来是这么脆弱的啊! ⑧但不久,所有的学生都捞得了一个学校。 1923 年写于杭州西湖招竖寺 (有删改) 13.有人认为第①段中“到杭州来.投考”的“来”应改为“去”,你如何看待?(2 分) 14.阅读③~⑦段,概括小学生投考过程中的三个主要场景。(3 分) 15.文章在第④段和第⑦段两次写了作者的“笑”,请谈谈你的理解。(4 分) (1) (2) 16.第⑥段中作者通过对孩子们神情举止的描写,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孩子们等待发榜的心理变化。 请用最简练的词语概括他们心理的变化过程。(4 分) 17.说说你对最后一段“但不久,所有的学生都捞得了一个学校”的理解。(2 分) 18.结合全文,联系实际,你觉得应该如何应考?(4 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 19~22 题。(14 分) 不完满才是人生 季羡林 得 分 评卷人
①每个人都想争取一个完满的人生。然而,自古及今,海内海外,一个百分之百完满的人生是 没有的。所以我说:不完满才是人生。 ②关于这一点,古今的民间谚语,文人诗句,说到的很多很多。最常见的比如苏东坡的词:“人 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囻缺,此事古难全。”南宋方岳(根据吴小如先生考证)诗句:“不如意事常 八九,可与人言无 这都是我们常引用的,脍炙人口的。类似的例子还能够举出成百上干来 这种说法适用于一切人,旧社会的皇帝老爷子也包括在里面。他们君临天下,“率士之滨,莫 非王土”,可以为所欲为,杀人灭族,小事一桩。按理说,他们不应该有什么不如意的事。然而,实 际上,王位继承,宫廷斗争,比民间残酷万倍。他们威仪俨然地坐在宝座上,如坐针毡。虽然捏造 了“龙御上宾”这种神话,他们自己也并不相信。他们想方设法以求得长生不老,最怕“-旦魂断 宫车晩出"。连英主如汉武帝、唐太宗之辈也不能“兔俗。汉武帝造承露金盘,妄想饮仙露以长生; 唐太宗服印度婆罗门的灵药,期望借此以不死。结果,事与愿违,仍然是“龙御上宾”,呜呼哀哉了。 ④这些皇帝手下的大臣们,权力极大,骄纵恣肆,贪赃枉法,无所不至。在这一类人中,好的 大概极少,否则包公和海瑞等决不会流芳干古,久垂宇宙了。可这些人到了皇帝跟前,只是一个奴 才,常言道∶伴君如伴虎,可见他们的日子并不好过。据说明朝的大臣上朝时在笏板上夹带一点鹤 顶红,一旦皇恩浩荡,钦赐极刑,连忙用舌头舔一点鹤顶红,立即涅槃,落得一个全尸。可见这 批人的日子也并不好过,谈不到什么完满的人生。 ⑤至于我辈平头老百姓,日子就更难过了。建国前后,不能说没有区别,可是一直到今天仍然 是“不如意事常八九”。早晨在早市上被小贩“宰”了一刀;在公共汽车上被扒手割了包,踩了人 下,或者被人踩了一下,根本不会说“对不起”了,代之以对骂,或者甚至演出全武行;到了商店, 难免买到假冒伪劣的商品,又得生一肚子气.…谁能说,我们的人生多是完满的呢? ⑥再说到我们这一批手无缚鸡之力的知识分子。在历史上,一生中就难得过上几天好日子。只 一个“考”字就能让你谈“考”色变。“考”者,考试也。在旧社会科举时代,“千军万马挤独木桥 要上进,只有科举一途,你只需读一读吴敬梓的《儒林外史》就能淋漓尽致地了解到科举的情况。 以周进和范进为代表的那一批进土举人,其窘态难道还不能让你胆战心惊,啼笑皆非吗? ⑦现在我们运气好,得生于新社会中。然而那一个“考”字,宛如如来佛的手掌,你别想逃脱 得了。幼儿园升小学,考;小学升初中,考;初中升高中,考;高中升大学,考;大学毕业想当硕 土,考;硕土想当博土,考。考,考,考,变成烤,烤,烤;一直到知命之年,厄运仍然难免,现 代知识分子落到这一张密而不漏的天网中,无所逃于天地之间,我们的人生还谈什么完满呢? ⑧不完满的人生并不限于中国人,外国的名人也是如此 ⑨人人有一本难念的经,所以我说“不完满才是人生"。这是一个“平凡的真理”;但是真能了 解其中的意义,对己对人都有好处。对己,可以不烦不躁;对人,可以互相谅解。这会大大地有利 于整个社会的安定团结 (有改动) 19.为什么说了解“不完满才是人生”这一观点会“有利于整个社会的安定团结”?(3分) 20.②~⑧段中,作者是采用由到、由到 由 到 的顺序 来逐层论证的。(3分) 21.选取《名人传》中三个名人的事例,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为第⑧段补充事实论据。(5分)
①每个人都想争取一个完满的人生。然而,自古及今,海内海外,一个百分之百完满的人生是 没有的。所以我说:不完满才是人生。 ②关于这一点,古今的民间谚语,文人诗句,说到的很多很多。最常见的比如苏东坡的词:“人 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南宋方岳(根据吴小如先生考证)诗句:“不如意事常 八九,可与人言无二三。”这都是我们常引用的,脍炙人口的。类似的例子还能够举出成百上千来。 ③这种说法适用于一切人,旧社会的皇帝老爷子也包括在里面。他们君临天下,“率士之滨,莫 非王土”,可以为所欲为,杀人灭族,小事一桩。按理说,他们不应该有什么不如意的事。然而,实 际上,王位继承,宫廷斗争,比民间残酷万倍。他们威仪俨然地坐在宝座上,如坐针毡。虽然捏造 了“龙御上宾”这种神话,他们自己也并不相信。他们想方设法以求得长生不老,最怕“一旦魂断, 宫车晚出”。连英主如汉武帝、唐太宗之辈也不能“免俗”。汉武帝造承露金盘,妄想饮仙露以长生; 唐太宗服印度婆罗门的灵药,期望借此以不死。结果,事与愿违,仍然是“龙御上宾”,呜呼哀哉了。 ④这些皇帝手下的大臣们,权力极大,骄纵恣肆,贪赃枉法,无所不至。在这一类人中,好的 大概极少,否则包公和海瑞等决不会流芳千古,久垂宇宙了。可这些人到了皇帝跟前,只是一个奴 才,常言道:伴君如伴虎,可见他们的日子并不好过。据说明朝的大臣上朝时在笏板上夹带一点鹤 顶红,一旦皇恩浩荡,钦赐极刑,连忙用舌头舔一点鹤顶红,立即涅槃,落得一个全尸。可见这一 批人的日子也并不好过,谈不到什么完满的人生。 ⑤至于我辈平头老百姓,日子就更难过了。建国前后,不能说没有区别,可是一直到今天仍然 是“不如意事常八九”。早晨在早市上被小贩“宰”了一刀;在公共汽车上被扒手割了包,踩了人一 下,或者被人踩了一下,根本不会说“对不起”了,代之以对骂,或者甚至演出全武行;到了商店, 难免买到假冒伪劣的商品,又得生一肚子气……谁能说,我们的人生多是完满的呢? ⑥再说到我们这一批手无缚鸡之力的知识分子。在历史上,一生中就难得过上几天好日子。只 一个“考”字就能让你谈“考”色变。“考”者,考试也。在旧社会科举时代,“千军万马挤独木桥”, 要上进,只有科举一途,你只需读一读吴敬梓的《儒林外史》就能淋漓尽致地了解到科举的情况。 以周进和范进为代表的那一批进士举人,其窘态难道还不能让你胆战心惊,啼笑皆非吗? ⑦现在我们运气好,得生于新社会中。然而那一个“考”字,宛如如来佛的手掌,你别想逃脱 得了。幼儿园升小学,考;小学升初中,考;初中升高中,考;高中升大学,考;大学毕业想当硕 士,考;硕士想当博士,考。考,考,考,变成烤,烤,烤;一直到知命之年,厄运仍然难免,现 代知识分子落到这一张密而不漏的天网中,无所逃于天地之间,我们的人生还谈什么完满呢? ⑧不完满的人生并不限于中国人,外国的名人也是如此。…… ⑨人人有一本难念的经,所以我说“不完满才是人生”。这是一个“平凡的真理”;但是真能了 解其中的意义,对己对人都有好处。对己,可以不烦不躁;对人,可以互相谅解。这会大大地有利 于整个社会的安定团结。 (有改动) 19.为什么说了解“不完满才是人生”这一观点会“有利于整个社会的安定团结”?(3 分) 20.②~⑧段中,作者是采用由 到 、由 到 、由 到 的顺序 来逐层论证的。(3 分) 21.选取《名人传》中三个名人的事例,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为第⑧段补充事实论据。(5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