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一N相关曲线是偏心受压构件承载力计算的依据,平面内任意一点若在此曲线之内,则该截面不会破坏;若处于此曲线之外,则表示该截面破坏;若该点恰好在曲线上,则处于极限状态;在大偏心受压破坏情况下,随着轴向力N的增加,截面所能承受的弯矩M也相应提高;在小偏心受压破坏情况下,随着轴向力N的增加,截面所能承受的弯矩M相应降低;偏心距增大,使构件的受压承载力减小:当实际的M、N组合点落在曲线以内(e点),则安全:同一M值,小偏心N越大越不利;大偏心,N越小越不利(选择最不利内力)
M-N相关曲线是偏心受压构件承载力计算的依据,平面内任意一 点若在此曲线之内,则该截面不会破坏;若处于此曲线之外,则表示 该截面破坏;若该点恰好在曲线上,则处于极限状态; 在大偏心受压破坏情况下,随着轴向力N的增加,截面所能承受的 弯矩M也相应提高; 在小偏心受压破坏情况下,随着轴向力N的增加,截面所能承受的弯 矩M相应降低; 偏心距增大,使构件的受压承载力减小; 当实际的M、N组合点落在曲线以内(e点),则安全; 同一M值,小偏心N越大越不利;大偏心,N越小越不利(选择最不利内力)
利用M-N相关曲线寻找最不利内力:作用在结构上的荷载往往有很多种,在结构设计时应进行载组合;在受压构件同一截面上可能会产生多组M、N内力,他们当中存在一组对该裁面起控制作用;这一组内力不容易凭直观多组M、N中挑选出来,但利用N-M相关曲线的规律,可比较容易地找到最不利内力组合
利用M-N相关曲线寻找最不利内力: 作用在结构上的荷载往往有很多种,在结构设计时应进行荷载组合; 在受压构件同一截面上可能会产生多组M、N内力,他们当中存在一组对 该截面起控制作用; 这一组内力不容易凭直观多组M、N中挑选出来,但利用N-M相关曲线 的规律,可比较容易地找到最不利内力组合;
4.附加偏心距ea:由于工程实际中存在着荷载作用位置的不定性、混凝土质量的不均匀性、配筋的不对称性及施工的偏差等因素,构件往往会产生附加偏心距尤其是在原始偏心距e。较小时,其影响就更为明显;规范中关于附加偏心距的规定:在偏心受压构件的正截面承载力计算中考虑轴向压力在偏心方向的偏心距ea;
由于工程实际中存在着荷载作用位置的不定性、混凝土质量的不均 匀性、配筋的不对称性及施工的偏差等因素,构件往往会产生附加偏 心距尤其是在原始偏心距e0较小时,其影响就更为明显; 规范中关于附加偏心距的规定: 在偏心受压构件的正截面承载力计算中考虑轴向压力在偏心方向的偏心距 ea; 4.附加偏心距ea :
附加偏心距取值:(原因或见P186)《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规定:[20mm考虑e后e, =eo +e=maxe[h/30偏心受压柱的初始偏心距:e,=eo+ea(eo= N由于附加偏心距的存在,柱的弯矩增加量为:△M=Ne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规定: 附加偏心距取值:(原因或见P186) ïî ï í ì = / 30 20 max h mm ea 考虑ea后 i a e = e + e 0 由于附加偏心距的存在,柱的弯矩增加量为 DM = Nei : 偏心受压柱的初始偏心距: ( ) 0 0 N e e e e M i = + a =
5.构件的偏心距增大系数n:(P186:结构侧移和构件挠曲引起的附加内力)1)二阶效应:钢筋混凝土受压构件在承受偏心荷载后,将产生纵向弯曲变形即会产生侧向挠度,对长细比小的短柱,计算时一般忽略不计;对于长细比较大的长柱,由于侧向挠度的影响,各个截面的弯矩都有所增加,而弯矩的增加势必造成侧向挠度的增加一“细长效应”或“压弯效用”其中Ne:为初始弯矩或一阶弯矩:增加弯矩:附加弯矩或二阶效应;
1)二阶效应: 钢筋混凝土受压构件在承受偏心荷载后,将产生纵向弯曲变形即会 产生侧向挠度,对长细比小的短柱,计算时一般忽略不计;对于长细比 较大的长柱,由于侧向挠度的影响,各个截面的弯矩都有所增加,而弯 矩的增加势必造成侧向挠度的增加——“细长效应”或“压弯效用” 其中Ne: 为初始弯矩或一阶弯矩; 增加弯矩: 附加弯矩或二阶效应; 5.构件的偏心距增大系数h: ( P186:结构侧移和构件挠曲引起的附加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