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年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一》《第一单元生活与 消费》《综合探究正确对待金钱》单元测试试卷【9】含答 案考点及解析 班级 姓名: 分数: 总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评卷人得分 、单选题 1近年来,在收入有限的年轻人中流行着CPW一词。CPW=P/N(P为衣物单价,N为着装次 数),常被用来衡量要购买的衣物是否“物有所值。在不考虑其他因素情况下,依据CPw概 念,建议购买的衣物是 ①会连穿几季的普通衣物②婚纱等用于特定场合的衣物 ③不常穿的名贵时髦服装④耐用常穿价格偏高的牛仔裤 ①② ②③ C.①④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树立正确的消费观,题干说CPW=P/N(P为衣物单价,N为着装次数) 常被用来衡量要购买的衣物是否“物有所值”,所以建议购买的衣服应该是价格不贵,或者是 着装次数较多的衣服,故①④符合题意,②③与题意不符,价格贵而且着装次数小,故答 案应选C。 考点: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22008年3月滨州市某地段的商品房每平方米标价到了2700元,这里的2700元 A.人民币执行了价值尺度职能 B.必须是现实的货币 C.人民币代替金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D.只是一种观念上的货币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2700元,是货币表现和衡量该地段商品房价值大小的职能,是货币执行价值尺度 的职能,只需要观念中的货币。D说法正确:人民币是价值符号,本身没有价值,人民币只 是代替金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A说法错误;C与题意不符。 考点:本题考查货币的职能
2018-2019 年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一》《第一单元生活与 消费》《综合探究正确对待金钱》单元测试试卷【9】含答 案考点及解析 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评卷人 得 分 一、单选题 1.近年来,在收入有限的年轻人中流行着“CPW”一词。CPW=P/N(P 为衣物单价,N 为着装次 数),常被用来衡量要购买的衣物是否“物有所值”。在不考虑其他因素情况下,依据 CPW 概 念,建议购买的衣物是 ①会连穿几季的普通衣物 ②婚纱等用于特定场合的衣物 ③不常穿的名贵时髦服装 ④耐用常穿价格偏高的牛仔裤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树立正确的消费观,题干说 CPW=P/N(P 为衣物单价,N 为着装次数), 常被用来衡量要购买的衣物是否“物有所值”,所以建议购买的衣服应该是价格不贵,或者是 着装次数较多的衣服,故①④符合题意,②③与题意不符,价格贵而且着装次数小,故答 案应选 C。 考点: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2.2008 年 3 月滨州市某地段的商品房每平方米标价到了 2 700 元,这里的 2 700 元 A.人民币执行了价值尺度职能 B.必须是现实的货币 C.人民币代替金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 D.只是一种观念上的货币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2700 元,是货币表现和衡量该地段商品房价值大小的职能,是货币执行价值尺度 的职能,只需要观念中的货币。D 说法正确;人民币是价值符号,本身没有价值,人民币只 是代替金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A 说法错误;C 与题意不符。 考点:本题考查货币的职能
3货币充当一般等价物和它出现以前的一般等价物的区别是() A.以前的是商品,现在的不是商品。 B.以前的是不固定的,现在的是固定的 C.以前的是唯一的,现在的不是唯一的 D.以前的是体现人与人的关系,现在的则不体现。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历史上充当过一般等价物的商品有很多,后来,贵金属金银由于本身具有的自然 属性,逐渐的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了一般等价物。当贵金属金银固定地充当一般 等价物的时候,就出现了货币,所以,以前的一般等价物是不固定的,货币充当一般等价物 是固定的,B正确;AC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货币及其本质 4中国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的外汇牌价为:1美元=74938元人民币,1欧元=10.6779元人民 币。上述公式中的美元和欧元 A.是现实的货币 正在执行货币流通手段的职能 C.是观念中的货币 D.能够执行货币的所有职能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价值尺度职能指货币作为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价值尺度职 能关键词标价,售价等,起衡量作用。支付手段、流通手段是易混点要区分清楚。流通手段 又叫购买手段。一手交钱一手交货。而支付手段是在赊账买卖的过程中产生的,多用于支付 地租、利息、税款、工资等。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是现实的货币。外汇牌价为:1美元 7.4938元人民币。是标价。说明货币在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货币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只 需观念中的货币。故ABD项错误。本题选C项 考点:本题考查价值尺度职能知识点。 点评: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两种基本职能要区分清楚,价值尺度职能体现在商品的标价上。 流通手段体现在货币在购买活动中的职能,另外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也要区分,流通手段中 的货币与商品交换同时进行,而支付手段体现在商品买卖中,与交换不同时进行 52008年9月24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纽约与美国经济金融界人士举行座谈时说:“美国 是借钱消费,中国是存钱不消费,两者都有问题。”之所以说两种消费行为都有问题,是因为 () A.消费水平和消费方式应该与国情相适应 B.生产决定消费,生产水平决定消费水平 C.两者都没有看到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 D.两者都违背了量人为出·适度消费原则 【答案】D 【解析】
3.货币充当一般等价物和它出现以前的一般等价物的区别是( ) A.以前的是商品,现在的不是商品。 B.以前的是不固定的,现在的是固定的。 C.以前的是唯一的,现在的不是唯一的。 D.以前的是体现人与人的关系,现在的则不体现。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历史上充当过一般等价物的商品有很多,后来,贵金属金银由于本身具有的自然 属性,逐渐的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了一般等价物。当贵金属金银固定地充当一般 等价物的时候,就出现了货币,所以,以前的一般等价物是不固定的,货币充当一般等价物 是固定的,B 正确;ACD 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货币及其本质。 4.中国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的外汇牌价为:1 美元=7.4938 元人民币,1 欧元=10.6779 元人民 币。上述公式中的美元和欧元 A.是现实的货币 B.正在执行货币流通手段的职能 C.是观念中的货币 D.能够执行货币的所有职能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价值尺度职能指货币作为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价值尺度职 能关键词标价,售价等,起衡量作用。支付手段、流通手段是易混点要区分清楚。流通手段 又叫购买手段。一手交钱一手交货。而支付手段是在赊账买卖的过程中产生的,多用于支付 地租、利息、税款、工资等。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是现实的货币。外汇牌价为:1 美元 =7.4938 元人民币。是标价。说明货币在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货币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只 需观念中的货币。故 ABD 项错误。本题选 C 项。 考点:本题考查价值尺度职能知识点。 点评: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两种基本职能要区分清楚,价值尺度职能体现在商品的标价上。 流通手段体现在货币在购买活动中的职能,另外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也要区分,流通手段中 的货币与商品交换同时进行,而支付手段体现在商品买卖中,与交换不同时进行。 5.2008 年 9 月 24 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纽约与美国经济金融界人士举行座谈时说:“美国 是借钱消费,中国是存钱不消费,两者都有问题。”之所以说两种消费行为都有问题,是因为 () A.消费水平和消费方式应该与国情相适应 B.生产决定消费,生产水平决定消费水平 C.两者都没有看到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 D.两者都违背了量人为出·适度消费原则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量入为出,适度消费。①所谓适度消费,包括不滞后消费和不超前消费两层意思 ②量入为出,使消费与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相适应,合理进行消费。③坚持适度原则,提 倡勤俭节约精神。“美国是借钱消费,中国是存钱不消费,两者都有问题。〃是因为都违背了 量人为出·适度消费原则。本题选D项。ABC项本身正确但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考点:正确的消费原则 点评:本题出题意图在于考查学生对于正确的消费原则的知识的理解。难度适中。得分关键 在于抓住题干中两种消费行为理解 62009年11月份cP(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0.6%,由负转正。有专家发出了通胀预 警。一般来说,通货膨胀发生时 ①物价上涨②居民购买力提高 ③影响人民的生活水平④外汇汇率升高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通货膨胀表现为纸币贬值、物价上涨、经济过热的现象。通货膨胀导致物价上涨 纸币贬盾从而使债务人债务缩水不动产所有者财富增加,但在收入一定的条件下会导致人们 的购买力下降。纸币贬值,本币贬值相对外币升值故外汇汇率升高。故本题选D项。 考点:本题考查通货膨胀知识点 点评:本题以物价上涨为背景,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题目比较简 单。解题的关键在于认真读懂题意,注意关键词通货膨胀 7.下列对纸币的认识正确的是() A.纸币在流通中替代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 B.纸币是国家发行的,国家可随意决定发行数量 C.纸币发行量过少会引起物价上涨 D.制造假币犯法,使用假币不受法律制裁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B.纸币虽是国家发行的,但国家不可随意决定发行数量。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故B项错误。 C.应是纸币发行量过多会引起物价上涨。故C项错误 D.制造假币犯法,使用假币受法律制裁。 本题选A项 考点:本题考查纸币的有关知识点 点评:纸币是高考考查频率比较高的考点,要注意从含义、执行的职能、发行的规律及发行 过多或过少的后果及影响等多角度,全面把握纸币
试题分析:量入为出,适度消费。①所谓适度消费,包括不滞后消费和不超前消费两层意思。 ②量入为出,使消费与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相适应,合理进行消费。③坚持适度原则,提 倡勤俭节约精神。“美国是借钱消费,中国是存钱不消费,两者都有问题。”是因为都违背了 量人为出·适度消费原则。本题选 D 项。ABC 项本身正确但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考点:正确的消费原则。 点评:本题出题意图在于考查学生对于正确的消费原则的知识的理解。难度适中。得分关键 在于抓住题干中两种消费行为理解。 6.2009 年 11 月份 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 0.6%,由负转正。有专家发出了通胀预 警。一般来说,通货膨胀发生时 ①物价上涨 ②居民购买力提高 ③影响人民的生活水平 ④外汇汇率升高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通货膨胀表现为纸币贬值、物价上涨、经济过热的现象。通货膨胀导致物价上涨 纸币贬盾从而使债务人债务缩水不动产所有者财富增加,但在收入-定的条件下会导致人们 的购买力下降。纸币贬值,本币贬值相对外币升值故外汇汇率升高。故本题选 D 项。 考点:本题考查通货膨胀知识点。 点评:本题以物价上涨为背景,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题目比较简 单。解题的关键在于认真读懂题意,注意关键词通货膨胀。 7.下列对纸币的认识正确的是 ( ) A.纸币在流通中替代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 B.纸币是国家发行的,国家可随意决定发行数量 C.纸币发行量过少会引起物价上涨 D.制造假币犯法,使用假币不受法律制裁 【答案】 A 【解析】 试题分析:B.纸币虽是国家发行的,但国家不可随意决定发行数量。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故 B 项错误。 C.应是纸币发行量过多会引起物价上涨。故 C 项错误。 D.制造假币犯法,使用假币受法律制裁。 本题选 A 项。 考点:本题考查纸币的有关知识点。 点评:纸币是高考考查频率比较高的考点,要注意从含义、执行的职能、发行的规律及发行 过多或过少的后果及影响等多角度,全面把握纸币
8.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是两种不同的经济现象,它们的共同点在于() A.都是由社会总需求与社会总供给不平衡造成的 都是商品价格持续下跌造成的,影响社会经济的正常进行 C.都是纸币发行量超过了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 D.都对经济发展起刺激作用,导致物价上涨,纸币贬值 【答案】A 【解析】本小题考査的是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没有难度,只是对基础知识的再现。通货膨 胀与通货紧缩是两种不同的经济现象,它们的共同点在于都是由社会总需求与社会总供给不 平衡造成的,A符合题意 9好事都是从拉手开始的,别的不说了,团购上拉手网,就这么定了”,这是电 影明星葛优为当今国内团购网站“拉手网做的广告。从2010年开始,团购网站在我国 兴起,这为中国网民带来一种新型的网络购物方式,由于它提供的多是服务类型产品而 受到消费者的热捧。网络购物的盛行 ①使货币职能发生了本质性的变化②没有改变商品交换的本质 ③使商品交换的方式发生了变化④表明纸币已经由电子货币取代 A.①② B.②2③ C.①③ ①④ 【答案】B 【解析】本小题考查的是商品交换。网络购物的盛行没有改变商品交换的本质,使商品交换 的方式发生了变化,②③符合题意 10数码相机换手机、香水换化妆品、闲置的自行车换电风扇……以物换物”这种古老的交易 方式,最近在都市20-30岁的白领群落中开始流行。他们自称“换客”,崇尚“需求决定价值”。 换客”交易的物品 A.不是商品,因为它们不是劳动产品 B.是商品,因为它们能满足人们的需要 C.不是商品,因为它们不是等价交换 D.是商品,因为它们是通过交换供其他人使用的劳动产品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商品的含义。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答案为D。 评卷人得分 、多选题 11据中国银联交易统计数据,2011年中秋节期间我国银行卡刷卡交易同比大幅增长,其中, 境内交易增长25.2%,境外交易增长49.3%。银行卡在转账结算中的使用越来越多,是因为 A.电子通讯技术的快速发展 B.客户可以节省大量现金清点、保管等劳动
8.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是两种不同的经济现象,它们的共同点在于( ) A.都是由社会总需求与社会总供给不平衡造成的 B.都是商品价格持续下跌造成的,影响社会经济的正常进行 C.都是纸币发行量超过了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 D.都对经济发展起刺激作用,导致物价上涨,纸币贬值 【答案】A 【解析】本小题考查的是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没有难度,只是对基础知识的再现。通货膨 胀与通货紧缩是两种不同的经济现象,它们的共同点在于都是由社会总需求与社会总供给不 平衡造成的,A 符合题意。 9.“好事都是从拉手开始的,别的不说了,团购上拉手网,就这么定了”,这是电 影明星葛优为当今国内团购网站“拉手网”做的广告。从 2010 年开始,团购网站在我国 兴起,这为中国网民带来一种新型的网络购物方式,由于它提供的多是服务类型产品而 受到消费者的热捧。网络购物的盛行 ①使货币职能发生了本质性的变化 ②没有改变商品交换的本质 ③使商品交换的方式发生了变化 ④表明纸币已经由电子货币取代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答案】B 【解析】本小题考查的是商品交换。网络购物的盛行没有改变商品交换的本质,使商品交换 的方式发生了变化,②③符合题意。 10.数码相机换手机、香水换化妆品、闲置的自行车换电风扇……“以物换物”这种古老的交易 方式,最近在都市 20-30 岁的白领群落中开始流行。他们自称“换客”,崇尚“需求决定价值”。 “换客”交易的物品 A.不是商品,因为它们不是劳动产品 B.是商品,因为它们能满足人们的需要 C.不是商品,因为它们不是等价交换 D.是商品,因为它们是通过交换供其他人使用的劳动产品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商品的含义。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答案为 D。 评卷人 得 分 二、多选题 11.据中国银联交易统计数据,2011 年中秋节期间我国银行卡刷卡交易同比大幅增长,其中, 境内交易增长 25.2%,境外交易增长 49.3%。银行卡在转账结算中的使用越来越多,是因为 A.电子通讯技术的快速发展 B.客户可以节省大量现金清点、保管等劳动
C.使用银行卡的安全性好 D.银行从事中间业务的种类和范围不断扩大 【答案】ABCD 【解析】本题考査银行卡方面的问题,比较贴近生活,从材料分析看银行卡刷卡大幅增长说 明老百姓用卡省事,也安全,而银行的业务也不断扩张。也说明电子通讯技术的发展使银行 网上结算越来越稳定,方便。所以AB,C,D四项均符合题意 评卷人[得分 填空题 12货币的本质是什么?本质是。货币能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并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 价值 【答案】货币的本质是什么?一般等价物。货币能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并表现其他一切商 品的价值 【解析】略 13恩格尔系数是什么?系数过大或减小说明了什么?恩格尔系数指占家庭总支出的比 重 系数_,会影响其他消费支出,影响发展、享受资料的增加,限制消费层次和消费质量的提 系数_,表明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消费结构改善 【答案】恩格尔系数是什么?系数过大或减小说明了什么?恩格尔系数指食品支出占家庭总 支出的比重。 系数过大,会影响其他消费支出,影响发展、享受资料的增加,限制消费层次和消费质量的 提高 系数减少,表明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消费结构改善 【解析】略 14做理智的消费者有哪些要求? 【答案】做理智的消费者有哪些要求? 量入为出,适度消费:避免盲从,理性消费:保护环境,绿色消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解析】略 15.今年6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开始实施。在经历多起食品安全事件后, 这部法律的颁布与实施无疑为13亿中国人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加固了法律保护的屏障。 运用经济常识回答 (1)在消费者和经营者之间,国家为什么要特别重视维护消费者的权益?
C.使用银行卡的安全性好 D.银行从事中间业务的种类和范围不断扩大 【答案】ABCD 【解析】本题考查银行卡方面的问题,比较贴近生活,从材料分析看银行卡刷卡大幅增长说 明老百姓用卡省事,也安全,而银行的业务也不断扩张。也说明电子通讯技术的发展使银行 网上结算越来越稳定,方便。所以 A,B,C,D 四项均符合题意 评卷人 得 分 三、填空题 12.货币的本质是什么?本质是 。货币能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并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 价值。 【答案】货币的本质是什么?一般等价物。货币能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并表现其他一切商 品的价值。 【解析】略 13.恩格尔系数是什么?系数过大或减小说明了什么? 恩格尔系数指 占家庭总支出的比 重。 系数 ,会影响其他消费支出,影响发展、享受资料的增加,限制消费层次和消费质量的提 高; 系数 ,表明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消费结构改善。 【答案】恩格尔系数是什么?系数过大或减小说明了什么? 恩格尔系数指食品支出占家庭总 支出的比重。 系数过大,会影响其他消费支出,影响发展、享受资料的增加,限制消费层次和消费质量的 提高; 系数减少,表明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消费结构改善。 【解析】略 14.做理智的消费者有哪些要求? , ; , ; , ; , 。 【答案】做理智的消费者有哪些要求? 量入为出,适度消费;避免盲从,理性消费;保护环境,绿色消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解析】略 15.今年 6 月 1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开始实施。在经历多起食品安全事件后, 这部法律的颁布与实施无疑为 13 亿中国人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加固了法律保护的屏障。 运用经济常识回答: (1)在消费者和经营者之间,国家为什么要特别重视维护消费者的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