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 1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了解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如人口增长、大众教育的兴起、城市化 知识与能力 等:认识城市化和工业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分析原因,提升分析问 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和相关史料,加深对工业革命引起深层变化的 认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要认识到工业化给人类社会带来经济繁荣的一面,也要认识到工业 带来的弊端,树立全面科学发展的观点和环保意识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人口增长和大众教育 教学难点:城市化以及出现的社会问题 2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日前,中国气象局发布2018年《中国气候变化蓝皮书》。《蓝皮书》指出,气候系统的綜合观测和多项 关键指标表明:全球变暖趋势仍在持续。2017年,全球表面平均温度比1981年至2010年平均值(14-.3℃) 高出0.46℃,比工业化前水平(1850年至1900年平均值)高出约1.1℃,成为有完整气象观测记录以来的第二 暖年份,也是有完整气象观测记录以来最暖的非厄尔尼诺年份。 究竞是什么导致了全球气候变暖呢?人类工业文明时代带来哪些社会问题?我们应该如何处理工业化 建设与人类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工业化带来人口增长和大众教育的兴起 1.阅读教材和图文史料,分析工业革命与人口增长的关系 2.阅读教材和图文史料,分析工业革命与劳动力结构的关系。 农业 43% 工业 31%55% 37% 服务业/工业 服务业 1841年 184-1877年英国产业结构和劳动力结构变化 教师引导分析:由于工业革命的推动,引起英国劳动力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变化。和1841年相比,1877 年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占比下降到14%,从事服务业的人口占比下降到31%,而从事工业生产的人口占比 上升到55% 总结: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工人阶级队伍不断壮大,劳动力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越来越多的人放 弃农业生产,专门从事工业和商业。 3阅读教材,说说大众教育的兴起与影响 目标导学二:城市化 1.阅读教材,了解城市化兴起的主要原因。 提示:工业革命开始后,随着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农村人口不断流向城市,城市越来越大。 2读教材和材料,了解城市化兴起带来的变化特征(以中国为例)
1 第 6 课 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如人口增长、大众教育的兴起、城市化 等;认识城市化和工业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分析原因,提升分析问 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和相关史料,加深对工业革命引起深层变化的 认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既要认识到工业化给人类社会带来经济繁荣的一面,也要认识到工业 化带来的弊端,树立全面科学发展的观点和环保意识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人口增长和大众教育 教学难点:城市化以及出现的社会问题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日前,中国气象局发布 2018 年《中国气候变化蓝皮书》。《蓝皮书》指出,气候系统的综合观测和多项 关键指标表明:全球变暖趋势仍在持续。2017 年,全球表面平均温度比 1981 年至 2010 年平均值(14.3℃) 高出 0.46℃,比工业化前水平(1850 年至 1900 年平均值)高出约 1.1℃,成为有完整气象观测记录以来的第二 暖年份,也是有完整气象观测记录以来最暖的非厄尔尼诺年份。 究竟是什么导致了全球气候变暖呢?人类工业文明时代带来哪些社会问题?我们应该如何处理工业化 建设与人类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工业化带来人口增长和大众教育的兴起 1.阅读教材和图文史料,分析工业革命与人口增长的关系。 2.阅读教材和图文史料,分析工业革命与劳动力结构的关系。 1841—1877 年英国产业结构和劳动力结构变化 教师引导分析:由于工业革命的推动,引起英国劳动力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变化。和 1841 年相比,1877 年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占比下降到 14%,从事服务业的人口占比下降到 31%,而从事工业生产的人口占比 上升到 55%。 总结: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工人阶级队伍不断壮大,劳动力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越来越多的人放 弃农业生产,专门从事工业和商业。 3.阅读教材,说说大众教育的兴起与影响。 目标导学二:城市化 1.阅读教材,了解城市化兴起的主要原因。 提示:工业革命开始后,随着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农村人口不断流向城市,城市越来越大。 2.读教材和材料,了解城市化兴起带来的变化特征(以中国为例)
中国城市化进程 050 94919571965197819841992 提示:中国改革进程:“工业化超前,城市化滞后”是一个显著特征,工业化是主导,城市化是附属。 但是,从工业化到城市化的拐点在2013年已经发生,集聚的模式已经开始发生变化。以前是工业化主导、 城市化为辅,以后应该是城市化为主、工业化为辅,逐步进行产业升级。 归纳总结:工业化初期,城市通常缺乏统一的规划。城市的环境很差。19世纪中期以后,城市的环境 开始得到改善,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在发生着变化。 目标导学三:工业化过程中出现的社会问题 1.阅读教材和图文史料,说说工业化过程中的社会矛盾 材料展示:在工业革命条件下,广大工人每天在恶劣的环境中长时间从事高强度的劳动,获得的收入 却难以糊口,他们对不公平的社会现状越来越不满。 设问:材料主要反映了什么问题? 提示:在工业革命条件下,工人阶级工作环境恶劣,工人生活日益困苦,贫富差距在扩大。 总结:工业革命后,产生了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两大对立阶级,他们之间矛盾不断激化,工人阶级开 始了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 2.读教材和材料,说说工业革命出现的环境问题 材料展示:近100多年来,全世界已发生数十起环境污染造成的严重公害事件,如英国伦敦曾多次发 生的煤烟型烟雾事件,美国洛杉矶的光化学烟雾事件,日本水俣湾的慢性甲基汞中毒(水俣病)和神通川流域 的幔性镉中毒等。近年来发生的严重环境污染事件还有:1984年12月3日印度博帕尔( Bhopal)市农药厂异 氰酸甲酯毒气泄露事件造成严重环境污染,有数万人中毒,数千人死亡,并使当地的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破 坏。1986年4月26日前苏联的切尔诺贝利(现位于乌克兰)核电站爆炸事件,不仅对当代的人体健康带来极 大威胁,对后代和生态环境也造成了严重影响,10多年来因这次事故已造成约6000人死亡。从上世纪初至 今,全世界发生公害事件60多起,公害病患者达40万—50万人,死亡10多万人 设问: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我们应该如何面对 提示:(1)自工业化以来就逐渐形成了环境污染问题,积弊深远。环境污染主要表现在大气污染、水体 污染、噪音污染等。(□)由于环境污染而形成的问题,已经威胁人类生夺和发展,因此构建生态文明、倡导 “绿水青山”即为“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已成为更多人的共识。坚持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和可 持续发展道路。(类似亦可) 三、课堂总结 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生产力,促进了世界经济快速发展,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先后成为先进的工业国 伴随工业化的发展,出现了人口增长和产业结构的变化,与之相适应的是欧洲国家大众教育兴起,城市化 进程不断加快。但是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也产生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如贫富分化加剧、工人阶级与资产 阶级矛盾加深和环境污染等问题 3板书设计 2
2 提示:中国改革进程:“工业化超前,城市化滞后”是一个显著特征,工业化是主导,城市化是附属。 但是,从工业化到城市化的拐点在 2013 年已经发生,集聚的模式已经开始发生变化。以前是工业化主导、 城市化为辅,以后应该是城市化为主、工业化为辅,逐步进行产业升级。 归纳总结:工业化初期,城市通常缺乏统一的规划。城市的环境很差。19 世纪中期以后,城市的环境 开始得到改善,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在发生着变化。 目标导学三:工业化过程中出现的社会问题 1.阅读教材和图文史料,说说工业化过程中的社会矛盾。 材料展示:在工业革命条件下,广大工人每天在恶劣的环境中长时间从事高强度的劳动,获得的收入 却难以糊口,他们对不公平的社会现状越来越不满。 设问:材料主要反映了什么问题? 提示:在工业革命条件下,工人阶级工作环境恶劣,工人生活日益困苦,贫富差距在扩大。 总结:工业革命后,产生了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两大对立阶级,他们之间矛盾不断激化,工人阶级开 始了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 2.读教材和材料,说说工业革命出现的环境问题。 材料展示:近 100 多年来,全世界已发生数十起环境污染造成的严重公害事件,如英国伦敦曾多次发 生的煤烟型烟雾事件,美国洛杉矶的光化学烟雾事件,日本水俣湾的慢性甲基汞中毒(水俣病)和神通川流域 的慢性镉中毒等。近年来发生的严重环境污染事件还有:1984 年 12 月 3 日印度博帕尔(Bhopal)市农药厂异 氰酸甲酯毒气泄露事件造成严重环境污染,有数万人中毒,数千人死亡,并使当地的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破 坏。1986 年 4 月 26 日前苏联的切尔诺贝利(现位于乌克兰)核电站爆炸事件,不仅对当代的人体健康带来极 大威胁,对后代和生态环境也造成了严重影响,10 多年来因这次事故已造成约 6000 人死亡。从上世纪初至 今,全世界发生公害事件 60 多起,公害病患者达 40 万—50 万人,死亡 10 多万人。 设问: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我们应该如何面对? 提示:(1)自工业化以来就逐渐形成了环境污染问题,积弊深远。环境污染主要表现在大气污染、水体 污染、噪音污染等。(2)由于环境污染而形成的问题,已经威胁人类生存和发展,因此构建生态文明、倡导 “绿水青山”即为“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已成为更多人的共识。坚持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和可 持续发展道路。(类似亦可) 三、课堂总结 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生产力,促进了世界经济快速发展,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先后成为先进的工业国。 伴随工业化的发展,出现了人口增长和产业结构的变化,与之相适应的是欧洲国家大众教育兴起,城市化 进程不断加快。但是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也产生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如贫富分化加剧、工人阶级与资产 阶级矛盾加深和环境污染等问题。 3 板书设计
[工业革命 人口增长 大众教育城市化 社会问题 英美劳动力结构建立国家教育「城市人「卫生、交「阶级「环境 增长快巨大变化体系教育改革口增加通、居住矛盾污染 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 4教学反思 历史教学作为一门语言的教学,其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言语技能,即运用语言的能力,因此其课堂教学 具有不同于其他课程课堂教学的特点。教师通过对新课标的学习,根据中学教材的内容编排突出了对这种 能力的培养,采取了指导性的学案模式,强调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双向运用,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历史的课堂教学应当反映这种特点,以用为主,树立一种“大历史教学观”,使有效教学的目的和要求真 正落到实处 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 第6课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 【基础知识】 知识点1人口增长和大众教育 1·人口增长 (1)原因:工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人口的迅速增长。 (2)变化 ①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 队伍不断壮大。劳动力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越来越多的人放 弃农业生产,专门从事 ②越来越多的 走出家庭,成为工业劳动者,为其社会地位的提高创造了条件。 2·大众教育 (1)目的:适应 发展的需要 (2)表现 ①19世纪初·推行教育改革,建立由初等学校、中等学校、大学组成的系统教育体系。 通过法律开设政府资助的中等学 ③从1870年开始,英国、法国开始对儿童实行 教育。 (3)影响:教育的普及,提高了欧美各国的大众文化水平,促进了社会发展 知识点2城市化 1·原因:工业革命开始后,随着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人口不断流向城市’城市越来越大。 2·变化:开始时’城市通常缺乏统一的 。19世纪中期以后,城市的环境开始得到改善。一些 基础设施建立起来。 3
3 4 教学反思 历史教学作为一门语言的教学,其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言语技能,即运用语言的能力,因此其课堂教学 具有不同于其他课程课堂教学的特点。教师通过对新课标的学习,根据中学教材的内容编排突出了对这种 能力的培养,采取了指导性的学案模式,强调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双向运用,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历史的课堂教学应当反映这种特点,以用为主,树立一种“大历史教学观”,使有效教学的目的和要求真 正落到实处。 第二单元 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 第 6 课 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 【基础知识】 知识点 1 人口增长和大众教育 1.人口增长 (1)原因:工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人口的迅速增长。 (2)变化 ①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____________队伍不断壮大。劳动力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越来越多的人放 弃农业生产,专门从事________和________。 ②越来越多的________走出家庭,成为工业劳动者,为其社会地位的提高创造了条件。 2.大众教育 (1)目的:适应____________发展的需要。 (2)表现 ①19 世纪初,________推行教育改革,建立由初等学校、中等学校、大学组成的系统教育体系。 ②1802 年,________通过法律开设政府资助的中等学校。 ③从 1870 年开始,英国、法国开始对儿童实行____________教育。 (3)影响:教育的普及,提高了欧美各国的大众文化水平,促进了社会发展。 知识点 2 城市化 1.原因:工业革命开始后,随着工业和商业的发展,________人口不断流向城市,城市越来越大。 2.变化:开始时,城市通常缺乏统一的________。19 世纪中期以后,城市的环境开始得到改善。一些 基础设施建立起来
知识点3环境污染和贫富分化加剧 1·环境污染严重:工厂排放大量的废气和废水。 2·社会 分化加剧:资本家与工人的矛盾日趋尖锐 【达标练习】 1·19世纪前50年,英国人口从900万增加到1800万。美国人口在19世纪20年代约为1000万,到 1914年人口已超过1亿。材料反映了工业革命() 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B·提高了工人生活质量 C·引起了社会结构变化 D·促进了人口的迅速增长 2·1851年,英国在业女性283万余人,30年后就业女子达3885万人,女工约占工业劳动力的25% 分布在纺织、服装、采矿、金属、帮佣、造纸、印刷、食品等行业。这种现象产生的根源是() A·技术发展进步,妇女角色转变 B·民主政治进步,女权意识增强 C·社会分工细化,妇女思想解放 D·对外殖民扩张,男性远离故乡 3·右面是1858年英国著名的幽默杂志《笨拙》周刊刊登的反映泰晤士河的一幅漫画,题为《沉默的 强盗》。画面为象征死亡的骷髅在泰晤士河上游荡。该图的立意是() A·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对外扩张,成为海上强盗 B·社会秩序混乱,泰晤士河上强盗频繁出没 C·泰晤士河的航运业存在重大的安全隐患 D·环境污染已经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希望引起人们对环境问题的重视 4·19世纪中期,彼得在一家工厂上班,因不满长达12小时的工作时间和50英镑的收入,故意捣毁机 材料反映了工业化进程中的() A·社会矛盾
4 知识点 3 环境污染和贫富分化加剧 1.环境污染严重:工厂排放大量的废气和废水。 2.社会________分化加剧:资本家与工人的矛盾日趋尖锐。 【达标练习】 1.19 世纪前 50 年,英国人口从 900 万增加到 1800 万。美国人口在 19 世纪 20 年代约为 1000 万, 到 1914 年人口已超过 1 亿。材料反映了工业革命( ) A.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B.提高了工人生活质量 C.引起了社会结构变化 D.促进了人口的迅速增长 2.1851 年,英国在业女性 283 万余人,30 年后就业女子达 3885 万人,女工约占工业劳动力的 25%, 分布在纺织、服装、采矿、金属、帮佣、造纸、印刷、食品等行业。这种现象产生的根源是( ) A.技术发展进步,妇女角色转变 B.民主政治进步,女权意识增强 C.社会分工细化,妇女思想解放 D.对外殖民扩张,男性远离故乡 3.右面是 1858 年英国著名的幽默杂志《笨拙》周刊刊登的反映泰晤士河的一幅漫画,题为《沉默的 强盗》。画面为象征死亡的骷髅在泰晤士河上游荡。该图的立意是( ) A.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对外扩张,成为海上强盗 B.社会秩序混乱,泰晤士河上强盗频繁出没 C.泰晤士河的航运业存在重大的安全隐患 D.环境污染已经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希望引起人们对环境问题的重视 4.19 世纪中期,彼得在一家工厂上班,因不满长达 12 小时的工作时间和 50 英镑的收入,故意捣毁机 器。材料反映了工业化进程中的( ) A.社会矛盾
B.生产效率 C·环境污染 D.文化教育 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工业革命下的纺织工厂及火车 叠 火车 材料二19世纪,“雾都”一词成为英国伦敦的标签。伦敦多次发生可怕的有毒烟雾事件。 染等环境问题不断发生…… (1)根据材料一,说说科技对人类社会的生产活动产生了什么影响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英国环境问题不断发生的主要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谈谈你对科技的看法
5 B.生产效率 C.环境污染 D.文化教育 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工业革命下的纺织工厂及火车 材料二 19 世纪,“雾都”一词成为英国伦敦的标签。伦敦多次发生可怕的有毒烟雾事件。……大气污 染等环境问题不断发生…… (1)根据材料一,说说科技对人类社会的生产活动产生了什么影响。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英国环境问题不断发生的主要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谈谈你对科技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