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武装起义与保路风潮 (二)武昌首义与各地响应 二、中华民国的建立 (一)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宣告成立 1912年1月1日,在南京建立起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一中华民国。 (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三)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1.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给予外国侵略者和本国封建势力以沉重的打击 2.结束了在中国延续了两千年之久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确立了共和政体 3.使人民在思想上得到了一次大解放 4.冲破了封建主义的束缚,推动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5.推动了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第三节 一、封建军阀专制统治的形成 (一)袁世凯窃国,辛亥革命流产 1.南京临时政府出现危机 2.孙中山的顽强抗争 3,袁世凯窃取胜利果实 (二)封建军阀的专制统治 1.政治上实行军阀官僚的专制统治 2.经济上维护帝国主义、地主阶级和买办资产阶级的利益 3.文化思想方面,尊孔复古思潮猖獗 二、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终结 (一)挽救共和的努力及其受挫 1.孙中山发动"二次革命” 2.组织"中华革命党“再谋革命 3,蔡锷发动"护国运动 4.孙中山举起"护法"旗帜
(一)武装起义与保路风潮 (二)武昌首义与各地响应 二、中华民国的建立 (一)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宣告成立 1912 年 1 月 1 日,在南京建立起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 (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三)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1. 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给予外国侵略者和本国封建势力以沉重的打击 2. 结束了在中国延续了两千年之久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确立了共和政体 3. 使人民在思想上得到了一次大解放 4.冲破了封建主义的束缚,推动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5.推动了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第三节 一、封建军阀专制统治的形成 (一)袁世凯窃国,辛亥革命流产 1. 南京临时政府出现危机 2. 孙中山的顽强抗争 3.袁世凯窃取胜利果实 (二)封建军阀的专制统治 1. 政治上实行军阀官僚的专制统治 2. 经济上维护帝国主义、地主阶级和买办资产阶级的利益 3. 文化思想方面,尊孔复古思潮猖獗 二、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终结 (一)挽救共和的努力及其受挫 1.孙中山发动"二次革命" 2.组织"中华革命党"再谋革命 3.蔡锷发动"护国运动" 4.孙中山举起"护法"旗帜
(二)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1.客观上: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革命 2.主观上:资产阶级革命派本身存在许多弱点和错误 (1)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2)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 (3)不能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作为团结革命力量的强有力的核心 (4)没有建立一支革命的武装,作为夺取政权、巩固政权的重要工具 中编从五四运动到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综述翻天覆地的三十年(1919一1949) 导入:从1919年五四运动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国共合 作与国民革命、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开拓、全民族的抗日战争、两个中国命运的较量,中国 人民在中国共立党的领导下,经过艰苦卓绝的奋斗,终于推翻了压在自己头上的三座大 山,实现了彻底的解放赢得了整个民族的独立,谱写20世纪中国波澜壮阔、灿烂辉煌的 历史巨变的凯歌。 一、中国所处的时代和国际环境 (一)”一战"和俄国十月革命后的世界 "一战"后,确立了“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 (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及其胜利 1942年元旦,由美、英、苏、中四国领衔,26个国家签署《联合国家宣言》,结成反法西 斯联盟。苏联红军在同年7月至1943年2月进行斯大林格勒战役取得胜利.世界反法西 斯战争发生根本性的转折;1944年6月,美、英盟军发动诺曼底战役,开辟了欧洲的第 二战场,德国法西斯陷入腹背受敌的境地。 1945年5月7日、8日,德国代表先后在西方盟军司令部和苏军司令部签署无条件投降书 9月2日,日本政府和大本营代表在投降书上签字 (三)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后国际格局的深刻变化 1.战后世界政治形势中的新情况
(二)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1. 客观上: 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革命 2.主观上: 资产阶级革命派本身存在许多弱点和错误 (1)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2)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 (3)不能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作为团结革命力量的强有力的核心 (4)没有建立一支革命的武装,作为夺取政权、巩固政权的重要工具 中编 从五四运动到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综述 翻天覆地的三十年(1919——1949) 导入:从 1919 年五四运动到 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国共合 作与国民革命、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开拓、全民族的抗日战争、两个中国命运的较量,中国 人民在中国共立党的领导下,经过艰苦卓绝的奋斗,终于推翻了压在自己头上的三座大 山,实现了彻底的解放赢得了整个民族的独立,谱写 20 世纪中国波澜壮阔、灿烂辉煌的 历史巨变的凯歌。 一、中国所处的时代和国际环境 (一)"一战"和俄国十月革命后的世界 "一战"后,确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及其胜利 1942 年元旦,由美、英、苏、中四国领衔,26 个国家签署《联合国家宣言》,结成反法西 斯联盟。苏联红军在同年 7 月至 1943 年 2 月进行斯大林格勒战役取得胜利,世界反法西 斯战争发生根本性的转折;1944 年 6 月,美、英盟军发动诺曼底战役,开辟了欧洲的第 二战场,德国法西斯陷入腹背受敌的境地。 1945 年 5 月 7 日、8 日,德国代表先后在西方盟军司令部和苏军司令部签署无条件投降书 9 月 2 日,日本政府和大本营代表在投降书上签字 (三)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后国际格局的深刻变化 1.战后世界政治形势中的新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