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天京变乱使太平天国由盛转衰 2,陈玉成、李秀成无力挽回败局 1864年7月,天京被攻破,太平天国起义失败 二、农民斗争的意义和局限 (一)太平天国起义的历史意义 1.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 2.是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3.冲击了孔子和儒家经典的正统权威 4.有力地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 5.冲击了西方殖民主义者在亚洲的统治 (二)太平天国起义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1·农民不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不能制定出科学的革命纲领 2,不能克服领导集团的腐败,无法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 3,未能正确地对待儒学,保留了封建纲常伦理原则 4,不能把西方国家的侵略者与人民群众区别开来 第二节洋务运动的兴衰 一、洋务事业的兴办 (一)洋务派的阵营及指导思想 1.洋务派阵营的构成 (1)以奕䜣为代表的满族中央权贵派 (2)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人为代表的汉族地方实力派 (即所谓清王朝的四大中兴名臣") 2,洋务派的指导思想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所谓”中学",特指中国的文武制度",也就是封建制度;“西学"特指西方的船坚炮利和 其它先进科学技术,主要的是所谓"长技
1. 天京变乱使太平天国由盛转衰 2.陈玉成、李秀成无力挽回败局 1864 年 7 月,天京被攻破,太平天国起义失败 二、农民斗争的意义和局限 (一)太平天国起义的历史意义 1.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 2.是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3.冲击了孔子和儒家经典的正统权威 4.有力地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 5.冲击了西方殖民主义者在亚洲的统治 (二)太平天国起义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1.农民不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不能制定出科学的革命纲领 2.不能克服领导集团的腐败,无法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 3.未能正确地对待儒学,保留了封建纲常伦理原则 4.不能把西方国家的侵略者与人民群众区别开来 第二节洋务运动的兴衰 一、洋务事业的兴办 (一)洋务派的阵营及指导思想 1.洋务派阵营的构成 (1)以奕䜣为代表的满族中央权贵派 (2)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人为代表的汉族地方实力派 (即所谓清王朝的"四大中兴名臣") 2.洋务派的指导思想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所谓"中学",特指"中国的文武制度",也就是封建制度;"西学"特指西方的船坚炮利和 其它先进科学技术,主要的是所谓"长技
"中体西用”可以简要概括为:以中国封建制度作为根本,利用西方"长技”,为维护和 巩固封建制度服务。用冯桂芬的话来说,就是"以中国伦常名教为原本,铺以诸国富强之 术"。 (二)洋务派的主要活动 1.兴办军事工业以自强 (1)李鸿章于1865年创办“江南机器制造总局 (2)李鸿章于1865年创办"金陵机器制造局 (3)左宗棠于1866年创办"福州船政局” (4)崇厚于1867年创办“天津机器局” (5)张之洞于1892年建造"湖北枪炮厂 2.兴办民用工业以求富 (1)李鸿章于1872年创办的"轮船招商局” (2)李鸿章于1878年创办的"开平矿务局” (3)李鸿章于1880年创办的天津电报总局 (4)李鸿章于1880年创办的"上海机器织布局 (5)李鸿章于1880年开始修建铁路 (6)张之洞于1889年创办的"汉阳铁厂 3.建立新式海陆军 4.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 二、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及其失败 (一)对洋务运动评价的净鸣 (二)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 1.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促进作用 2.给当时的中国带来了新的知识 3.有利于社会风气的改变 (三)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 1.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
"中体西用"可以简要概括为:以中国封建制度作为根本,利用西方"长技",为维护和 巩固封建制度服务。用冯桂芬的话来说,就是"以中国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 术"。 (二)洋务派的主要活动 1. 兴办军事工业以自强 (1)李鸿章于 1865 年创办"江南机器制造总局" (2)李鸿章于 1865 年创办"金陵机器制造局" (3)左宗棠于 1866 年创办"福州船政局" (4)崇厚于 1867 年创办"天津机器局" (5)张之洞于 1892 年建造"湖北枪炮厂" 2. 兴办民用工业以求富 (1)李鸿章于 1872 年创办的"轮船招商局" (2)李鸿章于 1878 年创办的"开平矿务局" (3)李鸿章于 1880 年创办的天津电报总局 (4)李鸿章于 1880 年创办的"上海机器织布局" (5)李鸿章于 1880 年开始修建铁路 (6)张之洞于 1889 年创办的"汉阳铁厂" 3.建立新式海陆军 4.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 二、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及其失败 (一)对洋务运动评价的争鸣 (二)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 1. 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促进作用 2.给当时的中国带来了新的知识 3.有利于社会风气的改变 (三)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 1.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
2.洋务运动对外国具有依赖性 3.洋务企业的管理具有腐朽性 复习思考题:1.你怎样评价太平天国两种意义的失败? 2.你怎样评价洋务运动及李鸿章? 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导入:自鸦片战争起至五四运动前夕,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程度的加深和清封建王朝的日益 腐败,中国不断地沉沦下去,甚至处在亡国亡种的边缘。中华民族是 个生命力旺盛的民 族,中国人民不会甘心沉论下去.他们要抗争、要奋斗,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 第三节维新运动的兴起和天折 一、戊戌维新运动 (一)维新运动的背景条件 1.帝国主义掀起划分中国狂潮 2.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已经登上历史舞台 3.日本通过明治维新成为强国 (二)维新派倡导救亡和变法的活动 1.向皇帝上书 2.著书立说 3,介绍外国变法的经验教训 4.办学会 5.设学堂 6.办报纸 (三)维新派与守旧派的论战 第一,要不要变法 第二,要不要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 第三,要不要废八股、改科举和兴西学 论战性质:是资产阶级第一次向封建制度和封建思想的挑战。 (四)昙花一现的百日维新
2.洋务运动对外国具有依赖性 3.洋务企业的管理具有腐朽性 复习思考题:1.你怎样评价太平天国两种意义的失败? 2. 你怎样评价洋务运动及李鸿章?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导入:自鸦片战争起至五四运动前夕,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程度的加深和清封建王朝的日益 腐败,中国不断地沉沦下去,甚至处在亡国亡种的边缘。中华民族是一个生命力旺盛的民 族,中国人民不会甘心沉沦下去,他们要抗争、要奋斗,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 第三节维新运动的兴起和夭折 一、戊戌维新运动 (一)维新运动的背景条件 1.帝国主义掀起划分中国狂潮 2.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已经登上历史舞台 3.日本通过明治维新成为强国 (二)维新派倡导救亡和变法的活动 1.向皇帝上书 2.著书立说 3.介绍外国变法的经验教训 4.办学会 5.设学堂 6.办报纸 (三)维新派与守旧派的论战 第一,要不要变法 第二,要不要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 第三,要不要废八股、改科举和兴西学 论战性质: 是资产阶级第一次向封建制度和封建思想的挑战。 (四)昙花一现的百日维新
1.百日维新的内容 2,百日维新的失败 (1)慈禧太后控制用人大权 (2)袁世凯告密促发政变 (3)光绪皇帝被囚禁于中南海赢台 (4)"戊戌六君子"血染菜市口 二、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和教训 (一)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 1.它是一场爱国救亡运动 2.它是一场政治改革运动 3.它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 (二)戊戌维新运动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1.不敢否定封建主义 2.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 3.害怕人民群众 播放教学资料片《人间正道》: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rm 复习思考题:1为什么日本能够通过维新取得成功而中国却不能? 第三章辛亥革命和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导入:中华民族背负着八国联军占领北京和《辛丑条约》的耻辱,跨进了20世纪的门 槛。面对清政府的奴颜婢膝及深重的民族灾难,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首次提 出推翻腐朽专制的清封建王朝的目标。辛亥革命及其建立的中华民国是20世纪中国发生 的一次历史性巨变。然而。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为此,孙中山先后倡导了 ”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等革命斗争,最终未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 的性质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 第一节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 一、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
1.百日维新的内容 2.百日维新的失败 (1)慈禧太后控制用人大权 (2)袁世凯告密促发政变 (3)光绪皇帝被囚禁于中南海赢台 (4)"戊戌六君子"血染菜市口 二、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和教训 (一)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 1. 它是一场爱国救亡运动 2. 它是一场政治改革运动 3. 它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 (二)戊戌维新运动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1. 不敢否定封建主义 2. 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 3. 害怕人民群众 播放教学资料片《人间正道》: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rm 复习思考题:1.为什么日本能够通过维新取得成功而中国却不能? 第三章辛亥革命和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导入:中华民族背负着八国联军占领北京和《辛丑条约》的耻辱,跨进了 20 世纪的门 槛。面对清政府的奴颜婢膝及深重的民族灾难,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首次提 出推翻腐朽专制的清封建王朝的目标。辛亥革命及其建立的中华民国是 20 世纪中国发生 的一次历史性巨变。然而,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为此,孙中山先后倡导了 "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等革命斗争,最终未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 的性质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 第一节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 一、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
(一)民族危机加深,社会矛盾激化 1.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日益扩大 2.清政府的反动统治使民怨沸腾 3.各阶层人民的斗争风起云涌 (二)清末"新政"及其破产 1.清末"新政"的推行 2.清末"新政"的破产 (三)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阶级基础及骨干力量 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 (一)孙中山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开始 1.弃医从政,立志教国 2.上书遭贬,思想觉悟 3.建立组织,筹划起义 4.伦敦遇难,声名鹊起 (二)革命派的宣传与组织工作 1.涌现一批宣传革命思想的报刊书籍 2.反清革命组织不断建立 3.组建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三、三民主义学说和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 1905年8月,在《民报》的《发刊词》中,孙中山把主张概括为"民族"、“民权"、“民生" 主义。 四、关于革命与改良的辩论 1.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 2.要不要推翻帝制,实行共和 3.要不要社会革命 第二节辛亥革命与建立民国 一、封建帝制的覆灭
(一)民族危机加深,社会矛盾激化 1. 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日益扩大 2. 清政府的反动统治使民怨沸腾 3. 各阶层人民的斗争风起云涌 (二)清末"新政"及其破产 1.清末"新政"的推行 2.清末"新政"的破产 (三)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阶级基础及骨干力量 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 (一)孙中山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开始 1. 弃医从政,立志救国 2. 上书遭贬,思想觉悟 3. 建立组织,筹划起义 4. 伦敦遇难,声名鹊起 (二)革命派的宣传与组织工作 1. 涌现一批宣传革命思想的报刊书籍 2. 反清革命组织不断建立 3. 组建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三、三民主义学说和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 1905 年 8 月,在《民报》的《发刊词》中,孙中山把主张概括为"民族"、"民权"、"民生" 主义。 四、关于革命与改良的辩论 1. 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 2. 要不要推翻帝制,实行共和 3. 要不要社会革命 第二节辛亥革命与建立民国 一、封建帝制的覆灭